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洞国:中国驻印军始末

一 中国驻印军的组织

一九四二年四月,中国远征军在缅甸失败,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罗卓英惊慌失措,脱离部队,追随史迪威逃往印度。罗卓英所指挥的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大部都向云南边境溃退。第六十六军的新编第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奉命掩护英军,并遵照史迪威的指示,由缅甸的提定以北地区向印度撤退。该师于五月中旬到达印度境内的英普哈尔。杜聿明率领的第五军直属部队,及新编第二十二师,由缅甸的打洛、新平洋经野人山向印度的列多撤退,于八月初到达印境的迪不鲁加尔。杜到印不久,即奉蒋介石电召回国,以后驻印部队由罗卓英负责整训。

史迪威到印度后,与英国驻印度当局接洽,决定以离印度边境较远的兰姆伽(加尔各答西北)作为训练中国军队的基地。撤到印境的军队,陆续向该地集结。同时史向蒋介石要求,营长以上军官均由美国人担任,并且先由美调来三百多军官,准备接替中国军官的职务。史迪威的这一企图,立刻遭到全体中国军官的反对,甚至亲美的孙立人也坚决反对。蒋介石也不同意,但为了缓和矛盾,将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撤销,成立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由史迪威任总指挥,罗卓英任副总指挥,并成立副总指挥部。这样一来,那几百名准备来接替营长以上职务的美国军官,对史迪威不能兑现的诺言,也表示不满。

一九四二年十月间,史迪威打电报给蒋,批评中国将领腐败无能,其中有“罗长官终日绕室彷徨,对于军队之教育训练毫无办法”等语,并列举罗卓英的十大“罪状”。蒋被迫将罗调回,并撤销副总指挥部,把驻印部队改编为一个军,军长人选由中国任命;三百多美国军官,除派一部分到昆明建立训练基地外,余分别派到驻印军担任各级联络官,有一部分在兰姆伽训练基地任教官及管理人员。史迪威企图通过联络官达到他控制中国军队的目的,赋予联络官的权力很大。

驻印军军长的人选,蒋介石原打算派邱清泉,何应钦以邱的性情粗暴,可能与美国人闹翻,影响美援,乃向蒋建议改派郑洞国。郑于一九四三年春率军部人员赴印,成立了新编第一军。

二 编制、装备及训练

史迪威一贯主张“要中国兵不要中国官,尤其不要中国的高级军官”。他对成立新编第一军本有抵触情绪,但反对不了,只好用缩小军部编制的办法来削弱军长的作用。军部官兵共三四十人,没有任何直属部队。关于部队的指挥、训练、人事、经理、卫生等权力,都集中到总指挥部。他给军部的任务,只是管理军风纪。新编第一军最初只辖新编第二十二师、新编第三十八师,每师步兵三团、炮兵一营(后来增加一营)、工兵一营、通讯兵一营、辎重兵一营、卫生队一部和一个特务连(作战开始,新编第三十八师配属一个战车营)。每团步兵三营,迫击炮、平射炮各一连,一个通讯连,一个卫生队,一个特务排,全团约三千人。每营三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每连三排,每排三个步兵班,一个轻迫击炮班。总指挥部的直属部队计有:炮兵三个团,每团重炮三十六门。汽车兵团有载重汽车四百辆,工兵两个团,化学兵两个团(后改为重迫击炮团),每团有重迫击炮四十八门,骡马辎重兵一个团,一个特务营,一个通讯兵营,一个战车训练处。此外有一个训练处,处长的权力很大,仅次于史迪威。驻印各部的补充兵均由国内航空运去,士兵体质甚好。

一九四四年初,由国内空运新编第三十师到兰姆伽接受装备和训练,归入新编第一军建制。一九四四年夏,蒋介石为了取得更多的美械装备,空运第五十四军到印度,但史迪威只接受两个师,不接受军部。该军第十四师及第五十师空运到列多接受装备后,在缅甸战役中与原驻印军合并,扩编为新编第一军及新编第六军。郑洞国改任副总指挥,原军部改为副总指挥部。新编第一军军长为孙立人,辖新三十八师、新编第三十师、第五十师。新编第六军军长为廖耀湘,辖新编第二十二师、第十四师。车辆装备,各部队原有一定的编制。凡是被美国联络官认为亲美的军官,可以多分配些。如孙立人部的武器、弹药、车辆等,总比廖耀湘部的既多又好。这样的例子很多。

对于士兵的训练,通过各种训练场来进行,每个训练场均由美国军官负责。训练的分工很细,但动作却很简单。训练场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部队,士兵轮流在各训练场接受训练。美国人最初不要中国军官参加,由美国军官直接训练;后来因为中国士兵不听美国人的话,训练场秩序很乱,才不得不要中国军官负责管理(昆明训练基地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美国军官自恃有强大的空军及炮兵,故对筑城作业及夜战教育不甚重视。

驻印军的给养均发实物,主要是罐头和面包,营养较国内好。医药卫生很完善,疾病很少。更重要的是没有逃兵(逃兵是当时国民党部队的一个严重问题,由于国民党乱拉壮丁,部队中又克扣军饷、伙食,逃兵是无法避免的。“逃了补,补了逃”,永远练不完的新兵,战斗力就谈不上了)。驻印军远离祖国,又受尽美国人的气,因而爱国思想比较浓厚,军官也随时抓机会进行爱国教育,所以官兵比较团结。“打回祖国去”,成了官兵一致的愿望。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国那种只重训练技术,不注重也不可能注重精神教育的训练缺点。

三 作战经过概要

攻击路线的选择和准备

中国驻印军必须配合中国大陆及太平洋地区的战争形势,重新打开中国大陆的供应线,以解决战地需要的物资供应,减轻空运的困难。因此,对于攻击路线的选择,具有战略上的重大意义,至少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便于大兵团作战,尤其要便于发挥驻印军比较优良的重装备的威力;二、能迅速进出缅北地区,切断敌人的交通线,一举而向孟拱、八莫等要点攻击;三、修筑公路,并使其成为而后使用效率较高的地区。但当时所决定的路线,从印度亚三省的列多(雷多)起,经大加卡崎岖绝径的野人山区、胡康河谷的新平洋(中缅未定界)南折至孟拱、密支 那,迄八莫与滇缅路衔接。这条路线,从地图上看,似乎距离较近。实际上野人山是崇山峻岭、森林漫野、人迹不到的地方,只有蜿蜒于悬崖绝壁之间的羊肠小径可通。一到雨季,泥泞满道,蚂蟥遍地,跋山涉水,尤为困难。通过这一地区,要走十几天。修筑公路的困难很多,路修成后,雨季根本不能通车,使用率也很低。因此,在整个缅北作战期间,完全依赖空运补给。其次胡康河谷、孟拱河谷,到处是原始森林,大小河流,纵横交错,形势甚为险要,易守难攻。敌后方的交通便利,兵力转运灵活。我方则背绝地以攻天险,其困难可知。

假如在列多以南英普哈尔地区选择路线,无论如何要比列多线有利。当时所以选择列多线,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1)英国一贯反对中国军队深入缅甸中南部,因为在英国看来,中国对缅甸的影响愈大,对于它以后控制缅甸愈不利;(2)史迪威及一些美国将领的用兵,很少考虑兵要地理,当我们和他们谈到这条路的补给困难时,他们总强调有强大空军支援,一切不成问题。他们这种思想,给以后在缅北的作战带来很大困难。

攻击路线决定后,就为反攻缅甸作了初步准备。一九四三年春,史迪威先后派出美国两个工兵团和中国工兵第十团、第十二团作为基干的中美工兵部队,在美国供应处的惠来少将与阿鲁斯密准将的指挥下,开始修筑列多及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是年三月初旬,派新编第三十八师的第一一四团进击野人山区,占领掩护阵地。该团在人迹不到的野人山区走了十几天才到达柏察海,并在卡拉卡迄大加卡之线占领阵地。当面之敌是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联队的一部,集结于新平洋、于邦、孟关间地区,数度来犯,均未得逞。

五月中旬,雨季开始,胡康谷地渐成泛滥;敌以补给困难,大部撤退。我第一一四团亦因过于疲劳,而以第一一二团接替。此外除少数斥候战11外,无大接触。九月初旬,公路通到能阳附近(美军工兵每月轮休一次,实际作业人员约七千人,每天进展不到两公里)。第一一二团的警戒部队亦推进到大沙坎及秦老沙坎之线。此时,除新编第三十师留兰姆伽继续训练,新编第三十八师、新编第二十二师全部先后开到列多附近。十月底雨季停止,全军奉命前进,胡康河谷的序战由此展开,缅甸的反攻战也从此开始。

胡康河谷战斗

胡康河谷是由打洛盆地及新平洋盆地组成,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有绝地之称。

敌军在胡康地区为第十八师团,主力为步兵第五十五联队全部和第一一四联队的一部、炮兵第十八联队等,师团长是田中新一中将。敌军的编制着重加强炮火威力,全战役敌人所使用的兵力,步炮比例约为三比二。敌人的最大长处是应战沉着,工事坚固,火力控制得宜,对一时一地之战机绝不放过,退却亦有条不紊。其最大弱点为滥施袭击,往往增加伤亡,对侧翼警戒颇为疏忽,厌战情绪极为浓厚。

我军自一九四三年十月十日起,由史迪威下令进行攻占大龙河西岸各据点,掩护主力进击野人山的战斗。新编第三十八师各团准备进攻,十月二十四日分三路开始行动。十一月一日占领拉加苏高地。十一日敌人反扑,此后形成对峙态势,敌我双方均不断增援。我坚持战斗一月有余,至十二月中旬,新编第三十师主力和炮兵一部开到,予敌沉重打击,敌狼狈向东岸退去。至此,大龙河西岸各据点,先后被我攻破,取得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接着我新编第二十二师担任右路,向打洛攻击;新编第三十八师担任左路,沿新平洋至腰班卡之线以北地区,向太伯卡及甘卡等地攻击。右路军于一九四四年一月九日渡过大奈河,沿左岸崎岖山区逐段开路前进,十四日进至百贼河北岸。敌军在百贼河南岸,沿大奈河占领阵地。我军于二十二日夜完成对敌包围圈,二十三日向敌人猛攻。经过几天的激战,毙敌官兵约二百名。我军乘胜前进,三十一日占领打洛。左路军也在一月间先后渡过大奈河及大龙河,肃清孟阳河的敌军,进占太伯卡及甘卡,夺取了敌人交通要点。我军在森林中开路奇袭敌人,收效很大。史迪威对于新编第二十二师、新编第三十八师的指挥权原来自己掌握,经此胜利,不得不还给该两师的师长。

二月五日,我军分数路前进,直迫班腰卡以迄大宛河之线,新编第二十二师曾攀登三千英尺以上的悬崖,分别进军包围班腰卡,敌向孟关方面退去。新编第三十八师在森邦卡西北地区,逐次围歼死守据点的敌军,毙敌三百余人,并进占茂林河以北的据点。孟关外围的敌军至此被肃清,随即展开围攻孟关的主力战和瓦鲁班的追击战。

二月二十一日,我新编第二十二师、新编第三十八师仍分左右两翼,依大奈河、南比河相连之线为作战地境线,各在线以西及以东的地区向南攻击。战车也同时配合出动。另由美军一个支队(约步兵一团)在我军左侧前进,相机进取瓦鲁班。经过十几天的激战,我军攻克孟关,占领胡康河谷敌军的心脏。但美军支队到达瓦鲁班附近小河东面,遭遇敌军两个中队的袭击,就立刻叫苦求援。我新编第三十八师一部经两昼夜的急行军,于三月六日占领拉干卡(瓦鲁班东北两公里),击退压迫美军的敌人。这时新编第二十二师主力已攻入孟关,两师合击,形成包围态势,更向瓦鲁班猛攻两昼夜,九日完全占领瓦鲁班及秦诺两据点。敌第十八师团受创很重,还想顽抗。我军乘胜分路追击,肃清胡康河谷的残敌,三月十五日向坚布山隘进攻。十九日攻克这个天险,继续南进。二十八日占领高鲁阳,二十九日进占沙杜渣。计自一九四三年十月底至一九四四年三月底已南进一百五十余公里,予敌第十八师团严重打击,缴获大炮十五门,步枪七百八十余支,其他装备弹药很多。从此,孟拱河谷的门户被我打开。

孟拱河谷战斗

孟拱河谷是沿孟拱河两岸谷地的总称。孟拱城市位于水陆交通中心,有孟拱河、南英河做天然屏障,与密支 那、卡盟互成犄角,是军事上的要地。每逢雨季,山地泥深过膝,平地一片汪洋。因此易守难攻,攻击部队的进行,到处都受阻碍;而守军却可选择高地构筑工事,利用河川,以逸待劳。敌为抗拒我军前进,以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联队主力和新增援的第五十六师团第一四六联队全部布置在孟拱河谷,企图凭仗山川有利形势,逐次抵抗。我军于四月四日部署进军,新编第二十二师、新编第三十八师经过十五天的激战,先后完全占领瓦康迄丁克林之线。此后新编第二十二师与敌相持于英开塘北方。五月三日,美军飞机三十六架配合作战,我军并由战车掩护向敌包围攻击,四日完全占领英开塘。同时,新编第三十八师以迂回渗透的战术占领东瓦拉、拉吉等地,又绕道奇袭,进占芒平。

敌军分别退至马拉高以北和瓦兰及西瓦拉等地据点,顽强固守,以待雨季的来临。我军各师继续分别向南急进。担任公路正面攻击的新编第二十二师自五月五日至三十日,与敌激战将近一月,才进至马拉高地区。新编第三十八师也围攻瓦兰半月才得占领。敌军又以第二师团主力增援,企图在卡盟附近与我决战。这时,雨季已到,我军不顾大雨淋漓,与敌展开搏斗。六月四日至九日,新编第二十二师歼灭敌第十八师团大部主力,前锋逼近卡盟。新编第三十八师偷渡孟拱河,五月二十七日奇袭色当地区的敌军,敌毫无戒备,伤亡数百。六月初敌增援猛烈反扑两次,均未得逞。我两翼协同猛攻卡盟,六月十六日完全占领。此役先后发现敌尸一千六百余具,估计敌死伤数不下五千,俘敌大尉以下官兵八十九名,各种火炮三十门,步枪数百支,汽车二百余辆。

这时英军第七十七旅乘我军吸引敌军主力于卡盟期间,由左侧出动进袭孟拱,不料遭遇敌军的反击,形势危急。我新编第三十八师奉令解救,六月十八日到达孟拱东北的北岸,冒险用橡皮船连夜偷渡,二十日晨突击敌军的侧背,挽救了英军的危局。二十三日三面包围孟拱,战斗两昼夜,敌军不支溃败,残部泅水脱逃,二十五日进占孟拱。我军曾以一排兵力接替英军一营的战斗任务,英军颇为惊异。原来只有数十名敌军牵制了英军一营,而我军一排就驱逐了敌人。事后英军旅长亲到我军第一一四团团部,收集战斗资料作为参考,并表示感佩不已。至七月十一日由孟拱向密支 那沿线扫荡敌人的新编第三十八师部队,与密支 那的新编第三十师会合,卡盟、孟拱、密支 那间的公路、铁路线畅行无阻,从而奠定了缅北胜利的局面。

密支 那围攻战

密支 那周围多山,中间是一小平原,地形稍有起伏,遍地皆森林(幼年林),荫蔽异常。城西北两方,均有飞机场。它为缅北战略上的要地。

敌自瓦鲁班溃败后,时感后路被切,因而对我军在原始森林中开路前进的战术特别重视,故于三月中旬由密支 那派出部队在雷班隘口及瑞里一带警戒,待机出击。

我军新编第三十师第八十八团、第五〇师第一五〇团,及美国G字团(以上各部队先后到达孟关、恩潘卡、太克利附近地区),曾于四月中旬奉史迪威命令,组织一先遣支队,支队长为米尔准将,第一纵队长(简称K纵队)开利生上校,第二纵队长(简称H纵队)汉得上校。四月二十九日由太克利出发,五月三日K纵队到达南卡,H纵队亦到达坡盖卡。七日K纵队开始对雷班攻击,九日采取迂回,始将敌军击溃,十日占领阿兰机场。十四日,H纵队到达密支 那地区外围地点的升尼,并在该地开辟一小型飞机降落场。K纵队攻克雷班后,即向翁卡前进,于十二日到达丁克路高。

此时,美G团一营与兵力约两中队之敌遭遇,激战迄晚被围。旋我第八十九团赶至,向敌猛攻,十三日解围。十八日赶至密支 那北约十公里的遮巴德。H纵队十六日亦全部到密支 那西机场以西附近,并将密孟公路切断。解美军之围有功、留在丁克路高掩护的我军一营,由于指挥官不负责任,竟忘却对该营空投给养,使该营官兵忍饥八日之久,仅采山果野菜充饥,至为艰苦。

为迅速占领密支 那计,驻印军总指挥部决定将原留在印度境内对英普哈尔方面警戒的新编第三十师第八十九团空运密支 那方面参加战斗,并归先遣支队指挥官指挥。五月十七日,先遣支队向密支 那西机场发动攻击。守卫机场四周之敌百余人,仓皇抵抗后即向市区溃退。米尔准将命令我第一五〇团即晚向密市攻击,二十日已攻入车站,忽遭敌集中火力的袭击,通讯联络均被切断。美方总联络官孔姆中校借故离开,以致无法要求机场的空军及炮兵支援,该团伤亡惨重,车站得而复失。

二十一日,指挥部命该团撤退至跑马堤。敌乘机跟进,并将原有工事加强,分成四个防御地区,纵深配备,增兵固守。因指挥官未能及时支援前线,扩大战果,又犯逐次使用兵力、被敌各个击破的错误,致使本来可以一举而得的密支 那,竟拖延到两个多月之久。二十三日史迪威偕参谋长鲍德诺及我军潘、胡两师长,来到前线组织临时指挥所,撤换米尔的支队指挥官并规定华军由潘、胡两师长自行指挥。又由列多空运第十四师的第四十二团前来增援。

二十五日起,我方再度开始攻击,至二十八日无大进展,各线均因气候恶劣,地形不利,奉命在现地构筑坚固据点,并搜索敌情。三十日,天气稍晴,指挥部下令攻击。经两星期苦战,右翼先后突破南区敌部的坚固防线,左翼虽因强行通过开阔地区,伤亡很大,也占领敌方的重要据点。攻击至此,指挥官未能接受以往教训,命令频传,严厉督催,致伤亡惨重。我部队长鉴于密市自南至北高堤间,敌依据房舍、大树、竹丛等构成坚固据点,攻击愈形困难。经和指挥部争论,六月十五日以后指挥部方面听由各部队自行处理。各部队乃采取掘壕及强攻并用的战法,进展迟缓。七月六日,我到前线视察,深感各部队胶着不动,徒延时间,因而决定在七月七日发动全面攻击。十三日起,在我优势空军及炮兵支援下连攻三日,始将北端高地及其西南数据点占领。

十七日以后,各部队自行掘壕攻击,大部进入街市村落战斗。敌人虽屡次补充,但为我空军及炮兵猛烈轰击,死伤奇重,逐步退守市区。二十五日起我军又开始全线攻击,至三十一日,已将密支 那市区大部占领。第五十师师长鉴于密城北端之敌据坚固阵地顽抗,强攻牺牲太大,八月二日派轻装敢死队,分组潜入敌阵地后方,将敌通讯设备完全切断,三日拂晓即向敌指挥所猛烈攻击。我攻击部队同时应声而起,向敌冲杀。敌大部被迫向江中逃窜,未能逃走之敌,大部用手榴弹自杀。五日已将所有残敌肃清,完全占领密支 那。

此次战役,前后换了三个美国指挥官。他们既不了解中国士兵的特性,又不信任中国军官;命令时常变更,任务指示也不明确,下达命令以前,对实施所需的时间不作考虑,且常陷于分割使用兵力的错误。因此,中美军官之间的矛盾就充分暴露出来。

八莫克复,畹町会师

我军攻占密支 那后,部队亟须整顿。在此期间奉命将驻印军编为两个军,即新编第一军与新编第六军,同时准备向缅北重要据点八莫攻击。十月初雨季已过,我军陆续向八莫地区前进。后因国内战局的需要,新编第六军空运湖南芷江,新编第一军继续向八莫攻击。八莫是敌侵犯我滇西的战略要地,此地得失,关系缅北及滇西全局。敌在密支 那失败,即集中残余部队加强八莫的防御设备,深沟高垒,层层设防,每条街巷都有坚固工事。当我新编第三十八师首次攻击时,即发现敌人阵地坚固,火力猛烈,就吸取密支 那的教训,决定用陆空协同,步炮协同,并以战车掩护,逐点作歼灭之攻击。

鏖战一月,整个八莫的敌军阵地,几乎全为我炮火及飞机轰炸所粉碎。敌顽强抵抗,大部被我歼灭,残敌向南坎逃窜。在追击战中,敌曾作凶猛的反扑,也都被我军击败。我军继续攻下南坎,并于一九四五年一月下旬与滇西部队在畹町会师后,继续南下略取腊戍及其以南以西地区。但不久奉命回国,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亦告结束。

四 中美军官的矛盾

史迪威要撤换中国军队营长以上官员的企图虽未得逞,但仍坚持由美国军官直接训练中国士兵;所以在兰姆伽训练的时候,美国军官直接调动营以下的部队,直接带领连队到训练场,中国部队长根本不知道。中国军官当然不愿意由美国人这样随便摆布,双方争论结果,才规定各部队联络官在调部队到某某训练场时,应事先与该部队长联系,并向师部汇报。有的联络官这样办了,有的还是不按这个规定。尤其是总指挥部的直属团队,更是由美国人为所欲为。联络官认为某个干部不行,只要向总指挥部汇报,就随时撤换,并送上飞机回国,事后中国的部队长才知道。史迪威的参谋长鲍德诺曾坚持参谋长有权直接指挥部队,因中国将领反对,最后史迪威不得不接受中国将领的意见。鲍德诺从此对中国将领特别仇视。新编第一军军部原分配有一辆小轿车,鲍认为这是浪费,立即把小轿车调回总指挥部。有一次外交部长宋子文因出席新德里会议,顺便到兰姆伽视察,中国将领在欢迎时派了一排仪仗队。事后鲍德诺在中美高级将领的会议上提出质问说:“是谁命令派仪仗队迎接宋部长?如果不经过总指挥部的同意,随便派遣部队的话,那么,我们美国军官回去好了。”当时史迪威也支持他的意见。后来中国将领也提出质问:“前几天印度的一位省长来参观时(省长是英国人),总指挥部曾派一营仪仗队;中国的部长来视察,派一排仪仗队,就不应该吗?”史迪威这才没有话说了。

总之,美国军官是以施主自居,认为既靠美国援助就得听他们的话,他们的联络官就是太上皇。也有很少数中国的败类(多半是翻译官)为讨好美国人,从中搬弄是非,所以中美军官一度闹得很僵。有的中国军官见面时大发牢骚说:“班超当年扬威异域,我们今天到印度来却领略海外洋威。”当时某高级将领曾写了这样一首诗:“捧檄出神州,天涯作壮游。关山欣聚首,风雨感同舟。束手难为策,依人岂善谋?重温西汉史,无语对班侯。”

在缅北作战期间,中美间的矛盾更加明显。凡有危险和困难的地方就派中国军队去,有便宜可取时就派美国军队去。说也奇怪,往往美国人认为便宜的地方,却偏偏碰钉子。如孟关主力战时,他们看到日军快溃退了,就派美军一个团去瓦鲁班截敌后路;可是遇着敌两个中队的抵抗就叫苦起来,结果还是中国军派一营人去解了围。更可恶的是当中国军队去增援他们,才一开到,他们就跑了,把中国军队留下作掩护;甚至七八天不派飞机投送给养,几乎把一营人饿垮。官兵们谈起此事莫不愤恨。至于随时派中国军队去接替在危险中的美国部队,更是家常便饭。可是,美国军队在战场上(如密支那战役)本来有机会可以而且应该支援中国进攻部队时,他们却坐视中国军队的牺牲。他们是大少爷军,却把中国军队看成奴隶军。许多官兵都愤慨地说:“中国并没有亡国,为什么我们要受这个亡国奴的待遇!”现在回想起来,深刻体会到:这就是“美援”的滋味!

五 蒋介石与史迪威的矛盾

据我们的看法,史迪威到中国来,一方面是代表美国政府监督美援的运用,另一方面也有他个人的打算。他以“中国通”自命,想利用中国的士兵和美国的装备,在远东创造他的英雄事业。他的做法:第一步希望能指挥中国军队;第二步以美国军官代替中国军官,企图建立一支殖民地式的军队,作为他代表美国在中国称王称霸的资本。而蒋介石是以掠夺兵权、并吞别人军队起家的。两个野心家碰到一块,这就展开了尖锐的矛盾。

为了撤换驻印军干部的问题,蒋、史进行了第一次斗争,蒋没有完全应允史的要求。史迪威一计未成,又施一计:他利用打通中印公路给他带来的威望,向蒋介石提出中国的十三个美械装备军应该和中国驻印军一样,由美国高级将领来指挥,这就是说应该由他来指挥。蒋介石当然不同意他的意见。史迪威也不肯让步,便用美援这张王牌对蒋介石施加压力。史曾派包瑞德到延安建立美军观察组,并放出空气,打算把美援一部分发给八路军。史又扬言要去延安,摆出要援助共产党的架势。史认为他这一手可能使蒋介石屈服,所以由西北回来不久,便去见蒋谈判。蒋介石与罗斯福在开罗会议时,已订下反共密约,当然不肯对史让步。谈判决裂后,史迪威感到不对头,便去找何应钦转圜。何应钦深怕得罪美国,立刻去报告蒋介石。出他意料之外,蒋告诉他:“已打电报给罗斯福总统,请他撤回史迪威了。”何应钦大吃一惊,他从蒋介石那里出来时垂头丧气地说:“从此美援没有指望了。”

罗斯福第二天就复电给蒋介石,同意撤回史迪威;不久就改派魏德迈来接替史的任务(以上材料一部分是当时史迪威的翻译刘耀汉谈的)。魏德迈来后,反共态度很鲜明,也不过问中国军队内部的事务,可是美援却不像以前那样顺利了。美国除了已答应装备的十个美械军外,不再装备其他军队了。后来经蒋再三要求,魏德迈才应允再装备三个军。中国驻印军的预备装备(等于原装备三分之一)原存于印度,蒋虽一再请求交给中国,而美国却仍然送给印度。原来打算在西安、桂林两地装备的中国军队,也不打算实行了。蒋介石只好把十三个美械军的预备装备拿出来,成立若干个半美械装备军,以满足一些将领的要求。当时有人说:“美国这样做法,使中国军队既饿不死,也吃不饱。”从这里可以看出,蒋介石和史迪威的矛盾,实质就是蒋、美的矛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杜聿明将军回忆中国远征军史(下)
中国远征军驻印期间屡遭歧视不公,调1个排去迎接宋子文都难
【东南亚战场】兰姆伽集训:不亚于一场战役
中国驻印军与缅北反攻/第一节 中国驻印军的组建与整训
中国远征军(十)“驻印军”蓝姆迦基地整训及史迪威的“XY计划”
1946年,6000名解放军被3万敌军包围,一地主:我一人就可退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