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圆圆满满 | (四)中山国玉器赏析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被广泛用在日常和礼仪生活中。《荀子·大略》:“聘人以圭,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又《尔雅·释器》:“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所谓“好”就是中孔的直径,“肉”是由内廓到外廓的尺寸。直径大约等于整件玉器直径的三分之二的小孔者为玉璧,是天子向才志之士虚心请教的凭证。孔径为整件器物直径的一半是“环”,因“环”与“还”同音,故用作召回被贬臣属之象征。大孔者为瑗,是天子召见下臣的凭证,也是搀扶君王时手执之物。可见璧、环、瑷还是有区别的。但是中山国出土的玉器实物,无论好倍肉或肉好若一,器上都墨书“环”字者,说明当时环、瑷均可称环,无严格区分。

一、玉璧。玉璧是古人祭祀用的礼器,从新石器晚期开始使用。形状为圆形薄片,中间有一圆孔。古人认为天方地圆,因而用圆形的璧祭天,用外方内圆的琮祭地,即“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中间的圆孔可能有贯通之意,用以沟通天地人神。中山国墓出土了许多玉璧,玉质不一,既有当时各国常用的款式,也有中山国所特有的造型。

涡纹青玉璧

青玉制,灰绿色,半透明,有光泽。边有棱,稍残,两边雕谷纹,直径13.9、孔径3.9、边宽5、厚0.4厘米。造型规矩,颜色纯净,玉质润泽,花纹匀称,琢磨非常光滑 。中山王厝墓3号陪葬墓出土。

龙耳谷纹黄玉系璧

黄玉质,栗黄色,玉质较细,不透明。整体弧曲,中间为长圆形壁,壁上装饰谷纹。壁的两侧各有一蟠龙形耳,龙身凸起,身上有孔,周缘有棱。外长径9厘米,外短径3.4厘米,厚0.4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透雕附耳玉璧(残)

玉质细腻,表面润泽,大部分墨黑色,个别处呈半透明灰白色。内外 边缘均有凸起的棱边,大环外侧透雕卷枝状附耳。外径10.4,内(好)径2.4、厚0.4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青玉,双面阴刻卷云纹。外径5.5、内径 1.6、厚0.3厘米。中山王族三号墓出土。

二、 玉环。

夔龙是青玉环

青玉,半透明,玉质细腻,纯净无暇。一面光素无纹,一面有谷纹。环的内外周缘起棱,肉的上部中间有一孔。环两侧各饰一夔龙耳,长角,枣核眼,嘴内勾,下有两肢,尾部内卷。长径7.5厘米,短径3.8厘米,厚0.35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涡文青玉环

青玉制,灰绿色,半透明,有光泽,局部沁蚀处泛灰色。边有棱。两面雕谷纹。直径11.5、孔径4、边宽3.7、厚0.4厘米。好径与肉宽相近。中山王厝墓3号陪葬墓出土。

涡纹黄玉环

黄玉制,呈黄褐色,沁蚀严重处呈灰白色。边有棱,两面浅浮雕粒小而凸出的谷纹。直径12.4、孔径6.9、边宽2.75、厚0.6厘米。好径稍大于肉宽的两倍。中山王厝墓2号陪葬墓出土。

四足边环

黄玉制,黄中稍透青色,青色质纯而软,闪蜡光,半透明。环外缘的下侧有二短足,相对上侧有二耳。无纹饰。一面有墨书文字“文有(友)”二字。《论语·颜渊》云:“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可能即其字意。长径5.7、短径4.8、内径1.9、厚0.35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双虺耳环

青玉制,淡绿色有青灰色斑,质细,半透明。器表无纹饰,中间为一肉好若一的环,两侧各有一虺形耳。器型不规整,厚薄不均匀。虺身弓曲成长环形。长径11.2、短径7、内径2.8、厚0.35厘米。中山王厝墓出土。

青玉制,两面饰涡纹,环面平,环外径3.1、内径1.2、厚0.3厘米。中山王族3号墓出土。

编辑:何会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1)+北京+天津+河北部分3
玉不离身 | (五)中山国玉器赏析
河北平山县出土战国龙形玉佩(高清)
战国中期玉器②河北石家庄平山中山国玉器
西周虢国太子墓出土玉器欣赏
大家说玉:从虢国墓地出土玉器谈西周葬玉的使用特征(许海星200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