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为什么提倡“行善积德”

这些年经常看到关于“熊孩子”的新闻,孩子在外面犯错惹事,很多家长往往说“他还是个孩子”,“和孩子计较什么?”,来为孩子开脱。这些家长没有意识到,人的成长,品德的树立,恰恰是要从小事开始注意,所以古人有个很重要的观念,叫做“行善积德”,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好,做正确,品德才能由此树立起来。

《艾子杂说》这本古书里记载了一个《芒山盗》的故事,发人深省。

宋宣和年间,芒山有盗临刑,母来与之诀。盗谓母曰:“愿如儿时一吮母乳,死且无憾。”母怜之,与之乳。不意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行刑者曰:“尔何毒耶?”盗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呜呼!异矣,夫语“教子婴孩”,不虚也!

宋代宣和年间,芒山(在今河南境内)有个盗贼被抓,临刑砍头之时,母亲来和他诀别。盗贼对母亲说:“我希望像小时候一样吃一口母亲的奶,死也无憾了。”母亲可怜孩子,把乳头给他吃。没想到盗贼却咬断了乳头,母亲血流满地而死。行刑者问盗贼:“你为什么这么狠毒?”盗贼告诉行刑者说:“小时候,我曾经偷过别人的菜和柴,母亲见了很高兴,以至于我长大不能约束自己,才有了今天的下场。所以我恨我母亲,就咬死了她。”所以说“孩子要从婴儿开始教育”,确实如此啊!

树立品德,以德修身,内心向善非常重要。因为“一念之仁”或者“一念之恶”,往往表现的是内心中德性修养的高低。

孟子曾说: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子路,别人告诉他有错误就高兴;禹听到有益的话就下拜;大舜比他们更进一步,同他人一起行善,舍弃自己的不足来顺从他人的长处,乐于吸取他人的优点来为善。从种庄稼、制陶、打鱼一直到当上天子,没有一件善行不是吸取他人的。吸取他人的优点来为善,就是与人为善。所以,君子没有比与人为善更突出的地方了。

《周易·系辞下》说: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意思是:善行不积累不足以成就功名,恶行不积累就不至于身败名裂。小人认为小的善举没什么好处所以不去做,认为小的恶行没什么大不了所以不自制,因此恶行越积越多而掩盖不住,罪过越来越大而无法解除。

正因为大的善举都来自于点点滴滴小的善行的积累,而罪大恶极的人都是从一次次小的坏事发展起来的,所以中国人才有一句话叫做“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刘备去世前给其子刘禅的遗诏中嘱咐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唯贤唯德,能服于人。”

《孟子》书里有个“攘鸡”的段子: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己。’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现在有个人每天偷他邻居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那人说:‘我先少偷些,每月偷一只,等到明年再完全改正。’如果知道这样做不符合正道,就赶快改正,为什么要等到明年?”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看见善行好像自己做的还不够,看见恶行好像手伸到开水里那么害怕,这就是我们应有的向善的态度。因此儒家才特别提倡“与人为善”的为人处世的态度,从这方面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究竟如何。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子贡说:“老乡们都喜欢他,这人如何?”孔子说:“还不行。”“老乡们都讨厌他,这人如何?”孔子说:“也不行。最好是老乡中的好人喜欢他,坏人讨厌他。”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坚持行善,帮助他人,是不是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呢?是不是有不被别人理解和接受的苦恼呢?是不是有“我每天为别人做好事,为什么好事却一件也落不到我身上”的困惑呢?

孔夫子和学生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孔子周游列国,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七天吃不上饭。子路(孔子学生仲由,字子路)于是问孔子说:

“由闻之:‘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隐也?”

“仲由我听说:行善的人,上天用幸福报答他;作恶的人,上天用灾祸报复他。现在先生积累功德,奉行道义,具有各种美德,做了这么久,为什么处境还这样窘迫呢?”

孔子对子路说:“你认为有才智的人是一定会被任用的吗?王子比干不是被剖腹挖心了吗!你认为忠诚的人是一定会被任用的吗?关龙逄不是被杀了吗!你认为劝谏的人是一定会被任用的吗?伍子胥不是被碎尸于姑苏城东门外了吗!能不能得到君主的赏识,这要靠机遇;有没有德才,这是各人的资质了;君子博学多识能深谋远虑却碰不到时机的多着呢!由此看来,不被社会赏识的人是很多的了!哪里只是我孔丘呢?”

孔子接着说:“且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

白芷兰草长在深山老林之中,不会因为没有人赏识就不香了。君子学习,并不是为了显贵,而是为了在不得志的时候不至于困顿,碰到忧患的时候意志不衰退,懂得祸福死生的道理而思想不动摇。有没有德才,在于人的资质;是做还是不做,在于人的决定;能不能被赏识,在于时机;是死还是生,在于命运。现在有了理想的人才却碰不到理想的时机,那么即使贤能,他能有所作为吗?如果碰到了理想的时机,那还有什么困难呢?所以君子广博地学习、深入地谋划、修养心身、端正品行来等待时机。

孔子最后对子路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意思是不处逆境的人想得就不远,没有经艰险的人志向就不广大。

所以,我们每个人坚持善行,修养自己的德性,端正自己的品行,磨练自己的意志,并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或者为了有一天显贵,而是为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坚定信念,始终如一,去实现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

荀子说: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小人反是,致乱,而恶人之非己也;致不肖,而欲人之贤己也;心如虎狼,行如禽兽,而又恶人之贼己也;谄谀者亲,谏诤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虽欲无灭亡,得乎哉?

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拿它来对照自己;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恐惧地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坚定不移地爱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被害似地痛恨自己。所以指责我而指责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赞同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贼人。君子尊崇老师、亲近朋友,而极端憎恨那些贼人;爱好善良的品行永不满足,受到劝告就能警惕,那么即使不想进步,可能么?小人则与此相反,自己极其昏乱,却还憎恨别人对自己的责备;自己极其无能,却要别人说自己贤能;自己的心地像虎狼,行为像禽兽,却又恨别人指出其罪恶;对阿谀奉承自己的就亲近,对规劝自己改正错误的就疏远,把善良正直的话当作对自己的讥笑,把极端忠诚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戕害,这样的人即使想不灭亡,可能么?

对照古人关于行善积德的认识,是不是很值得当今的父母们深思呢?

而考察一个人的品德,也就不能光看他春风得意的时候,更要看他不得志的时候;不能光看他对待大事的态度,还要看他对待小事的态度;不能光看他平时怎样做,更要看他遇事紧急的时候怎样做。因为在这时候才能考验出一个人的品德,看出一个人内心是否有真正的善。

而这内心中的善,并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从小一点一滴的行善中积累起来。父母如果能够在教育孩子时能从一点一滴中指导孩子多做善事,多做好事,我们身边的“熊孩子”就会少很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里仁篇》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玉文化之根
关于行善积德,无数人忽略了这个关键!
《荀子》精选20句 古人智慧 人间至理
国学经典与青年品德修养(一)
《论语》10句名言,句句精辟,百读不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