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研究

1.选题意义

一定的阶级和政党为了实现其政治目的和利益,不可避免的和其对立面发生冲突。

当冲突无法用一般手段解决时,就会诉诸于战争,有战争就自然产生军队。

一定的阶级和政党为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控制军队,将其主张灌输到军队中去

这就是政治工作。按照马克思关于国家和军队的关系的理论。可以这样认为“军队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在军队中贯彻自己的意志。

教育和组织全体军人为实现其政治目标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①国民革命军是由当时的革命政党国民党组建。

信仰国民党的三民主义,并且担负着国民党完成革命并巩固革命成果重任的一支军队。

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先生从利用旧军队革命,反被旧军队利用的教训中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要取得革命的成功。

革命党必须组建一支靠得住的革命军队。军队要想成为革命军队。势必要求军人有革命信仰。

“这种以精神武装军队的工作。就是政治工作。因推进这种工作而设置的机构人员

而确立的工作制度。就是政工制度。”为确保国民革命军成为真正的党军。

孙中山学习苏联红军的经验。在军队中设立了党代表、政治部和特别党部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政工制度。

三位一体的政工制度促成了国民党北伐的胜利。但是在北伐后。国民革命军的政工制度因为形势的变迁。

也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异。国民党需要将政党理念灌输到军队中去。使军队来完成政党的革命任务。

然而国。民党的政治与军事如何才能达到一种平衡互济的境界。这是国民党人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孙中山心目中的革命军不但要成为党的军队。还要与民众相结合。成为民众的武力。

“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成为国民之武力。”③国民革命军也一直以党军自居

以成为民众的武力为目标。军队政工制度就是要使党与军。军与民进行结合。

“使军队在党的领导下得民众之支持。成为一支有主义有目的的民众武力。始能保持旺盛之士气与战斗精神。”

①然而军队政工制度的设立能否达到这一目的。这就要从制度自身及其运行的成效中去寻找答案。

对于军队政工制度的研究大多数学者着重于北伐时期。这是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的初创时期。

同样也是制度相对完备时期。但是对于这一时期政工制度的变迁及其实际运行的研究也有待于深入。

国民党在形式上实现国家统一后。国民革命军的政工制度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薄弱点。

国民革命军无疑是不同于西方军队、也不同于中国传统军队。他在形式上与苏联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应该属于党军这一模式。

军队政工制度存在的历史很长。然而政工制度何以不能保持国民革命军的革命性质。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单从政工制度的静态角度去研究并不能真正寻求出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制度规定是一回事。

具体运作又是另一回事。因此。应该结合静态和动态两种方式。通过研究它的制度及其具体运行。

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其成败得失。鉴于学术界对于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这一问题没有系统地研究。

本文尝试对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的演变、其内部结构及其制度的实际运行进行梳理。总结其经验教训。

希望能借此对国民党在大陆的党军体制有一个清晰的构廓。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是国民党党治理念在军队建设中的制度体现

军队内部的党军关系直接体现了党在军队中的影响力。军队系统内党军关系是国民党军党理念的反映。

同样也受到“以军治党”现实的影响。研究这一制度有助于全面理解国民党党国体制。

这无论对于国民党军事史的研究和中华民国史的研究。还是对于今天我军的政工制度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概念界定、军队政治工作一定的阶级及其政党为了塑造完成政治任务的军队。

通过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控制军队。将其主张灌输于军队中的工作。

即为军队政治工作、政治工作制度这种以精神武装军队的工作。就是政治工作。

因推进这种工作而设置的机构人员。而确立的工作制度。就是政工制度。

②、国民革命军本文所研究的国民革命军。是指服从国民党的领导。按照国民党的编制而组建的军队。

主要以北伐期间的国民革命军及其以后国民党政府所指挥的中央军为主要研究对象。

抗战时期因国共合作而加入国民革命军的中共军队及地方杂牌军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红军政治委员制度而设立的制度。

“党代表在军队中是中国国民党之代表。关于军队中之政治情形及行为。党代表对党负完全责任。

关于党的指导及高级军事机关之训令相助其实行。辅助该部队长官巩固并提高革命的军纪。”

  1. 国民革命军政治部政治部是国民党在军队中政治工作的领导机关。负责管理军队中的党的工作。

组织进行政治工作。同时“政治部是受党的指导。根据党的主义。政策。去训练士兵和民众的。”

⑧、国民革命军特别党部即国民党在军队中设立的各级党部组织。使军队官兵受党的训练与制裁。

要国民革命军不只遵守军纪、风纪。同时更要遵守党纪。、时间界定本文研究的时间跨度从年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并创建国民革命军开始。

截止到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三、学术史回顾在年以前。面对政工制度在国民革命军中的成败得失。

国民党人就开始关注军队政工制度的研究。尤其是北伐结束以后以及抗战时期。

这主要有戴季陶的《戴季陶政治工作论文》⑧邓文仪的《军队中政治工作》。

④黄钟的《军事政治工作》⑥何容的《政治工作大纲》⑥丁云亭、赵辛、何容等的《军队政治工作》

⑦贺衷寒的《一得集》⑧十卓的《政训工作》⑧。张昔方的《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大纲》

⑩静琴的《战时政治工作》”。陈希豪、吴大均等著的《战区政治工作》’等论著以及一系列相关的文章。

由于时代以及政治的影响。在这些论著中。大都研究的是抗战前军队政工

对于北伐时期的政工制度的积极作用进行肯定的同时。又因为反对共产党的缘故。

不能对政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将清党后政工的衰落归结为共产党与政工腐化分子的原因。认为军队政工先为恶化。

后为腐化再者这些论著有明显的现实指导目的。多着重于军队政工的技术操作方面。而涉及制度方面的研究较少。

年后的中国国民党史研究中。涉及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问题者不多

上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出版的《国军政工史稿》①对军队政工体制的沿革叙述较详。

但它主要是站在国民党官方立场。对国民革命军中的政治部机构的沿革及政工得失进行研究。

而对于党代表制度及其特别党部制度则只是顺便提及。并没有作深入的考察。

台湾学术界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始有学者关注这一问题的研究。

专著《持驳壳枪的传教者邓演达与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②和论文《近代中国制度的移植与异化以年代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为例的讨论》

⑧多关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其他则多关注国民党统治台湾后的军队政工制度。

不少大陆学者从上世纪年代开始关注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将学术界对若干问题的研究进行述评一有关政治工作制度的整体研究在学术界。

不少学者将党代表、政治部、军队党部三位一体的政工制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将政工制度的发展演变作为对象来进行考查。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在北伐前后和抗战时期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的演变及其作用。学术成果主要有江沛的《中国国民党早期军队政工制度的演变一》。

④王奇生的《“武主文从”背景下的多重变奏战时国民党军队的政工与党务》

⑥巴杰的《试论中国国民党“政党领军”模式的确立及其发展演变》

⑧苏国霞的《国民革命军政治工作制度初探》⑦。对于北伐前后的政工制度。大部分学者都一致认为政工制度的建立。

是导致国民革命军在东征及其北伐中取得胜利的一个根本原因。对这种三位一体的政工制度的作用进行一定的肯定。

但对于国民革命军中的政工制度也一致认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江沛梳理了国民党早期军队政工制度的演变。

从政工制度的具体职责和功能方面进行考察。认为党代表、政治部及党部三者的功能相近。运行多有掣肘。

认为政工制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党代表与政治部。“党部的建立有些画蛇添足。在戎马控惚中根本难以坚持有效的活动”。

苏国霞则从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的具体运行进行考察。指出由于领导人的因素导致政工的作用不一。

也使得政工制度存在一系列的弱点和局限性“、宣传鼓动的多。解决问题的少流于形式的多。

深入扎实的少、政治工作制度在基层不健全、政治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②巴杰也从政工制度的权限方面进行研究。指出特别党部、政治部及党代表制。实际上很不完善。

且在实际运行中多强调其监督作用。权限也被控制在政治思想训练、军风军纪和后勤方面。

指导作用尚难谈及。更毋庸论在军事指挥上的权力掌控了。“使得政党领军模式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

却难达到制度设计的初衷”。〔在蒋介石以军权坐大的同时。以党治军的模式即三位一体的政工制度遭到破坏。

以致逐渐瓦解。对于政工制度在北伐后的变异原因。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观点。

江沛通过考查年至年的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的演变。认为是国共间的猜忌。

国民党的“清党”运动导致国民革命军政工制度产生重大变异。尤其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军事将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细说国民政府初期的财政和军事
史料 | 南昌起义前后的国共舆论
北伐中的八个军的军长都是谁,后来这八个军又都哪儿去了?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第十四章 中国国民党改组与北洋军阀的末路
电影《建军大业》:到底想告诉人们什么?
大革命时期中共“忽视军事”说辨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