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色特工——潘汉年:(23)抗战胜利前后(上)

1944年,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共中央决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潘汉年被华中局推选为七大代表。

当年11月间,他由交通李代耕带领,离开黄花塘,乘火车经津浦铁路先去北平,拟再进入晋察冀根据地转到延安。

他们抵达北平后,潘汉年被安置在一家旅馆里,李代耕则去边界探路,相约十日返回。

但是,李却逾期未返,而那时敌警每日要到旅馆检查,潘汉年在北平又无公开职业掩护,为了安全起见,他留给李代耕一个社会关系,旋即返回上海。

潘汉年抵沪后,通过董慧与张唯一(华中局情报部在沪的机关负责人)会面,要张转报华中局,说明他南返上海和等待交通安排去延安的情况。

不久,华中局情报部另一负责人徐雪寒,奉命从根据地到了上海,同潘汉年会晤,告知他将另派交通带路。

1945年1月初,他与董慧在交通刘积干带领下离开上海,经徐州、彰德进入太行山。

在经过晋冀鲁豫根据地时,还见到了邓小平、滕代远等人。

1 月 29 日他们抵达延安,由中央组织部安排住在杨家岭,准备出席党的七大会议。

一到延安,潘汉年就决心当面向毛泽东说清楚与汪精卫见面的事情,但他却得知,就在潘汉年到达延安前夕,饶漱石已经先向中央指控潘汉年在敌占区违反纪律、在根据地有自由主义思想等问题。

不过,中央十分信任潘汉年,认为饶漱石不了解情况。因此,当潘汉年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准备将会见汪精卫的情况,如实汇报并显出有些诚惶诚恐、吞吞吐吐之态时,毛泽东没有等潘汉年说下去,便笑着说:

“你的工作中央是了解的,中央是信任你的。外面的谣传我们并不相信,你也不用害怕。总之,中央对你是了解和信任的。”

毛泽东的这番亲切而热情的话语,一时竟使潘汉年感到惶惑不安,又使他深为感激和欣慰,以致他缺乏勇气、一吐为快。

后来,潘汉年曾对友人说,小资产阶级的爱面子和个人英雄主义,使他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

等他离开延安时,又深深后悔了。

就在毛泽东与潘汉年谈话之后,中央于 1945 年 2 月 23 日向华中局发出了一封由毛泽东亲自签发、由刘少奇和康生共同署名的给饶漱石的电报,电报中说:

“敌伪机关说汉年到南京与日方谈判并见汪精卫等,完全是造谣诬蔑。在利用李士群的过程中,汉年也绝无怀疑之处,相反还得到许多成绩。这类工作今后还要放手去做。此次汉年来延,毛主席向他解说清楚……

国民党中统局经常造谣说延安派李富春、华中局派潘汉年与敌勾结……极尽造谣挑拨之技,望各情报系统的同志,千万别听此种谣言,致中敌人奸计。”

事情就是这样被阴错阳差地弄得更加复杂化了,潘汉年也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向党解释清楚的最重要的机会。

党的“七大”会场 图片来自网络

4 月 23 日至 6 月 11日,潘汉年出席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评价党的城市工作时,潘汉年同刘少奇、刘晓的工作受到了表扬。

毛泽东同志在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还指出:

“我们的大会应向各解放区人民提议,尽可能迅速地在延安召开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以便讨论统一各解放区的行动,加强各解放区的抗日工作,援助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援助沦陷区人民的地下军运动,促进全国人民的团结和联合政府的成立。”

根据这一要求,党中央开始积极筹备召开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

7 月 8 日,新四军军长陈毅致电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参议会,表示选派潘汉年等 6 位同志,代表新四军参加会议的筹备工作。

7 月 13 日,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举行集会,会上宣告正式成立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选举周恩来、林伯渠等 25 人为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潘汉年也是当选的常务委员之一。

8 月 10 日,纲领起草委员会举行会议,组成政治、军事、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和组织法五个专题起草小组,潘汉年出席会议,并参加政治专题小组工作,还担任了组织法专题小组的组长。

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原定 10 月举行。日本投降后,因时局变化,会议没有召开。

7 月 24日,潘汉年在中央社会部作了关于港、沪工作的报告,参加的人有康生、滕代远、李克农、师哲、陈刚、吴德、李士英、肖立等。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取得了最后胜利,自九一八事变后沦陷 14 年的东北得到光复。

早在 1945 年 4 月,中共七大就已经预见到,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提出了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

因为,东北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有较好的重工业基础,而且北靠苏联,东邻朝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在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如果得到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更加巩固的基础。

同时,1945 年 8 月东北的光复,同苏联红军 8 月 9 日进入东北,给予日本关东军沉重打击是分不开的,这时明显地出现了有利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力量,解放全东北的形势。

9 月 15日,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东北局,东北局由彭真、陈云、伍修权、程子华、林枫组成,彭真为书记。

9月19日,中共中央确定“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从各抗日根据地增调部队和干部十余万人,从邻近的冀热辽边和山东水陆两路进入东北。

10 月下旬,潘汉年同高岗、张闻天、李富春、凯丰、朱瑞、王鹤寿等一批高级干部一起从延安出发,前往东北加强工作。

40年代沈阳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潘汉年的任务是,在东北局的领导下开展情报工作,他到沈阳时,正逢东北局将撤离沈阳前夕,他即向彭真报告了中央社会部给予的任务,彭真要潘汉年和东北局社会部部长邹大鹏共商工作。

经讨论决定,沈阳以南地区的情报业务由中央社会部领导,沈阳以北地区由东北局社会部领导。

当时,邹大鹏准备离开沈阳转移去本溪,而潘汉年初次来沈阳,无人认识他,潘汉年主动提出,埋伏下来,指导邹大鹏所属的人在沈阳的情报工作。

后邹大鹏约了沈阳地区情报工作的负责人张为先、丁宜人与潘汉年一起见面,邹、张指定萧向前(当时化名陈百学)掩护潘汉年,把潘安置在萧家。

当邹大鹏往后方转移时,派交通转告潘汉年去抚顺与东北局联系,潘得信后即去抚顺,向彭真汇报了沈阳的工作,又领取了数月的活动经费,旋回沈阳。

不久,董慧也经邹大鹏系统的交通,带队从南满抵沈阳与潘汉年见面,同住萧向前家。

1946 年1月,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长的凯丰告诉沈阳《文化导报》的总编辑鲁企风,说中央派潘汉年到沈阳领导统战工作和文化工作,你与《文化导报》以后由潘汉年直接领导。

时隔不久,沈阳志诚银行经理巩天民(中共党员)电话邀请鲁企风去巩的办公室。

鲁企风当时只知巩天民是中苏友好协会的委员,为了方便起见,鲁企风约了一位苏联朋友,一起到巩天民那里去。

经巩天民介绍,鲁企风与潘汉年见面,后来,苏联朋友先告辞了,潘汉年便谈起 1935 年他到苏联的事情来,又告诉他,巩天民是大革命时期的党员。

谈话结束时,潘汉年对鲁企风说,以后会面,只要写一封信,信中写明日期、时间,送到大西街路北一家“青年书店”,到了约定时间,在沈阳大南门里一家路西的咖啡店就可会面。

不久,潘汉年告诉鲁企风说:“民盟中央委员里有6位是东北人(民盟总部当时设在重庆),中央要他们都到东北。

《文化导报》要宣传民盟、介绍民盟(包括领导人),让东北人民了解民盟的政治主张,并准备欢迎民盟几位领导人到沈阳,他们来时,要到车站去迎接并召开欢迎会。”

当时,报社立即组织这方面的稿件登载。

1946 年 1 月 10 日,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蒋介石在开幕词中许下了诺言:

一、人民享有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

二、各政党有合法地位,在法律之前一律平等;

三、积极推行地方自治,依法实行普选;

四,释放政治犯。

同时,又发布了“停战命令”,成立了由国民党、共产党和美国三方代表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设在北平)。

这些协议,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独裁制度和内战政策。这时,潘汉年让鲁企风把《文化导报》交给民盟办,让鲁到正在筹备的《新华日报》(沈阳版)工作。

2 月底,巩天民介绍抵沈阳的民盟成员韩幽桐与潘汉年见面,后来潘汉年把韩幽桐介绍给鲁企风说:

“这位韩女士,韩幽桐,她是西南联大的讲师,是韩立如的本家。她是民盟的,她先任《文化导报》的主笔,以后这个报就交给民盟办。”

《文化导报》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沈阳为韩幽桐的到来开了欢迎茶会,《文化导报》上不仅报道了欢迎茶会,还刊登了韩幽桐的简历和有关民盟的材料。

3 月 1 日至 17日,国民党召开六届二中全命,从根本上推翻政协决议。

3 月 12 日,苏军按照协议从沈阳撤出,国民党军队随着苏军的撤退,进驻沈阳。

次日,国民党军警包围了《文化导报》,鲁企风从沈阳转移到北平,而韩幽桐也通过潘汉年的关系,到了抚顺。

3 月中旬,东北局迁驻梅河口(现吉林省梅河口市),潘汉年与东北局的联系日趋困难。

4 月,原沈阳情报部门一个工作关系被捕叛变,这一事件即影响北满、北平一些老的人事关系的安全,也波及了潘汉年、张为先的安危,他们采取了应急措施后,设法送信给沈阳军调执行小组中共方首席代表饶漱石,要求派人同他们取得联系和请示活动办法。

饶漱石立即派曾在潘汉年领导下工作过,和潘汉年熟悉的叶文津(公开身份是孔祥熙系统《时事新报》的记者,随军调部在沈阳进行采访活动)去同潘见面,向潘转达他的意见:

或去大连华中局驻在机构,或去北平军调部找李克农,二者请潘定。

鉴于当时沈阳形势日趋险恶,张为先也宜离开沈阳隐蔽一下,于是,他们把工作安排后,决定同去北平找李克农商议。

约 4 月底,潘汉年、张为先和董慧由叶文津掩护离开沈阳,当时铁路交通拥挤,秩序又极混乱,他们历时三昼夜才抵北平。

到达北平后,潘汉年指派叶文津去军调部向李克农汇报情况,李即派刘进中把潘汉年、董慧两人从旅馆接到军调部,张为先在北平有家,就回家去了。

1946 年5月间,潘汉年搭乘军调部的飞机抵延安,向中央社会部负责人,报告了沈阳的情况和他们离沈赴平的经过。

他在延安枣园仅逗留了数日,中央社会部决定他回北平南下,去中共驻南京办事处接受新的任务。

他回北平后,安排好工作,即与董慧乘军调部的飞机到了南京,住进中共代表团驻地梅园新村,董慧抵宁后又乘火车去上海。

在南京期间,潘汉年学习了周恩来关于形势发展的报告和党中央的指示、工作方针,还同廖承志一起,接待到办事处的民主人士和外国友人等。

过了几天,周恩来就派潘汉年到上海去,让他先和当时上海工委的负责人华少峰(华岗)取得联系,待周本人到上海后,再最后决定他的具体工作任务。

这样,潘汉年就到了上海的马思南路“周公馆”,不久,周恩来来到上海,决定潘汉年不进行公开的活动,以领导情报工作为主(继续领导张唯一负责的情报系统),让他和章汉夫、潘梓年、夏衍、乔冠华、龚澎等保持联络,必要时参加外国人士的一些活动。

6 月间,潘汉年召开了所属系统在沪部分的干部会议。在会上,他再次强调,情报工作今后仍是长期埋伏的方针。

潘汉年与张唯一等人,一起讨论了筹建秘密电台,恢复与中央社会部的通讯联络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伍修权回忆解放战争初期二进沈阳城
1948年8月,新婚不久的王光美挽着少奇,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1949年沈阳寄晋绥兴县转北平挂号封
2006年王光美病逝,儿女称:晚年她工资由阿姨来管,不能让她拿钱
刘少奇、王光美结婚,刘嘱咐卫士长:光美同志不好意思,你去接她
夏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