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奴隶到将军——“人民的功臣”罗炳辉将军大传(10)

第四章 中央苏区的两脚骑兵

七、驰骋闽赣(上)

第三次反“围剿”后,红一方面军进行了整编。红12军所属第34、第35师分别调入红3、红4军。罗炳辉和谭震林一起,在欢送了这两个师的干部战士之后,于1931年10月上旬率领红12军军部和第36师东进,到达长汀。在这里,与一年前在闽西地区组建的新12军,以及闽西独立团等,合编为红一方面军第12军,由罗炳辉任军长,谭震林任政委,肖劲光任参谋长(11月下旬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任校长,林野继任),谭政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师:第34师,由新12军缩编而成,师长游端轩,政治委员黄筵,下辖第100、第101、第102团;第35师,计划稍后以闽西独立团等地方武装合编组成;第36师编制不变,师长张宗逊,政治委员邓华,下辖第106、第107、第108团。

合编后,红12军在福建长汀地区进行休整和训练,军部驻在长汀县城文庙内。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央苏区的瑞金召开,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19日,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罗炳辉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1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成立,朱德任主席,彭德怀、王稼祥任副主席。此后,苏区中央局军委自行撤销,红一方面军总部同时撤销,所辖部队由中革军委直接领导和指挥,改称中央红军。

11月初,闽西苏维埃政府提出:“巩固和恢复闽西苏维埃的政权,开展宁化、清流、归化、闽北的工作,把闽西和闽北联系起来,把闽北闽西创造一大块的红色区域,来建立福建全省苏维埃政权,造成中央区巩固的后方。”在这一总的前提下,首要的工作,是巩固汀连,恢复杭永岩苏区,并逐渐向闽北发展。为此,红12军决定向连城方面出击。

11月下旬,罗炳辉侦悉,驻连城之国民党军卢新铭旅只有易启文团及连城救乡团2个大队守城,兵不足1000人,枪不过600支,遂决定首先消灭该部。29日,红12军由长汀向连城进发。刚刚上任9天的国民党连城县县长叶大增闻讯逃亡;卢新铭得到易启文的报告后,通知守城部队避免与红军作战,迅速撤退,并立即率旅部由姑田逃往永安小陶。但是,易启文团还未来得及撤退,红12军即于30日包围了连城,兵分3路发起了攻击。经过不到1小时的激战,红12军攻入城内,俘敌易部副团长张敬扬以下200多人,缴枪160余支,易启文率残部仓皇败逃。战后,红12军在连城周围地区开展工作。

12月上旬,红12军依照闽西苏维埃政府的计划,转兵南下,到连城县新泉、长汀县童坊、城郊一带新区,广泛发动群众,分配土地,建立政权与工农武装。经过将近1个月的工作,巩固了汀连地区,扩大了闽西苏维埃区域。12月下旬,罗炳辉率部来到宁化西南、连城西北地区,进行为期20天的休整和训练。

1932年1月3日,罗炳辉、谭震林向中革军委报告:“我们意见是争取宁化之西南全部、连城之西北全部,与将来作战上有很大利益,同时不会放弃目前收缴反动武装之机会”,“二十天训练计划已开始,头四天是各种竞赛,成绩很佳”。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红12军“使闽赣苏区日益巩固和发展”。

1月30日,中革军委发布关于地方武装指挥问题的训令,指出:“在目前巩固苏区向外发展的任务之下,地方武装必须最大限度的集中统一的指挥,才更能发挥其力量而完成其伟大任务,闽西是中央苏区的一部分,有广大的苏维埃区域,现在还有很大的豪绅地主的反动势力在那里不断的向革命势力进攻,因此在军委会讨论的结果决定取消以前闽西政府之军事部,另设立一军区总指挥部,以罗炳辉兼总指挥,谭震林兼政治委员,统辖全闽西地方武装及独立第七师,以便统一指挥闽西所有赤色武装迅速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巩固闽苏区向外发展。”

2月1日,中革军委发出通令:“现为巩固苏区,统一军事指挥起见,特在江西、闽西分设军区两处,以指挥苏区内各独立师及地方武装。并委陈毅同志为江西军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蔡会文同志为江西军区政治部主任;委罗炳辉同志为闽西军区总指挥,谭震林同志兼闽西军区政治委员。”

2月16日,罗炳辉、谭震林奉命率红12军返回长汀,进行成立闽西军区总指挥部的筹备工作。20日,闽西军区总指挥部在长汀十里铺正式宣告成立,总指挥罗炳辉,政治委员谭震林,参谋长林野,政治部主任谭政。下辖闽西各县独立团、独立营,以及独立第7师、第12军等部队。其任务是:“发展革命战争,巩固闽西,向闽北发展,使闽赣苏区打成一片。”而红12军“是福建苏区的主力,特别要负责完成与巩固福建全省的苏维埃政权”。红12军由罗炳辉兼军长,谭震林兼政委。

此前,2月10日,中革军委命令红12军向武平北部行动,规定:“第十二军及独立第七师目前的行动,除留一团在宁化以游击动作巩固汀、宁苏区并屏障石城外,其余主力应速趋武平,配合独立第二、三师,首先消灭在武平出没的钟绍奎部,争取武北,打通(龙)岩(上)杭永(定)苏区与瑞(金)会(昌)寻(邬)苏区的联系,如敌情许可,则沿江右岸乘胜追至上杭(匪如固守,不必攻坚),以一部进至峰市附近游击,以威胁潮梅之敌(任务达到后,即归回建制),大部集结在武北做群众工作。”

据此,红12军完成了汀连的群众工作之后,决定谭震林驻守长汀负责全盘工作,罗炳辉率红12军主力向杭武边境挺进,计划攻打武平、桃溪,以歼灭盘踞在武平、上杭的钟绍奎部。

2月23日,红12军兵分3路,向武平县城发起攻击。上午10时许,战斗打响后,钟绍奎利用所谓精壮的3营主力为“敢死队”,每人发洋15元,并加以反动的欺骗宣传,疯狂地向红军冲锋。红12军发扬勇敢战斗精神,经过2小时激战,终于完全击溃钟部敢死队,并将其余各部各个击破,迫其弃城逃窜。在这次战斗中,红军以伤亡12人的代价,毙伤钟部旅长兼团长钟冠勋以下90余人,俘虏20余人,缴获步枪70余支、子弹万余发及一些军用品。随后,罗炳辉命令红12军乘胜追击,将钟部打得落花流水,纷纷夺路逃跑。24日,红12军攻占桃溪,消灭中部独立营。此后,一面消灭武平周围零星团匪,搜捉土豪,一面挥师直指上杭。

上杭城,位于汀江中游西岸,城墙坚固,三面环水,易守难攻,当地民谣道:“铜铁上杭,固若金汤,东无退路,西无战场,南有河道,北有鱼塘,嘱咐子孙,莫打上杭。”但是,此时的上杭守军,在红军势如破竹的声威下,闻风而退,不战而逃。26日,红12军占领上杭,随即乘胜追击,迫近闽粤边境之岩前、象洞。

红12军在4天内连下武平、上杭两座县城,军威大振,并巩固和发展了闽西苏区,振奋了群众情绪,开始扭转由于国民党军进占杭永岩苏区以及王明“左”倾错误给苏区造成的困难局面。捷报传来,已从上海到达中央苏区的苏区中央局书记周恩来,特地撰写《红军十二军占领杭武的意义》一文,以社论的形式发表于1932年3月2日的《红色中华》上。

他在文中热情洋溢地指出:上杭、武平攻下,“闽西地主豪绅所恃以支持的城堡,一下子便攻破,将红旗插到武平、上杭城上,这是革命战争的新胜利,这是闽西苏区的新局面!”

“红军十二军自从去年开到闽西以后,他开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军阀团匪便'望风而逃’,这次攻下了武平上杭,更证明十二军有铁一般的坚固,火一般的威声。他已成为巩固闽西苏区积极向外发展的一支主力队伍,尤其是这次攻下杭武,不仅给闽西地方残余军阀一个最有力的打击,并且给广东援助钟绍奎的国民党军阀一个迎头痛击,使他们要在上杭建筑飞机场,来进攻闽西苏区支撑点的计划归于失败。同时也就是给增援赣州的广东国民党军队一个很大的威胁。西路范德星独立旅失败之后,接着就是东路钟绍奎新编独立旅的失败,这在广东国民党军阀看来,正是'剿共’的大不利啊!”

“几月来,闽西红军主力得着广大群众的拥护,积极向北发展,已经收到很大成绩,开扩了闽西苏维埃疆土到连城、宁化、清流各县,只以闽西地方残余军阀与团匪没有受到严重的打击,还能凭藉杭武不时的向苏区边境骚扰,故向北发展还不能巩固。现在杭武攻下,整个局面不同了。杭永武汀连将要完全联接一起,闽西与江西的苏区,南自武平会昌,北连宁化石城,将要完全打成一片,这是巩固闽西苏区的初步,这是积极向外发展,尤其是向北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致信闽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盛赞这一胜利:“当目前发展革命战争开始时就取得这一极大胜利,在全国苏维埃的发展和胜利上,都有伟大的意义的。”“上杭武平两县的夺取,不仅开展并巩固了闽西苏维埃区域,而且使闽赣的连[联]系域更巩固了,特别是上杭城的夺取,他是闽西的一个最大的中心城市,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都是占重要的地位,因此杭武的占领不是暂时的性质,而是使他巩固起来成为闽西巩固的赤色区域,上杭城要使他成为赤色的中心城市,这是你们很重大的任务,必须以全力去完成这一任务。”

攻占杭武后,罗炳辉继续部署红12军各部乘胜出击,痛歼了在苏区边界骚扰的国民党军。3月4日,红12军驻高梧之部队击溃钟绍奎部4营的进犯。5日,红12军第36师第107团由武平反攻,打击钟部,迫其四散逃走。6日,红12军第36师第108团进到武平东部的中堡、小兰一带,并攻打苦竹山一带团匪,其余部队即分驻赖溪、高梧、上杭县城整理训练。

3月17日,钟绍奎率领700多溃兵到自己的老家武平县岩前之福佛坑一带驻扎,企图负隅顽抗。为了狠狠打击这伙残敌,罗炳辉立即命令红12军一部与武平独立团向岩前方向出击。经过3小时激战,俘敌40余人,缴枪200支,并捉土豪50余人。紧接着,红军乘胜向象洞方向继续追击钟敌残部,钟绍奎害怕被歼,退入广东。随后,罗炳辉与谭震林指挥红12军,在武北、十方、武东、中堡、武所、中赤、下坝等地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经过工作,“闽西斗争的局面已更加开展”,闽西形势有了新的喜人景象。

在此期间,由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地推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遭到排斥,中央红军主力于2月4日发起赣州战役。赣州城地处赣江上游章江、贡江的汇合点,三面环水,城高且固,易守难攻,素有“铁赣州”之称。红军于坚城之下,久攻不克,敌我双方形成相持。罗炳辉知道后,立即给驻守赣州的国民党军第34旅旅长马昆写信,利用与他同过事的关系,劝他“献城起义”,并承诺保证他的生命安全,但马岜认为罗炳辉投向红军不久,威望有限,心存疑虑,不相信罗炳辉能保住他的生命。同时,红军攻城开始时,为瓦解守敌军心,开展过政治攻势,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提出了“夺取赣州,活捉马嵬”“只杀马良,不杀守城官兵”等口号,没有给马岜留下生路,使马岜感到别无选择,只能负隅顽抗。

3月18 - 21日,经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福建省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长汀召开,成立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罗炳辉、谭震林均被选为执行委员会委员。22日,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谭震林被选为执委会主席团成员。

3月中旬,中共苏区中央局在赣州东北的江口圩召开会议,讨论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问题。鉴于赣州战役后,国民党军在袁水以南的赣江流域部署了10多个师的兵力,毛泽东提出向国民党军兵力薄弱的赣东北方向发展,以求在赣江以东、闽浙沿海以西、长江以南、五岭山脉以北的广大农村开展革命战争,建立苏区,壮大红军。但苏区中央局拒绝采纳这一正确意见,决定中央红军主力沿赣江两岸北上,向南昌、抚州方向发展。据此,3月18日,中革军委发布训令,以红3军团和湘赣、湘鄂赣苏区红军组成西路军,沿赣江西岸北上;红1军团、红5军团组成中路军,沿赣江东岸北上。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和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身份,随巾路军行动。

3月21日,红1军团总指挥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致电中革军委,表示完全同意毛泽东出击赣东北,打击福建敌人,迅速筹款,赤化建宁、泰宁、宁化、清流等县的建议,并于当日致电红12军,要其“出发到宁化北牵制敌人”。

罗炳辉、谭震林接电后,于23日作出部署:红12军各部分别于28、29日由原地出发,31日到达古田,休息两日后,于4月3日分两路,右路经梅村、姑田到达小陶等地,左路经庙前、莒溪、连城到达宁化等处。然后,第34师以掩护为中心,分驻小陶、水南、姑田;第36师以清流为中心,分驻高地、芹溪、泉上;军部驻宁化城;独立团驻中沙。并计划:4月1日正式成立第35师,暂不设师部。以独立团改为第103团,归军部直接指挥;以独立第7师第4团改为第104团,归第34师指挥;以独立第7师第2团改为第105团,归第36师指挥。此外,杭武地区留闽西军区独立第2团、第100团,独立第1团在永定、杭东一带。

这时,随中路军行动的毛泽东,根据闽西敌情的变化,向中革军委建议中路军改向闽西行动,林彪、聂荣臻也致电中革军委赞同这一建议。中共苏区中央局经讨论,决定中路军改称东路军,先到闽西活动一个时期,打击闽西的国民党军,巩固和扩大苏区,扩大红军并筹措给养,尔后再向北发展。为此,3月28日,林彪、聂荣臻专门致电中革军委并转罗炳辉、。谭震林:“行动问题稍有改变”,“十二军仍在原地待命”。

接电后,罗炳辉、谭震林立即停止了向宁化的进军行动,并从电报中得知红1军团伙食费告罄,遂决定借款1.6万元给红1军团作出发伙食费。其实,红12军这时的经费并不宽裕。罗炳辉、谭震林早在3月6日曾电告中革军委主席团,报告上杭“土豪早已跑尽,筹款困难,最多不能超过六万元”,“吃饭问题很难解决”。10日,又电告军委,在上杭“筹款十三日可告结束,不过三万元左右”,“现在如不能筹款,不能争取武北,不能训练”。

3月27 - 28日在瑞金召开的苏区中央局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立即赶到长汀,通过中共福建(闽粤赣)省委代理书记罗明和罗炳辉了解到:闽南、闽西均无强敌,只有国民党省防军张贞第49师占据漳州和龙岩,粤军陈济棠暂未入境。漳州近海,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华侨和台胞之乡,十分殷富,地形无险可守,便于攻击。若打下龙岩、漳州,消灭张贞第49师,闽东南局面就可打开,红军亦可筹得大批资财。3月30日,毛泽东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致电苏区中央局,建议“直下漳泉”,以“调动敌人,求得战争,展开时局”。中央局书记周恩来表示赞同。毛泽东以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身份随东路军远征漳州。

4月1日,毛泽东率部抵达上杭旧县,会见了正在那里迎接他的张鼎臣和谭震林。谭震林向毛泽东汇报了闽西情况,还同张鼎臣一起,与毛泽东共商了闽西军民配合东路军的作战部署。随后,谭震林与罗炳辉一起,部署红12军在闽粤边界的上杭、武平地区活动,加强对闽粤边界之粤军的警戒,以保障东路军的后路和右侧翼安全。基本情况是:第100团、第102团在永定,相机占领平和;第103团、第34师直属队在武平;第104团在上杭;红12军直属队之两连在十方之白土,闽西军区独立第2团在中正、中堡;红12军军部在上杭;第36师在武北打土围子。

4月10日,毛泽东率红1军团攻占龙岩。11日,红1军团师长、师政委以上干部会议在龙岩召开,总结龙岩战斗的经验,研究下一步行动计划。会议确定,由罗炳辉率领红12军向闽粤边的上杭、武平地区警戒粤军,保障红军攻漳部队的后路和右侧翼;红1军团在龙岩休息,让敌集中,待红5军团赶到,再向集中之敌进攻。20日,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城。

在此期间,红12军在罗炳辉、谭震林的指挥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有力地保障了红军攻漳部队的后路和右翼侧安全。4月12日,第103团在武平县境南部的下坝击败钟文才部,“缴获电讯机三架”。4月14日,第104团击败象洞残敌于上杭县境西部的上登,“缴获步枪十二支,俘虏十名,弹药千余发”。当日,谭震林从军部赶到永定,指挥部队先收复永定县的湖雷,又向坎市、塘背进击,攻占永定县城,恢复了被敌占领的大片苏区;罗炳辉则率部夺回了武平县城,然后分路进击钟绍奎所部团匪,夺回了高梧。

此外,武北地区仍有一些顽固的地主武装,依托村寨,穷凶极恶,拼命和红军为敌,并专门打冷枪射杀红军指挥员,第36师师长张宗逊在苦竹山曾被冷枪打坏了帽檐,差一点被打中头部。针对这一情况,罗炳辉、谭震林指示第36师进到武平县北部,拔掉了苦竹山、桃溪、永平等地的地主武装据点,进一步巩固了闽西苏区。

这时,广东军阀陈济棠逐渐向粤闽边境大量增兵,至4月28日侵入武平、上杭地区的粤军已达6团多,粤军独立第1师师长黄任寰亲到武平,指挥作战。鉴于敌情严重,罗炳辉、谭震林分析后认为,红12军机动兵力太少,最多只能集中4团兵力,不能消灭粤军两团力量,不便进攻,因此决定放弃上杭县城,运用游击战术抄敌后路,打击粤军联络部队及其后方。4月28日,罗炳辉集中红12军第103团、第106团、第108团、随营学校全部于孔厦、梁山、永平寨一带休息整顿,监视武平之敌前进,并派人与江西军区的独立第3师联络。

5月初,罗炳辉、谭震林率红12军主力南下,先到赣南寻邬,然后转向粤北平远,2日抵达太阳桥。5日,在吉潭与独立第3师会合。随后,挺进平远一带开展游击战,相机袭击粤军,以震动进占杭武之粤军,迫其回撤。然而,罗炳辉、谭震林很快得到平远粤军兵力增加的报告,再加上地形不利于红军攻坚,随即撤销了攻击平远的命令,就地驻扎继续侦察敌情。

但由于第36师师长没有看通报,依然按照原计划于6日率部前往寻乌的吉潭攻击。粤军闻风集中兵力,据险死守。拂晓接战,第36师第106团距粤军数十米,与其相持半日,终因地势不利、粤军援兵增加而撤退,第106团死伤50余人,多是久经战阵考验的骨干,元气大伤,使本来就兵力不足的红12军更加捉襟见肘。等到天明,罗炳辉得到报告后,“即率部队驰援,因地形关系,攻势已成僵局,硬攻牺牲大无益,即撤退”。对于此次作战的失利,罗炳辉如实向军委作了报告。

5月6日,红5军团总指挥董振堂、政委肖劲光致电红12军领导人,认为“十二军及杭、永地方武装应积极牵制永、杭之敌,打断杭、永粤敌联络及进援白砂企图”;红1军团总指挥林彪、政委聂荣臻亦发出通电,认为“十二军应努力扰乱杭、永、武敌人”。同时,“粤军配三团以上兵力于平寻、兴宁一线,以平远八尺、兴宁为中心,每隔二十里一营,分散配置交通网,互相策应,行动迅速,在驻地建筑工事,持险死守,以待各方驱援—平寻间无间隙插入其后方扰乱”。

鉴于以上情况,红12军“无法作大规模活动”,罗炳辉、谭震林于是决定“向杭武推进”。具体部署为:5月8日回师到平远县境北部的新圩(今差干镇)、武平县境南部的下坝、西南部的溪头游击,然后集中于武平县境西南部的武所附近,相机打击粤军,独立第3师进驻武平县境西部的东留配合行动。

5月14日,红12军集中于上杭县境西部偏北的千家村整顿训练。

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以后,福建国民党当局惊恐万状,相互倾轧。在一片混乱中,拼凑起“临时剿赤总指挥部”。正当他们叫嚣要“反攻漳州,再图发展”之际,红军东路军在红12军配合下,已经圆满完成了进军闽南的任务,于5月28日主动撤离漳州。红12军也回师北撤,途中攻下了上杭的蛟洋、古田,军部回驻白砂。

5月31日,林彪、聂荣臻向朱德建议:“龙岩不应放弃,但目前地方武装力量不够,应将坎市之三十四师调岩工作。”6月1日,闽西苏区领导人邓子辉、郭滴人又向军委和毛泽东请求:龙岩敌情依然严重,游击队薄弱,“如果东路军离开龙岩,不独龙岩城一带政权无法保持,连大小池都成了问题,这样对巩固闽西苏区是有妨碍的,因此我们坚决要你们从十二军中马上调一师人三天内赶来,一面打击民团,一面帮助游击队之生长,三十四师分散得很,目前不能开来,你们一定要调别的部队才有办法”。此后,粤军继续增兵粤闽边境,威胁着闽西苏区的安全。

在红军主力西撤、敌情加重的情况下,如何使用红12军一时成为关注的焦点。6月中旬,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恢复红一方面军番号,重建红一方面军总部,同时决定取消东路军、西路军作战编组。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名义在前方“主持大计”。6月下旬,在后方的苏区中央局和在前方的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在如何使用红12军的问题上产生分歧。为集中优势兵力,毛泽东等人认为应该调红12军人赣,到定南、龙南、全南地区活动,与方面军一起行动。

在此之前,红12军曾向方面军总部报告,广东平远牛斗光、大拓一带到敌六七团,不利南出。而苏区中央局主观地认为,红12军对闽粤边境敌情的判断不完全准确,应出击广东兴宁、五华、梅县地区,强调红军“要实行全线出击,要能以少胜多,各个击破敌人,更要能乘胜直追”,认为“崩溃和瓦解敌人兵力与包围以消灭敌人同样重要”。最后,在毛泽东和朱德、王稼祥的争取下,苏区中央局终于勉强同意罗炳辉率红12军军部和第36师人赣随方面军行动。

这样,罗炳辉率红12军军部及所属第36师离闽人赣;第34、第35师暂时留在福建(不久也陆续开到江西作战),由谭震林任福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对此,谭震林和罗炳辉赞同方面军总部的意见。1932年7月上旬,谭震林专程前往瑞金,与罗炳辉协商,并在13日联名向苏区中央局、中革军委及福建省委发电,提议由罗炳辉率领红12军军部及第36师留在江西,参加中央苏区北线的反“围剿”斗争。

——本书是由军事科学院编写组根据中央军委部署组织编写的国家工程。由军事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木刻横匾见证苏区革命政权
领导闽西三年游击战的“南方三杰”
福建人民为红军长征胜利倾其所有
红色武北:火红的世界|上杭|武北|武平|武平县|苏维埃政府|长汀
红色永定 | 光荣的太平区 永远的苏维埃
中央苏区历史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