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战名将风云录德国元帅篇:卓越的战略指挥艺术家费多尔·冯·博克

预计阅读本文需要11分钟

1945年的5月3日。在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基尔公路上,德军部队正在行进中。公路两旁停着若干被炸毁和燃烧中的车辆。

又开始了一次空袭。一批英国驱逐轰炸机,向溃败的德军实施低空攻击。一架驱逐轰炸机选择了一辆汽车为目标。

在这辆车上,在驾驶员瓦尔特·卡伦尼克的旁边坐着一位军官,后座上有妇女三人。英国驱逐轰炸机对准了车辆一次又一次地进行拦阻扫射。

驾驶员瓦尔特·卡伦尼克死在方向盘上,后座上的三位妇女也都中弹,只有军官受了重伤,被人从车中救出来。德军立刻把这位重伤的人送到了欧登堡的海军医院。可惜医生们的一切努力均未收效。

在1945年5月5日凌晨4点20分,德国陆军元帅费多尔·冯·博克死去了;他的夫人和继女卡琳以及继女的朋友英格丽特·加尔连同驾驶员瓦尔特·卡伦尼克都死在车上。

费多尔·冯·博克

在普鲁士皇家高级军官学校第七连的入伍生们,习惯称博克为“小博克”;他的态度总是友善,而学业成绩也是超人一等。

博克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他的祖父祖父弗里德里希·威廉·博克,曾担任驻德国易北河中游的战略要地马格德堡的军队副司令职务,父亲卡尔·莫里茨·冯·博克是普法战争时的一位军官,因卡尔对普军的胜利有功,因此在1873年1月19日,卡尔被加封为贵族。

1898年博克18岁时,便以优异成绩被选拔进禁卫第5团而晋升少尉,1905年任禁卫第5团一营副官,1907年升任团副官,一年后即晋升中尉。1910年至1912年,上调到德国总参谋部接受参谋训练,并即晋升上尉,后来于1913年调任禁卫集团军群总参谋部的军需处服务。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担任过各种不同职位的参谋官,也曾短时间在部队任过职,最初在西部战场,后来在东部战场,最后又在西部战场。

1917年他曾在西部战场的德意志帝国末代皇储威廉·维克多·奥古斯特·恩斯特指挥的第5集团军(辖7个军共18个师,1200余门火炮、约170架飞机;后增至50个师,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的1/2)参谋部担任军需处长,同年7月27日起则任集团军群作战处长,当时由于他服务成绩的优异,被颁发德意志最高勋章——大十字功勋勋章。

威廉皇储、父亲威廉二世、次子阿尔贝特

这种勋章后来也曾颁发给布伦堡、布施、格莱姆、隆美尔、舍内尔以及戈林等元帅。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的两年,博克曾任第三师的参谋长和驻柏林的第三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并已晋升中校。1924年驻科沃布热格的第4步兵团第2营营长,1925年晋升上校,1926年任普鲁士步兵第四团团长。1929年,博克晋升少将,被任命为驻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的第1骑兵师师长,在1931年晋升中将。

在同一年内,他被调任第二师师长,并兼任驻斯德丁的第二军区司令。1935年,博克晋升步兵上将,并在建军的过程中接任驻德累斯顿新成立的第三集团军群司令。当占领奥地利时,他曾指挥过第8集团军(由第3集团军群临时改编而成)。在晋升上将的同一年内,博克接替伦德施泰特为驻柏林的第1集团军群司令。

在波兰战役中,博克上将担任由两个集团军群所编成的北方集团军群的指挥职务。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群集中于东普鲁士,克卢格的第4集团军群集中于东波美拉尼亚。

9月1日,北方集团军群发起攻击,9月4日将波兰的波莫瑞集团军歼灭于土黑勒原野,并重创了莫德林集团军,在占领格劳登茨与姆瓦瓦之后,即向莫德林与华沙挺进。左翼在华沙以东渡过纳雷夫河与布格河,突进到布列斯特,在那里与南方集团军群第14集团军的前锋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会合,使波兰的部队全部被包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之一

9月16日,迫使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波兰军队全部缴械投降。

9月27日华沙陷落。3天后,波兰的最后要塞——摩德林亦被攻占。博克上将因功而被颁发骑士铁十字勋章。

10月,博克调任西线攻势的B集团军群司令,由他指挥的部队有瓦尔特·冯·赖歇瑙上将的第6集团军群,屈希勒将军的第18集团军群和第4集团军群。

1940年5月10日,B集团军群司令发起攻击。5天之后,第18集团军群迫使荷兰军队投降。赖歇瑙的第6集团军群假装猛力前进,使对方认为这是德军攻击重点的地方。

由于战略性欺敌行动成功,突破了对方在马斯河的防线。这一战略目标的成功,B集团军群的快速部队能够赶去支援A集团军群。这样就减轻了A集团军群所受的压力,因为该集团军群正肩负着攻击的重担。被第18集团军群和第6集团军群在布鲁日地区所包围的比利时军队也只有投降了。

B集团军群继续向前推进,并在5月27日位于布鲁日——马尔德海姆——文克特——蒂尔特的一线,合拢了对英法军队的包围圈,而由集团军的第4集团军群在伊普尔——鲁瑟拉勒一线担任监视。

当时由于希特勒对作战的干涉,而使英法联军主力在5月26日与6月4日之间逃过英吉利海峡时,在里尔附近法国有两个军于5月31日缴械投降。

作战第一阶段结束后,德军重新部署。B集团军群部署在从阿布维尔附近的海岸,经过亚眠到恩赫之线。在阿布维尔、亚眠及佩隆各桥头堡的后方,各集中了一个装甲军。

6月5日,集团军群全面发动了新攻势。6月8日,霍特将军的装甲军到达了法国鲁昂,并把英法军队的一部包围于圣瓦莱里濒海地区附近。第4集团军群所部占领了科唐坦半岛及布列塔尼半岛直达布雷斯特。

利斯河之战

第6集团军群的左翼到达了苏瓦松附近的恩赫,克莱斯特第四装甲集团军到达了里昂,而集团军的其他各部则到达了卢瓦尔河、奥尔良与布尔兹。于是法军陷于崩溃。6月18日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9日,希特勒提升博克为元帅。也在同月将B集团军群转移到波兰,部署在德苏的分界线上,使它在对苏攻击时担任中央集团军。由华沙地区强大的装甲部队一方面支援北集团军,另一方面要向莫斯科实施攻击。

最初德军在东正面的重点就是保持他的这一个集团军,其部署是左翼为施特劳斯上将的第9集团军群和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右翼是克卢格元帅的第4集团军群和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中央集团军当面的敌人是铁木辛哥元帅指挥下的苏联西方向部队(陆续投入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苏联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

1941年6月22日开始的作战经过极为成功。6月29日,已经有大部分苏联红军被包围在比亚维斯托克,而苏军向东方逃脱的一部,则被德军第二装甲集群、第3装甲集群包围于明斯克,并于7月9日被德军围杀。

7月16日,斯摩棱斯克被占领,经过几个星期战斗后,又将强大的苏联红军莫吉廖夫集团全歼。但是德军中央集团军也已经疲惫不堪。德军的战力已经发挥到最大限度,尤其是快速部队更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所以博克元帅在8月份转为防御,使他的军队可以得以休整补充。

这时在中央集团军总司令部的特雷斯考上校和传令军官施拉布伦多夫中尉曾想把总司令拉到“反抗运动”那一方面去。为了使这一反抗运动能够顺利进行,也派了参加这一运动的两位军官充任总司令的副官:哈登贝克和伦多夫。

他们虽然尽了一切的努力,但毫无成果。博克虽然不是纳粹党的党员,但却敢在希特勒面前提出反对屠杀和种族灭绝政策的意见。他不赞成反抗运动,因为在他的眼中,这等于是一种叛乱行为。

当希特勒在1941年8月初访问中央集团军的时候,曾经与博克发生了一次辩论,博克元帅认为再继续前进是危险的;所以建议让部队占领坚固阵地,使他们能够度过苏联的冬天。

希特勒激动地拒绝了,并迁怒于德军的将官团说:

当我未任国务总理的时候,我曾认为德国总参谋部好像一只猛犬,如果不把它的头圈握紧,它就会猛烈地扑向任何一个人。当我接任了国务总理之后,我就发觉德国总参谋部确实是一只猛犬。德国总参谋部总是阻止我认为必须要做的事情。德国总参谋部曾反对过建军、莱因地区的占领、奥地利的合并、捷克的占领,甚至对波兰的战争。这一德国总参谋部曾劝阻我对法国采取攻势。也劝阻我不要对苏联作战。我每次必须鼓励这一猛犬,而使它听话。

希特勒对于下一次的攻势,要想指向南方而攻占基辅,但一部分陆军将领则认为:既然已经攻入苏联腹地,便应该直取莫斯科,以求结束战争。

8月23日,博克元帅派古德里安将军前往领袖行辕,请求采纳攻击莫斯科的意见。但这时希特勒已经决定要向南方攻击。

他的着眼点是,德国需要物产丰饶资源丰富的高加索和克里米亚半岛地区,为了拿下这里并且顺势攻取中东。他宣称,他的将军们不懂战时经济,于是他就派古德里安的装甲军向乌克兰推进。

当基辅会战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古德里安的军队又被调回中央集团军群。同时博克元帅也获得了命令,要准备好他的军队去攻击莫斯科。但这时几个月的宝贵时间已经过去了,苏联人也已经利用了这段时间去完成他们应付这种期待已久的德国攻击的准备。

10月2日,德中央集团军群发起了攻击。它应该在东方与敌决战。希特勒感觉到最后胜利已经在望。各集团军群及各装甲军在第2航空队和第4航空队第2高射炮军支援下,猛烈地突破了苏军的坚固阵地,并把强大的苏军包围在维亚济马,奥廖尔—布良斯克地域,而在10月12日与20日之间将他们歼灭。

1941年8月9日。苏联的一家三口逃离明斯克时遭遇蜂拥而来的德军。男人抱着小孩蹲在地上。

虽然这时正是苏联雨季泥泞的期间,第四装甲集团军群和第四集团军群仍然到达了莫斯科以南约25公里的地方。在莫斯科南方约150公里处,古德里安的坦克便到达了图拉地区。

这时发生了一种转变。苏联12月的严寒积雪,使德军坦克不能活动,运补也被迫停顿。因此就产生了第一次的严重危机。德军最后一次绝望的攻势也在12月4日失败,部队不得不又退回到原阵地。

施拉布伦多夫在他所著的《军官反抗希特勒》一书中,曾叙述了博克和他的首席参谋官特雷斯考的一段谈话。后者鉴于在莫斯科前面攻击的失败,曾再次决定要说服博克元帅把一切错误都推到希特勒身上。

在一次谈话中,博克元帅曾很生气地拒绝任何使用武力反抗,并说:“我不是南美洲的一个叛乱将军。”为了避免事态演变恶化,他接着又警告说:

“我绝不容许领袖遭受攻击。谁要敢攻击领袖,我就要为了拥护领袖而惩办他!”

希特勒对于这种态度竟无感谢之情。他对于把部队撤回到固定冬季营地的一切建议都严加拒绝,陆军总司令也被免职,而由希特勒自己来兼充。博克元帅对于今后的可能发展已有先见之明。于是他以重病为理由呈请辞职,获准后返回家乡。接替他职位的是克卢格元帅。

1942年1月17日,赖歇瑙元帅中风而亡。这时博克元帅病已痊愈,奉命继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的职位,而南方集团军群这时位于库尔斯克——哈尔科夫——靠黑海的塔甘罗格沿线。从这一条战线起要在春季向高加索的油田发起新攻势。

1941年8月。德军向莫斯科进军。途径苏联中部城市斯摩棱斯克,背景中燃烧的建筑火光冲天。

在这一条战线上,仅仅在1月曾在哈尔科夫地区发生过一次危机,由于在哈尔科夫南方约100公里的伊兹雅蒙附近,苏军曾在约80公里的正面和纵深渡过了顿涅茨河,而突入了德军的阵线,想要夺回卡尔科夫。

1942年5月12日,铁木辛哥元帅以哈尔科夫为目标开始了一次反击。但博克元帅却把苏军的攻势转变为一次严重的失败。5月17日,德军在坦克支援下从南方向伊兹雅蒙附近苏军的弧形阵线突进,并于5月25日以前把位于这一战线上许多苏军师的大部以空前未有的态势全部围杀。

1942年6月,德军为了向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发起攻势,又实施了一次新的编组。南方集团军分割成为两个兵团:西格蒙德·利斯特元帅所指挥下的A集团军群,管辖鲁奥夫的第十七集团军群与克莱斯特的第1装甲集团军、曼施坦因的第11集团军群、意大利第8集团军,指向东南方的高加索;

博克元帅指挥下的B集团军,管辖有魏克斯的第2与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群及霍特大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群,以顿河沿线为目标。并在6月28日发起攻击。

7月5日,B集团军群到达了顿河的佛罗尼兹。博克元帅想要先把阵线整顿一下,而不盲目向顿河的弯曲地带突进。但希特勒不同意这一计划,于是7月15日博克又被第二次免职返回故里。

在他这次被免职后,没有派其他指挥职务。德国国防军一位最优秀的战略家又被送入“冰库”了。但这位元帅却甘于谦逊地隐居于柏林以北的普里茨瓦尔克一地。

1941年10月3日。德军火车上的这些人是正在被运往德国的苏军俘虏。数百万苏军战俘大部分人没能活着回国。

拙文一篇,文笔不成熟,恳望列位看官见谅或赐教。谢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德国的计划:“台风”行动
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 苏德战场
战云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战始末(35)德军重新部署进攻莫斯科
二战人物志曼施坦因篇(2)
史上最大战役集群: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兴亡
三百年西方百将传:第七十八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