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汾战役伤亡是敌人的三倍,为何仍被列入军事教科书?怎么打的

临汾,是一座位于山西省西南部的城市。壶口瀑布,洪洞古槐,是人们提及临汾时最先想到的风景。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座今天看来静谧安祥的历史古城,在七十五年前曾爆发过一场惨烈的大战,这便是解放战争期间由徐向前元帅指挥的临汾战役。

这场战役前后历经72天,我军部队伤亡一万三千五百余人,整体部队伤亡率将近是敌军的三倍,是解放战争期间尤为艰苦的一役。但是,时至今日,临汾战役仍然是被我军列为教科书级别的攻坚战典例。为纪念这场战役,立下过赫赫战功的第八纵队23旅,更是被军委授予了“临汾旅”的番号。

那么,这场战役究竟有何特殊之处,让后人铭记至今?这场战役的胜利,又是如何影响了1948年后解放战争的走向?

如果您对这个故事感兴趣,还请一键三连,点个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们为您讲述的最大动力!

1948年3月,解放战争进入了全面战略反攻的新阶段。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在宜川、黄陵重创国军刘戡部,刘戡兵败自杀。刘、邓大军则渡过黄河,攻克洛阳和豫西等县。

然而,被我军包围的国军阎锡山部,一直是留在西北、中原两大野战军身后的肘腋之患。为了配合全国各地“将战线打到国统区”的有利形势,进一步孤立晋中和太原之敌,毛主席等中央军委领导决定发起临汾战役,拔除国军固守晋南地区的最后一个据点,为日后北上彻底歼灭阎锡山主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临汾坐落于晋西南的黄土高原地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临汾不仅是当时同蒲铁路的交通枢纽,更是汾河下游物资集散中心,是影响国民党军队在山西地区整体战略部署的重要据点。阎锡山深知临汾对于山西全局的重要性,因此很早便下令临汾守军构筑起外围警戒、外壕和城墙、城内和地道工事组成的四道防御阵线,妄图对抗我军。

在防御工事建成后,阎锡山得意洋洋地将临汾的四道防御工事称之为“铜墙铁壁”。为以防万一,阎锡山还调来了麾下的精锐部队:国军太原绥靖公署第66师、西安绥靖公署第30旅和8个保安团,共计2.5万人坐镇于此。

面对着临汾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就连运筹帷幄的毛主席也一度感到头痛不已。想要拿下临汾坚城,非要找到一位能打硬仗的悍将不可。毛主席思虑再三,决定找来当时抱病未愈,在后方疗养的徐向前。

徐向前出生于1901年,是山西五台人。在山西长大的他不仅深谙当地地形地势,风土人情,还是我军中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早在红军时期,徐向前指挥的红四方面军鼎盛时期就高达十万之众,是我军中第一支统领十万兵的将领。红四方面军时期的反三路,反九路围攻,和后来以惨烈著称的西征战役,均出自徐向前的手笔。打硬仗、恶仗,正是徐向前统兵作战的强项。

主席在见到徐向前后,一脸严肃地说道:“虽然我知道你身体还没有养好,但是党和军队确实需要你呀,不知道你敢不敢和你的老乡过过招?”

得知毛主席是想要让自己攻打阎锡山经营已久的临汾时,徐向前郑重其事地说道:“党和主席需要我,我又有什么可以推辞的呢?请主席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徐向前与毛主席合影)

1948年2月3日,徐向前正式被任命为临汾前线指挥所司令员,指挥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第十三纵队、炮兵团和太岳军区8个团和晋绥军区2个旅,总计5.3万余人,准备进攻临汾。尽管当时我军的攻城部队规模要远多于临汾守军,但徐向前考虑到临汾城高沟深,而我军部队攻坚经验相对不足,攻城重武器匮乏的情况,决定采用“土木作业、连续爆破、坑道作业、步炮工协同”的战术,步步为营撬开临汾的大门。

1948年3月7日,临汾战役一触即发,晋冀鲁豫军区第八纵队第24旅一马当先,抢先攻占临汾城南机场,缴获敌军两架运输机,彻底断绝了临汾守军的撤退外援之路。在得知退路被我军拦腰截断后,国民党外围守军军心大乱,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临汾外围的碉堡、塔楼等防御工事,便被我军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接连攻克。3月22日,基本扫清外围据点的我军攻城部队驻扎在临汾城下,直逼国民党守军的城墙防线。

然而,徐向前很快发现这场战役的进行并没有自己预料的那样胜利:在开战的半个月时间里,外围奔逃的国军有一部分虽然是被解放军击溃,但有另一部分却是有意为之的撤退。阎锡山的用意是想要收缩兵力,将外围和城内部队合兵一处,利用临汾城的城防坚固和国军部队的火力优势,拖延时间,为我军造成更大的伤亡。

在3月23日对临汾的全线进攻中,主攻临汾东关的十三纵38旅坑道作业遭到了国军部队的破坏,只能临时用炮火开辟道路。十三纵38旅先后向城墙上的敌军发起了3次大规模进攻,但均被负隅顽抗的敌军给顶了回去。3月27日,地38旅再次猛攻东关,却因为坑道距离不足,部署的火药均未爆破成功,新一轮的攻城再度受挫。

徐向前在得知38旅攻克东关的尝试再次失败后,便立即调整了战术,对攻克临汾东关做出了新的部署调整:虽然此前我军攻克东关的尝试一度失利,但39旅此前顺利攻占的临汾电灯厂,为38旅日后再度进攻东关提供了有利的据点。徐向前决定,将第23旅的进攻方向转至城东北,以电灯厂为依托进攻东关。第37旅则从城东南,向小东门和府门之间发起进攻。

在发电厂断壁残垣的掩护下,第38旅等部队的坑道作业得以顺利进行。然而,随着我军的坑道迫近作业距敌军城墙越来越近,我军的作战部署面临着再次暴露的风险。第23侦察旅在经过地形考察后,向徐向前建议可用门板来作为掩护,确保坑道作业继续进行。

经过临汾前线后勤司令部的计算,当时我军共需10万块门板,这对于军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最终,临汾地区的党委部门决定,从群众那里借用门板,门板上一律写上地址和姓名。战事结束后,门板物归原主,如有损坏解放军照价赔偿。

我党在临汾周边的土地改革政策,已经为解放军赢得了深厚的民心和基础。因此,在得知解放军准备要借用门板时,临汾周边的居民纷纷主动将自家的门板拆下,交给解放军。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我军就一共向当地人民群众征集了12万块门板,为临汾前线我军坑道作业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部分矿工在得知解放军准备以“坑道作业”的方法,攻入临汾城内时,更是主动加入到解放军坑道作业的队伍中,和解放军一起并肩作战。

在当地人民群众的鼎立支持下,临汾前线部队共在10天的时间内挖通了4条通往东关城墙正中的坑道,并且在敌军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部署了8000公斤的炸药。4月10日傍晚,只听“轰隆”的一声巨响,阎锡山口中“固若金汤”的临汾城墙便被我军炸开了两个大缺口。

这一声巨响,是人民对蒋家王朝腐败统治的怒火,更是临汾城内国民党守军的丧钟。在东关城墙被我军成功爆破后,临汾攻城部队一拥而上,与国军激战至4月11日上午,最终得以成功歼灭镇守在东关地区的国军第66师部队。东关战役结束后,解放军兑现承诺,将70%未损坏的门板物归原主,另外30%损坏的门板则予以了双倍赔偿。

在我军将红旗插在东关城头后,阎锡山大为吃惊,决定下令让临汾守军调整战术,以对挖坑道,抢先爆破的方式与我军开展反坑道作战。在双方激战期间,临汾国军甚至置《国际法》于不顾,公然使用毒气弹、燃烧弹来摧残我军战士,一度给我军战士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在坑道内幽闭昏暗的环境下,面对着穷凶极恶的临汾守军,我军还是很快克服了地下环境缺氧、容易迷失方向和敌军释放毒气等重重障碍。为了确保我军坑道不被敌军发现,我军战士采用了刺刀铲土,甚至手挖的方式,开掘了15条主坑道,40余条副坑道,就连第23旅旅长黄定基也亲自下场,与普通战士一起参与坑道工事作业,运输和装填炸药。

1948年5月16日,我军在临汾的坑道作业基本完成。数百名官兵徒手完成了坑道作战的最后一个环节——运输炸药。为了避免炸药在幽暗潮湿的坑道内受潮,解放军战士们纷纷脱下自己的衣服,将衣服盖在炸药上。5月17日,随着坑道内炸药的一声巨响,临汾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也被我军顺利突破。在炮兵的火力掩护下,我军攻城部队迅速嵌入敌军阵地,将临汾国军守军彻底分割包围,并在5月24日将国军残余部队彻底歼灭。

经此一役,我军最终以1.5万余人,三倍伤亡于敌军的代价,拿下了以坚固著称的临汾。然而,此战的意义对于解放战争的局势而言尤为深远——临汾战役结束后,吕梁、太行两大解放区从此连成一片,挺进西北的西北野战军,南渡黄河的中原野战军,从此再无后顾之忧,为日后我军华东打响淮海战役,华北解放太原重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何阎锡山口中,号称“铜墙铁壁”的临汾防线,会在72天的时间内被装备不足,后勤紧张的我军攻克?

或许,从临汾战役中我军向群众征集来的12万块门板中,就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从古至今,能够决定战争和历史胜负左右的,从来都不是城防,武器和后勤,而是民心的走向与沉浮。临汾一役,正是我党历史上军民同心,同仇敌忾,以坚定的意志和应变的技巧,取得攻坚胜利的代表性一役,也是这场战役时至今日被我军载入军事教科书,供后世学习借鉴的真正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向前用72天才攻克的临汾城,为什么是“很有意义的大胜利”?
徐向前审国军悍将,一见面对方就开始颤抖
敌人动用飞机、敢死队和全城的水缸,破坏我军坑道,最后漏掉2条
梁培璜可称名将?
这场战役打了七十二天,伤亡是敌人的三倍,却成为战史中的经典
临汾攻坚战,梁培璜负隅顽抗颁布“八杀令”,徐向前指挥破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