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四军历任首长——新四军兼山东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唐亮(7)
userphoto

2022.06.12 甘肃

关注

解放战争时期的唐亮

6月下旬,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6月底南渡黄河,进入鲁西南地区作战。为配合这一行动和最后粉碎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央军委于6月29日电示华东野战军:“敌正面既然绝对集中兵力,我军便不应再继续采取集中兵力方针,而应改取分路出击其远后方之方针。”陈毅、粟裕、谭震林从战略全局出发,坚决执行军委指示,在未及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于6月30日决定“七月分兵”作战,由陈士榘、唐亮率领第三、第八、第十纵队,向大汶口挺进。当日晚,陈士榘、唐亮即率第三、第八、第十纵队向鲁西挺进,转入外线作战。途中,他们接到军委7月2日电令:陈、唐所部应迅速攻占泰安及其南北地区,打开与刘邓会师的通路。唐亮和陈士榘立即布置执行。从这时起,他们常常被称为“陈唐兵团”,为避免将陈士榘与陈毅相混淆,有时被称为“榘唐兵团”。

唐亮与陈士榘率领3个纵队向鲁西进军途中,开始进展顺利,于7月上旬和中旬,先后收复泰安、宁阳城和大汶口,随后又围攻济宁、汶上,严重威胁着国民党军重要军事基地兖州。进入鲁南的第一、第四纵队,先后收复费县、枣庄、峄县。国民党军统帅部感到问题严重,被迫从鲁中山区抽调包括其精锐第五军在内的7个整编师西援,企图夹击转入战略进攻的华东野战军5个纵队。这就调动和分散了国民党军,使其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夹击华东野战军主力的计划完全破产。

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于6月30日渡过黄河后,正在鲁西南地区作战,与唐亮和陈士榘所指挥的部队相距很近。为更好地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作战,虚心地向他们学习,唐亮亲自起草了《关于与刘邓部队会师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指示》,以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名义下发各部队,指出刘伯承将军和邓小平政委,都是革命的老前辈,他们率领的部队都是老八路,是有名的常胜军,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优良传统,必须虚心学习,密切协同,保证圆满完成作战任务。

7月下旬,中央军委决定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令陈士榘、唐亮兵团钳制敌人,寻机打击敌人,掩护刘邓部队南进。8月1日,第一、第四纵队由鲁南西进渡过运河,在济宁附近与第三、第八、第十纵队会合,均归陈士榘、唐亮指挥,共同执行掩护刘邓大军进军大别山的任务。8月4日,中央军委致电陈、粟、谭,要求进至鲁西南地区的华野5个纵队,要积极策应刘、邓部队作战,指出:“刘、邓南下作战能否胜利,一半取决于陈、唐、叶、陶5个纵队是否能起大作用。”当时,鲁西南地区连日下大雨,河水猛涨,洪水遍地,国民党军多路赶来,情况异常紧张,而陈、唐所率的5个纵队经月余转战,没有后方补给,既缺粮食、弹药,又缺医药材,部队严重减员,处境十分困难。然而,唐亮和陈士榘认为,掩护刘邓大军南进至关重要,必须克服一切困难,不怕伤亡和减员,拖住更多的国民党军,才能完成任务。于是,他们指挥部队积极与国民党军纠缠、周旋,适时打击、消耗之,将包括第五军在内的一批国民党军吸引在自己周围,减轻了刘邓大军南进大别山的压力,使刘邓大军于8月11日越过陇海路,8月底跃进至大别山。

8月中旬,中央军委指示:陈毅、粟裕率野直及第六纵队进至鲁西南,与先期到达的陈士榘、唐亮指挥的5个纵队会合,正式组成外线兵团,执行外线作战任务;谭震林与许世友率领第二、第七、第九纵队及新建的第十三纵队,组成内线兵团,担负内线作战任务。由于外线兵团在西面,又称西兵团;内线兵团在东面,又称东兵团。

9月2日,陈毅、粟裕率野直及第六纵队从阳谷、寿张地区南渡黄河,立即抓住战机,定下歼灭由曹县北犯的国民党军整编第五十七师的决心和部署。唐亮和陈士榘奉命指挥第三、第六、第八纵队,在沙土集地区从南北实施夹击,经两日激战,9月7日将第五十七师师部及所属两个旅共一万人全歼。沙土集战役是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转入进攻后的第一个大胜仗,鼓舞了士气,迫使国民党军从山东战场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师来援,有力地策应了内线兵团的胶东保卫战和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区的行动。9月11日,中共中央致电祝贺,并进一步明确西兵团下一步的任务:“完成在黄河、淮河、运河、平汉之间创建巩固根据地,协助刘邓、陈谢创建鄂豫皖与鄂像陕两大根据地,协助饶、黎、谭保卫山东根据地,协助苏中、苏北恢复根据地之伟大任务。你们处在上述四大根据地之中间地带,你们的胜利有重大战略意义。”

9月中旬,华野西兵团在鲁西南的定陶、城武(今成武)地区休整,传达学习中共中央9月1日关于《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的指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争取胜利的关键,一是“多打胜仗”,二是“坚决执行争取群众的政策”。唐亮组织政工部门认真领会,并同机关的部长们一起,随即将中央的指示精神贯彻到进军豫皖苏边区的政治动员和准备工作中去。26日,唐亮以中共华野前委名义,起草了关于新区工作方针与任务的指示,经前委书记陈毅批发各纵队。指示要求各纵队进入新区后不仅要搞好作战,消灭反动武装,而且要做群众工作,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把豫皖苏边区建成新的根据地和反攻基地。这个指示,成为华野西兵团开展新区工作的基本依据。

9月26日晚,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分两路向东起津浦路、西到平汉路、南至淮河、北到陇海路的豫皖苏边区进军,执行参与开创中原解放区的任务。第三、第四、第六纵队,由陈毅、粟裕、唐亮率领,经砀山、马牧集段南越陇海铁路,第一、第八纵队和由李先念率领南进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由陈士榘率领,从民权两侧南越陇海铁路。进入豫皖苏边区的部队,除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随后继续南进外,其他部队以纵队为单位,遵照中央军委9月30日关于“至少一个月内专打分散薄弱之敌”和10月30日关于“一个月至两个月内,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各纵队应划定地境……建立政权”的指示,在豫皖苏军区武装的配合下,按照划分的地区,以歼灭国民党军小股武装为主要目标,纵横驰骋,消灭国民党军的小部队和保安队、还乡团等土杂武装,摧毁国民党地方政权,发动群众,建立人民政权。从而与刘邓大军在大别山、陈谢集团在豫西形体鼎足之势的战略有利态势。

唐亮在进军豫皖苏边区过程中,组织部部队利用战斗间隙,认真进行以“中国土地法大纲”、“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和重新颁发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基本内容的形势任务教育,使广大指战员认清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目的“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解放”,认清“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解放战争的总目标,联系战争胜利的实践,看到战争的光辉前景,增强胜利信心。唐亮还针对当时打土豪、分田地和缴获比较多的情况,要求各部队认真贯彻土改政策,保护基本群众,不得侵犯中农的利益;认真执行“以战养战”方针和“一切缴获要归公”的制度,要求有关部门将在河南省许昌、漯河、驻马店等地缴获的物资、弹药收集起来,有的就近补充部队,有的运到黄河以北的后方储存备用。

此时,解放战争已从黄河沿线推到了长江沿线。国民党军统帅部害怕解放军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为解除其长江沿线乃至江南受到的威胁,调集以第五军和整编第十一师为骨干的6个整编师组成机动兵团,依托平汉、陇海、津浦3条铁路,对中原地区的解放军实施进攻。为剥夺国民党军依托铁路迅速转用兵力的有利条件,削弱其机动能力,迫使其分兵守护铁路沿线要点,以利于豫皖苏边区工作的开展,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陈毅、粟裕与陈士榘、唐亮研究决定,由外线兵团第一、第三、第四、第六、第八、第十纵队和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一纵队,接连对陇海、津浦、平汉铁路进行破击战。从11月8日,华野外线兵团首先对陇海路徐州至开封间的铁路及沿线据点进行大破击,拔除据点,炸毁桥梁,破坏铁路150余公里,切断了战略要地徐州与开封、郑州的联系。接着,以一个纵队破击津浦路徐州至蚌埠段,并炮击徐州近郊之国民党军,至11月17日结束,打乱了国民党军的进攻部署,支援了刘邓野战军主力创建大别山根据地。

面对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在中原地区的战略展开,蒋介石急忙调整部署,着其国防部长白崇禧指挥33个旅的兵力对大别山区实施全面围攻,企图首先压迫刘邓野战军退出大别山区,然后转兵于豫皖苏区和豫西。为粉碎国民党军的企图,遵照中央军委指示,粟裕与陈士榘、唐亮研究决定(此时,陈毅去华东局和晋冀鲁豫中央局,商洽外线兵团的供给和补充事宜,随后应召去中央汇报工作),协同陈谢集团,于12月13日至20日,对平汉、陇海铁路进行了大破击,掀翻铁轨,炸毁桥梁,攻克据点,使国民党军赖以转兵机动的平汉、陇海铁路陷于瘫痪,迫使其由铁路运兵机动改为用两条腿走路同解放军作战,为而后在中原地区大规模歼灭国民党军创造了创造了条件。

国民党军统帅部并未放弃围攻大别山区的计划,乃急调位于泌阳的第五兵团部率整编第三师等部赴平汉路北援,令位于郑州的第四十七军南援,企图南北对进,打通平汉铁路。粟裕向中央军委建议外线兵团和陈谢集团继续配合刘邓大军行动,迅即得到军委批准。粟裕和陈士架、唐亮研究决定,立即率外线兵团主力沿平汉铁路南下,首先以第五纵队配合陈谢集团第四纵队,奔袭合围位于祝王寨、金刚寺地区的第五兵团部和整编第三师,经两日激战,至12月26日,除第五兵团司令官李铁军率10余人潜逃外,其余9600余人被歼灭。粟裕和陈士榘、唐亮研究,确定第三、第四纵队会同陈谢集团向南追击,围攻确山,迫使国民党军统帅部不得不从大别山区抽调整编第九、第十、第十一师等部共13个旅的兵力回援平汉路。粟裕、陈士榘、唐亮与陈赓商量后,鉴于调动国民党军的目的基本达到,确山短时间内又难以攻克,即下令部队于12月31日撤出战斗。

在平汉、陇海、津浦铁路破击战中,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协同作战,打乱了国民党军在中原地区的军事部署,打开了中原战局,使鄂豫皖、豫皖苏、豫鄂陕解放区连成一片,胜利完成了挺进中原的战略任务。这对改变全国的战争形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此,战争主要不是在解放区内进行,而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内进行;国民党军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变为战略防御,人民解放军则由战略防御转变为战略进攻。这是战争形势的一个根本性的转折点。正如毛泽东1947年12月25日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所指出的:“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唐亮迅速将毛泽东主席的报告向各部队传达,以激励各部队更好地执行开辟新区、建设新区的任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四军历任首长——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参谋长陈士榘(7)
淮海战役初陈士榘拿不下黄百韬兵团, 粟裕临阵换将, 毛主席: 极好
淮海战役初陈士榘啃不动黄百韬兵团,粟裕临阵换将,毛主席:极好
东野和华野两大参谋长,打仗谁更胜一筹,哪一位人气更高一些?
“常胜将军”粟裕
看完《水门桥》,强烈要求九兵团这些硬仗必须搬上大银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