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国军阀那些曾经闪光的往事——谭延闿与其通房丫头出身的母亲

茶陵古城

谭延闿(1880-1930),字组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生于浙江杭州。晚清末代进士出身,是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美食家。他生于一个官宦家庭,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曾经任两广督军,三次出任湖南督军、省长兼湘军总司令,授上将军衔,陆军大元帅。后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的介绍人。谭延闿擅长书法,与于右任、吴稚晖、胡汉民并称为民国四大书法家,有“近代颜书大家”之美称。其精于美食,为组庵湘菜创始人。著述有《组庵诗集》《非翁诗稿》等 。

谭延闿像

一、官宦子弟,庶出被欺

谭延闿的父亲谭钟麟是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二甲第十名进士,官至两广总督,为晚清显贵。母亲李氏出生在贫苦人家,本是谭父朋友家的丫鬟,因其温柔娴静被谭父要来给母亲做了贴身丫鬟。李氏干活利索,性格沉稳,长相端庄,深得老夫人的喜欢。谭咏麟孝顺,几乎每天都给老夫人晨昏定醒,与李氏接触机会颇多。时间一久,谭父看上这个姿容秀丽,身姿曼妙的姑娘。老夫人看出儿子的心事,就把李氏给了谭父做了通房丫头。通房丫头的地位比妾室更为低等。她们通常是女主人的陪嫁丫鬟或者是大家族中少爷自选的贴身侍女。这些通房丫头不但要伺候主子的衣食住行,还要随时给主人暖被窝。通房丫头的卧室与主人是相通的,在主人行周公之礼时可贴身服务,并且在女主人有孕和特殊时期,通房丫头是可以代行“房事”的。

姿容秀丽——身姿曼妙

1879年,时任浙江巡抚的谭钟鳞午休时,一时兴起,将正在床前伺候的李氏拥入帏帐。这个李氏倒也争气,一次临幸便有身孕。1880年1月25日晚上,刚刚入睡的谭钟麟竟梦到晚清大臣何凌汉上门拜访。惊醒后恰逢谭延闿出世。吉祥的征兆,使他认定:这孩子定是探花何凌汉投胎而来。谭咏麟大喜,为儿子取字为“祖庵”,与何凌汉字“祖安”谐音。有了谭延闿,他便给李氏一个妾室的名分。此后的几年时间,李氏为谭家开枝散叶,一口气再生了两个儿子。李夫人被收房前,谭钟麟已经有了几房妻妾。被谭钟麟纳为妾室后,通房丫头的身份仍使李夫人在谭家吃尽了苦头。平日里,不仅正室经常对她呼来喝去,就连家里的妾室颜夫人等也经常对她颐指气使。

谭钟麟像

李夫人虽出身贫寒,却心性极高,她心里装了太多委屈,却无处诉说。丈夫对她的态度也始终不如对待其他妻妾温和。一次,她偶然撞见了丈夫和正室陈夫人聊天,两人说着说着,谭钟麟亲昵地用手抚摸了陈夫人的脸,那神态动作,满满都是宠溺。此时的她才想起:之前丈夫对自己表达爱意时,总是喜欢捏着她的脸。捏和抚摸的区别在哪儿?抚摸,更多的是平等,而捏,则更像是主人玩弄宠物。悟明白这一层意思的那天,李夫人独自在房里捂着嘴无声痛哭。也从那时起,她懂了:即便自己生了再多的儿子,也不可能“母凭子贵”。真正要“母凭子贵”非得儿子有出息。之后的李夫人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教育儿子身上,她尤其对聪慧过人的谭延闿寄予了厚望。

谭钟麟书法

谭延闿5岁入了私塾。谭钟麟规定:三天必须写一篇文章,五天要写一首诗,还要练写几页大、小楷毛笔字。谭延闿的书法曾受咸丰六年状元、光绪帝师翁同龢的赏识。他曾对同科进士谭钟麟说:'三令郎,伟器也!笔力殆可扛鼎'。谭延闿优秀的背后,自然离不开母亲的悉心教导。但李氏在谭家也依然只是一个上等丫鬟的存在。随着谭延闿慢慢长大,他对家里的很多事想不明白。母亲每天操劳,做的是洗衣,做饭,打杂的奴仆活,还动不动就被打骂。每到吃饭时,母亲都要伺候大家,盛饭上菜,待大家吃完饭,自己才去偏房吃残羹剩饭,从没见过母亲上桌吃过饭。自己明明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却被人们叫“小老三”,而父亲与大娘陈夫人的孩子却是少爷。

光绪帝师翁同龢像

一天夜里,他向母亲诉苦,道:“他们怎么老叫我'小老三’,怪难听的,我是小,可也不兴这样叫啊”!李夫人看着儿子一脸的疑惑,心里一阵刺痛,她本想随便安慰几句话就把这事搪塞过去,可偏偏没控制住情绪,落下了泪。谭延闿见了忙道:“别哭别哭,我就是奇怪他们为啥总叫我'小老三’,娘不高兴,当我没问便是”。李夫人一把抱住儿子,一边落泪一边道:“我是你父亲的小老婆,他们叫你'小老三’就是嘲笑你是小老婆的儿子,带有'庶出’的意思。你兄弟要努力读书,好好做人,将来做番大事业,做个大人物,才算是争光争气,那我虽然在谭家吃了苦,受委屈,也会感到欣慰了”。

光绪帝师翁同龢书法

年幼的谭延闿虽还不能完全明白“庶出”的意思,但经由母亲这番话,他隐约懂得母亲总是耷拉着脸,并且经常独自垂泪的原因了。那日,依偎在母亲怀里的谭延闿,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了自己金榜题名的情景。他暗暗发誓,要如母亲说的那般“努力读书,好好做人,做番大事业、做个大人物”。李夫人发现,那次母子对话后,儿子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不少。平日调皮捣蛋的他,竟也安分了不少。有小伙伴喊他出去玩时,他也总是推说“还有功课要做”。11岁那年,谭延闿开始学习八股文,古代学八股文的年岁,通常是12到15岁,可谭延闿却比大多数人都要早。谭延闿的出色表现,让谭钟麟欣慰不已,他看向李夫人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温柔。

官宦之家,等级森严

二、少年及第,事母至孝

1893年,谭延闿到长沙参加童子试,竟一举考中秀才。这年,他年仅13岁。消息传来,谭家上下激动不已。李夫人在谭家说话的声音都高了两个分贝,但碍于自己是丫环出身的妾室,面对正室陈夫人和颜夫人等时,她依旧低眉顺眼。平日里,她们吩咐她做的事,她也依旧不敢有丝毫怠慢。因为长期过度劳作的缘故,李夫人经常腰痛,见到腰痛的母亲还总是站着伺候父亲和陈夫人用膳,谭延闿心里很不是滋味。谁愿意让自己的母亲去伺候人呢?尤其读了《孝经》后,他更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羞愧。读书之余,他总想着“如何让娘在谭家不那么苦呢”?思来想去后,他更加确定:母亲当年说的话是对的,只有他出息了,她才有出头之日。

湖南长沙——岳麓书院

古人说: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在李夫人的引导下,她身为妾室的事实,却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甚至多少变成了谭延闿奋斗的动力。在为人处世上,谭延闿也谨记母亲的教诲,他几乎从不与任何兄弟争抢,有时候,他还会主动谦让。遇到其他几位母亲,他也总是毕恭毕敬,唯恐有一丝怠慢。家里有人争吵时,他也总是站出来打圆场。任何时候,他都恪守“不得罪人”的原则。从小养成的这种性格,也让他在以后驰骋官场时能成为“不倒翁”的原因所在。谭延闿小小年纪考上秀才后,谭钟麟更加确信:这孩子是探花投胎无疑,谭家后继有人了。此时的他更加看重儿子的读书,除了亲自教导外,还不惜重金为其聘请名师。谭延闿曾在长沙拜名儒王闿运为师,使其诗文水平迅猛提升。

怀抱帝王之学的王闿运像

王闿运早年怀抱帝王之学,然屡遭挫折,遂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不过他“纵横志未就,空余高咏满江山”的傲岸之气未有稍减。他对学生真诚和易,勤于教诲,常常正襟教授,侃侃而谈,终日不倦。谭延闿把读书看成“唯一出路”,每次听讲时,都竖着耳朵并认真做着笔记。他的学习态度让老师“赞不绝口”。每次听到人们夸赞谭延闿,李夫人心里满是欣慰。1904年,谭延闿参加清末最后一次科举会试,名列贡士第一名,即会元,填补了清代二百余年湖南无会元的空白。古代科举制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贡生第一名称会元,进士第一名称状元,这叫连中三元。在当年4月的殿试中,谭延闿位列二等第三十五名,赐进士出身。他不仅文章好,且字亦极为漂亮,极有可能被钦点为状元。

王闿运书法

相传,就在慈禧老佛爷正要下笔圈其名字时,发现谭延闿既是湖南人,且又姓谭,忽然想起那位令她最为痛恨的湖南籍'乱臣贼子'谭嗣同,就改点刘春霖为状元了。延闿运蹇,与状元失之交臂。但尽管如此,在此之前,清末的湖南虽出过胡林冀、曾国藩、左宗棠等一批大人物,但都不是科场高第。所以,谭延闿在桑梓之地湖南还是颇具人望的。消息传回时,谭家上下欢欣鼓舞。谭钟麟更是满面春风,李夫人激动得眼泪直流!当天午饭时,已告老还乡的谭钟麟敲了敲桌子,用难得温柔的声音对李氏说 :“你过来坐下吃饭,不用忙了”。李夫人听了这话,突然感觉自己有几分眩晕,正在盛饭的手却在颤抖,24年了,为这一天她足足等了24年。她终于可以坐下来吃饭了。

母凭子贵,苦尽甘来

她别过脸悄悄擦干满是泪水的眼睛,找个位置坐下了。这顿饭,她咽下的不是饭菜,而是24年来的苦难和委屈,还有幸福的泪水。从此以后,李氏母凭子贵,苦尽甘来,不但不是奴仆,自己还可以使奴唤婢。谭延闿衣锦还乡后,见到母亲已经在正厅吃饭时高兴不已。每次吃饭,他都主动挨着母亲坐着,并不断地给她夹菜。平日里,他对母亲晨昏定省,十分孝敬。他心想:自己的母亲,如果自己都不尊重,家里其他人就会更加鄙视了。封建时代,大家庭等级森严,即便谭延闿十分敬重母亲,且处处护着,可她“通房丫头”的身份摆在那儿,她在谭家只能“低眉顺眼”。1905年,也就是谭延闿中进士的第二年,谭钟麟病逝了,终年83岁。

谭延闿书法

三、都督湖南,为母争名

谭延闿进士及第后先入翰林,旋授编修,后返湖南办学。慈禧太后晚年,曾亲自主持'丁未新政'。谭延闿积极呼应,成为湖南立宪派首领,出任省'谘议局'议长。1911年,武昌起义后,他任湖南军政府参议院议长、民政部长。10月底立宪派杀害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后,谭延闿被咨议局推举为湖南省都督。1912年7月,被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为湖南都督,9月兼民政长,加入国民党,任湖南支部支部长。1913年,他参加二次革命,宣布湖南独立,并在《长沙日报》发表《讨袁檄文》,遂被袁世凯撤去都督之职。二次革命失败后,谭延闿避居青岛。他曾用诗句这样记述青岛:“适看桃李门青妍,又睹霜华冻野田,唯有崂山知我意,一回相见一嫣然”。这位民国名士在青岛江苏路购置了豪宅,打算在这座海滨城市长住。

青岛崂山

当时,青岛是德国的殖民地,中国军政力量均不能在这里存在。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逐渐对青岛的德军形成合围之势。为避战祸,谭延闿被迫携全家离开青岛到了上海。1915年,袁世凯称帝,谭延闿参与护国运动。1916年8月后,复职湖南省长兼督军、湖南参议院院长。民国初期,谭延闿虽然公务繁忙,可也总是定期给母亲通信问安。他几番叮嘱胞弟谭泽闿:兄不在时,务必侍奉好母亲大人。谭延闿结婚后,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特地将妻子方榕卿留在家里照顾老母。为了让妻子尽心照顾母亲,他在妻子面前,总是对母亲表现得格外恭敬。他曾对妻子许诺说:只要你帮我照顾好母亲,你提任何要求我都答应。

谭延闿像

在谭延闿看来,没有母亲的隐忍和教育,就没有自己今日的成功。他对母亲言听计从,想方设法提高母亲的地位和威望。在资助长沙明德学校时,就自称奉太夫人之命而为;主政湖南期间,他打出的旗号也是“奉母命出而维持秩序”,“以免地方糜烂”。他始终谨记一条:只有自己尊敬母亲,他人才会更加敬重她。第二次督湘时,李夫人身体已经不行了,可为了不给儿子添加麻烦,她总说“没事,没事”。1916年,李夫人病重,当时政局动荡,方榕卿衣不解带地昼夜侍奉在婆婆床前尽孝,始终未把婆婆的真实病情告诉谭延闿。李夫人离世时,她最爱的长子谭延闿竟不在她的身旁。没能亲自给母亲送终的谭延闿懊悔不已,他死活要回家给母亲办葬礼。

谭延闿书法

身边人提醒他:“你若在这个时候回家,湘督'宝座’恐将不保啊”!谭延闿明白其中的厉害,可在他心里:母亲才是最重要的,自己未能给她送终,已是不孝,若丧葬事宜他也不能参加,岂不是“大不孝”?1917年,谭延闿扶母亲李夫人灵柩迎葬长沙,暂厝荷花池家中。谭宅位于谭姓族祠的后进,灵柩出殡必须经过族祠出门。按照族规,妾死后不能从族祠大门出殡。李夫人正式下葬那天,谭延闿要求让母亲的灵柩从族祠大门出。可族人却认为:李夫人只是妾室,走大门出殡不合祖制。为此,族人纷纷前来劝谏谭延闿道:“违背祖制,恐家族遭殃啊!”谭延闿坚持不从,他吩咐杠夫道:“今天就走大门出!”几个年长的族人挡住大门,做出了一副死活都不让走的架势。

谭氏宗祠

他们纷纷嚷道:“一个妾室,想走大门出,哪有这样的道理!”谭延闿一怒之下,索性仰卧在母亲的棺盖上,命杠夫起灵,并大喝道:“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族人见此情景,面面相觑,全场顿时一片寂静。良久后,挡住大门的族人无奈让路。谭延闿和母亲终于从大门出了!躺在棺盖上晃悠着被抬过正门那一刻,谭延闿的眼泪簌簌往下掉,他全然不在乎刚刚自己对自己的诅咒,他心里想的全是母亲。他喃喃道:“母亲,您走大门了,咱走大门了”!谭延闿用这种方式,为一辈子低人一等的母亲挽回了地位。也因为深知母亲做妾的苦,他暗暗发誓:此生绝不纳妾。是啊,自己母亲受过的苦,他不忍心再让任何一个女人再受一道。

花自飘零水自流

四、结识孙文,投身革命

1920年11月,谭延闿被部下赵恒惕驱逐而赴上海做寓公。他以《麻姑仙坛记》为日课,其间共临了203通。谭氏所临《麻姑仙坛记》锋藏力透,气格雄健,酷似钱南园,而笔画更为厚重,其雄浑较钱氏更甚,挺拔之气跃然纸上。其结构严正精卓,如贤者正襟端拱于庙堂,深得其神髓,令人钦佩。当年,谭延闿的妻子方榕卿因病去世。方夫人死前留下的遗言要求:不可再娶,将子女养育成才。此时,他虽然才40岁,却信守自己的承诺,终身未再续娶。别人问何故时,他总说:“故人恩义重,不忍更双飞”。熟悉谭延闿的人知道,他这句话里的“恩义重”,主要是指妻子替他照顾母亲所做出的牺牲。谭延闿他婉拒了无数媒人,这些遭婉拒的媒人中,还包括他的老友孙中山。

谭延闿书法

谭延闿与孙中山认识,就是在上海。1922年,陈炯明叛变后,孙中山离开广州去上海。谭延闿亲自到码头迎接,从此谭延闿一直跟随孙中山。随着两人交往的日益增多,他越来越了解孙中山,逢人就讲,革命领袖非孙公莫属。他把变卖田产的钱拿出5万光洋给孙中山作军饷。孙中山也重用谭延闿,先后任谭延闿为内政部长、北伐军总司令。黄埔军校筹建时,孙中山原想让谭延闿主持,他却把校长位置让给了蒋介石。不过,黄埔军校的校名'陆军军官学校'这几个字,还是谭延闿题写的。1930年9月,谭延闿患脑溢血,病逝于南京,终年50岁,国民政府下令国葬,葬于南京中山陵之畔的灵谷景区。

南京中山陵

尽管面对北伐战争后蒋介石的独裁,谭延闿抱定'三不'主义:一不负责;二不谏言;三不得罪人,成了一枚“橡皮图章”,遭人诟病。但是,谭延闿晨昏定省,侍母至孝,凭自己的努力为母改命,抗争封建礼教,他是践行中国传统美德——孝道的“民国第一完人”。《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老家成为故乡!尽孝要趁早。孝心是经不起等待的。当你“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那将是终身遗憾之事。因此,朋友,无论贫富,无论忙闲,无论远近,从现在开始,从力所能及的做起,请记得常回家看看,善待父母与长辈!

中山陵之畔——灵谷景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乱世奇葩谭延闿,凭什么成了民国第一完人?
母亲是妾,死后亲戚不许大门出殡,儿子怒道:把我抬出去一起埋了
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她在饭桌前站24年,儿子及第后才有了座位
因是妾室,她在饭桌前站了24年,儿子科举及第后丈夫说:坐下吃吧
身为妾室,她在饭桌边站了24年,儿子科举及第后丈夫说:坐下吃吧
因母亲是妾,出殡不让走正门,他躺在棺上大喊:今天我死了,出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