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兴记忆 | 大兴区的“地名群”

“铺”

“前门楼子修得高,菜市口人多闹吵吵;彰仪门外石头道,大井小井卢沟桥;卢沟桥有十一孔,东头狮子西头象;长辛店街五里长,二十五里到良乡;良乡塔、半山坡,过了窦店琉璃河;琉璃河一道沟,三十五里到涿州……”这是流传在大兴地区的一首《永定河河工路巡歌》。它使人们想起在大兴区境内沿着永定河大堤一带分布的一些与清代永定河河兵、河工有关的地名。

永定河东的“铺”示意图

在大兴区境内沿永定河左堤(又称北岸、东大堤)一线,自北向南分布有近10个以“铺”为名的村落,即高家堡(原作铺)、鲍家铺、韩家铺、孔家铺、刘家铺等。这些村庄是怎么形成的呢?原来,它们是由清代守护永定河大堤的河兵、河工在此定居后逐渐形成的。

永定河因其水混浊,多泥沙,又俗称小黄河、无定河。其地势开阔,河水纵横荡漾,经常泛滥成灾。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命直隶巡抚于成龙勘察水情,采取疏筑兼施、开挖引河等办法进行治理,并赐名“永定河”。

清《光绪顺天府志》记载,清代永定河的防汛分“官守”和“民守”。“官守”是“道、厅、汛之官兵分段守护”,往返巡查,出险必究;“民守”是“其坿堤十里村庄汛夫”按汛段摊派,均有守护河堤任务。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修筑永定河两岸大堤后,即派河兵2000名,负责巡视守护河堤。这些河兵就住在沿大堤建的“兵铺”和“汛房”里,分汛段守护河道,一遇紧急情况,马上鸣锣报警。

在永定河大堤“兵铺”、“民铺”附近,逐渐形成了这些以“铺”为通名的村庄。每个村名前面的姓氏,是村民为了纪念曾在这里居住的河兵、汛夫而流传下来的。但是由于“兵铺”、“民铺”是临时性的,而且很长一段时期没有形成聚落规模,所以在清代以及民国时期的多份资料中,都没有记载这些以“铺”为通名的村落。直到1939年,在“宛平县第四区(榆垡镇)所辖村镇”的地方史料中,才见到有“刘家铺”村名的记载。

搜集整理:李丙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代治洪殉职的石桥官员
周末散文五人行|李培禹|永定河上老河兵
大兴启动六环沿线疏解腾退8000亩,7000亩还林
大兴区主要景点
大兴水务局原副局长挪用公款获刑
320余吨建筑垃圾倒入永定河干渠,相关部门出手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