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入党前就是少将,妻子自作主张为其另娶一房,他后成开国大将

在我军的高级将领中有一位将军,他的资历老到无人能出其右。即便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也没几个人。

这位将军的资历老到什么程度?

他参加过同盟会的广州黄花岗起义!而且还是炸弹队的队长!

比他大5岁的蒋介石在粤军混的时候,对他恭敬有加。

北伐中,他是叶挺同志的上司。

叶挺

在我党还未开始武装斗争前,他就成为我党党员,而他当时已经官居国民党主力部队少将参谋长。

建国后,他是唯一拿着元帅工资的将军。

最美妙的是老将军在革命时期还有2位相敬如宾的娇妻。

那么,这位将军到底是哪位?

他的革命经历到底有多传奇呢?

有两位贤妻的少将

今天要说的这位将军就是开国大将张云逸。因为将军资格太老,所以下文尊称为“张大将”。

张云逸大将

张大将于1892年出生于海南文昌,比毛主席(1893)大一岁,比蒋介石(1887)小5岁。

16岁的时候,张大将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学习,对清末社会的黑暗深恶痛绝,遂加入同盟会。1910年,他18岁就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他19岁又参加了广州黄花岗起义。起义中,他不但是敢死队队员,更是负责开路的炸弹队队长。

4月27日,他跟着黄兴进攻两广总督衙门,大战半日后,起义军寡不敌众,被迫分散撤退隐蔽。张大将与几名战友藏身于一处民宅。

转天一早,他以买菜为幌子出去打探清军的动向,希望伺机突围而出。但等他回到藏身地点的时候,却发现清军已经占领那座民宅,战友全部牺牲。

当时,参加战斗而牺牲的志士被入殓掩埋的共有72个人,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老将军晚年回忆道,如果不是那次阴错阳差,他就是第73个烈士。

参加完辛亥革命后,张大将在粤军中任职。到1924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孙中山老战友~许崇智麾下的旅长。而且。粤系大佬陈济棠是他的小学同学,张发奎还是他的老部下。此时许崇智的小老弟蒋介石呢,因为不是广东本地人,在粤军中被挤了得已经来回辞职好几次了。

后来,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张大将在福建遇到一个国民党旅长。旅长在席间喝得得意忘形,开始吹嘘自己是蒋介石的学生。张大将则缓缓说道:“我和他有几十年没见了,他还好吗?当初,他和我一块在许崇智的麾下共过事。”旅长闻之,立刻闭嘴。

在粤军的时候,张大将有一次犯了风湿性关节炎,腿脚不灵,于是就回家调养,结果一进门,发现一位年轻女子在做饭烧菜,遂颇为疑惑,就问夫人王碧珍“此女为何人?”

原来,张大将和夫人感情甚笃。但怎奈夫人只生了一个女儿,却一直无儿为后,心里颇为过意不去。一次上街,她在一个理发店看见一位年轻女子芳年19,颇为伶俐贤淑,闲聊后得知其名为韩碧,自幼孤苦,于是就提出让她给张大将作小。

张大将和夫人韩碧

韩姑娘颇为惊讶,但接触多了以后感觉这位姐姐很是贴心,自己也希望有所依靠,就答应了。但张大将一直在外领兵,怎么结婚呢?

这难不倒王碧珍,她告诉韩碧自己能作丈夫的主,先过门再说。结婚当时,张大将7岁的女儿抱着一只大公鸡代表新郎,和新娘子一块牵着一个红绣球拜了天地。

张大将了解完原委,实在哭笑不得,就说:“这不是胡闹嘛!”于是,两位夫人全都开始哭哭啼啼。王碧珍说自己这全是为了给张家留后,韩碧则觉得张大将这是要悔婚。

可张大将有自己的担忧,就是自己身为军人,万一哪天马革裹尸,怎么对得起年轻的韩碧。这下,二房夫人感动了,觉得张大将绝对是可以托付终身的人。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张大将也觉得不能让韩碧再孤苦伶仃,而且面对两位夫人的眼泪,实在无法招架,就默认了事实。他在养病期间,韩碧照床前伺候,两人感情便也发展得不错。但毕竟军职在身,身体恢复后,张大将告别两位夫人重回前线,一家人遂开始聚少离多。

韩碧和儿子

1925年,33岁的张大将率部两次东征,战绩斐然。

1926年北伐前,张大将已经在以桂系为班底的第四军25师担任少将参谋长,著名的叶挺独立团就属第四军序列。北伐胜利后,11月,张大将在武汉秘密成为我党党员。

新中国成立后,张大将的儿子曾经问过他:“当初为何要加入共产党?”

是呀,彼时的张大将已经是少将军衔,在国民党军界遍布同门、好友,前途无量,他为何要加入我党呢?

“大小”长征

张大将跟儿子说:“你是不知道当时的社会有多黑暗。我入党的时候,年纪不小了(34岁),俸禄非常高,我就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才入的党。

没错,当年,张大将以少年之身为推翻满清的腐朽统治而悍不畏死,就是为了建立人人平等的新社会,当他经历了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后,他更深切地了解到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实现自己当初的理想。

很多人都知道秋收起义的总指挥是卢德铭,他牺牲时,毛主席顿足喊道:“给我三个师都不换!还我总指挥!”

卢德铭带出来的国民党二方面军警卫团是秋收起义的中坚力量。二方面军的司令是张发奎,而推荐卢德铭担任警卫团团长的人就是张大将。张发奎当时肯定要卖这个面子给老领导。

南昌起义中,贺老总的部队占了一半,剩下一半的主力是第4军25师,这可是张大将的老部队,就是在他的支持和掩护下,这支生力军杀奔南昌。

我党在武装斗争初期领导的三大起义中,有2次起义的主力部队都有张大将的贡献,凭此勋劳,把他誉为我军的鼻祖,应该不是恭维。

1929年时,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张大将担任的是桂系军官教导总队长和警备4四大队长。趁着蒋桂战争正乱的时候,他把军械库给打开了,弄出来5000多支步枪,还有大炮、电台和大量弹药。这是要干啥呢?

12月初,他带着教导总队和警备4大队打响了百色起义的第一枪。众所周知,这次起义是小平同志领导的。起义后,张大将的部队改编为红7军主力,张大将任军长,小平同志任政委。

所以,刘邓大军赫赫有名,但小平同志第一次当政委时的搭档是张大将。

随后,张大将和小平同志一起创建了大名鼎鼎的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包括20多个县,100多万人口。

1931年1月,红7军奉命北上,转战半年,千余公里,到井冈山与中央红军会师,史称“小长征”。这半年里,张大将豁达开朗,与战士们同吃同睡。每次宿营,他必到炊事班,跟着大伙一块烧柴做饭,战士们都亲切地叫他“老火头军”。

有一次行军途中,他看见一个伤员一瘸一拐,就上去搀扶。结果,伤员大骇。他一问才得知,当时红军艰苦,很多伤员都会安置在老乡家,这名伤员不愿意,就偷偷跟着行军。张大将闻之肃然,命令道:“什么都能丢,伤员不能丢!”这句话很快传遍全军,将士们无不动容,更加奋勇争先。

张大将就是爱兵如兄弟,不抛弃,不放弃。

到了中央根据地后,张大将开始担任中革军委、红一方面军的副总参谋长。1933年8月,他被中革军委授予二等红星奖章。红军时期的几十万将士中,只有166人荣膺过红星奖章。

红军长征中,张大将作为副手主要协助刘伯承总参谋长制定和执行战略计划。1935年1月,在部队抵达乌江前,张大将亲率部下勘查地形,选择渡口,架设浮桥,保障全军顺利渡河,攻取遵义。

晚年,张大将回忆道:“我这一辈子就有两件值得骄傲的事,一个是带着红7军走完了小长征,一个是跟随毛主席走完了大长征!”

国共第二次开始合作后,毛主席知人善任,委派张大将负责搞国民党的统战工作。

他首先积极斡旋成的第一件事,就是红军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但成立之后,谁来当军长呢?

“飞马”香烟

张大将此时力荐了叶挺同志。因为叶挺既是他的老同学,还是他在北伐时的老战友。

中央认可提名后,张大将又乔装打扮,西装革履,扮成大富商秘密前往澳门,力劝叶挺再次出山。叶挺后来回忆道:“再次见到张云逸先生时,顿感久旱逢甘霖。”

抗战初期,张大将在桂系、粤系、四川等国民党各大山头中合纵连横,为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可谓立下汗马功劳。按毛主席的话讲:“我党能对国民党将领说上话的人不多,张云逸就是其中一位。”

1938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在南昌挂牌,张大将出身参谋长兼3支队司令。随后就有了前文所述,他在席间“怼”国民党旅长的那件事。

1938年9月,我党六届六中全会后,为了发展华北根据地。党中央毛主席、李少奇同志、王稼祥同志联名致电新四军军长项英,点名要张大将率领几个营过江,在安徽中部拓展新的根据地。

1940年3月,国民党江苏反动主席韩德勤调动8个团袭击新四军5支队后方。张大将率不到1个团的兵力在半塔大战7天,没让敌军前进半步。后来,陈毅老总夸赞:有了半塔之战,才有了后面的郭村和黄桥大捷

在艰苦的抗日时期,张大将仍然不忘关心前线将士。有一次,他问新四军供给部长胡弼亮“能否给将士们办个烟厂?”调查之后,供给部提议和当地的烟厂合资开办。张大将立刻批准。

这个合资公司的名字叫“新群”,生产出来的香烟品牌叫“飞马”。老烟民都知道的上海“飞马”就源于此。而且,张大将在抗战时期就有了“股份制”的创新之举,实属难得。

虽然爱兵,但在工作上,张大将对部下的要求极为严格。有一次,部下写了一份电文,提到“某河一岸”。他看了后问道:“左岸,右岸?河流流向朝哪?”遂命令部下重写。而且,他不允许电文中出现“也许”、“大概”、“差不多”这样的词汇。

皖南事变后的一段时间,陈毅老总回延安,新四军军长之职由张大将代理。但他在任上,一直以副军长的名义发布命令。

解放战争中,张大将继续干起自己擅长的参谋和后勤工作,在淮海战役中,他负责组织的几百万支前民工和数亿斤粮食解决了陈毅老总的后顾之忧。

但张大将忙于工作,却少了很多对家人的关怀。大夫人在抗战时,殒于日军轰炸,二夫人在她身边,他也无暇顾及,遂生出了难以治愈的精神疾病,这让张大将如何是好?

糟糠之妻

1955年,因功勋卓著,张云逸同志被授予大将军衔。毛主席因为他资历太老,特批他享受元帅的待遇。

此时,张大将已六旬有余,身体不是很好。而且二夫人韩碧的精神还出了很大的问题。

1937年,大夫人死于战火后,张大将把韩碧和儿子接到身边。组织上也给韩碧安排了相应的工作。

1944年,韩碧又为张大将诞下小女,可惜,孩子在1岁半的时候因病在母亲的怀中离去。这让韩碧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加上战争年代,目睹很多战友牺牲,韩碧一时精神失常,直到1946年才好转。

建国后,年过五旬的韩碧因为更年期,精神问题又复发。有一次,战友到张大将家中吃饭,韩碧开始还好好的,可突然之间脸色骤然转阴,最后竟掀桌而去,只剩张大将自己默然无语。

身边的工作人员怕这样会影响领导夫妇二人的健康,就劝他先把夫人送到精神病院治疗。但张大将说:“她跟我受了几十年的苦,如果把她送走,她又离开亲人,这样对她更不好。”遂将夫人留在身边。

没事的时候,张大将就陪夫人到海边散步,陪她说话,让儿子带着孙子多来陪奶奶。同时,医生也对症治疗,韩碧的病情得到了极大好转。1956年,韩碧神奇般地痊愈了,又穿上军装回到总参工作,后来一直担任张大将的生活秘书,夫妻二人始终恩爱。

张大将一家

1974年11月19日,张大将逝世,传奇的一生落下大幕。10年后,夫人韩碧安然离世,临终前还在低声呼唤丈夫的名字,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

谨以此文献给为了中国革命事业而无私奋斗一生的张云逸大将和他的亲人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党最神秘的特工:唯一的联系就是毛泽东,开国后晋升少将
1951年,一开国元勋给中央写信,毛主席看后:开除党籍,永不启用
黄克诚两次反对陈毅,曾拍桌怒称乱指挥,陈老总的反应令人敬佩
入党前他就是少将,建国后成开国大将,毛主席特批:享受元帅待遇
他是我党第一位将军,1912年就是少将,建国后成副检察长
65年李宗仁回国,总理请张云逸迎接,张云逸不解:为什么要派我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