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二)
古蜀华章——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展
(二)






尊与罍

在华夏文明的生成过程中,产生了庞大而复杂的青铜容器群作为礼仪制度的核心,这是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区别于世界其他青铜文明的一大特征。这个规模宏大的青铜容器群包括食器、酒器、水器等几个方面,商代以酒器中的爵、觚为中心,周代则推崇食器中的鼎、簋。
作为华夏文明的外缘组成,古蜀文明在吸收和借鉴青铜容器时,进行了精心甄选。尊和罍作为大型的青铜酒器,被古蜀人选取为最重要的礼器组合,并在形态上加以改造。三星堆二号埋藏坑中发现了一件顶尊跪坐人像,向我们揭示了古蜀人借由青铜容器实行的礼仪的场景。人像跪坐在锥形的器座上,双手捧持尊或罍形态的大型容器置于头顶,是某种神秘祭祀礼仪的鲜活记录。





青铜尊
高31.7厘米,口径34厘米,足径20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青铜鸟首
高40.3厘米,横径19.6厘米,纵径38.8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青铜罍
高35.4厘米,口径20.1厘米,足径18.5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族群

三星堆埋藏坑面世以来,话题的焦点集中在大量颇为写实的青铜人像、头像及面像。尽管这批铜器埋藏前被砸损及焚烧,仍有数件头像的面部残留金面具,显得卓然出众。这批头像带给我们最丰厚的历史价值,是其发型、发饰所携带的族群信息。
以发型的基本分类来看,三星堆头像包含两大族群:一群以脑后梳一条下垂的麻花长辫、平头顶为基本特征,可称为“辫发”族群,其发型、发饰单一,不富于变化;另一群则以脑后发际线较高为基本特征,其头顶、鬓角、脑后有发型变化,或以发饰、冠饰作为装饰,应当是对长发向上盘挽并以发笄固定的艺术表现,可称为“笄发”族群。
若仅以头像观察,辫发族群占有数量上的优势。但从两个埋葬坑其他器物上的人像来看,或两臂环抱某物、或双手捧持某物,都是主祭者一类神职人员,均属于笄发族群.可以推测,无论笄发族群还是辫发族群,都是这一时期上层社会的主要构成。头像数量不占优势的笄发族群,应是社会中的神职人员,从事宗教活动,与之对应的辫发族群,则可能执掌社会中政治、经济、军事等世俗事务。











戴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头像
高42.5厘米,宽20.5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平顶辫发青铜人头像
高41厘米,宽22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戴簪笄发青铜人头像
高51.6厘米,宽25.3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立簪笄发青铜人头像
高45.6厘米,宽17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带箍笄发青铜人头像
高13.6厘米,宽13.3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无顶笄发青铜人头像
高24.5厘米,宽17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一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青铜人面像
高26厘米,宽37.5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陶器

所谓考古学文化,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族群。一个族群的考古学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并不孤立,它在时间上对先行的文化有继承和变革,又在空间上对周围其他文化有借鉴和融合。一个新考古学文化的诞生,建立在外来文化因素冲击、不同风格文化因素融合这一前提之上。这也说明,如果一个考古学文化没有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它并不会随时间发展形成新的考古学文化。
陶器,是辨识考古学文化最重要的参考物。简单地说,陶器外形的演变,是对时间的记录;陶器组合的演变,则是对空间上不同文化因素交往的记录。这里展示的一组陶器,是三星堆文化时期的代表器物。小平底罐、高柄豆、盉、鸟头勺把是此时陶器的基本组合,还包括瓶一类常见陶器。这些陶器可以视为古蜀人在此阶段形成的相对固定的文化面貌。在随后的十二桥文化时期,小平底罐、高柄豆、盉、瓶等陶器仍有承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化因素,即瓮、尖底杯等新的陶器。这种现象说明十二桥文化对三星堆文化有显著的传承,同时注入了新的文化因素,也可以通俗地说古蜀人的族群构成在这一阶段添入了新的血液。



小平底陶重罐
高16.8厘米,口径16.3厘米,腹径20.1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鸟头形陶勺把
高14.2厘米,柄径2.3厘米,高4.5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陶瓶
高14.9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5.5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陶盉
高34厘米,腹径约19厘米,宽17.5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交流

尽管四川盆地四面群山环绕,天然的陆路、水路交通极为不便,但却从未阻碍过盆地内外的文化交流。三星堆文化时期,古蜀文明从中原地区吸收了青铜牌饰,以及玉璋等重要礼器,并进行器物类型的改造与用器制度的创新,形成古蜀文明礼仪文化的核心,影响深远。此外,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青铜尊内盛有海贝,同坑内还有青铜铸制的贝形挂饰,可见此时古蜀文明与盆地之外的往来远达海滨,海贝这样的远方奇珍不仅传入古蜀文明的中心,还被吸收和再创造。





青铜牌饰
长13.9厘米,宽约5.9厘米,厚0.87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青铜牌饰是二里头文化的代表器物之一,在夏代便流行于中原地区。除二里头遗址外,甘肃天水、新疆哈密都发现有形态相似的青铜牌饰。三星堆遗址地处上述三地的南部,说明蜀陇交通线路至少在夏商时期已经开通。






贝形青铜挂饰
长8.8厘米,宽约8.9厘米,厚1.1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青铜贝
贝长6.3厘米,贝宽3.4厘米,链长8厘米
1986年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玉璋
长60厘米,宽8.4厘米,厚0.8厘米
1931年广汉三星堆遗址真武宫燕家院子出土
四川博物院藏
璋是华夏文明重要的礼器之一,起源很早。古蜀文明的玉璋多属于牙璋,即射部有凹陷的形态,应是中原地区传入的类型。古蜀人将中原地区射部微凹的牙璋改造成丫形射部,并在金器中也引入了这种造型,形成古蜀文明又一个重要的礼器门类。
这件玉璋的射部凹陷略深,又尚未形成丫形,是玉璋在古蜀文明中本土化过程的掠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星堆遗址发掘记
巴蜀文化发源地在达州 ------蜀文化的来源
镇馆之宝——三星堆博物馆珍品选粹
是谁塑造了三星堆文明的辉煌?
三星堆考古故事
【走进博物馆 传承中华文明】三星堆博物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