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志敏,寻淮洲。牺牲的详细过程

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参谋长粟裕兼师长。自瑞金出发到进入闽浙赣苏区,转战闽、浙、赣、皖四省的几十个县镇,历时近四个月,行程一千六百多公里。

闽浙赣苏区是方志敏同志领导创建的著名的老苏区,胜利地粉碎过敌人的多次“围剿”接着,部队进行整编。根据中革军委十一月四日命令,红七军团同闽浙赣苏区的红十军及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合编

成立红军第十军团,七军团改编为第十九师,红十军和新升级的地方武装,分编为第二十师和第二十一师。领导干部也作了调整

任命原闽浙赣军区司令员

刘畴西为军团长

乐少华为军团政委

寻淮洲任十九师师长

刘英任师政治部主任

同时闽浙赣军区的领导干部也作了调整,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兼军区司令员,曾洪易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粟裕调任军区参谋长。

中央苏区成立了以(项英)同志为首的中央分局和中央军区,所以军委在电令中还指出,红十军团和闽浙赣军区今后接受中央军区的指导。

军团整编以后的任务是,第十九师仍出动到浙皖赣边,打击“追剿”之敌,发展新苏区;第二十、二十一师仍留闽浙赣苏区,打击“围剿”之敌,保卫老苏区。

就在十九师活动很有成效的时候,中央军区发来指示:根据敌人对闽浙赣苏区的“围剿”日趋严重的形势,命令十军团部立即率二十、二十一师转到外线,同十九师会合,在开化、遂安、衢县、常山之间集结兵力,争取以运动战消灭敌人,创造浙皖赣边新苏区。为了统一领导十军团与创造新苏区的行动,中央军区决定以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和刘英五人组成军政委员会,以方志敏为主席,随十军团行动。调我任军团参谋长、刘英任军团政治部主任。
在当时形势下,组成红十军团,并把长于打游击的红十军和地方武装集中起来,进行大兵团活动,企图打大仗,这是战略指导上的又一个重大失误,为后来红十军团的挫折和失败埋下了祸根。

谭家桥战斗

1934年12月14日上午九点多钟,敌补充第一旅进入设伏地区后,我军突然发起攻击。敌顿时惊慌失措,陷入一片混乱,担任前卫之敌第二团,在我军猛力冲击下呈现动摇,敌团长被粟裕打伤。开始时,战场形势是很好的。但我十九师除以一个连控制乌泥关制高点外,未能将主力配置于乌泥关以北,而是摆到乌泥关以南去了。乌泥关以南是悬崖陡壁,兵力展不开。敌人调整部署后,集中力量进攻我战斗力较弱之二十、二十一师,两师指战员奋勇反击,但因不长于正规作战,而十九师又增援不及,以致阵地被敌人冲垮。接着,乌泥关制高点也被敌人夺去了。

寻淮洲同志亲自带队夺取制高点,一个猛攻,制高点是夺回来了,可是,他却负了重伤,抢救下来,在转移途中牺牲。寻淮洲同志不幸牺牲,是我们的一个重大损失。此时,整个战斗我军败局已定,于是决定撤出。在组织掩护的战斗中,刘英、乐少华同志又先后负伤。我们把队伍撤下来,到黄昏时候向北转移。此时,敌军也打得精疲力竭,伤亡很大,无力对我们追击了。谭家桥之战是十军团全部转向外线作战后的第一个战斗,初战失利,我军愈加陷入被动。

怀玉山战斗

1935年一月十六日,方志敏同志和粟裕商定,因敌情紧急,部队应立即行动,先头部队先走,同时通知刘畴西同志率领军团主力迅速跟上,当日夜晚全部通过敌陇首地段封锁线,进入闽浙赣苏区。下午六时,我们正要整队出发,刘畴西同志派人来通知,部队虽已到齐,但人员疲劳,当晚不能再走。这时粟裕建议,情况这样紧,决不能迟延了,今天晚上必须一律通过敌封锁线。方志敏同志完全同意此意见,他担心刘畴西同志犹豫迟疑,便决定留下来同主力部队一起行动,要粟裕率先头部队立即前进。

在这期间,有少数同志陆续从怀玉山突围到了闽浙赣苏区。从他们谈话中了解到我军被合围后坚持战斗和遭到失败的一些情况。

  十六日晚,刘畴西同志因顾虑部队疲劳,坚持就地休息,军团主力没有过来。以后在通过封锁线时,因为敌人打枪拦阻,就折回去改换方向。这样接连改换了几次方向,延误了几天时间,追击的敌军都赶上来了,我军遂陷于重重包围之中。

  敌军向怀玉山围攻时,我军占据山顶制高点,坚决抗击敌人。在敌军不停顿的“搜剿”和围攻下,被围的部队只有少数同志跑回闽浙赣苏区。另有一小部分同志向北突围到皖南去了。军团主要领导人刘畴西、方志敏同志被搜捕

1935年七八月间,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方志敏同志和其他几位同志在南昌英勇就义。

摘抄于粟裕战争回忆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兵败怀玉山:同在先头部队,为何粟裕突围出来,方志敏被俘就义?
红十军团军团长为何不是寻淮洲?
永远的红十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诞生、成长和归流
军团长拒绝粟裕突围建议,就差5公里,红十军团只逃出800余人
解读长征(51):北上抗日先遣队与红十军如何整编的?
粟裕大将与寻淮洲及红七军团的历史渊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