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问她答,再扫”投射性认同“



昨天那篇

投射性认同:一个“栽赃”与“接盘”的游戏

简单说了说投射性认同是什么

触发了大家的很多疑问

所以今天

小编请张聪老师来做个答疑

务求把投射性认同的边边角角

也给大家扫干净



问问&答答


1


问问:怎么分清哪个是栽赃,哪个是接盘?


张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都是带着自己身上人格的气味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没有绝对的接盘和栽赃,所以互为接盘互为栽赃,比如昨天文中的例子,分析的主体不一样,有可能看见的投射就不一样。当分析的主体是男生的时候,他投射出去的就是控制的部分,通过我在关系中的牺牲,让对方感受到总是欠我的,而这个欠的感觉,就是,因为你欠我,所以我在关系中处在掌控的位置,比如我控制了如果你跟我分手,你就会被你的亲友攻击。从这个角度来讲,男生是栽赃,女生是接盘。但如果从女生的角度来讲,也有可能是她自身人格层面的东西容易吸引对方去付出,这个也有可能。所以这个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当然总体来讲,投射是栽赃,认同的接盘。



2


问问:投射性认同判断的标准是对方使你做了平时不想做,不会做的事,那么你情我愿的那种是不是就不算是投射性认同,比如文章中那个有了男朋友就什么事也不会做但是甘之如饴的女孩。


张聪:你情我愿是相互投射并认同的结果。只不过,是双方默认的配合而已。但单从文章里的例子来讲,从这段亲密关系的结果看,女孩对男朋友的付出并没有甘之如饴,正是因为她感受到了男友付出背后的一些东西,并且这些东西已经让自己感觉不舒服了,女孩儿才会选择跟男孩儿分手,至少从这个层面讲,这样一个投射与投射性认同的过程并不是你情我愿的。投射的特点是,不论你是否认同,我都要投射。而投射性认同的特点则是,你可以选择投射,我也可以选择不认同。


问问:关于男朋友牺牲太多导致女孩亏欠感太强最后分手的那个例子,我还是没有明白,是不是说被照顾从而有亏欠感的一方,所以极尽所能的付出,将这种感觉投射到女方。同时他为什么要以牺牲作为攻击的一部分指向女孩呢?

张聪:因为牺牲的部分是有继发性获益的,比如当女孩儿跟他分手的时候,女孩儿就被自己的亲友不理解甚至责怪,男孩儿就让自己成功的处在了道德制高点的位置。这是一种间接的对关系的控制。而控制则是攻击的一种。



3


问问:我经常性的投射性认同,几乎跟不同的人之间,总有不同的性格出现,有时甚至感觉自己变成不同的人,请问这有可能是自我的人格不稳定吗?


张聪:这里要区分的是人格的灵活性和投射性认同的区别。你觉察到的是跟不同的人相处有不同的性格出现,但是当你有这个觉察的时候,你仍然还是会让自己待在这样的一个处境下,如果这个处境是有益于你的话,你也并没有感受到有什么不舒服,那么恭喜你,你所展现的是人格的灵活性,虽然从对方投射的角度来讲,你同样也有可能认同了,但精神分析不分析美好,这样一种灵活的人格又何尝不是你对外界投射出去友好的部分的重现呢。但是另一种情况是,当你感觉你变了,并且这样一种感受是让自己不舒服并且不愿意做的时候,你就处在了投射性认同的过程当中,那么当自己觉察到这样一部分的时候,认同与不认同就由君而定了。



4


问问:投射性认同会成为一种心理作用与他人的认同长期存在吗?还是只是针对不同的人产生的短时效应呢?


张聪:应该来讲,投射性认同并不是以时间的长短作为一个人是否认同的区分的。而是以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感受作为区分,感受的时间可长可短。比如说,当一个人感受到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实际上,他是将自身对外界的攻击性,投射给了外界,然后自己感觉到没有安全感。假如换到亲密关系中,他觉得感情本身是没有安全感的,那么当对方认同他的时候,就有可能真的做出攻击他的事情,比如说出轨,那么这个出轨的时间,长短是没有绝对值的。有一种现象是,有那么一部分人,天生就有一种遇“渣男”的体质,而这种体质实际上就是一种投射,不同的人遇见同一个在亲密关系中感受不安全的人的时候,或许就会以不同的“渣”出现,同样这种“渣”也是没有时间长短的限定的,因为当对方觉察到自己认同的时候,这种认同有可能会随时终止,或者说投射的一方改变了投射的内容的时候,这种现象同样也有可能会戛然而止。



5


问问:网上是一种表现,网下又是截然不用,也是投射性认同?


张聪:所谓的投射与投射性认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产生。而你谈到的网上的一种表现和网下的表现,其对象是网络,而非一个人,所以这样的一种网上网下的不同,从精神分析的原理来看,并不是投射性认同。这样的一种不同,你所启用的则是其他的防御机制。仅仅从你的题面来讲,并看不出来是什么防御机制,比如你所谈到的表现,是什么表现,截然不同又是怎样的截然不同,这些有效信息都是缺失的,所以无法对你所启用的防御机制进行个定位。如果只是从你的提问本身的方式出发来看,可以感受到的是,你的这样一种表达本身是一种隔离的状态,有这样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



6


问问:怎么才能把爱学习的部分投射给孩子?


张聪:这是一个关于潜意识听什么的问题。诚然,从提问者本身意识层面的动机是好的,但精神分析从来研究的不是意识,而是冰山下的潜意识。那么我们来看看潜意识发生了什么?爱学习的前提是假设的孩子本身不具备爱上学习的能力。所以家长需要把爱学习这个品德让孩子习得。但其实每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天生就是喜欢向外探索的,而探索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所以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天生的。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其实向孩子投射的是,孩子是没有爱上学习的能力。因此投射的是无能,那么孩子潜意识层面接受到的也就不会是爱学习,而是接受的无能这个部分,当孩子认同父母的这样一个关于无能的投射以后,孩子有可能是往父母所希望的相反的方向发展,也就是不爱学习。所以除了存在投射与投射性认同。还有另一个防御机制,那就是,孩子向父母的潜意识认同。如果展开来谈的话,成长意味着远走高飞,而孩子的无能正是对父母的忠诚。所以当孩子认同了父母投射出去的无能的时候,实际上是向父母潜意识层面拒绝孩子成长的部分认同了。





漂白染黑,不如自由如灰


洗灰灰行动正在发起中

戳视频可了解详情




感兴趣的小伙伴

可以骚扰微信客服小助4

这是她的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防御机制如何让人不焦虑
白话弗洛伊德(五):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直面心灵的伟人
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
精神分析145句话概要
101种心理防御机制(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