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遗憾错过上将的5位开国中将:个个名震一方,资历才能不输上将

在1955年的大授衔中,共有177名将军被授予了开国中将军衔,这177名中将堪称是革命战争的中流砥柱,对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其中不乏一些资历老,功劳大,足以位列开国上将,却又因为种种原因与上将擦肩而过的人物。

本文兹列举一方面的2位,二方面军的1位,和四方面军的2位。

一、莫文骅

莫文骅在新中国成立前,曾担任四野14兵团的首任政委,之后又在13兵团担任政委。按道理,他完全可以被评为正兵团级,然而,在1953年评级时,莫文骅却被评为了副兵团级。

据《莫文骅回忆录》记载,当时东北区军党委已经决定评他为正兵团级了,但高岗却说了一句:“老同志不要骄傲嘛,莫主任(莫文骅时任东北区军政治部主任)评为副兵团级就可以了。”

还有一种解释是,有人认为当时东北区军的副司令员、副政委都是副兵团级,莫文骅这个政治部主任评兵团级“不好领导工作”,于是就给莫文骅降了半级。

莫文骅是从广西区军调到东北区军的,而且他和高岗在延安时期曾发生过矛盾,高岗趁机“来了一下”,搞得莫文骅很是委屈。

为此,治部总政的罗荣桓曾打电话把他叫到北京,安慰他说:“胸怀要宽宏一点,个人的事情算了。”还邀请他到万寿山游览。

莫文骅晚年说:“我也知道高岗的为人,跟他有多少道理好讲,又是个人的事,算了!”就这样,莫文骅错过了正兵团级,也错过了开国上将。

查看资料可知,49年1月解放军整编后,全军共组建了16个兵团,其中有5个兵团政委因到地方工作没有参加授衔,剩下11位中,有1人位列开国元帅(徐向前任华北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3人被授予大将、5人被授予上将,只有莫文骅和郭化若两人居中将。

莫文骅在红军时期曾任红5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13师政治部主任、红军干部团政治部主任、红军大学政治部主任等职务。

抗战期间曾任抗大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后方政治部主任、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野4纵政委、军41政委、14兵团、13兵团政委等职。在55年授衔时,除了主持评衔工作的徐立清再三请求降衔为中将外,其余的正兵团级干部最低都是开国上将。

二、郭化若

和莫文骅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郭化若,郭化若曾任在建国前曾担任三野9兵团首任政委(司令员为宋时轮),按道理说也应该是正兵团级,但却被评为了副兵团级。

郭化若的资历很老,当年就读于黄埔4期,参加过讨伐陈炯明。大革命失败后,他本计划参加南昌起义却被所在部队扣留,他于是单枪匹马前往南昌,在路上得知起义军已经失败,他找到组织后被送到了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

29年回国后,郭化若主动向中央提出,要到井冈山去工作,于是来到了毛主席、朱老总的麾下。一方面军成立后,他曾担任一方面军代参谋长、总前委代秘书长等职,协助毛主席、朱老总指挥了多次反围剿作战。

郭化若是我军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被称为“一代儒将”,他对《孙子兵法》的研究尤其令人瞩目,被毛主席盛赞为:“古有孙子,今有郭子。”如果他能一直担任一方面军代参谋长的职务,前途自然是不可限量。

可惜的是,宁都会议前后,长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郭化若成了教条主义者们最先打击的目标,他的代理参谋长职务被免除,党籍被开除,被安排到红军学习当老师去了。

一直到1937年8月,郭化若到延安看望毛主席,毛主席问郭化若:“化若同志,我听人家说你骄傲,你有什么看法?”郭化若听后差点掉泪:“主席,我现在连党员都是不是,有什么资格骄傲呢?我已经30多了,想找对象,人家听说我不是党员就不谈了。”

毛主席听后沉思片刻,叹气道:“这些年你受了不少委屈啊!”

此后,毛主席便亲自查阅了郭化若的相关资料,还介绍郭化若找当时的组织部部长陈云介绍情况。最终,郭化若头上的“托派”帽子终于被取下了。

如果不是这7年的辗转蹉跎,郭化若的晋升空间必然是很大的。此后郭化若历任委军一局局长、四局局长、抗大三分校校长、延安炮校校长等职。解放战争爆发后,郭化若前往鲁南区军担任副司令员,之后担任华野4纵政委,9兵团政委等职。

郭化若参加革命早,职务也很高,但由于7年的坎坷,以及较长时间主要在军队机关院校工作,担任军政主官的时间不长,尽管他曾任正兵团级职务,最终还是被评为了副兵团级,也因此错过了开国上将的荣誉。

三、廖汉生

历史上,红二方面军由于实力并不突出,所诞生的上将也并不多,包括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方面军参谋长李达,红六军团政委王震和著名的“独臂战将”贺炳炎。

在这5人之外,廖汉生是比较有资格竞争开国上将的人选。

廖汉生16岁就跟着贺龙闹革命,曾任红3军9师政委,红2军团6师政委和红2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部长。抗战期间,他的曾任358旅团政委、旅副政委,新四军5师3分区政委等职。

解放战争中期间,他和贺炳炎搭档,担任晋绥野战军1纵政委,西北野战军1纵政委和解放军1军政委。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和贺炳炎的职务都是不相上下的,而且是搭档。而在建国后,贺炳炎担任西北区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和党委第五书记,而且在彭老总离开西北区军,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后,他更是一度负责主持西北区军的工作。

在1952年的评级中,廖汉生被评为“副兵团级”,而贺炳炎则是“准兵团级”。

从评级的结果看,廖汉生比贺炳炎更有可能代表二方面军位列上将,但是贺炳炎在二方面军的战功太大了。廖汉生晚年写回忆录,曾如此评价贺炳炎:“他是贺龙最喜爱的一员战将,打仗时碰到别人拔不掉的硬钉子,贺龙就大喊一声:贺炳炎,上!指派他担负最危险,最艰巨的任务。”

所以对于老战友贺炳炎获得开国上将,廖汉生并没有二话,是极力拥护的。

55年评衔的时候,廖汉生正在军事学院学习,据廖汉生回忆:当时“我们自己则埋头学习,谁也不去打听自己可以授什么衔,别人会授什么衔,一切由组织上来考虑。”

后来得知自己被授予开国中将,廖汉生也欣然接受了,当时有一些战友认为廖汉生的军衔低了,但廖汉生没有丝毫怨言。当时还有人传说,毛主席为此还表扬过廖汉生,说他本来是可以授上将的。

对于这种传说,廖汉生晚年在回忆录中也有记载,不过,他谦虚地坚持,自己并没有上将的资格,因为上将的标准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当过师级干部,抗战时期当过旅级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当过兵团级干部。“前面两条我还符合,但我在解放战争时期一直都是军政委,没有担任兵团职务。”

但具体地看,贺炳炎在解放战争时期也没有担任过兵团职务,彭绍辉上将也没有,对比可知,廖汉生确实是有机会的。

对于所谓的“贺、廖谁授上将更合适”,廖汉生谦虚地表示:“我们一起搭伙计有20来年,看起来我们职务差不多,实际上他的资历比我老,职务过去也比我高。当我还是红军游击队员时,他已经是红军团长了……贺炳炎战功赫赫,称得上是红二方面一位有代表性的战将,被评上将是当之无愧的。”

作为长期从事政工工作的战将,廖汉生的觉悟是很高的,他说:“只要多想一想自己当初参加革命队伍时的理想,多想一想早已牺牲的战友们,什么军衔就都无所谓了。”

四、程世才、李天焕

程世才将军是四方面军的代表人物,也是四方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军长。

程世才担任红30军军长时,搭档的政委时李先念同志,当时他们都才20多岁。在这一时期,红30军承担了很多重要的任务,比如反六路围攻,作为先锋和一方面军在懋功会师等等。

李先念后来评价程世才,说他在战场上气势夺人,身先士卒,一往无前,就像出山的猛虎。这是很高的评价。

回看当时的四方面军军长,除何畏叛逃,余天云投水自尽,孙玉清牺牲于西北,剩下的也就只有王树声、王宏坤、许世友和程世才了。而这4人中,也只有程世才是中将。

后来军西路远征河西走廊,又是李先念和程世才率领军西路仅剩的407名余部,历尽艰辛到了新疆,为革命保存了宝贵的火种。

程世才之所以未能成为开国上将,主要就是因为他在抗战时期离开了军队,长期在抗大和党校工作,曾任抗大分校校长和党校四部副主任。这些职务虽然也很重要,但对于以战将闻名的程世才来说,却实在有些可惜。

后来,程世才被派往冀热察挺进军,为司令员萧克担任参谋长,萧克晚年写回忆录,对程世才这期间的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表现。

之后程世才又率部进入东北,曾任东北民主联军3纵司令员和南满军去司令员等重要职务。

熟悉那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当时南满的局势是非常复杂的,因为敌强我弱,实力过于悬殊,东北局和南满甚至一度考虑过要不要放弃南满。

在这种情况下作战,南满的作战一定不会一帆风顺,加上之前因为本溪、四平等地的作战中,程世才和司令员在很多问题上看法不一致。

后来,程世才就被换成了“旋风司令”韩先楚,他并没能带领他一手组建起来的3纵走到最后,而是去了安东区军担任司令员,所辖的部队只有一个独立支队。

这也成了程世才后来未能被授予上将的一大原因。

四方面军中还有李天焕,李天焕在红军时期担任过红30军的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担任过晋察冀区军第5分区军政委,解放战争末期担任过20兵团政委。

20兵团即著名的“杨李兵团”、华北第三兵团,司令员为杨成武。《大决战》中,毛主席在雪地发火,说:“杨李兵团怎么一回事啊……”说的就是杨成武和李天焕。

尽管李天焕担任20兵团政委,但由于他在军西路失败后,长期一段时间里职务偏低,较少担任军政主管,所以未能在52年的评衔中成为正兵团级,进而未能竞争开国上将。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与上将军衔擦肩而过的五位开国中将
他本可授衔上将,却坚持要降为中将,三大元帅亲自相劝都没用
1983年6月,有5位军队高级领导干部当了副委员长,他们是谁?
曝光60年前开国上将李志民与黄继光的弟弟黄继恕在一起的罕见合影照
他是建国后第一位辞职的开国上将,回家成为小学教师
他是4野兵团级将领,55年仅被授予中将,晚年坦言道:我得罪人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