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括并非纸上谈兵,而是赵孝成王的替罪羊?

历史上赵括用一句成语“纸上谈兵”就给概括了,以免太过偏颇,这是明显的以成败论英雄的论调。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当时的条件下,就算是别的将领去和秦国作战也未必会赢。

春秋之后的战国时期,秦国经由商鞅变法,以及前几任秦王的不断努力,秦国在这个时候国力已经十分雄厚。虽然赵国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国之一,但比起秦国来说还有很大的差距。赵国地理位置在中原地区,虽然一家独大但边界绝不安宁。当时的各个国家各怀鬼胎,大多像墙头草一样哪股势力大,就投靠在哪里。被包围在各个国家之间的赵国其实很难有所作为,因为要面对很多明里暗里的敌人,再加上长平一战之前秦国与赵国就已经僵持不下,持续作战了三年之久。赵国不比秦国,没有很强盛的国力,在这三年里赵国的国库日渐空虚,用于养兵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相对于强大的秦国来说,赵国实在耗不起了。

廉颇看到秦军的进攻方式太过凶猛,而自己的国家军事力量相对较弱,于是选择固守周旋的作战方式,这一战过去好几年,这种战法在战术上没有问题, 长时间的作战拼的就是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很明显秦国要远胜于赵国。最终任命赵括为大将军,两军对垒最怕的就是主帅的替换,当赵括来到前线的时候,赵国的军队早就已经习惯了廉颇将军以守为主的作战方式。

赵括到了前线之后,带着赵孝成王速战速决的命令,注意是赵王下的速战速决的命令,此时的秦军主将为白起,他充分的利用赵国国力和周边国家对赵国的态度,制定出针对赵军的作战方案,最终赵军失败了,但秦国的军队此役伤亡也是很严重的,60万大军折了一半。所以长平一战,赵括纸上谈兵其实并不准确,只是当时的时局太过复杂,赵括又是临危受命,这才败给了秦国。在当时那种环境下,赵国还有其他将领,除去赵王任用宗亲,对于外姓将领不信任外,当时还有平原君之流,他们在赵括被围时显得也很迟钝,有些匪夷所思。

只能说一开始上党之争,本就是赵国贪图便宜,利令智昏,赵国已经输了一局。长平决战谁去结果都不会太好,很可能就是谁去做“替罪羊”的问题,谁来背这千古骂名?赵括血气方刚,抱着必死决心走向长平,在这场战争中,赵括亲自带领一队人马浴血奋战,最终战死在沙场。他的失败不能说是将帅无能,因为在大的战略上,赵囯已经输了,战术上取得再大的胜利也是徒然!

本文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意见。如有不同看法可以到评论区,留言评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长平之战的误读:赵括并非纸上谈兵输在了国力上【二】
长平之战的谜团:纸上谈兵的赵括是个替罪羊吗
长平之战赵国如果没有换将,以廉颇对战白起,结局会如何?
长平之战中,赵括带领四十万大军被困两个多月,为何赵王不救援?
廉颇经历了几任君主? 他是哪个国家的人?
使秦帝业白起之势第二部分白起其人(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