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度好文:成长的罪恶感

当小女孩并不想老在厨房弄一些婆婆妈妈的事,而欣赏爸爸的直率与急公好义,更对老爸从事的逻辑思考及研究工作感兴趣时,女孩心中便升起罪恶感:「我会不会是错的?」对自己整个人性的基础及存在的完整性,产生深深的迷惑及挫败感,也从来搞不明白这到底错在哪里。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常会要求小女孩以母亲为模仿对象,希冀小女孩朝向一个女人、太太及母亲的角色成长,小女孩多半较黏妈妈,跟著妈妈进出厨房、洗菜、上街买菜、折叠衣服、泡茶给爸爸喝;而小男孩则被期待朝向男人、丈夫及父亲的角色成长,跟著爸爸去钓鱼、打棒球、看职棒,或打零工、帮忙递工具等。

然而,不论男孩或女孩,由于人类内在的双性本质,有时小女孩不只是倾向与母亲认同,她也很羡慕父亲的勇敢、果决及强壮,或许也会模仿父亲的行为举止,豪爽、不拘小节、保护弱小。

但是,这样的现象却造成两个后果:

其一是大人的惊慌失措。父母会担心孩子的性别认同错乱, 「女生当然必须模仿母亲,她模仿父亲的行为个性要干嘛?当个男人婆?男不男、女不女?」父母当然不能苟同,也绝不接受,小女孩被迫只能与母亲的个性及母亲从事的工作认同;小男孩也被逼著一定得跟随父亲,朝向「男子汉」之路迈进。

展开剩余67%

其二,儿童内心的罪恶感持续编入整个成长的过程。不论何时,只要这个儿童内心感觉与另一性别的双亲有种自然的联系时,他(她)立刻会觉得这是错的。比如说,当小女孩并不想老在厨房弄一些婆婆妈妈的事,而欣赏老爸的直率与急公好义,更对老爸从事的逻辑思考及研究工作感兴趣时,女孩心中便升起罪恶感:「我会不会是错的?」对自己整个人性的基础及存在的完整性产生深深的迷惑及挫败感,也从来搞不明白这到底错在哪里。

从事身心科多年的临床工作及研究,我讶异地发现,原来许多成年人忧郁症状的起因,在童年的性别认同罪恶感中早已种下。而且当孩子对另一性别的双亲认同度愈强的时候,他(她)的痛苦及挫折就愈深,整个人格的扭曲就愈剧烈,当然,身为成人的痛苦指数也就愈高。

另一方面,当小男孩并不想成为男子汉,与人竞争、打架、学拳击时,他也许对妈妈感兴趣的事有一种深深的爱好,也许敏感、细心、感情丰富,对于芭蕾舞、烹调、服装设计兴致勃勃。这样的男孩下场多半是被赶出厨房,强制驱离母亲身边,「去!去跟爸爸玩,和爸爸出去打棒球、玩摔角!」小男孩则莫名其妙,含泪离开母亲,心中在想:「我到底是哪里做错了?」自此踏上无奈的人生旅途。 再强调一次,每个男孩与女孩都渴望同时与父母亲的形象认同且学习,并期待以拥有男性及女性特质的「全人」来演出男人或女人的角色,他们的内心感觉到,自身的特质是超越俗世性别框架的,也拒绝将自己的人格硬挤入单一的性别模子里。但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却一开始就犯了个大错误,强行要男孩只与父亲认同,也要女孩只与母亲认同。孩子无辜,完全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错,他们的心灵、人格的健全性及创造力的养成,就这样地受到了致命的伤害。

孩子的本性─快乐、自在、活泼的天性,以及心灵的伟大禀赋,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再地受挫,但这只是人格的苦难及内在罪恶感累积的开始呢!当孩子进了学校后,不论是教育工作者自身「理所当然」的认定,还是课程学习上要求及安排的不同,男孩活泼、好动、数理强;女孩温柔、文静、文史强,这种后天的曲解及样版,更进一步地扭曲孩子的心灵。 各位千万不要认为我小题大作或言过其实,这真是根本且重要的关键。比如,许多的亲子困扰(包括严重的父子或母女之间的冲突),两人一见面就像仇人,还常被误以为前世的业障,这当中有些都是孩子对他(她)被加诸的性别框架及要求的无言抗议;更不用说孩子的叛逆、行为问题、情绪障碍,皆与此脱离不了关系。 因此,赛斯才会语重心长的说:「有时欠缺一个大家认为『合适的』父亲或母亲形象,『救』的孩子比『害』的要多。」这句话值得大家三思。

不服,游戏女玩家玩的比我好
广告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爸妈须知——3至6岁是孩子性别认同的关键期
神吐槽:初三男生因自小被打扮成女生,产生性别认同障碍
【心理学堂】:父亲对孩子的影响
缺少父爱的孩子性格上会有什么特点?
儿童心理咨询--性别混乱
妈妈太强势儿子变"伪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