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军南方游击区战史(14)梅岭星火-梅岭三章

1937年4月底,叛徒龚楚、何长林又阴谋策划了一个梅岭事件。

从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之后,红军游击队已经在密林深山里转战了四个年头。除了突围前收到党中央的两份电报以外,南方各游击区就一直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项英、陈毅与南方其他游击队之间的联系也完全被隔断。

微石终能填血海,大军遥祝渡金沙。长夜无灯凝望眼,包胥心事发初华。

在那漫漫的长夜里,陈毅曾多次写信给鲁迅和茅盾,多方寻求同中央联系的途径。可是,一封封信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一天,赣粤边特委接到内线交通员黄亚光送来的一封机密信。

信中说:党中央派人来了,带来了重要指示,要负责同志到大余城南一个饭店里会面。写信人是陈海。

陈海,又名陈宏。原系湘鄂赣苏区派出做兵运工作,在国民党第五十师当兵,并当上了政治训导员。后因身份暴露逃到赣南,通过关系找到中共信康县委。1935年10月,与赣粤边特委接上了关系,被派入粤军余汉谋部继续做兵运工作。两广事件后,又转入国民党第四十六师做兵运工作。陈海曾多次上山汇报工作,还带来一些香港、上海出版的国民党报纸。

听到党中央派人来了的消息,大家都喜出望外。陈毅看信后,和项英商量了很久。他对这封信是怀疑的;既然中央来人了,为什么不把他带上山来?可是又一想,如果真的来了人,我们不下山会面,那不就错过了和中央联系的机会!

明知此行有风险,急切的心情促使陈毅决心亲自进城,准备先查清陈海的虚实,再见机行事。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陈毅穿上一件长袍大褂,装扮成一个教书先生,只带了熟悉道路的区委书记黄占龙前往大余县城。项英等人则留在梅岭斋坑等候消息。

陈毅进县城后,没有直接去'广启安'糖铺,面是先去陈海家看看动静。他俩来到陈海家门前,见一妇女正在洗衣服。黄占龙估计她是陈海的老婆,便问:'陈海先生在家吗?'她连头也不抬,神气十足地答道:'到团部去了。'黄占龙把'团部'误听为'糖铺'。

陈毅和黄占龙一起,直往广启安糖铺走去。刚拐弯,不禁一怔,只见一队国民党兵从另一个方向朝那个'糖铺'走去。两人急忙躲进一茶馆,若无其事地坐下来喝茶。这时,在'糖铺'工作的老曾走了过来,悄声地对陈毅说:'陈海叛变了!昨天他带着国民党兵把店里的黄亚光也抓走了。你们快走吧!'

这时,大街已经开始戒严,国民党兵正在街上盘查行人。陈毅使了个眼色,黄占龙立刻起身,转入小巷,穿过一家老百姓的小屋,从小路绕出城去,顺原路往回走。他们刚翻过一座大山,发现对面山上到处是国民党兵。为了便于隐蔽,两人分道而行。

原来,陈海向项英、陈毅汇报工作后,在离开梅岭的途中被捕叛变。他讲出了红军游击队在大余县城的'广启安糖铺'、地下交通站和内线交通员黄亚光,以及赣粤边特委的情况。龚楚、何长林为讨其'主子'的欢心,便利用陈海,设下圈套,假称中央来人,诱骗项、陈下山。

陈海把信送出后,便在大余县城等候游击队负责人下山。一时没有等到,他便带着国民党军队包围了红军游击队的指挥机关驻地﹣﹣梅山的斋坑。

当时,项英的警卫员曾忠山正值岗哨,发现敌人包抄时,立即鸣枪报警,项英、杨尚奎、陈丕显、刘新潮等闻声冲出棚子,躲进草莽深处。敌人搜索不着,只发现一个女交通员彭妹子,任凭敌人殴打、折磨,彭妹子不曾透露半点秘密。到傍晚时分,敌人毫无所获,只得把彭妹子押到大庾交差。

正当国民党队伍往山下走时,陈毅刚好辗转回到梅山。他不知道斋坑已经出事,所以一个人信步走着,迎面正撞到下山的国民党兵。陈毅被一把抓住,要他带路'去抓陈毅'。

陈毅把两手一摊,推说道:'我是外地人,对这里的路不熟悉。'

'不是本地人,跑到这里来干什么?'

'我在城里教书,到这里来买点茶叶。'陈毅知道梅山盛产茶叶,不慌不忙地回答。

'少罗嗦!教书也好,买茶叶也好,先给老子带路!'一个白军把枪栓一拉。

无可奈何,陈毅只好往回'带路'。白军军官听陈毅说是教书先生,又见他很从容,也就相信了。便一路走一路与陈毅攀谈起来,显示自己有点学问。

陈毅一边与敌军官搭讪,一边寻找机会脱身,陈毅看见一个茅厕,便借口肚子痛要上去茅厕。陈毅钻进茅厕,一猫腰就从茅厕后面的山坡潜入一个山洞里隐藏起来了。

国民党军等了一会儿,不见'先生'出来,便进茅厕察看,看到茅厕后有个大破洞。这时,他们才明白过味来。这位'先生'器宇不凡,很可能就是他们日夜要找的游击队'大头子'。于是,立即调兵层层包围梅岭,放火烧山,一时间烈火熊熊,眼看就要烧到陈毅潜藏的山洞了。陈毅紧握着子弹上膛的手枪,一动不动,两眼盯着洞外近在咫尺的敌人,作好了突围的准备,

谁料天下真有这等巧事,正当万分危急之际,忽然天上乌云翻滚,狂风大作,雷电轰鸣,哗啦哗啦落下倾盆大雨,很快把火苗浇灭了。敌人淋得像落汤鸡,悻悻不乐地走了。陈毅藏在山洞,眼看大难临头,却被一场狂风暴雨救了驾。事后他风趣地说:'这真是托马克思在天之灵啊!'

陈毅怕敌人会'杀回马枪',到了午夜,才走出山洞,一口气走了30多里,越过几重山,来到斋坑北面的山里。

果然,敌人知道梅山住有游击队的领导机关,第二天天刚亮,就出动四个营的兵力重重包围了梅山。敌人带着军犬、探照灯,在梅岭日夜搜剿,整整折腾了20多天,仍一无所获,只好又放火烧山,悻悻而去。

在梅山被围困期间,陈毅躲在山洞里,眼看无法突围,生死存亡也许就在此时了!陈毅慷慨启笔,写下了豪气冲天的'绝笔'-《梅岭三章》: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为。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草就诗词后,即藏在衣底,准备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可是敌人摸不清虚实,不敢贸然行动。每当夜幕降临时,陈毅就乘机转移,在梅岭与敌周旋。身上带的粮食吃光了,就用手挖开地皮,找出一些白色的丝茅根,放在嘴里咀嚼。这样坚持20多天,最后终于跳出包围圈,转移到南雄游击区。

梅岭脱险后,陈毅和项英等会合,再次领导各地区党组织和游击队,粉碎了敌四十六师的又一大规模'分区清剿'。

1937年7月初,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师鉴于'分区清剿'仍无济于事,便将保安团一部配给各县作政治警察队,准备作新的进攻,正在此时,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第四十六师对赣粤边游击区的'清剿',被迫于7月11日停止。

至此,项英、陈毅和中共赣粤边特委领导的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终于度过了艰苦的岁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毅著名诗篇《梅岭三章》的背后是“九死一生”的“梅岭事件”
1962年,陈毅给江西一县委写信:务必要找到一位叫周篮嫂的农妇
解放江西后,陈老总特意写信给陈赓:找到彭育英,将他送来上海
赣粤湘边红军游击队
三年游击战争往事之梅岭篇
新刊 · 重建 | 刘上洋:梅关古驿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