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投射:抵御痛苦最好的方式

当在一个人身上看到有不好的情况,那更可能是属于自己的,并且是自己不愿面对的情况,于是就把它投射给了那个人。




投射简单来说是这样一种行为:把自己的情感、冲动或者愿望归结给别人,扭曲了看待这个人的态度。一个简单的例子:事实上是自己想去占有对方的权益,侵犯对方;却总认为对方是危险的,有侵犯自己的意图。对一个民族、地区的偏见态度,往往来自类似的投射。


投射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的?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婴儿最初得到完全的照顾,这会让婴儿有一种无所不能的幻想,好像世界都是由自己掌控。等婴儿慢慢长大,母亲不能够总是守在身边。终于有一次,婴儿又饿了却没有及时地吃到奶,那种无所不能的幻想便破灭了,他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是全能的,而是依赖着妈妈,并且感到因为这份依赖,还需要去付出一些代价,牺牲掉自己身上一些东西。(参见:爱与憎长伴一生


自己并不是全能的、完美的,自己也是有缺失的,也是有不好的,也是需要为依赖他人而付出代价的,这种种感觉引发了最早的愤怒和攻击性冲动。愤怒、攻击性冲动对于一个婴儿来说是难以控制的,它似乎在我们体内爆炸开了,好像我们自身就要被它淹没、燃烧、窒息。这也类似于我们(因为某些事情偏离了自己的掌控而)十分生气的时候,那种“气得要炸了”的感觉,对于婴儿来说,这种感觉要更加强烈的多的多,那将是多么得难以忍受,好像要把自己吞噬掉一样。


我们多么希望这一切不要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这就需要去寻找一个出口来处置它们。我们会去找到一个对象,把自己的“不全能”、“不好”、“需要付出代价”统统都转移给他,把愤怒也转移给他,在他身上释放掉我们的攻击性冲动。这就像我们现在十分气愤的时候,是多么想去砸坏一些“不好的”东西,去打骂某个“不好的”人把自己的“不好”归结给他,让他成为“不好的”人,(也就是说,让那个代替我们承受“不好”,)同时,让他成为我们愤怒的出口,代替我们承受痛苦,投射的机制就这样完成了。


我们平常的看法或许与这个情况有一些不同。很多时候,我们总认为愤怒、生气是因为某个人,我们总是对某个人才会愤怒。其实并不是这样。事实上,当一些事情超出我们的掌控,让我们感到自己并非全能,自己也有无力、缺失等等不好的情况,这个时候便唤起了我们的愤怒,然后我们才找一个对象作为愤怒的发泄口。即使一个人做了我们不喜欢的事情让我们愤怒,也不是因为这个人,而是因为他做的那个事情打乱我们的美好设想,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全能”、“不好”。


当我们难以面对自己身上也存在不好的情况,当我们难以承受自己的愤怒,我们会感觉到十分的痛苦,投射则帮我们把身上不好的情况转移给其他人,也是把痛苦的感受转移给其他人,让他们来帮我们承担投射是人应对痛苦最初的反应,也是在生活中面对痛苦时最自发的反应。


投射更多时候是给予我们最亲近的人,好比说我们的父母、爱人,让他们来代替承受我们自己的“不好”和痛苦。因为我们知道,他们是不会离开我们的,是我们最靠得住的人。所以,我们总是给与他们更多的不满与指责。这是不好的情况,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除了他们谁还能甘心接受我们投射出的“不好”和批评,为我们承担痛苦呢?


如果,我们又要把自己“不好”的情况投射给身边的人,开始对他们有了不满,还是需要多多觉察一下,尽量投射的少一点,让自己多承担一点,让他们少承担一点。如果,我们又接收到了那最亲密的人的不满,我们尽量作好为他一起承担痛苦的准备,而不是把他撇下,让他独自承担那份痛苦。


婴儿最早的投射对象通常是身边最亲近的父母。一个能够承受住孩子的投射,接受孩子不满的父母,会帮助孩子减轻许多的压力。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当孩子一对自己有不满,就跑开,不理会孩子。这个可怜的孩子就只能独自承担痛苦,久而久之,这个孩子可能就不会表达不满、表达自己的看法,总是自己承担,把痛苦留给自己,变得抑郁,甚至可能会自杀。


一种看起来还不错的方法是:把投射给予离自己比较远的人,让那些平常不会接触的人来代替我们承受“不好”,通常我们可能会选择外族人、其他省份的人、其他阶层的人。因为把愤怒转移给他们不会遭致危险。如果是对身边的人这样做,那有可能就会破坏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破坏和谐。


我们常常把人分为好和坏,爱和恨,我们保持与爱的人良好的关系,而把敌意、憎恨释放给那些我们自己创造出的坏的人,让他们接收我们的投射,帮我们承载痛苦。这样说的话,其实,我们要感谢他们,感谢那些我们憎恨的人


我们还可能把自己的不好投射给身边的事物。当我们感到自己变得毫无生机、死气沉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把这种感觉投射给自己穿的衣服,或者投射给身边的环境,让它们来替代我们的“毫无生机、死气沉沉”,这样,我们不用改变自己,也不用责备身边的人,让最爱的人给自己换一件衣服,或者让他们带我们到外边去旅游一番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好了。


投射是这样的神奇。


部分参考《爱·恨与修复》等书,感谢

感谢你的阅读;)


孙传昆 分享身边的心理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压抑的情绪
抑郁症:隐藏了压抑的愤怒,你多久没能做自己了?
当一个人对你怨气很大时,才会有这7种表现
心理学:被动型攻击人格,你遇到过吗?
掌控自己的情绪和生活
我们所说的“爱”究竟是什么意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