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友,您了解62师的前身吗?

文 / 王皇义

编者的话:

时有读者咨询:62师的前身是哪支部队,又是怎么演变来的?今天作者给您介绍一下62师的前身

提起62师,就得从当年号称“小延安”之称的河南省确山县竹沟说起。这里之所以称为“小延安”,是因为这里曾是中共河南省委的所在地。1938年2月,八路军少将参谋长彭雪枫到此担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后,按延安抗大办学方法办教导队,为党培养了许多骨干。这里还是豫鄂边苏区的组成部分,桐柏山区的红军主力撤离后,游击队一直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七·七事变”后,这里先后走出了新四军二师、三师、四师一些部队,其中就有62师的前身新四军游击支队。

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豫东

1938年9月27日,新四军游击支队宣告成立。9月30日,彭雪枫、张震率游击支队共373人,从竹沟出发挺进豫东,与先期出发的肖望东率领的抗日先遣大队70余人,和吴芝圃领导的豫东抗日第三支队,在西华县杜岗镇会师。

10月12日,三支部队合编后,仍称新四军游击支队,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谭友林任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长。支队编直属队和三个大队:以肖望东的先遣大队为第一大队(184团前身),队长黄思沛、政委张太生;从竹沟出发的两个连队编为第二大队(185团前身),队长姜郎山(后为滕海清)、政委滕海清;豫东三支队编为第三大队,队长冯胜、政委张辑五。

吴芝圃

张震

肖望东

谭友林

1938年12月上旬,游击支队进行整编,第一大队为第一团,团长张太生、政委李耀;原睢杞太的李寿山部编为第二团一营,第二大队编为第二团二营,第二团团长滕海清、政委谭友林;第三大队编为独立营,冯胜为营长、张继武为政委。同时,还建立了随营学校,吸收和培养青年知识分子骨干。此时,新四军游击支队下辖两个团及独立营、特务连、侦察连、卫生队共1355人。不久,独立营扩编为第三团,周时源任团长、方中铎任政委。

新四军游击支队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大会合影

1939年9月1日,游击支队第一次党代会在涡阳县曹市集召开。会议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部署了今后的任务,选举谭友林为出席党的“七大”代表。11月2日,游击支队改为新四军第六支队,将西华部队第七路军改称六支队第二总队,之后,又将肖县、宿西地方武装整编为第三总队。至此,第六支队已有了3个主力团,6个简编团,连同地方武装共12000余人。

1939年11月初,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徐海东等,全面检查六支队工作。刘少奇说:“六支队是我党新创建的部队中最好的一支。”随之,又组建了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总队,张爱萍任总队长兼政委。此时,六支队已发展到19000余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

游击支队改为新四军第6支队。图为6支队举行会议欢迎刘少奇

1940年3月22日,党中央急令八路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率5个团12000余人,及教导营500余名干部与六支队会师,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委。不久,又分编为八路军第四、第五纵队。第四纵队下辖第四、五、六旅,共计9个团17000余人,彭雪枫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五旅于9月下旬成立,原6支队的一、二团改编为13、14团;12月初,睢杞太的一个独立团改编为五旅15团,又成立了特务营。改编后,腾海清任五旅旅长、孔石泉任政委。黄克诚司令员兼政委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执行向东发展的任务。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四纵队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肖望东,原第四、五、六旅分别改编为第十、十一、十二旅,第十一旅旅长滕海清、政委孔石泉,原13、14、15团分别改编为31、32、33团,萧县独立团编入新四军四师第十一旅32团。

1941年6月,33团撤销后,又将31、32团机关和直属队撤销,31团编为第一、二营,32团编为第三、四营。1943年夏,十一旅恢复31、32团,滕海清任旅长、赖毅任政委。

赖毅

1944年9月11日,四师在夏邑县对顽军二十八纵队第八十二支队李光明部的战斗中,彭雪枫不幸中弹殉国,年仅37岁。1945年2月7日,中共中央和淮北各界分别召开追悼大会,沉痛悼念彭雪枫师长。在延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等中央领导同志,亲率各界代表一千人参加;淮北各界一万余人召开追悼大会,邓子恢代表华中局发表演说。9月13日,党中央任命张爱萍为四师师长,四师参谋长张震兼任11旅旅长。

1945年11月,十一旅与十二旅组成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张震任司令员兼政委,副司令员饶子健、杜新民,参谋长姚运良,政治部主任王学武。十一旅第31团、32团改为73团、75团,原33团和原十二旅34团各一部编为77团,原十二旅36团改为79团,原淮北军分区一团改为81团,原十一旅骑兵大队和十二旅骑兵大队合编为纵队骑兵团。

79团前身是1940年春由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的一个连发展壮大起来的“亢营”。营长亢为德、教导员朱德群。“亢营”由一个连起家,发展为萧铜总队、独立团、十二旅36团到十一旅79团。

1947年1月,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奉命转至山东滨海地区整编,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九纵改为五师,73、75、79团改为13、14、15团(即后来的186团),师长姚运良,政委秦贤安,副师长周纯麟,参谋长李仁怀,政治部主任方中铎、副主任宋治民,供给部长李学廉。

秦贤安

1947年7月,五师奉命参加南麻、临朐攻坚战,14团英勇顽强,付出了重大牺牲。陈毅司令员说:“五师14团首战城墙,突破城墙,打得勇猛,打得顽强,损失多少人补多少人。”8月,撤销15团,一、三营编入13团,二营改为14团三营,多余干部编入师教导队,作为以后恢复建制的基础。

1948年1月,恢复15团建制,调13团二连、14团二连分别为15团七连、一连,以师教导队和伤愈归队人员组成团部,后又由滨海独立团抽调一个营为该团二营,团长牛子明、政委施义之。

1948年10月至1949年1月10日,五师参加淮海战役,共毙敌2100人,俘敌15000余人,缴获各种炮100余门,轻重机枪850挺,步枪1244支,汽车43辆,圆满完成了各阶段作战任务,涌现出英雄排2个,立功排2个,模范班5个,2261人立功。

1949年1月,根据中央指示,为统一全国野战军编制,便于指挥作战,部队进行了整编。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隶属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序列。二十一军下辖61师(原四师);62师(原五师),原13、14、15团依次改编为184、185、186团。师长周纯麟,政委周世忠,副师长沙风,参谋长阮贤榜,政治部主任宋治民、副主任王子光,后勤部长李学廉。184团团长赵侠生,政委柳夷;185团团长陈福胜,政委程坤源;186团团长牛子明、政委施义之。

综上所述,62师的“前身”演变历程为:新四军游击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八路军第四纵队第五旅——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五师——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第二十一军第六十二师。

此后,62师的番号一直延续到1985年10月整编为兰州区军守备师,于1992年10月撤销。184团于62师整编转隶后,与63师189团对调归二十一集团军63师建制。

2022年11月3日于西安

编发:拂晓哨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解1939年9月前新四军二支队4团调出与调入的八个红军连
新四军中走出来的将帅(47)方中铎少将
第七师辖一个旅,兵力为新四军中最少,旅以上主要干部授什么军衔
滕海清中将
【往事】绥蒙军区(1945.9—1948.8)
萧山抗战史解读之金萧支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