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海军名宿:程璧光

程璧光(1861年-1918年2月26日),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人;中华民国初年海军将领。程璧光原为广东水师广丙号舰管带,曾参加甲午战争。北洋舰队覆没后,由程向日军提交降书。1911年4月24日,率清末海军进行首次环球航行,先后访问英国、美国、古巴、墨西哥。民国成立后,一度任北洋政府下之海军总长。1917年7月,应孙中山之邀,率领海军第一舰队南下广州,参加护法战争。1918年2月26日,在广州遇刺身亡,时年五十九岁。1919年1月20日,被追授为海军上将,为其举行国葬。

清政府重整海军

1894- 1895年,爆发户拍日甲午战争,中国最终战败,中国海军的主力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为加强北洋海防,先后从国外订购了一批军舰,准备重建北洋舰队。

1896年11月,负责对外事务的总理衙门,通过英国人赫德向英国著名的造船公司阿姆斯特朗公司汀造了2艘巡洋舰。这是战后中国向国外订购的第一批巡洋舰,分别被命名为“海天”号和“海”号。

为保证这两艘军舰的建造质量,清政府专门派出程璧光为首的6名经验丰富的海军军官,前往英国监造。

程璧光,字恒启,号玉堂,1861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程家原本是殷实之家,靠祖土务农积攒下万贯家财。但在程璧光出生时,程家已开始败落。由于生活窘困,年少的程璧光被迫前往福建,投靠姐夫陆云山。陆云山是福建舰队“靖远”号炮舰的舰长,他把程璧光安排在自己的舰上当水手。从此,程壁光开始厂他将近半个世纪的海军生涯。

1876年,15岁的程璧光考入中国近代的第一所海军学校一福州船政学堂,成为驾驶班的第五期学生。

经过几年的学习,程璧光顺利毕业,先后分配到福建和广东的舰队服役。1892年,年仅31岁的程璧光,被任命为广东舰队“广丙”号巡洋舰的舰长,这是刚刚建造下水的一艘主力战舰。

1894年5月,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北洋第二次大规模校阅海军,广东舰队奉命派出“广甲”、“广乙”和“广丙”3艘主力巡洋舰参加阅兵。

当时,中日关系已十分紧张,随时有爆发战争的危险。程璧光深为时局担忧,阅兵后上书李鸿章,请求率“广丙”舰留在北洋准备参战,给李鸿章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形势严峻,广东舰队的3艘巡洋舰都被临时编入了北洋舰队。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的大东沟海域爆发了大规模海战。程璧光率“广丙”舰参加了海战,表现英勇,击伤了日本海军军令部长乘坐的“西京丸”号巡洋舰,迫使其狼狈而逃。在战斗中,“广丙”舰也受伤起火,浓烟弥漫。程璧光临危不乱,指挥舰上官兵一直坚持战斗到海战结束。

翌年1月,日军又开始向北洋舰队的大本营威海发动进攻,退守威海的北洋舰队进行了顽强抵抗。程璧光在“广丙”舰指挥战斗时,腹部中弹受伤,血染内衣。

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北洋舰队最终陷入孤立无援、腹背受敌的绝境,舰队司令丁汝昌等高级军官相继自杀,残余部队被迫投降,共有5000多名海陆军官兵和10艘军舰被日军俘获,这其中也包括程璧光本人和他指挥的“广丙”号巡洋舰。

令程璧光难堪的是,他在北洋舰队投降的过程中,被迫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向日军递交投降书。当时,人们普遍把甲午海战看作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与北洋舰队之间的战事,与中国的其他海军舰队无关。广东方面就曾在战后向日本提出归还被俘的“广丙”号军舰的要求,理由就是日军与北洋舰队作战,不应该俘虏隶属于广东的军舰。结果,这一要求不仅遭到了拒绝,还成为了笑柄。正因为当时有这样一种认识,所以在与日军接洽投降事宜时,北洋的官员们便决定找一位“中立”的人前往日军递交投降书。于是,身为广东海军将领的程璧光成了最佳人选。尽管向日军请降是奉命行事,但程璧光还是引为奇耻大辱。

甲午战争后,经李鸿章推荐,程璧光担任了北洋舰队仅存的一艘军舰—“康济”号练习舰的舰长。不久后,程璧光也因受到战败的牵连被解职,离开海军回到了广东老家。

程璧光的弟弟程奎光,是广东舰队“镇涛”舰的舰长,很早就秘密加入了由同乡好友孙中山创建的反清革命组织兴中会。程璧光回乡闲居后,程奎光和孙中山便积极做他的工作,邀请他加入兴中会。孙中山还许诺,革命成功后,由程璧光担任海军总督。不久,程璧光加入兴中会,成为早期的革命党人。1895年10月,孙中山计划在广州发动首次起义。清政府事先得到消息,逮捕并杀害了程奎光等4名革命党人,孙中山逃亡日本,程璧光逃到南洋。

1896年秋,李鸿章出访欧美各国,途经南洋。程璧光前往谒,希望回国参加海军重建工作。李鸿章对程璧光的印象很好,欣然答应向朝廷举荐他。不久,清政府向英国订造“海天”舰和“海”舰,亟需有经验的海军军官前往英国监造。经李鸿章推荐,程璧光被任命为两舰的监造专员,派往英国。

程璧光出任“海圻”舰舰长

围绕着“海”舰,还发生了一段小小的插曲。1899年4月28日,意大利《罗马邮报》刊登的一篇通讯称,意大利将购买中国在英国订造的“海”号巡洋舰。赫德得知这一消息,立即致电在英国负责购舰事宜的金登干到阿姆斯特朗公司查证此事,同时向总理衙门询问情况。总理衙门听到这一消息,大吃一惊,坚决否认有出售“海”之事,由于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总工程师伦道尔在外地旅游,需要数日才能返回英国,意大利购买““海”舰的消息一时真假难辨。最后,赫德亲自致电伦道尔求证。伦道尔回函澄清说,该厂“从未考虑出售中国巡洋舰之事”,意大利从阿姆斯特朗公司购买的是“一艘与中国巡洋舰相似、但航速较慢的民船。”至此,才真相大白,原来是一场误会。

1898年2月14日,“海天”和“海”两舰下水。经过一系列测试后,两舰干1899年6月起程回国,编入了重建的北洋舰队。

“海天”号和“海”号巡洋舰属于二等巡洋舰,甲板有厚达127毫米的重装甲,舰长129.2米,宽14.2米,吃水6.1米,排水量4300吨。安装有8座锅炉,2台往复式蒸汽主机,功率1.7万马力,航速24节。装备有203毫米炮2门,119毫米炮10门,47毫米炮12门,37毫米炮4门,7毫米机枪6挺,鱼雷发射管5具。装煤量990吨,载淡水量337吨。舰上官兵445人,造价为32.8242万英镑。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一共向英、德等国订购了40多艘舰艇,其中巡洋舰7艘,而“海天”号和“海”号是它们中吨位最大、装备最好的。

程璧光回国后,先后任“海筹”号和“海天”号巡洋舰舰长,1899年11月出任“海”舰首任舰长。

1898年,中国在德国伏尔铿厂订购的3艘2950吨级巡洋舰“海容”号、“海筹”号和“海琛”号先期回国,成为战后海军重建的重要基础。1899年4月,清政府任命叶祖珪为统领,萨镇冰为帮统领,负责北洋各舰的训练和管理。此后,随着海军规模不断扩大,清政府又陆续启用了一批有经验的军官。

这年4月,一艘英国轮船在山东小竹山海面遭遇风暴,不慎触礁。程璧光率“海”舰前往营救,救出中外旅客52人。海军章程规定,“凡兵轮管驾,能于惊涛巨浪之中拯救难民至30名以上者,应作异常劳绩保奖”。袁世凯据此奏报朝廷,将程璧光由补用守备破格晋升为补用都司,并加游击衔。不久,程璧光调离“海”舰,升任北洋营务处会办。

1907年6月,清政府在陆军部下设海军处,统一领导海军的重建工作。海军处暂设机要、船政、运筹3个司,程璧光被任命为船政司司长。1909年7月,清政府将海军处撤消,成立筹办海军事务处。程璧光被任命为筹办海军事务处第二司即船政军政司司长,并兼任参赞厅二等参赞。

筹办海军事务处成立后,对全国海军进行整编,将南北洋舰艇收归统一,于当年8月组建了巡洋和长江两大舰队,由萨镇冰出任巡洋长江舰队统制。包括“海”、“海容”、“海筹”、“海琛”4艘新巡洋舰在内的15艘适于海战的舰艇被编为巡洋舰队,拥有官兵2097人。其他17艘适于江防的军舰被编为长江舰队,拥有官兵1542人。

1910年12月,海军部正式成立,郡王衔贝勒载询被任命为首任海军大臣。海军部成立后,在海军中首次实行军街制。海军大臣载询被授予海军正都统,相当于海军上将军衔。海军副大臣谭学衡和巡洋长江舰队统制萨镇冰2人被授予海军副都统,相当于海军中将军衔.程璧光和长江舰队统领沈寿2人被授予海军协都统,相当于海军少将军衔。

“海圻”舰万里远航

1910年,英王爱德华七世逝世,其子乔治五世继承王位。英国定于1911年6月22日举行加冕庆典和盛大的海上阅兵,并邀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8个国家的200余艘军舰参加。

1910年12月,清政府决定派贝子衔镇国将军载振为“头等专使大臣”,前往英国致贺。同时,指示海军选派人员和军舰参加。

1911年3月初,海军大臣载询报告称:“英皇加冕,大阅兵舰。拟派巡洋舰队统领程璧光率领'海’巡洋舰前往”。清政府予以批淮。

清政府此次派军舰远洋航行,除了参加英国国王的加冕典礼外,还准备顺便访问美国和墨西哥。1908年美国舰队环游世界时,曾在厦门受到中国海军的优待。事后,美国海军部多次邀请中国海军回访美国,一直未能成行。此次“海”舰前往英国,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实现访美。而派“海”舰前往墨西哥,是因为那里发生了严重的排华事件,中国驻墨公使请求派军舰前往保护华侨。

4月24日,程璧光率“海”舰从上海杨树浦出发,开始了行程万里的远航。专使大臣载振原定乘“海”舰前往英国,临行前又改变了主意,转而乘火车取道西伯利亚前往。

“海’舰经台湾海峡、南中国海驶出国门。接着,穿过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途中,“海”舰先后访问了新加坡、科伦坡、亚丁、塞得港和直布罗陀等港口。在从新加坡驶往科伦坡的途中,程璧光不顾禁令,毅然命舰上官兵一律剪去头上的辫子,以适应远洋航行的需要。

在穿越了英吉利海峡后,经过近两个月艰苦航行的“海”舰,载着400多名中国海军官兵,终于抵达英国的普利茅斯港。他们在此停泊了两周,进行休整并做好受阅的各项淮备工作。6月20日,“海”舰驶抵举行海上校阅的朴次茅斯港。

6月22日上午,程璧光接到邀请,与“海”舰舰长汤廷光及随员乘车前往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参加盛大的加冕典礼。应邀出席典礼的中国官员,还有专使大臣载振和驻英公使刘玉麟等。

24日,“海”舰代表中国海军,与各国海军舰艇一道参加了海上阅兵活动。上午11时许,英国乔治五世国王偕玛丽王后,在海军大臣丘吉尔的陪同下,检阅了各国舰队。载振和程璧光应邀登上英国国王的座船,观看了海上阅兵。

1小时20分钟后,阅兵结束。回港途中,乔治五世和王后在座船接见了程璧光和载振,对中国军舰万里远航而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并赠送加冕银牌一面作为纪念。

在英国的各项活动结束后,“海”舰驶往比利时加煤。由于军舰气鼓出现裂纹,程璧光请原生产厂家阿姆斯特朗公司派人来舰检修。厂方认为,气鼓裂纹在军舰正常行驶时无碍,但全速行驶会有危险。经请示国内同意,“海”舰被送人原厂修理气鼓,并更换电线,维修电机,工期为一个月。

“海”舰检修完毕后,程璧光率领“海”舰从英国起航,前往美国。

经过两周连续航行,“海”舰穿越大西洋,于8月10日驶抵美国纽约。这是中国军舰首次横跨大西洋。

1900年,“海”舰曾在庙岛附近海域营救过触礁的美国战列舰“俄勒冈”号。此次抵美,它也受到了特别礼遇。美国海军部专门派出万吨级巡洋舰“北达科塔”号作为陪访舰,并指定一名中校联络官驻舰协调有关事宜。

“海”舰到达美国的第二天,美国国务卿、海军部长分另啥见了程璧光和汤廷光。几天后,程璧光和汤廷光又应邀前往波士顿,拜会了正在度假的美国总统塔夫托。已故美国总统格兰特将军之子、驻纽约地区陆军司令官小格兰特将军也热情接见了程璧光一行,并派夫人陪同“海”舰官兵拜谒了格兰特墓,参观了格兰特纪念馆。

“海析”舰官兵在美国期间,还受到了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

在美国访问数日后,程璧光接到清政府的最新指令,鉴于墨西哥局势很快好转,墨政府已就排华事件正式赔礼道歉,并偿付受害侨民损失,原定赴墨之行取消,转往发生排华事件的古巴慰问华侨。

8月中旬,程璧光率领“海”舰驶抵古巴首都哈瓦那,受到古巴华侨的热烈欢迎,人们扶老携幼赶来迎接来自祖国的亲人。古巴华侨举行了隆重的欢迎集会,并停业3天庆祝这一前所未有的盛事。程璧光等海军官兵所到之处,都受到古巴华侨的热情款待。

“海”舰的到访,也使古巴政府改变了对华侨的态度。古巴总统在接见程璧光时明确表示,古巴决不会歧视华侨。

在古巴停留10天后,程璧光率领“海析”舰奉命返回英国,准备接带在英国建造完成的“肇和”、“应瑞”两艘巡洋舰一同回国。不久,“海”舰因遇风受损,再次入厂修理。

就在此时,国内爆发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清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程璧光得不到国内的指令,只好滞留英国,等待局势明朗。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不久,程璧光即率领“海”舰从英国起程回国。

由于英国煤矿工人大罢工,一时买不到足够的煤,程璧光只好将“肇和”、“应瑞”两舰暂时留在英国,单独率“海”舰回国,于1912年5月抵达上海。

程璧光率舰远航,行程万里,时逾一年,开中国海军航行欧美的先河,堪称壮举。“海”舰也因此声名远扬,成为中国海军史上航程最远的军舰。回国后,程璧光及全舰官兵受到民国政府的嘉奖,程璧光因“经年远使,督率有方”,被授予二等文虎勋章。

程璧光南下护法

辛亥革命爆发后,海军舰艇相继加入起义队伍。1911年12月5日,各地起义的海军派代表会聚上海,在高昌庙成立海军司令部,共同推举当时还远在海外的程璧光为海军总司令。率领海军主力起义的“海筹”舰舰长长黄钟瑛,被选为海军副司令。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组建临时政府时,原定由程璧光担任海军部总长一职,但因程璧光迟迟不能回国,便任命黄钟瑛出任海军总长兼海军总司令。

程璧光率舰回国后,形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孙中山被迫下野,袁世凯成为临时大总统,其亲信刘冠雄担任了海军总长。程璧光先是辞去军职,寓居上海,后来出任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参议。1912年12月,程璧光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民国建立后,“海”舰编入海军第一舰队,成为袁世凯镇压革命的重要工具.

1916年6月,称帝失败的袁世凯病死,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黎元洪出身海军,曾是程璧光的部下。在黎元洪的极力推荐下,程璧光被任命为段棋瑞内阁的海军总长。

1917年,为反对段棋瑞破坏约法的独裁行径,孙中山决定南下广州,发动护法运动。7月,拒绝与段祺瑞合作的程璧光率舰抵达上海。孙中山在上海多次秘密会见程璧光,希望海军支持护法运动。程璧光拥护孙中山的护法主张,遂召集海军将领会议,决定率海军参加护法。为感谢海军支持护法的义举,孙中山派人送给程璧光30万元的支票,作为海军参加护法的军晌。随后,在程璧光的精心安排下,海军派出2艘巡洋舰秘密护送孙中山、章太炎、朱执信、胡汉民等革命党人南下广州,举起了护法运动的大旗。

北洋政府得知程璧光有率领“海”等驻沪舰只南下之意,派人多方拦阻,程璧光不为所动。他在接到孙中山欢迎海军南下的电报后,于7月22日黎明,与第一舰队司令林葆率领“海”号巡洋舰等5艘军舰,以赴象山港演习为名,从上海龙华出发,前往广东。

当天,按照事先约定,程璧光的代表在上海代程璧光发表了《海军护法宜言》,正式宜布海军南下护法。

8月5日,程璧光率“海”等军舰浩浩荡荡驶抵广州。孙中山与广东各界代表及群众出黄埔5里多,热烈欢迎海军舰队进港。沿途族旗招展,欢呼声、鞭炮声不绝于耳。

第二天下午,广东各界数万人举行欢迎大会。程璧光在会上发表演讲,谴责北洋政府“藉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表示“我海军万难坐视,决计争回真共和…”孙中山和广东的军政首脑也发表了欢迎讲话。

8月7日,“海”等舰官兵联名致电北京政府海军部,驳斥对参加护法各舰的种种指责,重申护法三项主张.11日,孙中山邀请广州各报记者参观“海”舰。第二天,孙中山又发给“海”5万元伙食津贴。

程璧光率领“海”等舰南下广州,对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是一个极大的支持。当时,陆续随程璧光南下的军舰达到了10艘之多,包括2艘巡洋舰,总吨位13000多吨,接近当时中国海军军舰总吨位的一半,而战斗力则超过了北洋政府所控制的军舰。

为统一领导护法运动,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军政府。9月10日,孙中山正式宣誓就任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程璧光被任命为军政府海军总长,海军部设在珠江中的海珠岛上。

10月,护法战争爆发。程璧光兼任讨闽陆海联军总司令,率领以“海”舰为旗舰的护法舰队,在福建开辟第二战场,与湖南战场相互配合。

10月23日,广东潮梅镇守使莫擎宇投靠北洋政府,并在福建督军李厚基的支持下出兵进攻惠州。程璧光指挥“海”等舰挥师南下,配合军政府陆军,一举击溃了莫擎宇和李厚基的部队,夺取了汕头、潮安。

11月,盘踞海南岛的原广东矿务督办龙济光,接受北洋政府任命,出任两广巡阅使。12月,龙济光率部渡海,攻占雷州半岛,严重威胁广州。孙中山紧急调兵抵御,命东进潮汕的护法海军舰队迅速回援,赶赴琼州海峡巡弋,同时派军舰分防各要地。“海”舰奉命进驻北海。护法海军舰队先后俘获了龙济光军的数十艘舰船,缴获大批军械,彻底切断了其海上运输线。12月29日晨,“海”舰在海南岛海口附近捕获了龙济光部的“保民”号运输舰。

正当护法战争紧张进行之际,1918年2月26日,程璧光遇刺身亡。以后有人分析这与护法斗争中复杂的派系之争及桂系军阀有关。

程璧光遇刺后,“海”舰也可谓命途多舛。在以后的近20年间,这艘中国海军吨位最大、火力最强的战舰,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最后,“海”号在朝秦暮楚、四处漂泊中度过了余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代舰队简史––“海圻”的一生
晚清海军远洋出访,走到半路朝廷没了,怎么办?
甲午战争后晚清最后的海军
1911年清朝海圻号巡洋舰出访期间,在美洲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1911年大清舰队访美实拍(13p)
北洋水师被彻底歼灭后有没有重建?1894年7月25日甲午战争爆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