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纪登奎之(2)丢豆选举“枪换肩”,经验介绍一整天

纪登奎带着工作队,在鄄北旧城集的南北郭村搞扎根串连,发动群众改造政权搞选举,以碗作投票箱,豆子当选票,选出了农民自己的当家人。纪登奎改造村里民兵武装,换掉了地痞无赖,搞“枪换肩”,使枪把子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纪登奎在冀鲁豫边区群运工作总结大会上介绍鄄北经验,一鸣惊人,深得区党委书记黄敬赏识。

纪登奎

纪登奎原本是北方局钦差巡视鲁西根据地青年工作,不料想却被留在当地工作了。

1940年8月,青训班结束。北方局青年工作委员会指定由彭梦庾组织一个精干的巡视团,赴山东各抗日根据地了解青年运动的现状、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将巡视情况及时报告北方局青委,以便青委制定新形势下的工作方针。

彭梦庾从青训班学员中挑选三人参加巡视团,他们是:纪登奎、白琳(现名王愈明)、袁光。彭梦庾任团长。

9月初,青委巡视团随同以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长周桓为团长的总政巡视团,一起离开武乡县前往山东。从途中越过了日军平汉路封锁线,抵达河北省威县中共冀南区党委所在地,顺便了解冀南根据地的青年工作情况。9月下旬,青委巡视团和总政巡视团一起离开冀南,从馆陶和大名之间渡过卫河。于10月上旬抵达山东省寿张县——中共鲁西区党委驻地。

鲁西抗日根据地是山东沦陷后,由八路军主力和地方武装开辟的。1939年1月,中共鲁西区党委成立,张霖之任书记,下辖七个地委。1940年4月,鲁西行政公署成立,萧华任主任,段君毅任副主任(同年9月接任主任),下设泰西、运西、运东和鲁西北四个专署,建立了30个县级抗日政府。同时还成立了鲁西军区(由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兼),萧华任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杨勇任副司令员,下辖四个军分区。青委巡视团抵达鲁西时,根据地正处在发展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

张霖之

青委巡视团在寿张县通过鲁西区党委青委和鲁西青救总会了解了全区青运概况,然后分头活动。纪登奎来到鲁西区党委的实验区开展调查研究。

据当时和纪登奎一起工作的张延积回忆说:“纪登奎深入村子调查青年工作,很泼辣大胆,善于认识、分析和总结问题,思维敏捷,脑子来得快。他非常活跃,还会编歌、唱歌。”张延基还能完整地记得纪登奎编写的一首歌,叫做《鲁西青抗先》。在笔者采访中,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唱起了这首歌,歌中唱道:

中华男儿汉, 个个英雄胆;

鲁西青抗先, 英勇又善战。

打倒日本鬼, 消灭汉奸队;

卫国保家乡, 美名天下传。

实验区有两个郭楼村,一个在实验区的北部,一个在实验区的南部,纪登奎先后在这两个村子帮助工作,使这里的青年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都很快开展起来,成为全区有名的南北郭楼“模范村”。

1941年3月,巡视团在鲁西的巡视工作告一段落,按原计划将要离开鲁西,过津浦铁路赴山东根据地继续巡视。这时,鲁西区党委以根据地各方面都缺乏干部为由,要求北方局青委把巡视团的四名干部全部留在鲁西工作。北方局青委答复,团长彭梦庾回北方局汇报工作,其余三人留下工作。这样,巡视团的工作就结束了。后来,袁光在反“扫荡”中牺牲,白琳被分配到鲁西二地委青委工作。巡视团解散后,纪登奎被分配到鲁西青救总会工作,担任总会组织部长。

1941年7月,鲁西根据地与冀鲁豫根据地合并,统称冀鲁豫根据地,张霖之任区党委书记,张玺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张承先任宣传部长,刘晏春任民运部长兼妇委书记,信锡华任社会部长,曾宪辉任武装部长,申云浦任青委书记。行署主任晁哲甫,副主任段君毅、贾心斋,下属七个专署。八路军第二纵队兼冀鲁豫军区杨得志任二纵司令员、杨勇任副司令员,崔田民任军区司令员,苏振华任二纵队兼军区政委,下辖教导七旅、教导八旅、南进支队和七个军分区,武装部队共27339人。区党委下辖七个地委,其中万里任二地委书记,赵紫阳任六地委书记。

两区合并后的青救总会由王克任主任,杨泽江任副主任,张延积任组织部长,纪登奎任组织部副部长,黄文任宣传部长,冯克任少年儿童部长,郭乐天任军事体育部长兼青抗先总队长,王黎之任青抗先总队政治教导员。此时,冀鲁豫青救会会员已达30万之众。

冀鲁豫根据地合并以来,连续遭到日伪军大规模“扫荡”。八路军虽然在反“扫荡”、反“蚕食”、反顽和平息反动会道门叛乱的作战中,取得了很大战果,但自身战斗力也受到削弱,战士疲惫不堪。而机关非战斗人员相对较多,形成头重脚轻的状态。同时,由于根据地急剧缩小,原有人口由350万减至200万,征收公粮的地区大大减少,军政供应十分困难。根据地已进入严重困难时期。

为了克服困难,度过难关,根据地于1941年12月和1942年8月,先后两次进行精兵简政,部队进行精简整编,各级党政民机关压缩编制,边区各级工、农、青、妇救国会合并为抗日救国联合会,简称抗联。在精兵简政过程中,纪登奎由边区青救总会调往第二专区工作,1942年1月任二专区青救会主席。9月,二专区各抗日救国会合并为抗联后,纪登奎担任二专区抗联组织部长。这时,段君毅任二地委书记,万里任副书记,曾思玉任军分区司令员,邹鲁风任专员。

1942年9月,刘少奇由华中返回延安,途经冀鲁豫根据地。刘少奇在濮(县)范(县)观(城)中心区,听取了区党委的工作汇报,对冀鲁豫根据地的工作作了重要指示。他说:你们没有被敌人打垮、挤走、消灭,没有被饿死,坚持了平原游击战争,保持了华中与华北根据地的联系,取得了很大成绩。

刘少奇

同时,刘少奇也严肃指出了边区工作中的失误。刘少奇特批评冀鲁豫区党委:你们忘了本,你们忘了自己是共产党。不发动群众,不搞减租减息,那还叫什么共产党?不搞减租减息就是机会主义。

他提出:目前,你们的敌情还不十分严重,处在敌人四个师团的结合部,你们的根据地存在三个月时间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你们要利用这三个月时间迅速发动群众。

冀鲁豫边区党委根据刘少奇的指示,决定立即在边区开展民主民生运动,并将根据地中心区的濮阳、范县作为试点,以便取得经验,推广全区。区党委从边区直属机关抽调500多干部,组成政民工作队,开赴濮阳、范县农村开展以减租减息、反贪污、查“黑地”,合理负担,改造区村政权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运动。到1942年底,轰轰烈烈的濮、范民主民生运动告一段落。工作队一离开农村,群众工作又沉寂下来,原因在于工作队的包办代替,束缚了基层组织的手脚,限制了群众的斗争热情与创造性。

为加强冀鲁豫边区党的领导力量,1942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决定调黄敬任冀鲁豫区党委书记。黄敬到冀鲁豫边区后,主持召开边区高级干部会议,在会上作了题为《边区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提出边区今后的基本工作方针是:抓紧目前短暂时机,进行巩固根据地的工作,同时开展敌占区与接敌区的工作,拆散伪、顽、会、匪与日军的联合,尽可能缓和其对我们的关系。他在报告中提出,边区的中心任务是:确实开展民主民生斗争,发动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斗争。

黄敬

黄敬的报告得到与会人员的拥护。这次高干会议标志着边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转变,对扭转边区的被动局面起了关键作用。会后,全边区都把开展民主民生斗争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二地委书记段君毅组织一批干部到二专署所辖的鄄城开展民主民生斗争。纪登奎向段君毅提出请求,要参加工作队到农村搞群众运动,得到批准。地委派纪登奎带领金风、陈东生等人组成一个工作队,赴鄄城县北部的旧城集开展群众工作。

纪登奎在鄄北旧城集开展民运工作没有照搬濮、范两地经验,而是根据鄄北的实际情况,另辟蹊径。鄄北抗日根据地是1940年2月开辟的。1942年以来,县委和县抗日政府在这里曾经进行过减租减息和改造村级政权的工作,并建立了群众组织。但是,这些工作是自上而下,采用行政命令的办法进行的,群众没有被充分发动起来,有的村庄群众基本没有发动。1943年2月,纪登奎带领工作队来到这里以后,即发现这个问题。为了纠正和避免类似情况,纪登奎采取自下而上发动群众的方法,他和工作队员吃、住在贫苦农民家里,访贫问苦,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然后搞扎根串连,联络雇佃农骨干,进行小组活动,逐步团结、联合贫农、中农,发展壮大贫苦农民的力量。

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他们让苦大仇深的贫雇农,以诉苦的方式揭露、控诉地主压迫农民的罪行,启发广大贫苦农民的阶级觉悟,进而激发农民参加斗争的热情。农民被发动起来后,自己成立农救会,代替原来的村政权,出现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新局面。

觉悟了的农民们,在农救会的领导下,从反贪污反恶霸入手,结合进行减租减息运动,实行合理负担。在斗争热潮中,鄄北根据地建立健全了区、村妇救会、青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还有一批出身贫苦、品行良好的积极分子在斗争中脱颖而出,表现出了较高的阶级觉悟和一定的工作能力。纪登奎及时发现和注意培养积极分子,把他们秘密吸收入党,作为农村骨干力量。在条件成熟的村庄,及时建立党支部和党小组,使之成为群众运动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而后由党支部领导农会,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改造村政权,把根子正,品质好,有威信,愿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好苗子选拔到村领导岗位上。

在纪登奎主持下,旧城集公开选举村长。首先宣传选举村长的意义,公布候选人条件,然后由群众充分讨论。按民主集中制原则推举候选人,最后由全村符合选民条件的村民进行无记名投票。因群众多数是文盲,不会写票,所以采取丢豆粒的办法。投票时,让候选人坐成一排,每人背后放一只碗,作为“票箱”,一个选民发一粒豆子,作为“选票”,排队依次从候选人背后走过去。赞成哪个候选人,就把豆粒放进哪个候选人背后的碗里。投票结束后,群众立刻欢呼起来,抬着自己选举出来的村长、副村长,敲锣打鼓吹唢呐,游行庆祝,热闹非凡。当选的村长、副村长面向群众宣誓,保证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民选村长,对经历过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历史的中国农村来说,简直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意义非同寻常,鄄北群众第一次尝到了当家做主人的滋味。

接着,工作队又帮助村党支部整顿民兵组织,将一部分立场不坚定分子及地痞流氓无赖从民兵队伍中清除出去,把枪杆子交给政治上可靠的人掌握,此举被称之为“枪换肩”。在村子里建立起以贫下中农为骨干力量的地方武装,使民兵武装牢牢掌握在共产党手中,从而大大削弱了农村中地主封建势力,树立起了贫苦农民等基本群众对地主封建势力的政治优势。昔日被人瞧不起的“穷鬼”们,如今昂首挺胸地在地主面前走过,地主们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工作队的宣传教育使农民认识到自己的巨大力量,使他们明白减租减息、增资增佃、合理负担,实行民主都是天经地义的,他们终于敢于理直气壮地与地主作斗争。

1943年4月,黄敬主持召开濮、范县群运工作总结大会。边区各地、县党政军领导干部及区党委机关科以上、行署机关处以上干部都参加了大会。会议总结了濮、范几个月来的群众运动,研究了在边区进一步开展民主民生斗争的问题。会议期间,二地委向黄敬等区党委领导人讲了纪登奎在鄄北搞群众运动的做法,引起黄敬的重视。他当即派人通知纪登奎参加会议,要纪登奎在大会上介绍鄄北群运的方法、步骤与效果。

纪登奎

纪登奎在黄敬的勉励下,在大会上整整讲了一天鄄北的经验。从访贫问苦,同吃同住,扎根串连,申冤诉苦,讲到建立农会、成立支部,民选村长,整顿民兵,分半减息,二五减租,如此等等,讲得有条有理,头头是道,与会听众交口称赞,大树拇指。纪登奎一鸣惊人,被众人称誉为冀鲁豫边区的“群运专家”。会后,边区各地县纷纷派人到鄄北参观,学习那里的群运经验。黄敬视纪登奎为难得之人才,另眼相看,时常召他参加区党委的有关重要会议,着意加以培养。这时,纪登奎刚刚度过20岁的生日。当时,冀鲁豫边区有三位年轻干部颇受区党委领导人的青睐,被称为“冀鲁豫三杰”,他们是万里、赵紫阳、纪登奎。万、赵是地委书记中的皎皎者,纪登奎则是在群运工作中一举成名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色太行|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永远的冀鲁豫汇报
从冀鲁豫边到大别山
一段永不消逝的红色记忆
华北财政经济学校史(1938-1944)
《永恒的印记—党的奋斗足记在河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