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冯玉祥口述:(47)中原大战

“国民军”既失败,“改组派”在粤亦一事无成,南京因此得倾全力以收拾北方瘫痪之局,于是,阎锡山首当其冲。

彼其取巧奸诈之术既穷,骑墙“放虎”之举亦不容再演,乃返而作政治运动,极力拉拢国民党各派各系,谋大团结以与中央对抗,务成旗鼓相当的新局面。

一时间,河北、山西道上,太原、晋祠之间,冠盖云集,各方使者络绎不绝。凡历年以来,全国全党之不满于中央者,非亲自命驾北上,则纷纷派代表来与阎氏接洽,如“改组派”之汪兆铭、陈公博,与“西山会议派”之邹鲁,及其他失意分子等均是当时寓晋之上宾也。

当时,败退广西之四集团军李宗仁等亦遥为响应,派代表北上参加。阎居然成为全国军政主动的中心人物——“盟主”,执反动派之牛耳,而我则退居被动的配角而已。

但是,我的潜力具在,陕、甘仍有殊不可侮之重兵,故各方亦如常看重之。阎与我虽仍不无芥蒂于心,至3月间,宋哲元、孙良诚向我痛恨被阎出卖,至欲挥戈渡河攻晋,我以为,时过境迁,此刻,同仇敌忾,患难与共,甘愿合作奋斗以图共存。此则各派、各系、各军大有联合共进之趋势也。

我所念念不忘,比之生命还重要的,就是保存及整理尚在陕、甘的旧部,自退兵后,宋哲元、孙良诚等,虽彼此谅解前此之误会,尽释前嫌,再事团结,共赴患难,然全军竟如群龙无首,领导乏人。

其时,西北军之“五虎上将”,张之江与李鸣钟已退役,鹿钟麟蛰居天津,惟宋哲元、刘郁芬二氏尚在军中,但其资望才干不足以掌帅印。

他如蒋鸿遇早已物故,刘骥殊非统帅之才,以下孙良诚、孙连仲、刘汝明、佟麟阁等分属后辈,更无统帅资格了。

我决定以鹿代统全军,鹿奉密令后,乃假装勤务兵,随同某要人秘密乘火车由天津至大同,复转乘汽车往谒我。俟某人下车后,我即向他面授机宜毕,不动声息,乘原车南开,过河直抵潼关。

至则实行主持全军,着实整理,宋、刘等拱手相让,惟命是听。不移时,原日“国民军”之雄姿威势,再次恢复,士气提高,静待后命矣。

在晋方,军事政治运动既酝酿成熟,阎乃于1930年2月10日,发出通电,反对武力统一全国之政策而请蒋主席下野,随而南京与晋方屡屡互发函电作文字之战。

2月21日,汪兆铭(上年12月已被中央党部开除党籍),亦出名通电,攻击南京。28日,阎迎蛰居建安村之我入太原。3月,阎先取行动,接收山西、北平各中央机关,缴中央各军军械,封闭党报。

图片来自网络

3月15日,晋军与冯军各将领联合通电,拥阎锡山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我、李宗仁、张学良副之。孙良诚、吉鸿昌等随即挥军东出,直指开封。

4月1日,阎、我和李就任联军总司令之职,惟张学良无表示,晋军开入山东,我军则仍在河南,双管齐下,分路作战。五日,南京下令讨伐,纷纷调兵应付,但前线初仍取守势,其后乃交战。于是所谓“中原大战”爆发。

其时,北方的军事组织及计划以李宗仁为“第一方面军总司令”,由桂攻湘、鄂;我为“第二方面军总司令”,由陕攻豫;阎自兼“第三方面军总司令”,指挥河北军事,挥兵攻鲁;石友三(前曾一度与唐生智反中央,失败后北退)为“第四方面军总司令”,由豫攻鲁。

广西李宗仁、黄绍竑等联同留桂之粤军张发奎部,倾全省之兵,由李亲自统率,冒险北上,与北方相呼应,并自求生路。他们计划:经湘入鄂,与我军会师中原。

倘此南北军事计划得实现,则南京危矣,讵料李军北进,前锋已过岳州入鄂境,而粤方忽以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两师北上占领湘南衡阳,切断李军后方之联络补充线。李宗仁不得不撤退南归以应付危局。于是,会师中原计划失败,影响“中原大战”全局之胜负不少。

延至7月中,“扩大会议”在北平开会。8月下旬,各派共同组织“国民政府”,拥阎为主席。

1930年9月9日上午9时,阎就主席职,此时我则赴豫亲自指挥战事矣。主席登坛后,忽有南京飞机翱翔空际,向清故宫三海投下炸弹,有一枚正中“中海”之“怀仁堂”前湖中,立即震醒“阎主席”的好梦,未几,他即急急离平回晋。

七、八月间,鲁、豫两战场均有剧战。三方各集中精锐作殊死战,故伤亡甚多。至八月初,晋军一败涂地,山东尽失,不堪再战。中央军于是得倾陆军、空军全力集中豫省以对付我军,其总攻郑州者为陈铭枢之第四军,最为得力。

当时,中央军蒋介石之总部设在开封东兰封车站,离站不远为飞机场,航空司令为张惠长。一夜,我军骑兵千人袭击机场,毁去所停之机。张急匿避,始得幸免。

骑兵得手后,转驰往兰封猛攻车站。时,站上防守虚空,总司令部只得卫兵百人而已,蒋介石驻列车上,势极危险,仍镇静处之。

平常军队,凡遇夜袭者,多不还火,免露虚实,但是时侍于总部内之高级参谋陈调元,却主张还火,以免坐以待毙。此兵法虚虚实实之妙算也。

乃下令全部卫兵分布车站,密密射击。攻军皆骑兵,果以为车站有大部军力,防备周密,否则不至还火;又在夜间不便大举进攻,即行退却。总部遂获安全。

然而,此次“中原大战”之胜负,不决于疆场,却决于政坛上外交手腕之间。方豫省大战时,中央代表吴铁城等在沈阳与张学良磋商合作事。吴挈其擅长交际、善于辞令之爱妾及大量金钱与俱。二人施用阔绰的、机巧的外交手段,周旋于奉军“少帅”张学良夫妇与高级文武干部间,大奏奇效。

闻有一次,张在一个公开的场合私对其妾作戏言:“您俩胆敢来这里作说客;假使我将吴铁城枪毙了,又怎么样?”她因面不改容、从容镇静地含笑答道:“少帅,别跟我开玩笑!像少帅这样英雄人物,哪会干出这卑鄙狠毒的事呢!”张听了,哈哈大笑答:“果然说得妙!来!干一杯!”

另一日,吴大摆山珍海错最贵最盛的筵席,遍请张总司令高级人员与军官赴宴。其妾周旋其间,恭敬招待。堂前设了十几桌麻将,请各人就席娱乐一下。每人面前抽屉内各置钞票大洋二万元,输赢不计,胜者尽入私囊,负者也无所损失。于是人人乐不可支,与他都成为朋友了。

同时,阎和我二人亦派代表薛笃弼与贾景德两个“老实头”到沈阳极力运动。无如囊悭术钝,与吴比较,在在相形见绌,居于下风(即送礼三千元也要去电请示汇款方济)。双方均予张学良以特高位置、优异条件,拉其加入阵线。

一直以来,张学良站在中立立场,无露骨表示左袒哪方,然以其时形势论,奉军势力充实,地利得宜,在北方实居举足轻重之地位,吴氏来后,不久即获得好感。其间尤有决定性作用者,则张对南京虽仍有不惬意之处,然对我却有不共戴天之世仇,而绝对不能与其携手合作者。

其实,早于1929年5月间,张已与奉军将领有公开反对我的政策之表示。至是年,更于9月18日发出通电,主张国家问题,当由中央政府依合法程序解决之,是无异正式加入中央阵线之表示也。

发电未几,随即派大军入关。晋军无能抵抗,遂由其连占天津、北平以及河北全省。阎见大势已去,于奉军开到之前,通电辞职,复由北平退回太原。

9月22日,北平晋军撤退。前二年,晋军以“国民政府”名义克复旧都,今则奉军亦以“国民政府”名义入据焉。“扩大会议”及其所组织之“国民政府”自然瓦解。各员与中央协议,汪出国,阎赴大连,而我则居山西。

至于豫方军事之结束,亦不决于疆场上之战争,而决于我的麾下另一部之叛变。

一日,我在总部忽接在前线作战之军长吉鸿昌电话,说:“总司令,对不住,我走了。”原来,南京知道我的旧部李鸣钟与吉感情素洽,乃着其往豫运动吉来归,果然马到成功。

其时,李对我的确怀有怨望,已脱离我军,张之江虽亦离军,但未致叛我。而吉之叛变则因全军为金钱所收买,而且梁冠英、张印湘等部亦随焉,前线全军尽丧。

当下,我怒掷电话听筒,气愤之极,恍如昔年韩复榘、石友三等叛变剧之重演,全线崩溃在即,大势已去,束手无策以挽回大局矣。

于是,悬崖勒马,即由郑州渡河,挈少数卫队,由新乡经焦作西行复入山西,郑州遂为陈铭枢攻下。我军则尽退陕西、山西,战事遂告结束。

此次“中原大战”,实为历来内战之最剧烈者,犹甚于前年豫东与奉鲁军作战之役。

中央军之最精锐部队,如冯轶裴军,及十九路军陈铭枢等部,皆参与。阎、冯两方亦尽以所余留之精兵出战。双方纪律均优,斗志均旺,屡作殊死战,以故伤亡皆极惨重,两败俱伤,不特四个集团军一一瓦解,而南京实力也亦减缩。

我入晋时,有驻豫北之孙连仲、张维玺等部犹欲追随,我转令其投归中央,嘱其以后务须服从南京的命令,为国效劳。孙等唯唯诺诺,遵令而退。其后,果然向中央报告:“奉冯总司令命前来投顺。”蒋介石素知其忠勇可靠,即收编之,以后孙则矢忠中央,服从命令,始终不渝,方可纪也。其他诸部亦有受中央改编者,不过战余几部不到十万人而已,精锐尽失矣。

我在入晋深山野岭之途间,忽有强徒拦路剪径,当下,我大喝一声,随从卫士齐放手提机枪,小贼当场倒毙,我乃继续行程,既抵太原,阎如前优待之。

其陕、豫余郡宋哲元、刘汝明、过之纲等约四万人相率入晋,均由商震奉阎令善为安置,担负一切给养。其后,中央改编驻晋冯部为廿九军,分两个师,以宋哲元、刘汝明为正副军长,冯治安、张自忠(由河南入晋)分任师长,由中央发饷。后来增编一师,以刘汝明任师长。此军在运城、阳原等处一住三年,乃奉令往北平应付日军之侵略,成为国家之干城焉。

我复在山西寄居于汾阳(在太原西南),韬光养晦,生活安静。时或致力于本地教育工作之促进,及他项为社会、为民众之服务。

大部分的清闲时间则消磨于读书、写字、著作、绘画,尤喜欢作白话诗,吟咏内容类皆描写平民疾苦,痛贬恶风败俗,暴露贪官污吏,提倡俭朴生活,反对虚伪言行等等,是皆其一生之彻底主张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傅作义功德林探望陈长捷,却遭怒目而视,陈长捷:我上了他的大当
徐向前俘虏了一位晋军总司令,问道,老同学,还认识我吗?
国民党新军事集团的混战(四)
1949年北平起义时,傅作义是怎样控制住20万中央军的?两招
【每天老照片】-1万-7073-解放战争时期,拥兵50万的北平王傅作义,为何最后选择战前起义
1930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