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家的衣道家的骨,每个国人都有一颗成圣的心

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即便很多人还在为吃喝发愁,但已经有着精神上的追求,简单的说就是从不会满足于现实世界,渴望超越现实世界,这是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也是智慧生命与普通生命的最大不同,后者为了生存,而前者则以满足生存为基本要求,追求精神上的愉悦。

和西方人不一样,中国人从来没有真正意思的宗教信仰,中国人在千百年来已经把宗教融入了生活,形成了一种生活的哲学。当西方人还在夸夸其谈“十戒”与“原罪”的时候,中国人已经看透了这一切,连出租车司机都可以从一点小事上升到品德,文化,以及历史。

每个中国人骨子里都是哲学家。对于中国人来说,生活就是哲学,哲学就是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国人把这种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对于神佛的信仰始终保持了虔诚但不崇拜的态度,注重实用主义,求神灵验来日上香还原,如若不灵,立马变脸,换个寺庙再来一遍。

这在西方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在中国,每个人都是勤奋的,当然这种勤奋也是存在功利心。从政的人希望当大官,而搞艺术的,希望有生之年成为老艺术家,连门口贴膜的,都放着牌子“祖传贴膜”以表示精湛的工匠精神。不管哪个行业,都希望自己能取得最高成就。哪怕做个凡人,也好做个洗净铅华,看透人生的世外高人。

按哲学说法,但凡精神追求有两种,一种是入世,一种是出世。

所谓出世,典型的就是佛教。把人生看做苦难的根源,必须抛弃社会,甚至抛弃生命。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最高的境界。

所谓入世,就是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只谈道德价值,不谈信仰。儒家就是其中的代表思想。关心的是社会,而不是宇宙;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日常功能,而不关心地狱或天堂;关心人的今生,而不关心他的来生。

正如孟子说的那样:“圣人,人伦之至也。”中国人的极致就是成为圣人,成为道德完美的人。既有理想主义的情怀,又有现实主义的需求;讲求实际又不浮浅。

中国将这种思想赋予了行动,成为最顶级的人,就是圣人。既入世,又出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斩断红尘;而是用“内圣外王”四个字来形容。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威严的君王。

之前我写过,中国人是披着儒家衣服,骨子里流淌着道家的血液。儒家思想是中国人的基本哲学,也是道德规范。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而作为骨子里的道家思想,又强调人自然自动的秉性。

《庄子》书中说: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方,就是指社会。儒家制定社会游戏规则,并遵守执行,而道家也既不反对也不理会,只管自己快活,修自己的仙。这种双重心理很好地体现在中国人的日常,遇到社会大问题,人人有责挺身而出,然而平时则是各扫门前雪,老死不相往来。既认可社会关系规范化,也认同了人本来的自由本性。

在中国人看来,可以求神拜佛,但从来没有人想过成神成佛。如果真有什么追求,那就是内圣外王,先内圣,而后外王。将自己的修为做好,才能成功地治理他人。其实说到底,一句话就能总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每个中国人都是了不起的哲学家,因为没有哪个国家能将成圣作为人生最高境界,也就更别谈的“内圣外王”了。

原创不容易,更多资讯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人文知识以及传统文化。反正不要钱,多少学一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冯友兰:什么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中國哲學的精神 WORD
内圣外王
道家的“内圣外王”之说,为何被称为儒家的核心思想?
出世和入世
汤一介:中国知识分子的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