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咨询师成长路上有那么多担心和不确定|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剖白


 

Hi~我是学渣简小单(′?ω?)?:


作为咨询师的你,是否被这些问题烦恼过:


我对来访者生气了怎么办?

来访者提问的问题回答不上来怎么办?

我需要表现得尽量完美吗?

花费心力去理解另一个生命有什么意义?

咨询师之路那么艰难,是否还要坚持下去?

…...


小单发现,这些困惑不仅大家有,治疗大师卡尔.罗杰斯也曾遇到过。罗杰斯是如何理解这些问题的呢?小单找到了罗杰斯的著作,《个人形成论》,摘录整理了这期内容,听大师娓娓道来吧...


(>﹏<)

小单知道咱们好久没见啦,懒癌细胞短时间占领了小单的大脑呢。

为了准备更多内容,小单也想了解下你想看什么内容呢,欢迎评论或留言给小单哦!




 


罗杰斯的自我剖白


作者 |  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

内容来源 |  《个人形成论》杨广学等译

编辑整理 |  豆璟 学渣简小单




  

每一个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形成的关系都是独特的。


通常情况下,当事人坐在我咨询室桌子的另一边,为成为真正的自己而苦苦挣扎,同时又极其害怕成为自己——他在努力体验自己,努力想参透那种体验的意义,但是又对这种期待充满强烈的恐惧。


作为一个咨询师,与一个来访者坐在那里,面面相对,尽我所有的能力,试图深刻地、敏感地参与到他的自我挣扎之中。我试图感知他的经验,以及这种经验对他来说所包含的意义、感受、体验、滋味。


我像助产师迎接新生命那样为一个崭新人格的诞生而欢欣鼓舞;我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注视着他,一个他的自我,显现成形;我亲眼目睹一个我参与其中而且有着重要促进作用的一个人的诞生过程。


我写的是我当事人和我自己,我们惊奇地把那贯穿所有经验的强健而有秩序的力量,把那看起来深深地植根于宇宙中的力量视为一个整体。我写的是生活,在治疗过程中生动展示的生活——如果我们能在治疗过程中为个人的成长提供契机,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时而巨大、时而破坏性的力量,可以由于趋向成长的冲动而展示出来。

 




罗杰斯临床咨询与人生经验的若干重要体会






从长远来看,

自己表里不一的行为是没有益处的


在我生气和不满时,做出一副平静友善的样子是没有用的;不懂装懂是没有用的;在某一时刻实际上充满敌意,却装作一个仁慈的人,是没有用的;如果实际上又害怕又缺乏信心,却做出非常有把握的样子,是没有用的。即使在非常简单的层面上,这个说法也确凿无疑。当我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却装出一切都好的样子,那毫无益处。


我发现,在我与他人的关系中,试图以一种带着面具的方式行事,维持一种与内心体验不同的表面的东西,毫无帮助,毫无效果。


我认为,当我试图与他人建立一种建设性关系时,这种面具不能使我对人有所帮助。我想进一步说清楚一点:虽然我感觉我已经了解到这一事实的确凿性,但我绝对没有充分得到它的全部益处。


实际上,我在个人关系上所犯的大多数错误,我对于别人无所助益的大多数情况,都可以用一个事实来说明,即处于某种自我防御的原因,我的表面行为与自己的实际感受背道而驰。



当我以接纳的心态倾听自己,

当我能够成为我自己时,

我感觉自己更有效力


多年来,我觉得自己已经学会变得更真切地倾听我自己,以至于我比过去能够更真切地知道在特定时刻我所感受到的东西。意识到我在生气;或者的确感到我在排斥某当事人;或者感到对某个人充满了热诚和友爱;或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毫无兴致,厌烦不已;或者我急于理解某一个人;或者我渴望或害怕与某个人建立关系。


我认为,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态度都是我能够倾听到的。也就是说,我感到,如果我能够让自己成为真实的自我,我会变得更加真切充实。我自己肯定不是一个完美的人,肯定没有完全达到自己所设想的状态,而接纳这一点目前对我来说已经变得比较容易。

  

对我来说,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这样一个自相矛盾的悖论:当我接受自己真实的存在时,我就会发生变化。我相信我已经从我的来访者那以及从我自身的体验中了解到这一点,即我们只有彻底地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我们才能够有所变化,才能够超越自己的现有存在。那时,变化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生。



“当我接纳自己,成为我自己时,我感觉自己更有效力。”


实现真正自我的过程会导致另一个结果,就是人际关系会随之变得真实。真实的人际关系充满活力、富有意义,因而令人神往。


假如我现在对某个当事人或学生感到不耐烦或者厌倦,如果我能接受这个事实,那么我就更有可能接纳他的情感反应。双方都有可能出现情感的变化,而且我也能够接受变化了的经验和情感。真实的人际关系趋向于变化而不是保持停滞不变的固定状态。


我感到,在我的态度中使自己成为真实的自己,会有实际的效果;知道何时自己达到了耐心和容忍的极限,而且把它作为事实接受下来;知道何时我急切地想塑造他人、左右他人,而且把它作为我内心的事实接受下来。


我愿意接纳这些感受,如同接纳温情、兴趣、宽厚、友好、理解等感受一样。因为这些负面感受也是真实自我的一部分。只有当我把这些态度作为事实接受下来,作为自我的一部分接受下来,我与他人的关系才会变得真实自然,才能不断成长,才能流畅地变化。




容许自己去理解他人,

具有极大的价值


我这样说对你们来说似乎很奇怪,有必要容许自己去理解另一个人吗?我认为有必要。


对于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大多数陈述,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对此做出直接评价或判断,而不是去理解它。当一个人表达了某种感受、态度、信念,我们倾向于不假思索地认为:“那是对的”,“那是愚蠢的”,“那是不正常的”,“那是不合理的”,“那是错误的”,“那是不友好的”。


我们很少容许自己去细致地理解他人的陈述对他本人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我认为,这是因为理解会带来风险。如果我让自己真正去理解另一个人,我或许会被那种理解所改变。


我们都害怕变化。正如我所说的,容许自己去理解另一个人,去透彻地完全地共情地进入他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也是十分罕见的事情。


理解是在以一种双重的方式丰富自己。我发现,当我与那些陷入痛苦的来访者一起工作时,我进入并努力去理解精神病患者稀奇古怪的世界,去理解并认识那个感到生活过于悲惨而无法忍受的当事人的态度,理解一个觉得自己卑微无用的人——每一种理解都以某种方式丰富了我自己。我从这些体验中以各种方式学到的东西使我发生改变,使我与众不同,并且使我成为一个更能与他人共鸣的人。


也许更为重要的事实是,我对这些当事人的理解使得他们也发生变化。有一个女人真实地感受到在她的脑袋里有一个钩子,别人拉着这个钩子,在牵着她走;一个男人,他感到没有人像他那样孤独,没有人像他那样与人疏离。理解这样的女人或男人,对我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同时,更重要的是,得到理解对这些当事人来说具有非常积极对意义。



“理解是一种双重的方式丰富自己”


我发现,理解他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真正接受他人及其感受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能真正允许某个人对我充满敌意吗?

我能够把他的愤怒作为他自身真实而合理的一部分接纳下来吗?

当他用一种不同于我的眼光看待生活及其问题时,我能接纳他吗?

当他非常肯定我、钦佩我并想模仿我时,我能接纳他吗?


所有这些都跟接纳有关,但接纳并不是唾手可得的


在我们的文化中有一种倾向,即我们每个人都相信:“他人的所感、所思、所信都和我自己的一样。”我们很难容许我们的孩子、父母、配偶对特定问题的看法跟我们自己有差异;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当事人或学生跟我们有差异,不容许以他们个人独特的方式利用他们的经验;在民族层面,我们不能容许另一个民族和我们的所思所想有差异。


但是按照我个人现在的认识,个人之间的差异性,每个个体以他自己的方式利用经验并从中发现自己的意义的权利,乃是生活所具有的最高价值的潜能之一。


在十分真实的意义上说,每个人自己都是一个海岛,只有他首先乐意成为自己并得到容许成为自己,他才能够同其他海岛搭起桥梁。


所以,我发现,当我能够接纳另一当事人,即把他的感受、态度和信念作为他真实而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如实接纳下来,我才是在协助他变成一个人。





我越向自己的真实以及他人的真实开放,

我就越不可能有一种要去“安排一切”的冲动


当我尝试着倾听自己,倾听发生在我身上的经验时,当我尝试把这同样的倾听态度更多地传达给另一个人时,我就越发地尊重复杂的生活过程。


所以我逐渐变得不再匆匆忙忙地道出安排布局、设定目标、塑造他人、操控他人,并试图把他们推上我给他们规定了的某条道路。我只是更加满足于做我自己,同时让他人做他自己。


我很清楚,这看起来像一个奇异的观点。

如果我们不去对他人做些什么事情,那么生活还会剩下什么呢?

如果我们不去按照我们的目标塑造他人,那生活还剩下什么呢?

如果我们不去教给他人我们认为他应该学会的东西,那生活还会剩下什么呢?

如果我们不去迫使他人像我们一样地思考和感受,那生活还会剩下什么呢?


我的体验有一种悖论式的层面,即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我越是单纯地希望成为我自己,越是希望能够理解和接受我自己以及他人内在的真实,就越有可能激发较多的变化。


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真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愿意做真实的自己与这个愿望的程度相等,他会发现不仅仅是他自己在变化,而且与他有关系的人也在变化。


      


以下是更少涉及人际关系的体会,更多地和我个人的行为和价值有关。


我可以相信自己的经验


长时间以来,我深有体会并且现在仍然在学习的基本的事情之一就是:只要某项活动感觉好像是值得去做的,那么它就是值得去做的。换句话,我体会到,我对某种情景的总体上的感觉比我的理智更加值得信赖。


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我一直是沿着别人认为是愚蠢的方向前行,对这个方向我自己也曾怀有许多疑问我“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从来不曾为我自己的人生方向而后悔,虽然当时我也曾常常感到孤独无依,活着感觉自己傻的可以。


我觉得,当我信任一些内在的非理性的直觉时,我已在行动中发现了智慧


事实上,我发现,当我感觉到某一条无人问津的小路是正确或真实的选择,并毅然冒险前行,然后在五年或者十年之后,就有许多同事加入探险的队伍,于是我不会再感到独行的寂寞。


我逐渐更加深刻地信任我的整体反应,我感到我能够用它们指导我的思想。我已经越来越尊重这些不时发生在我内心的、朦胧的思想,我感到它们似乎意味深长。我倾向于认为这些朦胧的想法或直觉的猜测将会引领我走向一些重要的领域。我想这牵扯到对于自己整体经验的信赖,我现在觉得自己宁可相信,这种直觉比我的理智更有智慧。


我敢肯定,它难免会出错,但是比起仅仅依靠我的意识心灵,我相信整体的经验会更为可靠。我的这种态度由艺术家Max Weber做了很好的表达,他说:“当我进行我的微不足道的创造性努力时,我极大地依赖于我至今不知道的事情,以及我至今还没有做过的事情。




与这个体会关系非常密切的一个推论是,别人做出的评价对我来说不是行动的指南。别人的看法、虽然应该倾听,应该就它们的本来面貌加以思考,但这对我来说永远不会成为一种指南。


这是很难学会的事情。


年轻的时候,我曾经遇到一个博学而富有思想的男人,我当时觉得他是一个比我有能力、更在行的心理学家。那时他告诉我,我对心理治疗感兴趣是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我记得我受到了很大的震动。他告诉我,做心理治疗的人根本没有出路,而且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我甚至可能没有任何机会去从事心理治疗的实践。在有些人眼中,我是一个骗子,一个没有执照的行医者,一种非常肤浅的、具有破坏性疗法的始作俑者、一个权力攫取者、一个神秘主义者,等等。


我也曾因为同样极端化的赞誉而大为烦恼。但是我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因为我逐渐认识到,如果说在我一生中,有一个唯一能够了解我的人,了解我所做的事情是否诚实、认真、开放、合乎情理;是否虚伪、自我防御、不合情理,那么这个人就是我自己。


对于我正在做的事情,我很高兴地得到各种各样的验证,对于我的批评(无论是友好的还是充满敌意的)和赞扬(无论是诚挚的还是奉承的)也是这种验证的一部分。但是,衡量这些验证的真伪,确定它的意义和用处,那只能是我自己的责任,是一项不能让渡给任何人的义务。



事实是友好的


我逐渐意识到,事实总是友好的。在任何一个领域,你所能得到的每一点证据,都会引导你最大限度地接近真实。接近真实永远不会是一个有害的、危险的、令人不高兴的事情。


所以,尽管直到现在我仍然会讨厌调整我的思想,讨厌不得不放弃自己陈旧的观察方式和思考方式。但是,在更深的层面上,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这种令人痛苦的改造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


尽管令人经历痛苦,学习能让我们以更为真实因而也更加令人满意的方式看待生活。


 


简小单小贴士

( 简小单:真是有体验才有真情实感的感悟呀~~罗杰斯的体悟跟他自身的经历肯定有很大的关系!简小单这就和大家一起走一遍罗杰斯的人生线~~)


罗杰斯价值观的几大转折


罗杰斯出生在一个道德和宗教严格的家庭。罗杰斯从小就在父亲的农场学习了如何进行科学实验,他对科学方法很尊重。


大学初期,罗杰斯在威斯康星学习农业,一位老师对于了解和运用事实的态度对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即百科全科式积累知识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大学三年级,罗杰斯有机会前往中国参加国际基督教学生联谊会,罗杰斯第一次意识到那些看上去相当可爱、同样真诚和正直的人却会同样信奉截然不同的死板教义。他并不赞同他们的观点,也第一次对家庭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怀疑。他需要面对和父母关系与独立思考的冲突,他选择了压力中承受对抗与叛逆。


罗杰斯曾在联合神学院学习,他曾认为那里是最开明的地方。但在了解了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后,他想要自由探索自己提出问题的想法与当时的灌输式教育发生了冲突。罗杰斯不想盲目信奉某种确定的宗教教义,而想在对自己的思想不约束和不限制的领域中工作。


职业初期,罗杰斯在预防虐待儿童协会工作,年薪不足3000美元,但他是带着喜悦和诧异之情接受的这份工作。他当时的潜在信念是,只要给我机会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别的事也会水到渠成。


在实际的心理服务工作中,罗杰斯也经历了幻想的破灭,经历了对权威、对教科书以及对自己的怀疑。咨询工作中,权威也会有错,仍有很多新知识等待探索;教科书中完美的治疗指南,很可能是一种强制性的、急功近利的方法,效果往往很肤浅;咨询师不是全能的,当事人才往往知道伤痛在哪。


20余年的工作经验,让他逐渐体悟到每个人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倾向,个体越被充分理解和接纳,他就越容易摒弃他一直用来应付生活的假面具,以当事人为中心是对咨询过程保持动态和灵活的觉察。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心理疾病

抑郁  |  进食障碍 | 自恋 | 创伤

如果你想学习咨询技术

共情

如果你想与名家对话

名家

如果你想阅读学术文献

读文献

 



 戳原文听罗杰斯讲共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卡尔.R.罗杰斯谈聆听自己与理解他人
罗杰斯总结的自己几十年心理咨询的经验
“体验是最高的权威”,来自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经验
美国心理学巨匠几十年的总结:十三条干货让你更加专业愉快地活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做了几十年心理治疗,得出这13条经验总结
美国心理学巨匠几十年的总结:13条干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