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铁原阻击战(二):军令一下 将士冒死

对于中国军人的实力不凡和不惧牺牲,曾经交战过的对手们始终视为一个谜,他们无法理解却无不佩服,他们把原因归结为中国军人身上那谜一般的“东方精神”

什么是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这些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联合国军人,恐怕至今也不知道,那些铁骨铮铮的中国军人在奋勇拼杀背后所背负的隐忍和伤痛。

接上文:铁原阻击战(一):作战背景和双方部署

肆 | 最后的防线

1951年5月28日17时,彭德怀直接电令志愿军第63军并指挥第65军第194师迅速在涟川、铁原之间,东起古南山、西至临津江畔,正面25公里、纵深20公里地域组织防御,不惜一切代价,坚决阻止敌人进攻,掩护兵团主力和伤员转移。

傅崇碧看着电报呆了。第63军在大雨泥泞中撤退到涟川,部队损失巨大,士兵疲惫不堪,要在如此宽大的正面阻击美军的集团冲锋,谈何容易!

打仗没有人愿意把阵地丢了,第65军也是一支能打仗的好部队,不是顶不住了吗?

时年35岁的年轻军长傅崇碧意识到考验第63军的最后时刻到了。

63军作战月余,伤亡甚大,粮弹奇缺,官兵疲惫。别说坦克,连迫击炮算在内,不过才200多,还不说由于炮弹供应不上,不少火炮成了部队机动的累赘,炮兵当了步兵用。而要死守的防线正面宽达25公里,范弗里特指挥的美军有四个整师,兵力近5万人,平均一公里内就有300多人。加上美军拥有各种火炮1600余门,坦克300余辆,还有空军的强大的支持,还有高涨的情绪。

彭德怀命令的阻击时间不是几天,而是半个多月!

第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打电报给彭德怀,陈述没有把握完成任务的理由一一不能不顾现实,因为一旦防线失守,给整个战争带来的危害是不堪设想的:

敌先头坦克和汽车部队已进至到涟川附近。东边之敌已到文岩里向芝浦里侦察,芝浦里是否有三兵团的部队请告。原令65军在涟川以南地区阻敌半月至二十天,该军未能完成任务,仅四天将敌放至涟川附近,使63军来不及准备。虽已令该军迅速布置,但可能难以完成志司交给的任务。”

杨得志

彭德怀的回电根本不容分说:“你们应令187、189两师各一部迅速向南挺进,坚决顶住敌人。该两师主力争取时间在预定地区抢修工事外,应令军直和188师一部在铁原志司指定的地区和内外石桥西北地区抢修工事,以防万一,并令188师在朔宁及东南地区做坚决战斗的准备。”

于是,第19兵团给第63军下达了行动的命令。同时以严厉的措辞致电第65军,命令他们配合第63军的阻击:“敌人并未增加新的力量,你们将敌人很快放进涟川地区,即如此你们应立即组织力量打击敌人侧背阻带敌人前进,便于63军抢修工事,否则铁原失守你们应负责任。

彭德怀干脆把电话直接打给杨得志,声音沙哑而低沉:“就是把63军打光,也要在铁原坚守十五至二十天!

就在63军紧张地部署防线时,经过“血洒临津江”的65军正在用生命给63军换取时间。

面对着远比自己强大的美军,65军能够使用的办法只有一个,白天坚守,晚上反击。

在通往铁原的必经之路上,志愿军65军拿出了悍不畏死的决心,在每一个阵地上和美军死磕,白天阵地在美军空、地、坦、炮的联合打击下失守,晚上就组织部队玩命抢回来。

凭借从上到下必死的决心和坚决的反击意志,65军和美军打得有来有回,硬是以残军之姿把美军前进的脚步拖住了4天,一直到63军阻击阵地终于构建完成,65军才拖着残躯撤离了前线。

6月1日,65军撤离阻击阵地,63军187师、189师在涟川到铁原的公路两边完全展开,战士们走进自己简陋的野战防御工事中,准备迎接有史以来最严峻的一次挑战。

自从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63军军长傅崇碧就知道自己即将面临自己有生以来最残酷的一场恶战。

傅崇碧

在对63军发出坚守命令后,19兵团司令员杨得志一直放不下心,他尤其担心的是:“傅崇碧他们怎么没有提出困难?要主动问他们一下!”

等杨得志派人到63军一问,傅崇碧人早已经跑去前线阵地上部署防御了。

这位军长一贯以来都有身先士卒的习惯,在解放战争攻打石家庄期间,他就曾经有过一次“单骑闯关”的壮举:当时身为旅长的傅崇碧,亲自带领2个侦查连深入敌人腹地,活捉了国军石家庄的最高指挥官刘英。

面对着志愿军最紧急的时刻,傅崇碧当然没法在军部安坐,而是立刻奔赴前线亲自指挥部署阻击阵地。

63军摆出的防御阵型是经典的“品”字形,以第187师为右翼防御师,担任玉女峰以东、涟川至铁原铁路、公路(含)以西地域的防御,以防敌中央突破。以第189师为左翼防御师,于涟铁公路(不含)以东、汉滩川以西地域,依托有利地形,坚决阻敌北进。与配属的第65军第194师,在玉女峰、内洞、朔宁、下浦地域组织防御。以第188师为预备队,在铁原以西灵洞、驿谷川、揪屯里地域集结待命,并以1个营为反空降预备队,准备歼灭在铁原、大马里地域的空降之敌。

铁原并没有既成的防御工事,在这种条件下接战,我们不可能挡住武装到牙齿的美军。没办法,军长傅崇碧又对下辖的189师下了死命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挡住美军3天,为大部队争取出挖战壕的时间。

看上去,有点“蛮不讲理”,有点像“一级压一级”,但对于我军来说,就没有完不成的任务。

伍 | 英雄无悔

189师长蔡长元是一位战术大师。接到命令后,蔡长元并没有按照志愿军一贯的方式把手上的3个团排成“品”字形,而是直接把种子山主阵地化整为零,分成200多个战斗小组,每组30人左右,在了500平方公里的战场上设下了大大小小百来个阻击阵地,如同钢钉一般挡在美军前进的路上。

熟悉军事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样反常的部署只有一个主题:拼命。

蔡长元打算跟美军拼了。

之所以摆出这样的阵型,蔡长元是有自己理由的:由于63军判断美军会从187师方向进行主攻,因此把军属炮兵全部调给了187师,而189师自己的重火力又曾经被美军轰炸,此时只剩下4门山炮和4门重迫击炮,真要打起来,美军的火力一瞬间就会把189师彻底淹没。

在这种情况下,189师如果把部队聚集起来死守几个主要阵地是绝对行不通的。

蔡长元知道,自己的任务是在阵地上坚守到最后一刻,志愿军需要的是时间。因为钢铁洪流冲击几十人的小阵地,看起来比螳臂当车还要可笑。但是,我们知道,在二战时期,重武器的作用并不是大量杀伤,而是破坏对方的兵力部署,为已方的步兵冲锋创造条件。几乎所有的阵地攻防,都是“大炮轰后步兵冲,冲击不动继续轰,轰完还得接着冲”的节奏。

至于来回切换的多少次,则取决于攻防双方力量和意志的比拼。即使是30人的小阵地,只要有人坚守,也不能免俗。而重炮轰击30人的小阵地,单位炮火的有效杀伤,又能有多高呢?这就极大地消解美军的火力优势。而且,这样的阵地有200多个,即使美军的火力优势没有被消解掉,单是在火力准备与步兵冲锋之间频繁的切换,所消耗的时间便已足够可观。而美军的战略核心,便是抢时间。

那么,如果美军无视这些散兵阵地,选择直接冲击正在挖战壕的主力呢?那就更精彩了。对于打坦克屁股、端炮兵阵地、劫后勤补给这些老手艺,咱们的志愿军简直不要大熟练。而且, 189师加强有9400多人,分出去200多个战斗小组,肯定是留有预备队的;蔡长元也一直在进行精细化的指挥,战斗小组的编成、位置等也一直在进行动态调整。这200多枚钉子并不是散装的,而是组成了两条镶着钉子的鞭子,一下下地狠狠抽打着美军这头公牛。而美军除了按部就班地攻击,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看起来,很残酷;实际上,也很精妙。

但有个问题。与美军交火的战斗小组,阵地是注定会被攻下的,战士们也极大概率会全部牺牲。而这个战术的目的,便是以战士们的生命,换美军的进攻时间。

要知道,我军在作战之前,是要作动员的;战斗小组领受任务的同时,也会明确知道这次任务的目的和对于整个作战计划的意义。也就是说,蔡长元这种拿生命拖时间的战术构想,战士们是知道的。这就相当于直接告诉战士们,告诉他们肯定会死,但又要求他们在死之前,为肯定会到来但他们注定看不到的胜利战斗到最后一息。对于绝大多数军队来说,这相当不可思议。

求生是人的本能。历史上险死还生的部队有很多,比如东汉耿恭的“十三壮士归玉门”,比如汉初韩信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但无论如何艰险的境地,战士们内心都有一种活下去的渴望。正是这种渴望,能激发出已陷入死地的战士的潜力,从而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这是正常的操作,也是人性的体现。”

而像志愿军这样,能心怀必死之志,甘为必死之事的情况,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但那都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少量敢死队;真正做到我们人民军队这样,不提任何赏格,只做简单动员,便能一声令下,三军赴死,纵观古今,找不出第二个例子。

而且,这种战术安排还有两个技术性问题。

虽然与美军交火的小分队肯定会全部牺牲,但如果交火的战士们表现出色,大部队能支撑到撤退的命令,排在后面的未来得及与美军交火的小分队,是有机会活下去的。那么,作为久经战阵的百战老兵,对前与后的区别心知肚明的情况下,谁在前?谁在后?

排在后面也不见得是一种幸运。我们都知道,如果一支军队战斗减员超过30%,便可以认定丧失战斗力。这一方面是因为客观上的技术力量损失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转,战争能量无法输出;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主观方面,减员30%,意味着每名活着的战士,都有机会见识到身边战友各种各样的惨烈牺牲,本就紧绷的神经会经受一次又一次的冲击。一旦有人受不了,崩溃了,恐惧就会像病毒一样指数级传染,瞬间波及整支部队。

比直面死亡更可怕的,是等待死亡。还未交火的战斗小组看着前方的隆隆炮火,一边想象着炮火中战友的处境与结局,一边确切地知道,自己马上也会有同样的经历和同样的结局,这会是怎样的煎熬?

鉴于蔡长元这种防御方式太过罕见和残酷,63军军部和189师一度无法就防御部署达成一致,双方的争论层层往上,最终直接上报给志司决策。

志司当场拍板:按189师的方案来打!

决策一定,63军立刻相应加强了部署,把预备队188师移到了189师身后,以备不时之需。

很快,志司和19兵团派来加强63军的部队也陆续赶到:志司给63军多配了一个师(194师)的兵力。

当杨得志在兵团直属队抽出了傅崇碧最需要的500名老兵给了第63军时,年轻的军长十分激动,他说:“我们决心打到最后一个人,决不让范弗里特再前进半步!”

#致敬抗美援朝##军事##中国历史#​#历史#​#志愿军#​#历史回眸#​#战争#​#第八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1年彭德怀下“死命令”后寝食难安,战后不久,李奇微请求谈判
63军血战打光家底,傅崇碧心疼得直跺脚,彭德怀:打光我给你补
傅崇碧任军长的志愿军63军在铁原阻击战中,一个连阻击美一个加强团,歼敌800人,三朵花战术威力巨大
扭转朝鲜战局的铁原血战:打光63军也要阻击美军
军长苦思良久,看到一小块蓝色图案,拍手大笑:对付美军有办法了
对垒十国联军,拯救数十万志愿军,战后军长傅崇碧呐喊:我要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