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堪一击的福建省小军阀,“闽南王”张贞及其第49师军事集团

话说民国时期,相比南方各省都曾出现过的统一全省的军阀,福建省却和四川省一样,始终未曾统一过,笔者曾介绍过称霸该省北部的所谓“闽北王”卢兴邦、刘和鼎,这回就来介绍下,曾割据福建省南部、号称“闽南王”的小军阀张贞及其指挥的第49师军事集团的故事。

电视剧中的张贞

张贞,字干之,1884年出生于福建诏安一户小商人之家,因为从小家庭条件还不错,所以读书不是非常努力,18岁才去读小学高级班,26岁才考入漳州府中学堂。在中学读书时,张贞受革命思想影响,也加入了地下反清组织同盟会,并参加了辛亥革命中的福建抗清起义,后又随北伐军北上,光复南京。民国成立后,张贞转入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毕业后又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学习炮兵技术。

由于心中的革命思想尚未消退,张贞又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斗争和孙中山发起的护法战争,因为他是军校生身份,所以孙中山任命他为大元帅府中校副官,后转入方声涛的部队工作,担任工兵营营长。1917年11月,方声涛奉命率军进军福建省南部,他知道张贞是本地人,对当地比较熟悉,便委任他为“福建靖国军”第四旅旅长,收编当地民军。

到1922年,张贞已经联络了一大批福建民军头目,打起了“福建自治军”的旗号,并联系上孙中山的广东革命政府,希望他们尽快出兵,配合自治军驱逐北洋军阀在福建省的势力。然而正当亲孙中山的粤军许崇智部赶赴福建时,广东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并将孙中山驱逐。为了收复广州,许崇智与张贞组成东路讨贼军,联合回师广州,结果被陈炯明击败,张贞的参谋长汤铭盘也被打死,原本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的自治军这会儿干脆一下子就散伙了。

1923年2月,在由滇桂军阀组成的西路讨贼军的帮忙下,孙中山才得以重返广州,张贞也被任命为大元帅府副官长,后奉命收拢了流散在广东的原福建自治军余部1000余人,编为一个独立团,驻广东东莞、石龙一带。1926年夏北伐军出师北伐后,独立团也随军参战,指挥上归蒋系的第一军军长何应钦指挥。北伐军顺利攻占福建后,何应钦将俘虏的北洋军张毅部编入独立团,独立团也因此被扩编为北伐军独立第4师。

张贞

1927年春,北伐军相继解放杭州、上海和南京后,独立第4师也跟着进入南京,张贞甚至还当了一段时间的南京卫戍司令。1927年8月1日,北伐军第二方面军主力在南昌发动起义,并南下闽粤边境。为阻止起义军在当地生根,蒋介石便急调身为闽南人的张贞的部队返回闽南,从而使其借机控制了以漳州、泉州和永春为中心的闽南三市十六县地区,这一地区的老百姓有很多在南洋做生意,所以经济比较发达,为张贞扩充部队提供了经济基础。

1928年春,独立第4师刚进入闽南时,只有三个团,后又增加一个团,总兵力达到7000余人,拥有枪支5000余条,四个团长则分别为张汝匡、杨逢年、尤开运和王祖清,其中只有杨逢年是张贞的嫡系,其余均为依附张贞的非闽南本地人,这也导致独立第4师(第49师)自成立起就内部派系矛盾不断。由于感到兵力仍然不足,1928年秋,张贞又组建了一个补充团,并以建设厅工程总队的名义收编了当地民军2000余人。

1929年3月,驻福建长汀的军阀郭凤鸣部被红军歼灭,张贞趁机向南京发去求援电报,从而得以将部队编制由四个团扩大为三个旅六个团,其番号也改称暂编第1师,三个旅长分别为张汝匡、杨逢年和卢振柳,此外还继续以建设厅工程总队的名义收编民军。然而,由于严重的派系矛盾,加上主要军官多为毫无军事经验的官痞或土匪头目,基层官兵既缺乏训练又深受压迫,还一直被克扣拖欠工资,大大影响了暂编第1师的战斗力。

1929年5月,粤桂军阀发起争夺广东之战,驻东江地区的原粤军第五军徐景唐部也趁机作乱,张贞想趁机把地盘扩大到潮汕地区,便以讨逆军第二纵队总指挥的身份率部前去讨伐,结果其号称三个团的出征部队却被粤军中战斗力垫底的1000余人的杂牌部队给击败,师参谋长应三山和第3旅旅长卢振柳都在战斗中阵亡,全军总共伤亡近700人。

张贞的师长委任状

就在张贞在潮汕吃败仗的同时,红军再度重创了闽西军阀陈国辉部,并建立起纵横三百里、人口达80万的闽西苏区。张贞以为红军战斗力不过如此,便派第2旅旅长杨逢年指挥两个团的兵力,协助新抵达福建的第56师刘和鼎向闽西苏区进犯。由于红军采取打了就跑的游击战术,所以双方主力基本没有发生接触,到1930年1月红军主力撤离闽西后,张、六刘联军也因为土匪卢兴邦进犯省会福州而不得不全线后撤。

为了鼓励张贞多多努力对付红军,蒋介石给了他陆军第49师的番号,张贞因此将部队整编为第145、146两个旅六个团,由杨逢年和王祖清分别担任旅长,此外第49师还辖独立团、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补充营和军官教导队等各种单位,总兵力达1万余人。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张贞还托人从德国买来驳壳枪百余支,从日本买来步枪三千余支和子弹百万发,使得第49师达到每个营四挺重机枪、每个连一挺轻机枪的装备标准。

部队扩大后,第49师每个月经费需求多达12万元,但蒋介石每个月只肯拨给张贞6万元,为了弥补这之间的差额,张贞只能派参谋长韩辉荣担任地方财政整理处长,从而把闽南地区的各种税收抓在手中,这样每个月就能搞到30万元的外快,补贴军费已是绰绰有余。除此之外,张贞还针对当地的黄赌毒产业和田赋、土特产、烟酒甚至粮食额外增收捐税,每年又可额外获利百万余元,使得第49师各大小军官们皮包里都赚得鼓鼓的。

1930年夏,张贞以杨逢年为“闽西剿匪总指挥”,率军三个团再度进犯闽西苏区,不过由于兵力有限,他们只能困守在龙岩县城及其周边三四十里的据点内,偶尔配合地方土匪武装到苏区老百姓家中抢粮食抢家禽,弄得当地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由于红军主力正在江西苏区与蒋军作战,留守闽西的只有红军地方部队第十二军的3000余人,因此红军方面也无法将第49师的入侵部队赶走,双方之间曾发生过三次小规模的交战,每战都各伤亡几十人。

张贞老部下杨逢年

1932年夏,红一方面军在粉碎了三次大围剿后,即以第三、四、十五军组成东路军,东征闽西地区。在红军正规部队的进攻下,驻防龙岩的第49师的三个团一触即溃,张贞闻讯慌忙调两个团前去支援,也被败兵冲垮。败兵一路退到距离漳州仅50里不到的南靖,张贞闻讯大惊失色但仍打算死守漳州,然而,在兵力使用上,他又犯了严重的派系问题,其中张贞的嫡系杨逢年旅被布置在相对安全的左翼阵地,非嫡系的王祖清旅则被布置在危险的右翼阵地,摆明了这是要他们去送死。

1932年4月中旬,由毛主席亲自带领的红军东路军果然来攻打右翼阵地,战至19日红军发起总攻,仅几小时就突破了第49师在風霜岭的防线,击毙第293团团长陈启芳、击溃第294团。红军在風霜岭得手后,立即又掉过头来击溃了第49师在左翼阵地的部队。据事后统计,这一仗红军直接报销了第49师三分之二的兵力,并俘虏第146旅副旅长魏振南以下800余人。

复盘这次战败,完全是由于第145旅旅长杨逢年没有及时支援王祖清的第146旅,坐视其孤军奋斗并直至覆灭导致的。尽管如此,在闽南土豪劣绅们的强烈要求下,张贞还是将战败的锅丢给王祖清,下令将他处决,理由是他“不敢上前线指挥、带着小老婆直接坐车跑回福州”。毕竟杨逢年是他的嫡系,如此这般处理王祖清,不过是为了丢卒保车而已。

眼看红军已经肃清了漳州外围,张贞只好临时借用漳龙公司的几十辆破汽车,把第49师的中上级军官及其家属纷纷撤出漳州,由于撤退仓促,前线的败兵伤兵,以及第49师存在仓库里的40多万发弹药,都没能撤下来。由于漳州距离厦门仅50公里,漳州的失守令欧美列强大为震惊,为了保护他们在厦门的经济利益,美、日等国都派遣了军舰进驻厦门海域,而红军方面也见好收好,在漳州留下一个第三独立团进行游击后,即将大部队撤出漳州。

漳州战役后红一军团在当地合影留念

红军大部队的撤离,给了张贞喘息的机会,他马上纠集了四个团的残兵败将,在红军撤走后即重返漳州、南靖一带。此时抗日铁军第十九路军在休整完毕后,即乘海轮抵达福州,上岸后即快速向内陆纵深挺进。何应钦知道张贞的第49师不是红军的对手,曾秘密通知张贞迅速把部队转移到闽北去,但张贞及其亲信们都不愿远离闽南老家,幻想可以与第十九路军达成某种方式的合作关系,继续割据闽南。

第十九路军利用张贞的这种心理,派人安慰他安心整训部队就行,别的不用管,张贞果然中计。一直到1932年7月,第十九路军已经在闽西南完成全部战略展开后,才通知张贞,要他马上去闽西打红军。张贞这才后悔当初没听何应钦的话,但他又不想去打红军,干脆直接停在原地摆烂。第十九路军见张贞不听使唤,干脆直接派两个师将第49师包围,并逼迫张贞离开部队。事后,由第十九路军将领张炎担任第49师师长。

张贞离开第49师后,因为又气又恨,一度精神失常,动辄发怒、语无伦次,后来在鼓浪屿别墅休养一段时间,又去南洋旅行数月后,才逐渐恢复正常,后又回到南京赋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张贞虽然连升中将、上将,但依然没什么事可做,考虑到他是孙中山时期的老干部,所以蒋介石也一直在政府里给他留着闲职。全国解放后,张贞全家逃往台岛,他最后于1963年在台岛病逝,终年79岁。

再说张贞跑路后,原第49师的高级将领们见大势已去,也都纷纷离开部队跑去南京,只有原第291团团长阮宝洪因为是广东人,才得以留下来,之后甚至还升官当了旅长,他手下的两个广东籍营长余公武和苏冠英,后来也都升了上校。在1933年11月的福建事变中,第49师曾一度被扩编为福建人民军第四军,但最终还是向蒋军投降,师长张炎离开部队后,由出生于1896年的黄埔一期生伍诚仁(字克斋)接受该师,从此该师由杂牌军中的杂牌一下子变成蒋军半嫡系部队。

十九路军将领张炎

在伍诚仁指挥下,第49师曾参与1935年1月在怀玉山堵截红十军团的战斗,后又被调往川陕地区阻击红一、时方面军,结果于1935年8月包座战役中被红四方面军重创,被俘800余人,师长伍诚仁被红军活捉后乘天黑跳河逃脱,而其余被俘官兵经曾在第49师任团长的周士第的劝说下,大多加入了红军。全面抗战中,第49师曾先后率属于蒋军第46、6、5军,最后于抗战胜利前夕被裁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国军阀将领传奇—败于毛主席之手的“闽南王”,众说纷纭的张贞
红军漳州大捷,3000个民工搬战利品,整整搬了一个多月
【每天老照片】-1万-6043- 这位政委有多猛?12人砸开一监狱!带的队伍,和尚也赶去参军
冲出井冈山|(六)红四军进占长汀,星星之火,再起燎原
「红潮」已经在军史上很少提及的“闽西红色娘子军”
“闽南王”张贞:独霸闽南四年,最终却成为中央红军的运输大队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