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现代中国“扫黄”,古代中国也“扫黄”,且一旦被抓住后果很严重

东周时期,齐国上卿管仲在王宫中开设了“内闾”,“内闾”也称女闾,并且,还一次性从民间挑选了七百名女子充入其中。

那么,管仲是在为齐桓公挑选宫女吗?

并非如此,这些女人虽然都是人间尤物,但是,她们的身份比较特殊。管仲从风月场所中挑选出这七百名妓女,于王宫中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座“官办妓院”,比西方政治家梭伦开设的“国家妓院”早了几十年。

当然,官妓最早可追溯到夏桀时期,不过,像这种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女闾”,是从管仲之后才有的。据说,因为管仲建立了让风车女子遮风挡雨的安乐窝,后世的性工作者都将其尊为“祖师爷”。管仲是历史上有名的贤臣,他开设妓院的初衷,是为了给国家增加财政收入,“以充国用”。

但是,毕竟管仲这种敛财的行为不太清白,所以,时人对此颇多非议。

《战国策》中出现了这样的记载:“桓公宫中七市,内闾七百,国人非之。”这里,所谓的“非之”,即是反对开妓院这件事,时人并不支持这种有组织的合法妓院。由此可见,当时有许多有识之士鄙夷管仲的行为,这或许是我国最早的“禁娼”声音。

管仲的妓院就这样在国人的非议中开张了,虽然不少人都鄙视管仲的行为,但“内闾”的生意十分火爆,看样子当时齐国男人虽然嘴上义正言辞,身体还是比较诚实的。“女性产业”就这样在管仲的带动下蓬勃发展。

到了秦汉以后,这个产业便逐渐演化为“乐户制度”,还衍生出所谓的“青楼文化”。

虽说,古代中国的青楼文化融入了民俗文化,但是,两千年来朝廷有关禁娼的呼声从未断绝,民间更是对娼妓制度深恶痛疾。

别看有那么多风流士子出入于花街柳巷,更多的老百姓对做妓女和嫖娼行为嗤之以鼻,毕竟,娼妓制度破坏了无数和睦的家庭。所以,老百姓常用“浪荡子”或“贱人”,甚至,用比之更粗俗的语言,来责骂或诅咒进行肮脏交易的男女双方。

通过口诛笔伐来抵制这种行为,这算是一种“舆论禁娼”。但是“舆论禁娼”只是民间自发的抵制,没有朝廷法令的支持,所以,还是比较乏力的。针对老百姓禁娼的呼声,本着引导社会风气、规正伦理秩序、约束官僚行为的需要,朝廷不得不从政策上对娼妓进行限制。

于是,也就有了“法律禁娼”。

虽然,“法律禁娼”的执行过程与现在的“扫黄”差不多,但是,朝廷的目的是“限制”而非“根治”。

我国古代娼妓的“经营模式”相当复杂,其中,就包括了皇亲国戚专属的宫妓、为官僚服务的官妓、在军营中的军妓、富贵人家养的家妓、仗着官府背景从事经营的私娼、躲在角落里经营的暗娼。起初,这些妓女的出身都带有奴隶的性质,到了后来,卖淫的娼妓以丧偶的寡妇、罪人的女儿、主动从事皮肉生意的卖身女为主。

那么,朝廷限制的是什么呢?

主要是“逼良为娼”,从准入机制上入手,防止良女被拐入妓院,避免国民道德素质败坏。打个比方来说,《大明律》中有一条明文规定:“凡娼优乐人买良人子女为娼优,杖一百,屡犯者,流放或处死。”这就是一条从准入机制上控制娼妓来源的法令。

单从经营者入手,肯定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对此古代统治者还制定了一些针对需求者性消费行为的法令。例如:社会责任重大的官员禁止嫖娼。宋仁宗时期有这样一条规定,负责分管刑狱的大小官吏,一律禁止“赴妓乐”。宋神宗即位后,又将这项规定扩大到整个监司范围,所有监察大臣一律禁止出入风月场所。

不过,考虑到大臣们的生理需要,每年在宋神宗过生日这一天,会临时开放这一政策。所以,每逢“圣日”,京城便会出现这样的场面,大大小小的官员勾肩搭背,在花街柳巷中流连忘返,青楼满座,女性工作者们乐得合不拢嘴。时人的诗句中,就有提到“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说的就是“圣日”这一天的情形。

在历朝历代中,女性产业最发达的莫过于唐朝,当时,从事皮肉生意的妓女个人素质非常高。朝廷正式确立了“官妓制度”,从法律上认同女性工作者的地位,并将娼妓视作合法产业。当时,朝廷开设的“教坊”就是一种官设妓院。朝廷将所有长安娼妓统一收容到教坊中,统一管理。所有从事这种生意的女人必须到教坊报道,登记注册。

甚至,为了规范行业标准,教坊还为娼妓提供培训。例如:有音乐天赋的妓女会被训练成乐妓,声音甜美的会担任歌妓,身段妖娆的发展成舞妓,酒量较好的则成为侑酒的饮妓。正因为唐朝的妓女专业性强,每个都有才艺傍身,所以,唐朝文人的风流诗句中经常会出现风尘女子的影子。唐朝的官妓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直到明朝这种制度才被朝廷取缔。

我国历史上的禁娼运动以明朝为分界线,在明朝以后呈现一种崭新的趋势。

实际上,明初朝廷并不禁娼。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非常体谅劳苦大众,他亦希望处于社会底层的娼妓能够获得更好的待遇。朱元璋以唐、宋两朝的官妓制度为基础,将“教坊”升级成更加完善的“教坊司”。

根据明朝文人留下的《蓉城诗话》来看,朱元璋在南京城中开设了不少妓院,单聚宝门附近就有十四家妓院。在建国之初,这些妓院中的女性工作者很少,朱元璋便将全国各地从事皮肉生意的妓女全部召入京城,让她们在官设妓院中工作。

因为,朱元璋的大力支持,逢迎朱元璋的文武大臣自然要做出表率,在此期间的女性产业带动了大明王朝的“内需”。在达官显贵的聚会中随处可见妓女的身影,公务应酬也允许官员请饮妓助兴。

不过,官妓的蓬勃发展很快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老百姓对“禁娼”的呼声越来越高。明宣宗即位后,尊重了百姓的意愿,取缔了官妓,由此,展开了一段“禁娼运动”。然而,当时的社会风气并未因此好转。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被遣散的女性工作者失去了生计,来到私人妓院中谋生。虽说,官妓衰落,但是,私妓却愈发“繁荣昌盛”。毕竟,朱瞻基的政令只是限制了官设妓院,对土豪们蓄养的家妓以及自由经营的女性工作者并无限制。当时全国各地出现大量“私窠子”,女性工作者只增无减。

由此可见,朱瞻基只是考虑到“官场风气”,并未关注“社会风气”,由娼妓所带来的社会问题依旧严重。妓女“由官转私”的现象持续到明朝末期,明末的性产业盛况空前。崇祯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妓院酒楼林立,河面上飘着数不清的画舫。

可以说,当时的风流雅士在闲聊时一提到秦淮河,便会不约而同地会心一笑,秦淮河两岸已成为明末清初规模最大的“红灯区”,亦是全国女性产业的中心。

与明朝相比,清朝的禁娼力度更大,不过,清廷禁娼之初实行的政策反反复复。清初沿袭了前朝洪武年间的娼妓制度,在京城开设了“教坊司”。不过,顺治帝很快便意识到官妓制度的弊端,先后两次展开了禁娼运动。

1651年,顺治下令教坊停止招收新的从业人员,迈出了禁娼的第一步。

1659年,顺治帝裁革女乐,在皇宫举办典礼时,由太监取代乐工。

康熙登基后,不但继承了顺治的禁娼政策,还加大了禁娼的力度,将禁娼的范围延伸到私娼。1680年,康熙将禁止私娼收录到律例中,规定:“伙众开窑诱取妇人子女,为首照光棍例斩决,为从发黑龙江等处给披甲人为奴。”

1811年,嘉庆复令重申禁娼,并在康熙禁娼令的基础上,再添新规:“京城内外拿获窝娼至开设软棚,日月经久之犯,除本犯照例治罪外,其租给房屋房主,初犯杖八十,徒一月。”虽说,朝廷的禁娼运动声势浩大,从表面上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并不能彻底禁绝娼妓。

这里,我们就以扬州为例,当时的性工作者们以“私窠子”、“半月门”、“扬滨”、“船娘”的形式继续经营,每当听说朝廷要进行“扫黄”,他们就会在短时间内蛰伏起来。从《扬州鼓吹词》的开篇中我们能看到这样的记载:“一逢禁令,辙生死逃亡,不知所之。”

由此可见,清朝的禁娼制度实属“雷声大雨点小”,民间女性产业依旧发达。

在咸丰登基后,奕詝对禁娼毫不关心,导致京城各式各样的妓院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清朝末年,由管仲开创的性产业迎来了最后的辉煌,当时全国各地有几十个规模不等的“红灯区”,例如:黄浦江上的“十里洋场”、京城的“八大胡同”等。

古代统治者的禁娼,始终在“禁”与“不禁”中摇摆不定。最终,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禁娼终于成了现实。

但即便是这样,放眼城市的街景,在灯红酒绿、雕梁画栋的背后,总是涌动着的是不可扼止的欲望。所不同的是,古代的青楼是公开的,而现在的青楼是变相的,也许就藏在那些装潢艳丽的洗浴中心、歌舞厅、发廊等等场所的里面。

这种社会现实的顽强存在,就在一点点地腐蚀和瓦解社会的道德精神世界。

参考资料:

【《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战国策》、《大明律》、《蓉城诗话》、《扬州鼓吹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扫黄简史
古人是如何扫黄的?
古代娼妓到现代妓女,中间到底经过了什么转变?未来又将如何
周史│华夏第一相是怎样走向神坛的?
中国历史上那些曾经繁华的“性都”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当妓院老板的名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