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熊向晖:在胡宗南身边的十二年(30)办理赴美留学手续前后

胡宗南从郑州回到西安不久,蒋介石就晋升他为上将,颁给他胜利勋章。他兴高采烈,并决定履行他当初对熊向晖父亲的诺言,保荐熊向晖去美国留学。

他告诉熊,不必陪他去重庆参加“复员整军会议”,要他去南京洽办留美手续。

“复员整军会议”是 1945 年 11 月 11 日在重庆召开的。参加会议的都是军委会各部、委员会官长,以及行营、战区长官,蒋介石到会致训词,何应钦报告中国陆军总部办理受降经过概要,并对整军工作进行布置。

除了熊向晖,胡宗南还准备多选几个人赴美深造。他对熊说,多几个留美的博士、硕士,对他今后的事业有助益。

图片来自网络

《胡宗南上将年谱》记载:“公以胜利后建设万端,需才孔亟,而抗战期中优秀青年无法出国深造者尤宜及时培育。于是,先后派副参谋长盛文、党政处处长张研田赴京与教育部交涉,同意由公以节余经费,派员出国留学,遂由张处长经纪其事,分批派遣朱文长、张奇,陈忠经、申振民、熊彙荃、涂心园、张绍良、阎子桂、何继高、马大恢、吕家鸿、马蒙、张维公、王克亮、宋寿昌、曹克寿、黄荣翰等 17 人,其中,马蒙留英国,其余皆留学美国。

张维公、王克亮、宋寿昌、曹克寿、黄荣翰等为特选之陕西优秀青年,此外,尚有李人士、余忠玲、熊彙芝女士等,亦各补助美金 3 000 元,助其出国深造。”

这里有一个错误。熊彙芝其实是熊彙苓之误,熊彙芝是熊向晖的四姐,就是那个想到延安去,被他制止了的姐姐,后来与孙适石结婚。

熊彙苓是熊向晖的三姐,原来在武汉大学当讲师,当时该校迁往在四川乐山。1942年。她到西安来探亲,受到胡宗南接见。然后,她回到学校,后来与申健,即申振民,于 1945 年结婚。

胡宗南送他们夫妇两个一起出国学习。

抗战结束后,胡宗南选送赴美英留学的 17 人中,熊向晖、陈忠经、申振民、马大恢这几个人,都是原来随军服务团的成员。张维公、王克亮、宋寿昌、曹克寿、黄荣翰等人,是陕西名绅的子弟。其余的人也都是帮胡宗南工作多年,受胡重视的干部。

申健曾任三青团西安分团书记、西北“工合”宝鸡事务所主任,同熊向晖很熟,但直到这时,熊向晖才知道他也是秘密党员,是王石坚联系的情报人员。

申健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陈、申二人,在抗战期间分别去昆明、成都续读两年大学,都取得大学文凭。但熊向晖没有读完大学即从军,如想直接赴美学习读硕士学位,还需要另找证件。

熊向晖将胡宗南保荐他赴美留学一事,函告仍在同济大学读医的未婚妻谌筱华。日本投降后,同济大学由四川迁回上海,停课半年,她便先到西安,再回老家南京。

陈忠经见了她,王石坚同她长谈,让她参加党的地下工作。

当时,办理赴美留学手续,过程是这样的:必须先有护照,而办护照之前,先要有美国大学发的入学通知书。

联系美国的大学,要有中国的大学文凭,还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名人推荐,学校才发入学通知书,凭这个人学通知书,才可以申领护照。

这一年,熊向晖已经 26 岁,只在清华大学念过一年半,为了争取早日拿到美国学位,他只好采取冒名顶替的办法,借用哥哥熊彙莘的毕业文凭。

他的哥哥是南京中央大学法律系毕业,好在他们兄弟两个长得差不多,照片上也看不出来,熊向晖的名字(熊彙荃)翻译成英文后,与熊彙莘也没有多大区别。

这时,经胡宗南向安徽省政府主席、第十战区司令长官、桂系的李品仙推荐,熊向晖的哥哥已在蚌埠担任收入颇丰的职务,常去南京,在那里找到了住处。

熊的父亲母亲也即将由西安搬到南京居住,熊决定送父亲母亲和谌筱华去南京。

1945年11月,熊向晖送家人到了南京,准备办理赴美留学手续时,才得知中央大学虽已决定由重庆迁回南京,但因军运繁忙,档案及大部员工滞留重庆,半年后才能取得他所需要的证件。

尽管熊不能等候那样久,但他却想借机休息一些时候,过了春节再回西安。

在南京休息的这段时间,熊向晖从报纸上看到新闻,知道自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 10 月赴重庆与蒋介石谈判之后,周恩来、王若飞仍然留在重庆,作为中共谈判代表,与国民党方面的谈判代表张群、王世杰、邵力子等人,就落实“双十协定”的各项条款,特别是围绕国民党停止进兵、恢复交通、避免冲突等问题,继续进行谈判。

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国民党停止进兵的问题。当时,张群等人奉蒋命,提出三点:(一)铁路交通必须恢复;(二)中共军队撤退铁路以外,其已占领区域暂维持现状;(三)中共军事代表叶剑英,应早日来谕,进行军事小组会议,商谈中共军队整编及驻地问题。

周恩来则指出:在解放区问题未解决,受降地区没有重划以前,国民党军进兵即为进攻。必须停止进兵,才能恢复交通。

后来,周恩来对国民党代表所提三条意见正式作出答复,提出为坚决避免内战,迅速恢复交通起见,中共方面提议:

(1)停止进兵、进攻、进占;

(2)停止利用敌伪;

(3)在八条铁路线(平绥、同蒲、正太,平汉北段、陇海东段、津浦、胶济、北宁西段)上,双方均不驻兵。

但国民党根本没有和谈的诚意,他们在“三进”(进兵,进攻,进占)问题上,始终不肯作出明确承诺,一味提出要“中共在各铁路线之部队,移驻铁路干线 10 里外”,好让国民党抓紧运兵,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内战。

10月 30 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停止八十万军队进攻解放区》,指出“南自广东,北至察绥,在广大的国土上,有 80 万以上的国民党军队,向各解放区进行着攻势”。

11 月 7日,新华社又披露,国民党用作进攻解放区的正规军,迄是日为止已达49个军 100 万人。这一天,新华社并公布了第一战区在豫西实施的“清剿”计划。

此时,国共谈判已陷于僵局。11月上旬,国民党进一步加快了发动内战的步伐,国共全面内战的事态一天比一天严峻。看到这个情况,熊向晖也是忧心忡忡。

在南京休息期间,熊向晖探望筱华的寡母,她的众多亲戚和熊的一些故旧,把熊看成国民党的“要人”,邀熊餐叙,希熊设法制止国民党“接收”人员的“劫收”。

不少人谈到蒋介石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谈到 10 月 10日签署的《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一些人问熊,《纪要》里规定,“在蒋主席领导之下,长期合作,避免内战”,为什么战火不休,不让老百姓过和平生活?

熊虚与委蛇,但心里明白,《纪要》签署第三天,蒋介石即密令胡宗南印发他 1933 年制定的《剿匪手册》,决定“剿共”,而王石坚则告熊,中共坚决保卫和扩大解放区,不让蒋介石“摘桃子”。

在南京,熊向晖继续从报上看到一些让他意外的新闻,11 月 28日,报纸上登出消息,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原美军参谋总长、五星上将马歇尔作为总统驻华特使,来华调处国共纠纷。

杜鲁门当天在华盛顿对记者称:马歇尔使华将执行美国一贯对华政策,惟此种政策将较以往有更明晰之说明。同日,魏德迈在重庆对记者称:马歇尔代表杜鲁门总统到中国来考察军事及一般情形,然后向总统提出具体的方案供采择。

国民党宣传部长吴国桢答外国记者称:“马歇尔元帅为美国当代名将,此番以特使身份来华,自必获我朝野欢迎。”

12 月 15 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对华政策声明,阐述美国对华外交的主要原则:赞成召开由中国各主要党派参加的国民会议,尽快解决目前的纠纷,促成中国统士。

为了实现统一,国民政府的基础必须扩大,容纳其他党派参加,政府改组后,中共应将其“自治性军队”统编于政府军队中。

12月 17日,中共中央发言人在延安发表谈话称:

“中国共产党欢迎杜鲁门总统15 日对华政策声明中关于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意见不同的武装部队间,停止敌对行动,召开各党派代表会议,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改组国民政府为各党派获有公平而有效的代表权的广泛代议制政府,藉以实现中国之民主统一的建议,并愿为上述建议的彻底实现而努力。

我们希望杜鲁门总统的建议,能为中国各方面在实际行动中所接受;我们要求中国内战之立时的,全面的与无保留的终止,并要求即将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执行各党派代表会议的职权,结束一党专政与改组国民政府。”

当时,中央对美国政府介入中国内部事务,调解国共纠纷,还是抱有希望的。

12 月 21日,马歇尔偕魏德迈由上海飞抵南京,蒋介石夫妇亲往机场迎接。

当晚,蒋介石在寓所举行晚宴欢迎马歇尔。同日,重庆《新华日报》刊登柳亚子致书马歇尔,揭露赫尔利改变罗斯福对华政策,祖护独裁,干预政治,以至造成中国之内战;

呼吁美国“勿与人民为敌,勿以民主为仇”。

12 月22日,马歇尔在重庆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谈话称:他希望能于年前,完成与各党派人士交换初步意见的工作,以为决定在华工作具体计划之参考。

周恩来与马歇尔合影 图片来自网络

12 月 23 日,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在重庆访晤马歇尔,马介绍了来华的使命,周恩来介绍了中共追求和平和民主的初衷,表示“我们的政策,是用民主的方法解决国内的一切问题,中国不能内战”。

此后,马歇尔与各党各派接触,调解国共纠纷。

1946 年1月1 日,周恩来又与马歇尔在重庆晤谈。马歇尔建议中共接受政府关于国、共、美三方会商的提议,成立三人委员会,处理有关停战,恢复交通和受降事宜。

1 月 3 日,周恩来与马歇尔会谈,转告中共中央欢迎马歇尔参加停战,受降、恢复交通等问题的协商。

马歇尔提出,在北平设执行部,由国、共、美三人委员会组成,一切行动须根据一致协议等。

1月 5 日,国共双方代表达成《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的协议》。10 日,政府代表张群与中共代表周恩来签署《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和声明》,规定于 13 日 24 时起全国一律停战。

次日,蒋介石和毛泽东分别代表双方下达停战令,立即停止一切军事冲突。

1 月31日,政治协商会议一致通过《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提出“全国力量在蒋主席领导之下,团结一致,建设统一、自由、民主之新中国”。

2月 25 日,国共代表和马歇尔签署《关于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规定,在 12 个月终了时,西北驻 5 个政府军,而没有中共军,这些条款,让熊向晖有些迷惑不解。

1946 年 2 月初,熊向晖在南京过了春节,于 3 月初返回西安,了解到许多新的情况。

抗战时期成立的各军事训练机构,如第七分校、战时干部训练第 4 团、西北游击干部训练班等,都奉令结束或裁撤,许多人对此都感到惋惜。

尤其是第七分校,从 1938 年成立到 1945 年结束,共训练了从第 15 期至 22 期的7 期学生,毕业学生25 000 多人,95%都分发部队充任军事干部。

西北地区的大部分国民党军队、华北地区的部分国民党军队的许多下层军官,都是七分校的学生。

战干4 团的情况,有些不一样,1940年,国民党军委会就下令,各地的战干团,一律撤销,第 4 团也在取消之列。但胡宗南认为,第 4 团有特殊任务,是为了对付陕北,与延安争夺青年。

于是,胡派战干 4 团教育长葛武肇专程赴重庆,向蒋介石、何应钦当面报告不能取消的理由。结果,经蒋特准,下令其改隶国民党中央训练委员会,自1941年1月起,改名为中央干部训练团,把原来战干 4 团的牌子摘下了。但在西北,人们仍习惯称战干 4 团,抗战结束后,战干 4 团也一并撤销了。

另外,胡宗南元月中旬向蒋请假,从西安径飞上海,经杭州回原籍孝丰县展墓省亲。 2月中旬,他到南京出席第二次复员整军会议,3 月 6 日,熊向晖返回西安没有几天,胡宗南也回到西安。

从胡宗南及其幕僚口中,熊向晖得知,南京第二次复员整军会议由蒋介石亲自主持召开,决定复员军官 15 万,士兵 100 万,集团军改为整编军,军改为整编师,师改为整编旅。

裁撤军事委员会在行政院下设国防部,白崇禧任部长,陈诚任参谋总长。

随后,胡宗南的部队就开始整编,当时,胡宗南指挥的部队共有 5 个集团军,13个军,35 个步兵师,1 个骑兵师,3 个独立炮团,1 个装甲兵团,1 个独立渡河工兵团,1个野战工兵团,1 个通信兵团。

经过这次整编,第 34 集团军及所属第 16 军(辖 3 个师)、第 3 军(辖 2 个师)入冀,归第十一战区序列。

再加上去年秋冬间,奉令裁撤的第 89 军军部,以及暂 62 师、65师、66 师拨归第 15 军建制,1946 年整编前,胡宗南所属部队为第 4、第 31、第 37、第38 集团军,计 10 个军,25 个步兵师,1 个骑兵师,7 个特种兵团。

3 月 16 日,奉蒋命,第一战区部队列为第一期整编。4 月 1 日,胡宗南召开整编会议,要求10 日内,整编完毕,同时决定:从第 1 军抽出 3 个团,拨补 144、31、48 师,以期战力平衡。

每一步兵师裁 1 个团,以补足原来的缺额,计裁撤 26 个步兵团,编余军官成立西安军官队与郑州军官队进行收容,编余文职官佐与士兵共 27 500余人,大部分资遣回籍。整编后,原来的军改称为整编师,师改称为整编旅。第 31 集团军在豫北,第 30 军在晋南,正在与八路军作战,因为在战斗过程中进行整编,土气受到很大影响。

4 月底,第一期整编完成,第一战区 4 个集团军统率 10 个整编师,20 个整编旅,55 个步兵团。

其中有 7 个甲种旅,每旅辖 2 个步兵团;3 个乙种加强旅,每旅辖 3个步兵团,连同各种特种兵部队,总兵力为 25 万 6 千人。

后来,又成立郑州绥靖公署,第 31 集团军王仲廉部所辖整编第 26 军(3 个师、6 个旅),拨归郑州绥靖公署指挥;第 4 集团军所辖第 40 师(2 个旅)亦已拨出,第一战区实有兵力不足 16 万人。

熊向晖回到西安后,了解了上述情况,告诉了王石坚,王向他和陈忠经传达中央有关指示。

王说,日本投降后,蒋介石同我党争夺胜利果实,我军坚决回击蒋军进攻,取得上党大捷、邯郸大捷,教训了国民党,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全国人民渴望和平,苏联不希望中国内战,美国更要求中国安定,于是,蒋被迫接受民主改革。

王石坚还向熊向晖、陈忠经传达 2 月 1 日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指示》,指出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已获得重大成果,从此中国即走上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

国际国内反民主势力依然强大,蒋介石国民党此次开始实行民主改革,如同他而过去实行抗日一样,带有很大的被迫性,因而中国民主化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长期的。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目前已由武装斗争转变为非武装的群众的议会斗争,国内问题由政治方式来解决。今后同国民党的斗争,主要是群众斗争和议会斗争;我党将参加国民政府;我军将进行整编,实行党军分,党将停止对军队的直接领导;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中共中央将移驻江苏淮阴。

王石坚还说,中央主管负责人要熊向晖、陈忠经、申健继续隐匿党员面目,先去美国留学,回国后的任务届时再说。王还说他到上海时,将向申健传达。

中央对当时形势的估计,显然是比较乐观的。据《毛泽东年谱》载,1946 年 2 月6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重庆中共代表团电,同意周恩来、董必武、吴玉章、秦邦宪和何思敬 5 人,为宪草审议委员的我方人选,毛泽东、林伯渠、董必武、吴玉章,周恩来、刘少奇、范明枢(如范不能去则提彭真)、张闻天为国民政府委员的我方人选,以便将来指导中心移至外边。

毛泽东并在电报中指出:“同意周、林、董、王(若飞)分任行政院副院长、两部长及不管部。”这说明,当时中央已经做好了进入政府的准备。

当时,召开全国旧政协大会,通过了五项决议,核心是改组政府,组成各党各派参加的联合政府。但是,旧政协刚闭幕,蒋就不按程序办了。

关于委员席位的问题,旧政协规定,国民党 20 名,其余 20 名,“其分配另行商定”。中共要求 10 名,民盟要求 6 名。后来,中共、民盟合作要求 14 名,因施政纲领中规定:重大决定需经国府委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但是,国民党只同意给中共和民盟 13 名,核心还是国民党要一党说了算。

结果,就为这一个席位问题,蒋介石无论如何就是不松口。后来,蒋介石不断在东北、华北、西北挑起事端,挑动内战,局势越来越糟。

在西安期间,熊向晖还听说,去年 12 月下旬,胡宗南曾往豫北视察,准备夺取焦作、博爱、滑县等地,已定今年 1 月 10 日前行动,第 166 师刘子奇部已于 1 月 5 日前,开至新邻郑州指挥所,亦将于 1 月 15 日推进至新乡。

但是,由于美国总统杜鲁门于去年12月发表对华政策声明,马歇尔特使随后来华调处国共纠纷,1 月 10 日国共双方发布第一次停战令,停止一切军事行动,这样一来,胡宗南对焦作等地的进攻计划,虽已完成部署,但不能不停止行动,改取监视状态。

3月间,胡宗南的部队开始复员整军,熊向晖一度以为国民党有了和平诚意。但4 月 11 日,蒋介石密令胡宗南,用 5 天时间围歼中原解放军李先念部,要求5月4日发起进攻,5 月 9 日结束战斗。

熊向晖迅速通知王石坚,后王告熊,周恩来先期向马歇尔、徐永昌揭露这一阴谋,予以制止。

这一段时间,熊向晖还了解到,胡宗南判断国共矛盾,决非美国所能调处,更不可能相安无事。

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方针,必须是彻底“剿除”,而“'剿除’之道,首宜直捣其延安'巢穴’”。据此,胡宗南密拟进攻陕北计划,准备了甲乙两案,并指示于5月 15 日前准备完毕。

5 月 18日,胡宗南向蒋介石提出《攻略陕北作战计划》,要采取“犁庭扫穴”,直捣延安的闪击行动。

胡认为:此时,陕北的中共武装力量,大部分抽调东渡,向晋、绥、河北、东北挺进,军力处于劣势。

而第一次停战令在 5 月底届满,胡宗南期望能利用停战令届满的机会,发起对陕北的攻击。

熊向晖照例迅告王石坚。过了几天,熊又告王,蒋介石命胡“暂缓”,熊同时告王,中央大学档案已运到南京,他定于 6 月 5 日乘班机飞南京,洽办留学手续。

王石坚对熊说,中央对胡宗南密谋偷袭陕北的计划很重视,现在到了和、战的关键时刻,来往电报讲不清楚,周副主席要在你到南京后同你面谈,要立即查告你在南京的家庭住址,你到南京后第一个星期的上午都不外出,有人会到你家,对你说“胡公找你”,你就跟他走。——“胡公”是周恩来的代号。

6 月 6 日,熊向晖刚回到南京,蒋向新闻界发表东北暂时停战声明,自 6 月 7 日正午起,停止进攻,期限为 15 天,这就是所谓第二次颁布停战令。这时,熊才弄清了蒋命胡“暂缓”进攻陕北的原因。

熊向晖来南京后,住在卫巷 32 号家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9年,熊向晖见到周总理,这才得知胡宗南没有拆穿自己的原因
熊向晖遇险
82年熊向晖向中央请辞,荣毅仁因何致信国务院总理:中央不要批准
十大红色卧底:卧底胡宗南身边12年,能顶几个师——熊向晖
2001年,朱镕基看了央视一档节目后,立即赶往医院看望特工熊向晖
胡宗南身边的“特务”熊向晖,为何身份暴露后,还能顺利“归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