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皇位的传承对时局的影响,以及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危害有哪些?

皇位的传承对时局的影响,以及对国家长治久安的危害有哪些?

太子作为国之储君,是国君着力培养的接班人,太子周围围绕着自己的一班人马,这些人指望着太子扶正以后,他们能在新的朝廷里出人头地。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太子的废立绝不仅仅是帝王一家的私事,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国之大事。杰出帝王们立储方面的波折对当时的政局都造成了很大甚至很坏的影响。秦始皇的长子扶苏没能继承皇位,促成胡亥接班,秦政权实际上落入了宦官赵高手中。赵高通过胡亥发号施令,杀害李斯,独揽朝政。胡亥和赵高的统治比始皇还要残暴,这直接导致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爆发,揭开了秦亡的序幕。

很短的时间内,貌似强大的秦王朝就土崩瓦解。本来扶苏当政,秦朝还有改弦更张的机会,但是这个机会被始皇慷慨地错过。刘邦所选的太子刘盈即位后,不久病死,朝政很快落入吕后手中。吕后重用诸吕,大杀刘氏宗室,大汉江山几被改朝换代。汉武帝太子刘据被逼反之时,曾和武帝的垂相在长安血战五日,死伤数万人。武帝后来传位于幼子弗陵,又引来诸王的反叛以及辅政大臣霍光专权。隋文帝杨坚的继承人杨广登上帝位后,好大喜功、横征暴敛、穷兵默武,很快激发农民起义,大隋王朝重蹈秦王朝的覆辙,二世而亡。

隋场帝“土崩鱼烂,贯盈恶稳,普天之下,莫匪仇摊,左右之人,皆为敌国。终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万乘之尊,死于一夫之手”。杨广统治下的隋朝,于国于民于己,都是一场巨大的不幸和灾难。唐太宗李世民废黝李承乾后,无奈之下将大唐江山托付给柔弱多病的李治。李治活着的时候,政权就转移到武则天手中。他死后,武则天废黝了自己的儿子,自立为皇帝,改变国号,唐政权险些四世而亡。“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废立之际,不能自决,卒用昏童。高宗溺爱辛任席,不戒履霜之渐,而毒流天下,贻祸邦家”。这场遗祸邦家的大乱的始作俑者正是太宗李世民,正是源于他选择接班人的失误。元世祖在太子真金死后,立了太孙铁穆耳为继承人。铁穆耳做了十三年皇帝,靠着忽必烈的余威,勉强维持了政局的稳定。他死后,元政府为了争夺最高权力陷入了混乱,按照《剑桥中国辽夏金元史》的说法,在忽必烈去世到元顺帝即位这三十九年间公元一年,“激烈的帝位之争使得元中期的政治残酷而易变。

在年中,有个皇帝即位,平均在位时间只有年。皇帝中的个是在激烈争吵或武装冲突后登基的个皇帝中有两位被杀,还有一位在被推翻后失踪”。可见政局混乱到何种程度。明太祖朱元璋在太子朱标死后,传位于太孙朱允炊。而朱允坟血气方刚,勇气有余、手腕不足,刚一上台,就激起燕王朱棣反叛,使得明初的百姓在统一多年后,再受刀兵之灾。康熙帝第一次废储时,原因之一就是太子的叔外祖父索额图企图助太子谋反,康熙帝一怒之下杀了索额图。太子二次被废,也是因为和索额图余党藕断丝连,图谋不轨。康熙帝认为围绕在太子身边的人都属于“索额图之党章不断绝,俱欲为索额图报复”。康熙帝两废太子,使得追随太子的朝臣受到极大打击,造成政局动荡不安。在这些帝王中,共有包括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元世祖、明太祖等七位帝王,因为在立储问题上的失策,而引发严重恶果,使王朝国柞几致中断,甚至遭来灭国之祸。而康熙帝废储行为虽然对后世影响不大,但对康熙后期的政局却是一个灾难。

国君在废立问题上的一举一动,都有着非常的杀伤力。正如司马光所说“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可不慎,发于中必形于外,天下无不知之”。这些杰出的帝王都非常自信,自认为能够管教得好太子、驾驭得住臣下、控制得了局面,但也低估了权力斗争的复杂性,没有意识到权力能够腐化人的本性、利益能够改变人的立场,特别是当这些帝王们春秋己高,他们的臣子们为将来打算,当然要向未来的天子也就是太子靠拢。如此以来,当权力的砧码超过亲情的纽带时,皇帝和储君的矛盾就不可避免了。

本文由大声影评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熙嫡子胤礽才华横溢,出类拔萃,为何还两度被废掉太子之位?
争皇位不是靠玩套路,大智若愚才是正解,雍正这套心理战吊炸天!
康熙废太子胤礽才华横溢,出类拔萃,为何还两度被废掉太子之位?
孤臣雍正战胜老八胤禩,取胜的背后是康熙的谋算,真精明!
康熙为何不提前退位,扶年富有为的雍正一把?原因并不简单
九子夺嫡中,身为皇长子的胤禔,究竟是怎样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