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总统'水晶狐狸'——徐世昌外传

河北卫辉——镇国寺

徐世昌(1855年-1939年6月6日),直隶(今河北)天津人,字卜五,号菊人,又号弢斋、东海、涛斋,晚号水竹村人、石门山人、东海居士。咸丰五年出生于河南卫辉府,进士入仕,曾在清廷官居军机大臣,后当选为民国大总统。民国十一年(1922年)6月通电辞职,退隐天津租界以书画自娱。徐世昌为人低调,处事谨慎,兼收并蓄,左右逢源,赢得'水晶狐狸'的雅号。他国学功底深厚,不但著书立言,而且研习书法绘画,安阳袁林的墓碑'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大字系徐世昌的手笔。他一生编书、刻书30余种,有《清儒学案》《退耕堂集》《水竹村人集》等,被后人称为'文治总统'。

徐世昌像

一、进士及第,任职翰林

天津图书馆馆藏档案记载徐世昌籍贯为'浙江鄞县'。其祖辈明季北迁燕京,清军入关时南逃天津,落籍津门,是为天津寿岂堂徐氏。曾祖父、祖父在河南为官,故出生于河南省卫辉府府治汲县(今卫辉市)城内曹营街。日后发达,凡遇以上三地人士,徐世昌皆称同乡,他善于拉关系、交朋友,于此可见一斑。徐世昌幼年丧父,母教甚严。虽家境贫困,仍典当以延师教子,并自督课,且重德育尤重其交友人品。若是贤才,则以美食款待;否则立即训斥并令其绝交。族人看到他们母子生活清苦,曾劝他们去投靠县令亲戚,徐母则说:'托人余荫,罔知艰苦,无复有刻厉振兴之心矣'。族人感叹:'汝苦心持家教子,异日必有成就,真徐家功臣也'!

河南卫辉——徐家庙牌坊

同治十年(1871),徐世昌16岁时授馆课人兼自学,以经营薪米;17岁时因善书小楷,随叔祖父充任县衙文案;18岁时为某知府治函札兼会计;20岁时娶汲县赵庄曹氏为妻,不久曹氏暴病身亡。光绪四年(1878,正在陈州授馆的徐世昌遇见落第举人袁世凯。二人一见如故。袁世凯见徐世昌青衣敝履,虽边幅不修却神采飞扬;谈吐间显露出雄心壮志与满腹经纶,不禁赞道:'菊人,真妙才也'!两人义结金兰,情同手足。此年,24岁的徐世昌为准宁县知事治理文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时任河南鄢陵县知县席锦泉邂逅。席锦泉是辉县富绅席存忠的儿子,他非常赏识徐世昌的才貌,便亲做月老,将妹妹席元棣许嫁给徐世昌为妻。

徐世昌书法

两人结为连理后,财力雄厚的席氏家族给徐世昌的人生带来了转机。席锦泉鼓励妹夫徐世昌走科举入仕之路,而徐世昌为家计所累,连个秀才也不曾问津。席锦泉便出钱为他和其弟徐世光捐为监生(等同秀才),并将徐世昌留在衙署中读书。席锦泉后调到武陟县、杞县任职,徐世昌夫妇亦随同前往。当徐世昌与弟弟徐世光将赴应天府应乡试时,席锦泉又赠银百两为川资,使徐氏昆仲得以成行,并同时中举。光绪十二年(1886年)徐世昌高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五年(1889年)授编修,翰林院是中国封建社会为科场尖子而设的最高机构,翰林学士充当皇帝顾问,宰相多从翰林学士中遴选。新科进士无不孜孜以求任职其间。

徐世昌家庙内院

但编修为七品官,俸银甚少,生活清苦。友人劝其借些银子打点,外放州县捞些银子以改善生活,被徐世昌婉拒。他认为,凭自己能力踏实做事才是为官之根本,而走行贿后再受贿之路,非正人君子之所为。然而,清末官场的现实,使以君子自居的徐世昌在翰林一住就是九年,且不见宠于曾任军机大臣的张之洞及翰林院掌院学士的李鸿藻,使其难以发达。但他并不急功近利,而是勤苦读书,关心时事,以待时机。经过多年的蛰伏,他依然没有等来机会。心灰意冷的他却突然接到母亲刘氏病故的消息,急忙赶回家乡,为母守孝。他想到母亲辛苦养育,一辈子为他操劳,却没能享一天清福,痛哭流涕,充满歉意。

河南卫辉——比干墓

二、佐理袁幕,青云直上

但天道是公平的。当其关上一扇门时,必将会打开一扇窗。关键是要懂得把握。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徐世昌孝满回京,结拜兄弟袁世凯找到他了。袁世凯自投奔淮军参与朝鲜平叛后,得到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赏识,奏请清廷令他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已成为晚清政坛冉冉升起的新星。袁世凯力邀徐世昌兼管新建陆军稽查及全军参谋军务营务处总办(相当于秘书长兼参谋长),编制、原职、级别均予保留。虽然以高就低,但徐世昌看好北洋新军的发展潜力,毅然离开翰林院,全力履行新职,总揽全军文案并参与机密。袁世凯不在时,代理其职。从此,徐世昌成为袁世凯的首席智囊。

北洋军阀的发源地——天津小站

不久,袁世凯即因克扣军饷、诛杀无辜被人告发。清廷命军机大臣荣禄与兵部郎中陈夔龙负责查办。徐世昌与陈夔龙为同榜进士,私交甚笃,逐为袁世凯说情,使其逃过一劫。徐世昌将一场弥天大祸消弥于无形,袁世凯自是对其感恩不尽。徐世昌协助小站练兵虽只有两年多,但他一直受到袁世凯的高度信任与尊重,言听计从,称之为兄。他翰林出身,学识渊博,自学军事及英语,先后编写了《新建陆军兵略存录》及《操法详晰图说》十三册,以统筹全军训练及教育,受到将领的尊重,皆称之为师。他工作勤奋,成绩卓著,声望很高,从而奠定了在北洋军队中仅次于袁世凯的地位,也达到了自己毕生'以文修武、以军功进身'之夙志。

袁世凯像

时值戊戌变法,在新旧势力交锋的关键时刻,维新势力将希望寄托于掌握军权的袁世凯。谭嗣同面劝袁世凯出兵围攻慈禧太后所居之颐和园,袁世凯表面应付谭嗣同后,急忙找来徐世昌商议对策。'军师'徐世昌进言:'帝虽一国之主,然当政日浅,势力薄弱;后(西太后)则两朝总持魁柄,廷臣疆帅,均其心腹,成败之数,可以预卜。与其助帝而致祸,宁附后而取功名'。袁世凯深以为然,遂向荣禄告密。结果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六君子”血贱菜市口,光绪皇帝遭到软禁。在义与利的选择上,徐世昌、袁世凯很现实地选择了趋利避害。二人均以戊戌六君子之血染红了顶戴花翎,从此深受后党恩宠,平步青云。

谭嗣同像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北方爆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仓皇出逃,徐世昌随行护驾,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张之洞、袁世凯又交章保荐,徐世昌遂得以重用。在随后的三年中,他相继涉足清廷政务、财务、军务、学务。光绪三十年(1904年),徐世昌得任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会试之阅卷大臣,圆了他十年翰林终成宗师之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袁世凯创建新式警政,保举他为巡警部尚书,负责京师治安。不久,奉旨入值军机处,同年底即授军机大臣,署理兵部尚书。这一年徐世昌正好五十岁。

慈禧太后像

三、总督东北,政绩斐然

东北三省为清朝之发祥地,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至清末,东三省在十年之内连遭俄国、日本两强三次大洗劫,国土大片沦丧,几乎成了两强的殖民地,民生凋残,疮痍满目。为谋挽救,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派军机大臣载振、徐世昌赴东北考察,并要求对症下药,提出解决方案。经两个多月数千里的跋涉,徐世昌向清廷提出了《通筹东三省全局折》,洋洋十万余言,得到慈禧太后的赞赏。不久, 51岁徐世昌被任命为钦差大臣,东三省总督兼管东三省将军事务,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系从一品级。各省督抚联名奏事,以徐世昌领衔,排在直隶总督袁世凯之前。

沈阳故宫——大政殿

据查核,清末升迁较快的汉族大臣林则徐、曾国藩、袁世凯从入仕到任总督各为20、21、21年,徐世昌虽然也是21年,但东北总督之位高权重,则为以上三人所不及。此时的徐世昌对治理东北,已成竹在胸。他一到任,按照清廷推行新政的要求,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从而建立起高效的决策机构和运行机制。他强调值此非常之地、非常之时,非改革无以图存。徐世昌大力招贤,尤其重用具有真才实学的留学归国人才,并向全国招揽一流的时务人才,使东北三省'一隅之地,人才济济'。为惩治腐败,更新吏治,徐世昌推行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并付诸实施。

徐世昌花鸟镜面

他对贪官污吏则严厉打击,杀一儆百。上任数月,即查清并处理案犯数十起,其雄才大略,可见一斑。徐世昌督东北仅两年,满洲面貌焕然一新。世人称东北三省新政为'徐世昌新政',徐世昌亦为此而自豪。在应对日俄侵略方面,徐世昌在上任前即与北洋大臣袁世凯设定了外交方针,一是'以保卫主权为第一急务';二是'在具体交涉时,为了在主要问题上达到我们的目的,在次要问题上让步也许会复得必要'。徐世昌对日本明目张胆的侵略行径予以坚决反击:'必示人以不可攻,而后人不攻;必示人以不可欺,然后人不欺'。在卫护领土主权等原则问题上据理力争,寸土不让。

清末著名爱国将领——吴禄贞像

日本人曾在图门至六道沟90余里钉立木桩,暗将我国领土强行划入被日本侵占的韩国界内。徐世昌令东三省军事参议吴禄贞带人连夜拔去,并记上华名里数,钉立标识,使日人目瞪口呆。徐世昌任用吴禄贞为解决'界务问题'督办,有效地遏制了日本蚕食中国边境领土的阴谋及'满洲政策'的推行。徐世昌在与沙俄侵略方针所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同样取得了'已无余憾,为之欣慰'的结果。徐世昌在东北实施近代化建设,使东北开改革之先河,在推进全国近代化进程方面,确实功莫大焉。

延边吴禄贞去思碑

四、助袁出山,清帝退位

光绪三十二年(1906),袁世凯与张之洞皆入京担任了奉旨办事的军机大臣,失去了具有实权的总督大臣之位。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年幼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其父载沣为摄政王。载沣痛恨袁世凯野心勃勃,已拟好将其革职法办的上谕。军机处首席大臣奕劻及张之洞极力反对,乃修改谕旨,以袁患足疾为名,将袁'开缺回籍养疴”。徐世昌时在东北,唇亡齿寒,主动奏请开缺。清廷岂敢赶尽杀绝? 宣统元年(1909)8月,改任徐世昌为协办大学士,补授军机大臣,兼任邮传部尚书。虽位列中枢,但已降用。一月后,又授为体仁阁大学士,得到清代文臣的最高荣典,成为最受清廷信任的中枢汉臣。

摄政王——载沣

徐世昌处身中枢,却暗中谋划,制造舆论,'助袁出山'。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八月十九)武昌起义爆发后,关内十八省除甘肃、河南、直隶、山东四省仍效忠清廷外,其它省市先后独立。风雨飘摇的大清帝国面临崩溃的边缘,而北洋新军成为清室唯一抵抗革命的力量。但北洋六镇从将到兵,一直听命于袁世凯。为了助袁出山,徐世昌联手奕劻强力推荐袁世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迫于无奈,清廷不得不重新启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徐世昌审时度势,顺应潮流,向袁提出了对革命党人的策略是:由剿而抚,由抚而和,逐渐由君主专政过渡到君主立宪,再转向民主共和。得到袁世凯的赞赏。

载沣书法扇面

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逼摄政王载沣下台。他们将大小事项均推给无能的摄政王载沣处理,弄得他焦头烂额;又扬言清廷应委派摄政王率军亲征,吓得他腿脚发软。1911年12月6日,载沣辞职归藩;同日诏授徐世昌为少帝太傅太保衔。清廷认为徐世昌系三朝元老,出将入相,位居极品,必思报答。而袁世凯未必可靠,但别无他法,只能利用。从徐与袁的私交而论,重用徐世昌或许能影响袁世凯,以求清廷保全。想不到貌似忠诚的徐世昌与袁世凯乃一丘之貉,他又向袁世凯献出一条妙计——让段祺瑞领衔北洋将领联名通电,要求清廷'立定共和政体,否则以兵随之'。这47名将领的通电确是致命的一击。清廷权贵们连一个黎元洪都平息不了,当然无力平息47位将领了。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旧影

宣统三年(1911)十一月二十五日,清廷颁布清帝退位诏书,大清王朝寿终正寝。清帝退位诏书由光绪二十年状元张謇起草,主要内容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何以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因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思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太傅太保徐世昌阅后,在最后添加一句“袁世凯为总理大臣,值此新陈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该诏书给垮台的清廷留足了面子,行文十分得体。最后一句徐世昌塞进去的'私货',几乎肯定了清亡后便是袁世凯的天下。

光绪二十年状元张謇像

徐世昌导演了袁世凯出山、逼宫、掌权三部曲,其手法之高,谋略之远,令人咋舌,堪称袁世凯的第一幕僚和得力助手。袁世凯既有逼迫清廷退位之功,又有促成南北议和之举,且挟北洋雄师之势,南方只有把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拱手相让了。徐世昌把袁世凯捧上总统宝座,功莫大焉,当时一般看法,国务总理一职非徐世昌莫属。然而,退位诏书颁发次日,徐世昌托言因'国变忧愤',辞职离京。他深受清廷厚恩,实则全力助袁。如果马上迎新弃旧,于情难容,于理不通。只能退一步,方显其乃是不负皇恩的前清遗臣,以避'一时之谤'。再则当前局势动荡不安,袁世凯的宝座还未坐稳,不如作个'局外人',可以静观变化,进退自如。徐世昌选择激流勇退,隐居于青岛,潜心书画,修身养性。行前,他与袁世凯长谈话别,袁世凯许以二年为期。

青岛胜景——崂山

五、徐袁分裂,归隐林下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大总统。3月11日,由南方革命党人控制的国会颁布了最新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政体。“责任内阁制”总统是没有实权的虚职,实权在总理手上。革命党人用设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方式,限制袁世凯的权利。1912年8月,曾经松散的中国同盟会变成了国民党。随后,在宪政天才宋教仁的带领下,国民党为竞选国会议员大造声势。1913年2月,国会选举结果出炉, 国民党大获全胜,参议院274席,国民党占123席,众议院596席,国民党占269席。当选为国会多数的国民党,当然要上京组阁。于是,踌躇满志的宋教仁踏上了赴京之路。

宋教仁像

1913年3月20日晚10点,华夏最有希望名正言顺成为总理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人刺杀身亡了。举国哗然,舆论认为是袁世凯杀了宋教仁。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却被袁世凯镇压了。1914年5月1日,剪除了政敌的袁世凯废除旧约法,推出新约法。将责任内阁制改为总统制,并把总统的权力提高到如同专制帝王一般。总统府设政务堂,由国务卿襄助政务,国务卿以下,分设左右两丞,这明明是置相立辅,惟王建国的意思。袁世凯称帝的野心已经呈露。当袁世凯再次请徐世昌出山担任国务卿时,他幡然心动。于民国四年(1915)5月正式就任,被时人称之'徐相国'。在北洋政府与日本帝国就签订卖国之《二十一条》进行交涉时,徐世昌曾'罢工'十余日,以拖延签约。

宋教仁手书

1914年年底,袁世凯利用约法会议对《大总选举法》进行了修改,总统一届任期10年,任届数没有限制,可指定三个新总统候选人。至此,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下来。1915年8月14日,在袁世凯的授意下,鼓吹复辟帝制的“筹安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君主立宪之说甚嚣尘上。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昭然若揭。当时,袁幕中的几个老成练达人物李经羲、赵尔巽、张骞等都是袁世凯多年老友。他们料知帝制难成,不得民心,先后入内规谏,偏偏忠言逆耳,反碰了一鼻子灰。李经羲、赵尔巽、张骞等三人同一思想,遂密检行囊,混出京城,到了都门外面,方遣人赍送辞职书,婉言告别。

北京古城门

唯有徐世昌念多年寅谊,径往袁府,劝其暂缓帝制。不料话一出口,袁世凯脸色大变,便携去茶碗,请徐喝茶。前清老例,主人请客饮茗,便是送客意思。徐世昌居官多年,当即把茶一泯,起身告辞。徐世昌一向唯袁世凯马首是瞻,但此时面对利欲熏心、一意称帝的袁世凯,他决定与其分道扬镳,否则将背负千载骂名了。他意欲步李经羲、张骞等人后尘,洁身出京,但恐老袁猜忌太深,疑有他志,反而不妙。徐世昌想出一法,借着老病二字作为话柄,向袁请假,暂辞国务卿职务,袁总统不得不准,且命他出赴天津静养,俟旧病痊愈后,再行来京供职。从此,他缄口不言帝制利弊,静作壁上观。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后,仿汉高祖时'嵩山四皓',封徐世昌、张謇等四人为'嵩山四友'。

徐世昌手书

民国六年(1916),在举国上下的一片反对声中,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忧虑成疾,病入膏肓。逐命人急宣徐世昌,向其托付家事后一命呜呼。办妥老友袁世凯的丧事,徐世昌见国事难为,便隐居河南辉县水竹村,自号水竹村人。袁世凯去世后,黎元洪续任总统,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徐世昌曾应黎元洪、段祺瑞之请,进京调解'府院之争'。民国六年(1917)6月,张勋复辟时,黎元洪解散国会,并辞去总统,冯国璋副总统为代总统。在段祺瑞率军镇压了“辫子军”时,徐世昌曾密语段祺瑞道:“此次复辟非清室本意,望勿加罪于清室。张勋乃是一介莽夫,但须念同袍旧谊,穷寇莫追”。竭力为溥仪卸罪,为张勋求情。段祺瑞给了老徐的“面子”,却受到时人的谴责。

辉县水竹村——徐世昌故居

民国七年(1918),在选举第二届总统时,段祺瑞与冯国璋两雄相争,相持不下,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二系。一向两面讨好的徐世昌遂作为'理想人选',被段祺瑞拼凑的“安福国会”选为总统。徐世昌上任前,居然还请示早已退位的清帝溥仪'得其恩准',以博得前清遗老的好感。但有人讥讽:'以清太傅而仕民国,早已可见其人'!徐世昌任总统后,标榜“偃武修文”,下令对南方停战。次年2月于上海召开南北“议和会议”,但无结果。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徐世昌被迫免去曹汝霖、章宗祥及陆宗舆的职务,以缓和全国舆论的压力。同年10月,命徐树铮率西北边防军第一师进入外蒙古,以武力迫使其取消自治,回归中国。

徐世昌山水画

六、黯然去职,归隐林下

直皖大战及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后,直系首领曹锟、吴佩孚分别打败皖系军阀段祺瑞及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了北洋政府。直系曹锟虽然觊觎总统宝座已久,但顾忌到西南军阀、奉系和国民党的反对,不好直接僭越。原国会众议院议长吴景镰献上了'法统重光'之计,他说:“南北分裂,实起于法统问题。若旧国会恢复,黄陂复职,南方护法目的已达,当然只好归命中央。北方的徐大总统由新国会选出。既然旧国会恢复,新国会当然废止,其连带选出的总统,同时无效”。其立论根据在于黎元洪的离职和国会的解散都处在非常时期,是不得已而为之,故需补满任期待期满后再行重选。按照这一推理,其后'安福国会'选举的总统徐世昌自然也就非法,理应下台。

晚年徐世昌像

法统重光'之计得到直系军阀的赞赏。其用心是以黎元洪为跳板来实现曹锟的总统之梦。在曹锟的授意下,吴佩孚领衔直系军阀17人发表通电,表示拥护黎元洪出山继任总统职位。原国会众议院议长吴景镰率领旧国会一百多位议员发表的宣言更是充满杀机,宣言最后“至徐世昌窃谓数年,祸国殃民,障碍统一,不忠共和,黩货营私,种种罪恶,举国痛心,更无俟同人一一列举也。六载分崩,扰攘不止,拨乱反正,惟此一途。凡我国人,同此心理,特此宣言”。在曹锟等人的一再逼宫下,徐世昌不得不恋恋不舍地离开总统府,结束了五年的总统生涯和从政40余年的历程,迁居天津英租界,从此过起了寓公生活。

徐世昌扇面花鸟画

民国二十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徐世昌开始关心政治,静观时局变化。民国二十三年(1934),徐世昌80岁大寿。徐家高搭彩棚,大摆筵席。当日,宾客盈门,络绎不绝。南京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华北党务负责人方觉慧不请自到,以表敬意。民国二十五年(1936)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徐世昌认为:'中国只有团结抗战,才能救亡'。当听说蒋介石已接受了张学良的八项主张,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后,他不无忧虑地说:'纵然有些诺言,也许是权宜之计,过后未必就能算数'。蒋介石后来的所作所为,果然不出他之所料。徐世昌对日寇一贯深恶痛绝。日寇对东三省的野心,他早在担任东三省总督时就已领悟。为此,他曾全力抵制和反对,收回了部分主权。

张学良与蒋介石

而今日寇又卷土重来,吞并东三省之后,成立伪满洲国,进而发动华北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沦陷于日寇之手。徐世昌寓居津门,面对亡国灭种的局面忧心忡忡。民国二十七年(1938)初,一些任职于伪满洲国的徐世昌门生,秉承溥仪旨意规劝他:'老师千万别丧失良机,出任华北首领,这是为了老师的晚节'。徐世昌闻言愤然大骂。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约见徐世昌亦遭其拒绝。是年冬,徐世昌的膀胱癌日趋严重,曾从北京协和医院请来泌尿科专家谢元甫来津诊治。谢元甫检查后认为,必须做手术,并提出去北京住院治疗。徐世昌恐赴京遭日本人暗算,没有答应。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85岁的徐世昌病逝于天津,归葬辉县,仅立一块'水竹邨人之墓'碑。

卫辉市百泉镇苏门山——徐世昌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海相国徐世昌
徐世昌
我看央视《徐世昌日记解密》
中国唯一的文人总统
“洪宪皇帝”袁世凯陵墓为何不叫“袁陵”, 而是“袁林”呢?
「男人的醒世恒言」徐世昌:不言不语当总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