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化若黄埔四期文武双全:蒋介石要他当秘书,他却当毛泽东军事高参

郭化若是我国的一位开国中将,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当中,为革命作出了突出而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一位军事奇才,更是毛主席的军事高参。

毛主席的一句“古有孙子,今有郭子”就足以可见此人的不凡。

(一代儒将郭化若)

郭化若出生于1904年,当时的中国,百姓民不聊生,清朝腐朽皇室又无暇自顾,可谓是一片人间炼狱。在这样的环境下,郭化若艰难地成长了起来。

郭化若的父母都是农民,家境极为贫寒。郭化若从小就对学习有着一股深切的渴望,但他却没有机会长时间在学堂念书,只能帮地主老财干活。所赚到的收入微薄,几乎无法果腹。

于是,在郭化若20岁的时候,他抓住了机会,加入了国民党军,成为了一名革命者。当时国共两党正处在第一次合作的期间,大家共同的敌人正是那些地主老财。郭化若希望加入军队就可以为和自己一样的人讨回公道。

郭化若从小就十分聪明,在加入军队之后,他终于有机会去考学了。仅仅一年之后,郭化若就考入了黄埔军校四期,在这里学习先进的军事理论知识。

(黄埔军校四期部分军官合影)

在学习的过程中,郭化若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党派——“共产党”,相较于他自己所处的国民党,共产党似乎才真正把重心放在像他这样的贫困人民身上。

由于当时的政策也允许,郭化若在1925年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秘密成为了一名双党派人士。

黄埔军校里的学生都是蒋介石的宝贝疙瘩,郭化若凭借着自己总分第一名的毕业成绩,成功进入了蒋介石的视野。

蒋介石盛情邀请郭化若做自己的贴身秘书,但郭化若却说:“军人的职责应是战死沙场。”两次以同样的理由回绝了蒋介石,。

(毫无民心的蒋介石)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世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害我党人士。这一做法也让蒋介石彻底失去了郭化若的信任。

于是,郭化若也在1927年放弃了自己国民党人的身份,成为了一位纯粹的共产党人。

11月份,郭化若被派往苏联的莫斯科炮兵学校进一步深造,在这里学习更先进的军事理论知识。在国外的日子很是拮据,住不好穿不暖,但郭化若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甚至还自学了俄语。

不过,郭化若从来没有忘记国内的革命形势极为艰巨。在得知毛泽东和朱德已经在井冈山会师之后,郭化若就正式向学校提出了退学申请,他希望自己能回到祖国,帮助革命。

炮兵学校的校长面对这样的请求简直无话可说,郭化若的成绩极为优秀,随便退学的话,无异于自毁前程。于是他狠了狠心直接把郭化若关了禁闭,希望让他冷静一下,再做决定。

(莫斯科炮兵学校旧照)

但郭化若在关禁闭的时候,还是非常坚定地表示:“哪怕把我一直关着,我回国的信念也不会动摇!”

最终,郭化若于1929年回到国内,回国之后立刻奔赴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那里,他第一次遇见了毛泽东,并且在日后成为了毛泽东的专属参谋。

郭化若毕竟是在黄埔军校和莫斯科炮兵学院学习过的人,加入毛泽东,朱德二人所领导的红四军之后,郭化若很快就体现出了他的价值。

郭化若出色的战术水平和战场调度能力被上级看在眼里,朱德和毛泽东这样的高级领导人也对他称赞有加,郭化若也在几场仗打完之后就被任命为纵队的参谋长。

毛泽东对这个年轻人十分的欣赏,他觉得郭化若的能力远不止如此,恰好自己身边有一个参谋处长的职位空缺。在毛泽东的建议之下,郭化若成为了红四军军部的参谋处长。

(毛泽东)

这个职位极为重要,几乎等同于毛泽东和朱德二人的私人秘书,不仅能够获得一手的战略信息,甚至还要直接参与到司令部的战术讨论当中。

毛泽东让这样一个还不到30岁的人担任如此工作,足以可见他对郭化若的信任与欣赏。当然,郭化若也没有辜负毛泽东,在自己的岗位上出色地完成着工作。

1929年12月,郭化若刚刚成为参谋处长不久,毛泽东就为他安排了一次大工作。当时,党内要召开九大,毛泽东的意思是让郭化若分析一下目前革命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郭化若虽然是参谋处长,但这职位其实也不是很高,换作一般人,肯定不敢随便说话。但郭化若认为毛泽东能把这个任务交给自己,就是想让他畅所欲言。

30年代的延安红军

于是,郭化若熬了几个大夜,写了足足几万字的材料。材料非常犀利地指出了目前军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思想,可谓是字字诛心。

不少人都以为毛泽东看到这样的材料会生气,没想到毛泽东却十分满意,他太需要这种敢说实话的参谋长了。毛泽东在看完材料之后,直接表示:以郭化若的才能,当个师长完全是没问题的。

郭化若就这样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胆识,收获了毛泽东的信任与赞赏。而他在材料中不仅说明了问题,还提出了解决方案: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大面积办理思想培训班,同时严格化管理军事训练。

这些举措在后来也被毛泽东一一实施,郭化若就这样一举成名,成为了毛泽东的“高参”。

(主席的心腹高参)

郭化若与毛泽东的关系,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逐渐升华。毛泽东的人格魅力和出色的军事视野,让郭化若尤为震撼,他把毛泽东当做是自己终身的偶像,经常捧着书本向毛泽东请教关于革命的问题和看法。

毛泽东对于这样好学的年轻人,自然也是倾囊相授,自己提出什么理论之后,就一定要和郭化若进行一番探讨。因此,郭化若也是世界上首个研究了毛泽东军事辩证法的人。

在毛泽东提出军事辩证法之后,郭化若就在各大演讲场合发表了有关辩证法的演讲,把深奥的理论进行简单化的阐述,让党内更多的同事能够理解毛泽东的思想。

同时他还注重发布文章,撰写了多篇军事辩证法的文章,发布在各路杂志上。帮助大家更快更全面地认识这一崭新的思想理论。

郭化若不仅是历史上首个研究了军事辩证法的人,他也很有可能是首个将军事辩证法运用到自己军事观点上的人。

郭化若在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捧着《孙子兵法》进行研读,在了解了毛泽东提出的军事辩证法之后,郭化若经常思考二者之间的联系。终于在1939年写出了4万字的《孙子兵法初探》。

(孙子兵法)

在这本书中,郭化若巧妙地将军事辩证法和《孙子兵法》中的理论结合。认为古代兵书中的内容完全可以用军事辩证法来解释,以此来侧面印证了军事辩证法的正确性。

毛泽东在听闻这件事之后,也找来了一本《孙子兵法初探》来阅读。读过之后甚是赞许,毛泽东就需要这种人才,来帮助他推广自己的理论。可以说,郭化若已经超额完成了毛泽东给予他的任务。

郭化若还曾经被毛泽东称之为是“军事天才”,这是因为郭化若在与国民党军队周旋期间,意识到了无线电通讯的巨大战局影响力,为了保证己方无线电不泄密,郭化若就制定了一套严格的保密举措。这种超前的战略眼光,当然能受到毛泽东的赞许。

延安老照片

在队伍中,除了担任毛泽东的军参,郭化若还担任过许多其他不同的职责,他也并不是一直陪在毛泽东身边的。

在1932年,郭化若就曾在红军学校当一位老师,把自己的所学向新一代的革命者传授。

1933年,郭化若也担任过红军大学的总教官,出色的教学能力,让学生对这位年轻的总教官刮目相看。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旧照)

虽然经常变换职位,但郭化若却没有丝毫怨言,在他眼里,一个好的革命者应该在多个不同的岗位发光发热。用自己的能力在多个方面发挥作用。

不管自己身处何职,郭化若都尽心尽力地完成着份内工作。在1937年,郭化若正在红军大学给学生上课,讲着讲着突然两腿一软,竟直挺挺地栽下了讲台。

这可把在下面听讲的学生们吓了一跳,同学们纷纷跑上前,紧紧掐住郭化若的人中,同时让人去找校长和政委,联系医师前去诊治。

延安旧照

好在郭化若没有什么大碍,原来,郭化若之所以晕倒,是因为他常年以来在岗位忘我的工作,完全忽略了自身的休息,身体积劳成疾。

医生对郭化若表示:你的身体已经到达了极限,虽然这次没出什么大事,但如果再不进行调理和休息的话,恐怕会有生命危险。

了解完情况后,郭化若思考良久,最终决定给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写一封信,希望他可以批准自己回延安进行养病。

毛泽东在收到这封信之后十分重视,郭化若可是他一手培养起的人才。他当即回电报表示:同意郭化若回到延安进行修养,并且还表扬了郭化若忘我的工作精神,但毛泽东也要求郭化若减少工作量,以身体健康为第一目标。

抗日战争

收到这封电报之后,郭化若潸然泪下。毛泽东和他的感情早就不是一言两语就能概述得了……

由于自身的身体条件实在太糟糕,抗日战争爆发之后,郭化若多次请示要去前线参与指挥战斗,但都被毛泽东拦了下来。毛泽东知道郭化若的身体经受不住前线战争的摧残,于是就给他安排了一些后方任务。

在接到毛泽东的指示之后,郭化若也心甘情愿地做起了后方工作。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叫嚣着“三个月灭亡中国”。

针对这样的声音,郭化若写出了《日本速胜论为什么必将失败》等多篇文章,极大程度的鼓舞了前线战士们的信心。

(抗战时期的郭化若(左一))

由于在土地革命时期积累了大量的参谋经验,毛泽东领导中央组织开办了“参谋训练队”,并且让郭化若来讲授主要的课程。郭化若也出色的完成了任务,为革命队伍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参谋。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经常要向前线战斗的指挥官们发送电报。而郭化若的任务就是把毛泽东的指示记下,再转达给电报员。

这本来是一件很平常的任务,但有一天郭化若突然想到:如果把这些电报内容统一收集起来,是不是可以形成一本十分优秀的毛泽东思想学习资料呢?而战争结束之后,这些电报的历史意义也将无比深远。

电报

想到这一点之后,郭化若立刻向毛泽东请示,希望能够保留电报内容,在战争期间供党内同事阅读浏览,在战争结束之后发表到外界。

这样的想法受到了毛泽东的大力支持。随后,郭化若就去往电报室,把这则消息传达给了科长。

但是科长却表示:由于电报内有一定的机密内容,所以他们已经把过往的电报定期销毁了。

郭化若听完也没说什么,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更何况如今是动荡的战争时期。但他还是要求电报科的人,把日后毛主席的电报内容妥善保存。郭化若坚信这些电报终有一天会派上大用场。

如果没有郭化若的话,我们今天很有可能见不到任何战争年代毛泽东起草的电报内容,这对于全党乃至全国人民来说,都是一件重大的损失。而郭化若凭借着自己超前的眼光,及时填补了漏洞。

(因郭化若留存下的主席电报)

抗日战争结束后,郭化若的身体恢复的也差不多了,他决定离开延安,去往解放战争前线进行工作。

他的这一决定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壮志满怀的郭化若就这样奔赴到了战场前线,参与到了战斗的指挥当中。

郭化若不愧是被毛泽东称为“军事天才”的人,刚到前线他就参与指挥了鲁南战役的歼灭战,把国民党的一整个纵队歼灭殆尽。

郭化若还发动民兵,提出了“立功运动”,激励了一大批士兵更加忘我地投入到战斗之中,很大程度上的鼓舞了我军内部的士气。

(有效的立功运动)

淮海战役刚刚开始的时候,郭化若俨然发现国民党的俘虏平均年龄有着断崖式的下降。曾经的老兵油子都已经不见了,现在的俘虏们大都是十七八岁的年轻人。

根据这个信息,郭化若断定国民党内部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人手不足,这些年轻人绝对是被抓进来的壮丁。

询问之后,俘虏们也纷纷表示自己就是被抓进来的壮丁,根本不想帮国民党打仗。

面对这样的情况,郭化若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缩短俘虏的教育时间,让他们能够更快以解放军的身份参与到战争之中。

解放战争

起初,郭化若的决定被很多人所不理解,如果这些俘虏在战场上反水,对于士气来说无疑是十分重大的影响。

但郭化若却断定他们不会如此,因为这些被抓来的孩子们对国民党本就有恨意,在接受了先进思想的熏陶之后,怎会不奋力杀敌呢?

事实证明,郭化若的决定是正确的。这些俘虏在学习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之后,大部分都成为了纯粹的革命者,在战场上骁勇异常,帮助我军更快获得战争的胜利。

郭化若的所作所为都被毛主席看在眼里,看着这个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年轻人,看着郭化若从一个小参谋逐渐成长为如今能独当一面的儒将,毛主席心里满是欣慰。

(郭化若晚年生活照)

建国后,郭化若被授予中将军衔,但是授衔之后,郭化若的工作热情丝毫没有衰减。在工作之余撰写了大量以毛泽东思想为根基的文章。而他与毛主席也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

1976年,毛主席逝世的时候,郭化若极度悲痛,几度哭到晕厥……

在郭化若眼中,毛主席不仅仅是一个上级,更是他的精神导师和信念支柱,而他也把毛泽东思想贯彻自己的一生。哪怕在退休之后,还是写了不少有关于毛主席的军史文章。

1995年11月26号,91岁高龄的郭化若躺在病床上,逐渐失去了意识,在离世之前,郭化若手里还捧着一本《花木兰辞》,将优雅与儒将风派贯彻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郭化若,为何能从一个穷苦出身的孩子,成长为一代红色儒将呢
45年重庆谈判,蒋介石:“润之,你当新疆省长吧”,主席机智回应
郭化若是何许人也?周恩来:他不是郭沫若兄弟,他是毛主席的高参
他是黄埔军校四期军事天才,蒋介石欲招致麾下,他却选择了毛主席
毛主席能力有多强?张学良说:以我的能力,很难理解!
毛主席用兵如神,但是坚持要这位开国将军做他的高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