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镜头中的博物馆23


[1101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8 22:10

局部图

[1102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8 22:12

在网上查五牛枕基本定为战国,但上博的说明上标明是西汉时期。

[1103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9 09:19

一堆青铜小匕首,很多都带有北部草原的风格

[1105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9 22:18

上一尊青铜俑,看姿势应该手中握着一件长兵器

[1106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9 22:20

非常漂亮的一件戈,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身。

[1107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0 08:19

物件虽小但很传神。

[1108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0 08:21

另一件,感觉和波斯一带的风格有些相像。

[1109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0 22:58

铜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也是一种流行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铜鼓都为青铜铸,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在一百厘米以上,最小的仅十余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不等。鼓面有浮雕图案,中心为月光形,边缘为蟾蜍等。鼓身全部有花纹围绕。铜鼓是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国少数民族先民智慧的象征,它具有东方艺术 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珍藏。铜鼓在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甚至印度尼西亚诸岛也有流传。



[1110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1 08:38

经历两千多年仍寒光闪闪的宝剑。

[1111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1 09:03

进入上博的雕塑展厅,这是一尊金代的漆金彩绘木雕菩萨像。

[1112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1 21:41

法相庄严,忍不住要拜一拜。

[1114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2 11:34

北齐天宝四年(公元553年)的道常造太子石像,造像用白石雕刻,左脚踏莲花,半跏趺坐,可惜头部、右手和右脚都已经残缺。此像身形修长,窄袖长裙,罗衣紧贴。半跏思惟菩萨像是广泛流行于犍陀罗、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的菩萨形的造像样式,他的姿势是右腿搭在于左腿上,右手支颐作思惟状。此种样式在佛教美术上最早可追溯到犍陀罗的佛教雕刻上。通常认为这是表现释迦成佛前,身为悉达太子时在苦思人生哲理乃至开悟的情形。由于犍陀罗艺术深受地中海沿岸的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思惟形式的人像甚至应远溯自欧洲的雕刻。在公元前后数世纪欧洲的石棺和墓碑的雕刻上,那种以手支额,一腿屈拢,表现人类苦思与无奈甚至是悲痛的雕刻并不少见。


[1115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2 23:45

汉代的侍女俑

[1116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3 10:06

程荣等造佛石像,东魏(公元540年)。东魏佛造像 前期仍存在少数穿褒衣博带式佛衣,但主要流行圆领下垂,右领襟敷搭左肩的佛衣,领两侧引出衣带打结,有的带端下垂,有的掩入领内。衣纹绉褶由肩部向下垂展,两道褶纹间相距较宽,断面形成宽平的阶梯状,服饰贴体,佛造像有的上身无衣纹,腹下衣纹为偏右侧垂鳞纹,长裙曳地,衣裙下摆外撇较北魏时期明显收敛。整体衣纹稀疏,服饰仍显厚重,有的衣纹为阶梯式刻法。

[1117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3 22:37

佛石像,东魏(公元534-550年) 这件以繁丽的大背光烘托一佛二菩萨的造像形式,代表了东魏佛教雕刻的新风尚。主尊面相丰硕,表情端严,身躯壮实魁伟;那浅浅的衣褶招纹理若飘荡的水波,均衡流畅,给人以优雅,清丽的美感。 



[1118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5 09:08

周纪仁造释迦佛石像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北周佛像的特征是头长腿短,身体矮壮,略显笨重。衣纹线条简洁流畅。帔帛变宽,呈三角型搭于两肩膀上。佛像整体比例失调,体躯肥硕敦实,姿势多为简单的僵直而立。此时的璎珞花饰,匹帛等都极粗硕饱满,深垂直膝,细部多加雕饰。

[1119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5 09:17

十六国时期的佛造像是我国保存下来最早的一批佛像,目前著录的十六国到北魏早期的单体造像仅有20余件,十六国是由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这些国家以更虔敬的态度接受佛教,其中后赵、前后秦、北凉统治者护教尤力。加之丝绸之路传来的佛教使这些地区得风气之先,所以十六国佛教较之南方东晋更为昌盛,佛像艺术也因之而勃兴。当时北方佛教重视禅修,流行造像功德思想,人们迫于战乱又热切希望解脱痛苦,这是佛像艺术得以兴盛的根本原因。
美国旧金山亚洲美术馆藏后赵建武四年(338年)金铜佛像,是中国现存有明确纪年的最早佛像,代表了十六国佛像艺术一方面受印度风格的影响,一方面又逐渐发展出独自特色的艺术现象。 十六国时期的小铜佛像由于绝大多数没有铭文,因此,到底是十六国时代哪个朝廷铸造就很难确指,但他们的造型规律还是一致的。有明确纪年的十六国佛像有后赵建武四年(公元338年)鎏金铜佛坐像,像高39.7厘米。佛发为高肉髻,呈束发状,宽额,大眼横长,着通肩式大衣,衣纹为图案化的U形平行分布于胸前和前襟部,衣纹断面呈浅阶梯状,双手于胸前作禅定印,趺坐于四方台座上。 
        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鎏金佛坐像,高19厘米,此像为匈奴赫连夏胜光二年(公元429年)所制。公元407年匈奴赫连勃勃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建都统万城(今内蒙鄂尔多斯),公元418年一度夺取长安即称帝,公元431年为吐谷浑所灭,此像是灭国前二年所造。 
        1979年西安文物管理会从废铜中收购的一尊金铜禅定佛像(高13.4厘米),磨光肉髻,通肩大衣,衣纹在肩部断面呈起伏阶梯形,立体感颇强。像背后刻有佉卢文。铸造者可能是汉化了的大月氏人,时代也应在公元400年前后。 
尽管十六国时期佛像带铭文者十分罕见,但上述三尊像却代表了中亚──长安、陕北──鄂尔多斯、河北三个大区域的风格,有着相当大的一致性。虽然建武四年像和大夏胜光二年像均为束发形的高肉髻,发纹清晰深刻,但综观此时期的佛坐像,以佛发肉髻有如一颗大圆珠称磨光肉髻的为多。 
       十六国佛坐像几乎一律均着通肩式大衣,胸前及前襟部衣纹呈U形或V形状,衣纹断面呈浅阶梯状,呈现一种程序化的衣纹形式。佛像趺坐的方台座两旁亦是浮雕二伏狮子,呈正面,露二前腿。 
特点:造像简朴 
        十六国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佛像也日益趋多。造型上多为跏跌坐式,双手施禅定印、束发型肉髻、额头较宽、眼大而横长、通肩大衣、胸部衣纹呈U字形平行排列、断面呈浅阶梯形,这种衣纹是犍陀罗佛像惯用的一种衣纹。这些造型上的特征后来成为了佛像的基本定式。由于当时的佛造像艺术深受汉代画像石影响,多以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制造,工艺稚拙古朴,显示出该时期中国佛教造像的简朴。 
另外,这时期的佛座多为单纯的方台座和四足束腰须弥座,一般正面雕双狮,中有水瓶花叶,光背为同心圆形,像后竖有圆形伞盖。这种单纯的方台座上的佛禅定像,是犍陀罗佛像的基本构图之一,然而四足佛座却是中国所创制,印度佛像并没有这种四足方座,反映出这时期佛像已渐渐汉化。 


[1120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5 22:41

北魏太和九年(公元485年)的释迦多宝佛铜像。

[1121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6 08:58

北魏的光背一般为大莲瓣形(俗称大舟形),身光和头光一体,北魏的板凳佛台座一般仅两层,上层是覆钵形莲座,底下是四足佛床,这四足是不相连的。

[1122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6 09:03

再上

[1123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6 09:04

还有

[1124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7 10:36

岐法起等造佛石像西魏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 在佛教艺术史上,佛像的清秀型被丰硕型替代,是西魏后期雕刻风格的一个大转变。关中地区出土的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岐法起等造漆金石佛像即为这种转变期的代表作。该碑正面龛内主尊佛方颐广额,圆肩,体态壮硕,双手合前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佛着双领下垂法衣,下摆衣襞繁复,覆盖于座前。龛柱内侧浮雕二弟子形象,柱外左侧浅刻一胁侍菩萨,龛楣上有飞天和博山炉。背面龛内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下刻二护法狮子,形象均壮硕敦厚。这说明,到了大统十六年,宇文泰所倡导的文艺“尚质”政策已完全取得主导地位。


[1125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17 22:16

邸广寿造石思惟像,东魏兴和二年(540年),高59cm。思惟菩萨面含微笑,脸庞长方,头著宝冠,宝缯上飘,圆形头光。半跏趺坐束帛圆墩上,体略前倾。右肘支膝上,手攥长茎莲蕾,用食指支撑面庞。左臂残缺,残存左手握足。菩萨下身着裙,裙摆分两层浮雕回曲形皱褶,腿部裙褶单勾阴线呈“U”型。圆墩下敷设圆形铺地宝装莲华,下为长方体石座。石座背面阴刻造像记:“大伐(代)兴和二年岁在庚申二月乙卯朔廿三日亲(辛)丑,清信佛弟子邸广寿仰为亡考敬造玉思惟一区(躯),愿亡考上生净妙国土,合家眷属,常居富利,七世同沾,有形齐润,所愿如是。像主前平乡令邸僧景”。此像姿态优美,静中含动,展示出菩萨静心思维的神态,有明确纪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1954年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


[1127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20 07:42

这是北齐的释迦牟尼佛石像 公元550-577年) 石像上释迦面相丰润,稍稍内收的唇角,蕴含着亲切的笑意。圆肩宽胸,衣裙刻划洗练流畅。背光的雕饰富丽精美,疏朗的火焰纹和繁密的植物纹相结合,极具装饰之美。北齐佛造特征像面相丰润,面型略长,五官线条柔和,头部肉髻较为平缓,多数不刻发纹,即使有也是浅雕式的螺型发纹。身材修长,肩宽腰细,整体造型上大下小,呈筒圆型。上身多穿僧祗支,外着敷搭双间式外衣,下身着裙,衣服轻薄贴肉,衣纹线条简洁。佛陀的神情温和端庄,质朴淳厚。此时佛像多为浅衣纹,立像多身躯扁平,侧面看腹部向前凸起。

[1128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20 23:12

阿弥陀佛三尊铜像隋代(公元581-618年)。隋代佛像特点是:丰颐足额,面相丰满圆润,眉毛纤细,鼻梁挺直,唇线分明,神情平和。头部较大,下身较短,比例略显失调,身材粗壮。腹部稍稍突起,躯体有弯曲感,身体重心前倾。姿势较为僵硬,造型稍显呆板,缺少飘逸的动态美。佛像头顶肉髻,螺发;菩萨多戴花冠,璎珞粗大下垂至膝部,束冠缯带和帔帛向两侧低垂。

[1129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20 23:16

再来一件隋代双佛铜像

[1130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21 10:01

唐代大势至菩萨,他是“西方三圣”之一,与观世音菩萨同为阿弥陀佛的胁侍,净土信仰中的重要菩萨。又译作摩诃那钵、得大势、大势志、大精进。观音代表慈悲,大势至菩萨象征智能。此菩萨与观音菩萨俱摄护众生,被称为临终来迎令其得往生极乐世界的菩萨,而广受崇信。据佛经记载,大势至菩萨在弥勒成佛以前,曾与观世音菩萨同为弥勒的侍者。在未来世,他也将步观世音之后而成佛,名为善住功德宝王佛。大势至菩萨在因地所修的是念佛三昧,因此,他也以念佛法门教导众生,这是中国净土行者的重要准则

[1138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21 23:26

我个人觉得唐代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一个高峰,这应该和东西方的频繁交流有关。我只去过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云冈的石雕都很壮美,敦煌可以看到的石雕很少或者能亲眼目睹的洞窟很少,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龙门石窟,当时拍的照片从未扫到电脑里,就不在这个帖子里凑数了。这尊菩萨石像是一件难得的盛唐佳作。菩萨面呈满月型,丰润秀美,表情安祥。细腰,着长裙,褶襞刻划自然流畅,富有动感。优美的"胡跪"姿势,使形象更显生动。整个作品以汉白石圆雕而成,石质的细腻滋润,加上精练娴熟的刀法,使之成为盛唐菩萨像的创作典范。

[1142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22 09:42

这是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的元始天尊石像

[1148 楼] 作者: chino    时间: 2012-2-22 22:00

老君石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镜头中的博物馆(3)
一佛一世界,有一种美叫北朝佛像(上)
清代金铜度母造像赏析
佛像:北齐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013-14 金铜佛造像
山东博物馆青州龙兴寺北齐造像 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