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阳明心学:解开了一切枷锁,却不知人的归途

最近一些年,王阳明是很火的,讲述他的、赞美他的、学习他的,到处都是,尤其在那些言必称“儒释道”的国学机构以及一些全国巡回讲课的“国学大师”那里。但是在火的同时,也存在不小的批判的声音。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王阳明及其心学产生这么大的争议呢?

我们知道,王阳明的学问,主要包含三大核心理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是心学基石,表示理在心中,不必向外求,将“格物致知”理解为格自己的心,将自己的心等同于天理;“致良知”是说良知人人具有,本自具足,不用假借外在的力量来得到,其实就是“不学而知”;“知行合一”表达的是一种知行观,认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虽言知行不可分,但也表达出了“良知”是“良行”的基础。

王阳明提出这些理论的背景是什么呢?

儒学从孔子发展到宋朝的时候,出现了程朱理学,理学之前,孔孟等儒家的学而知之者,是知识分子的最高目标和境界。到了理学,降了一等,学而知之者都不见了,困而学之者成了主流。

理学认为,道就是天理,天理就是道。什么是天理呢,就开始格物致知了,试图穷尽万物而通晓出一个道。通俗的讲,就是说世界存在着一套客观的先验的真理,掌握了这套理论,再用以指导实践,就会变得很容易。所以关键就是怎么掌握这个客观先验的真理呢,太难了。学而知之者,起码得知道学什么吧。困而学之者,则已经不知道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了。

王阳明生活的明朝,程朱理学已然走向僵化。理学的思想把王阳明坑坏了。穷尽世界的知识,并总结出一套客观先验的真理出来,王阳明真的去这么干了,他格竹子把自己格的吐血,依然无法找到那个先验的客观的天理出来。于是,王阳明又颠覆了朱熹。既然不存在那个客观的先验的真理,那么我说什么是真理什么就是。“心外无物”、“我心即宇宙”、“六经注我”的观点都出来了。

把心学三大核心要素综合分析,说的是什么呢。既然世界不存在先验客观的真理,那么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人人都是圣人,大家想干啥干啥就是了。于是,王学大兴,士大夫阶层的气节彻底沦丧,儒学的经世致用的宗旨也被废弃,以至于亡国之后,都没有知识分子感到痛心疾首,还乐不可支的赶着去做汉奸。

有人不理解这种批判,我在一篇批判心学的文章下面,看到了这样一组评论以及回复:

这一组对话,非常精辟地表现出了心学的理想状态和实践状态。王阳明的心学体系没有一个社会大众都能进行锚定的标准,阳明先生自己在心中放了个立功立德立言,实践的还不错,但是学了他的理论的人,就像回复中所言,即使是瞎扯,也是围绕瞎扯扯来扯去。是单纯为自己的利益,也能围绕自己的利益目标“知行合一”。

君不见,极力推崇心学的人是和尚们、能掌控市场的大资本家们。心学不能自成体系,它最多只是修身可参考的一部分罢了。若自成体系,以之为方法和追求,那么就会出现:既然致良知是向内求而不必借外物之力,则这个良知必然基于自己的三观,而不是一个客观的良知标准。

那可真是任何三观的人,都非常乐于“心之所想既真理”了,如果社会都接受了这样一套理论以后,那么想要作妖的人,就可以安心作妖而无人批判了。

阳明心学虽然把人的一些条条框框给解开了,但是他解开以后并没有给人一个指导的准绳,明朝末年亡国亡天下,也是这种亡国之学所间接结下的恶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心学,“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王阳明心学及其当代意义——王德峰(讲座文字转录)6
人文 | 王阳明心学,现代意识形态的一种补充?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学点哲学】浅读《传习录》
如何区分“理学”和“心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