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课研究之“正比例在课标中的解读”



     你介绍我是谁


 

季兆明

丽水市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

       大家好,我是朱乐平名师工作站第13小组的成员季兆明,来自丽水市青田县城东实验小学。期待与您在“一课研究”相遇。

1


      内容有哪些

1.数学听书:如何使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思想

2.坚持阅读:正比例在课标中的解读

3.轻松一刻:怎么分呢

2


     轻轻松松听听 

选自《小学数学教育》中吕健老师的《如何使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思想》

3


    坚持 阅读8分钟

小编

 教材中的“正比例”有“影子”吗?

       各个版本的教材其实都隐藏着“正比例”的影子,我们就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来找一找它的影子。

       在北师大版二年级乘法、除法教材中,就隐藏着“正比例”的影子,为后续正比例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小编

为什么要把“正比例”安排在小学的最后阶段呢?

       “正比例”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转折点,让学生从算术的学习转向了代数的学习,从对数量的理解转向了对关系的探讨,也为以后的函数得学习奠定了基础。

小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出来后,你觉得正比例教学内容有变化吗?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比及按比例分配的含义,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3.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关系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正比例”的内容安排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大的变化,但是“标准”在这部分内容的目标定位,具体要求以及相应的教材编写建议方面,都有了许多的改变。

小编

有什么变化呢?

1.注重了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以往的日常教学中,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就内容教内容,容易忽视内容所包含的数学思想与教育价值,从而使教学显得单一、狭隘,后续无力。

       正比例图像看上去是静止的,没有变化的, 但通过列表、描点到连线,这个过程却是运动的、变化的。所绘制成的表格、图像看上去像是完整的,其实也只是一部分,它可以继续列表,图像继续延伸,因此事实上它又是不完整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蕴含着已知与未知、特殊与一般、具体与抽象的对立与统一。隐藏着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从而提高个人的数学素养。

2.注重了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在以往的日常教学中,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引导学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以及怎样应用比例知识解决应用题成了首要的事。

        在“标准”的课程内容中通过列表、描点、连线、估计另一个量的值、找生活中的实例交流等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加深对正比例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3.注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转向抽象逻辑思维,但抽象逻辑思维其实并未完全脱离具体形象思维。

      正比例作为代数、函数学习的启蒙阶段, 它的内容在表达形式上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因此,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上,通过创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体验两个量之间的变化,理解正比例,并学会用代数的方式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正如“标准”所说:数学学习,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小编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中值得特别注意的问题

1.正比例在内容上和要求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它是对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要通过具体问题的讨论,体会两个变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体会代数思想。

2.正比例、反比例虽然有紧密的联系,但它们的教学要求是不一样的,“标准”在“课程内容”中提出: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并会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


     轻一刻

       一位老人有17只羊,分给三个儿子:老大九分之一,老二三分之一,老三二分之一。三个儿子想:羊又不能宰,这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去借一只小羊,老大分2只,老二分6只,老三分9只。


 

你若盛开 蝴蝶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六年级优质课小学数学《反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六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初二数学:《反比例函数》教案范例(苏教版)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