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国中将张震回忆谋攻舟山金门
userphoto

2024.03.07 甘肃

关注

7月初,我去上海参加华东局常委扩大会议,听取华东局常 委刘晓同志关于朝鲜战争情况的报告。

大家对朝鲜战争的前途也 作了分析,认为大体上有三种发展趋向:

一是解放全朝鲜;二是形成相持局面;三是被打至三八线甚至退到鸭绿江边。

我们认 为:以第二种前途的可能性最大,当然也要准备应付第三种情况。从以后的局势发展看,当时的估计还是符合实际的。

开始,我们对朝鲜战争的考虑并不太多,而是集中力量在准 备打台湾。粟裕同志因操劳过度,身体很差。因此,就在那次华 东局常委扩大会议上,研究并报请中央军委批准,让他病休两个 月。后经毛主席批复,只同意他休息到8月中旬,并根据身体恢 复情况,还要准备执行新任务。

粟裕在去青岛休息前,主持召开了 野前委会议,研究了朝鲜战争问题,对攻台准备以及全区部 队的军事建设也作了部署。他病休后,陈毅同志由上海回宁主持 前委工作。但那时陈毅仍兼任上海市市长,那里的许多工作还离 不开他,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什么事都得他过问,三野前 委的工作,又要他挂帅,两面牵扯。

而粟裕病休了没多久,因朝 鲜战事紧张,中央军委又通知我们,已任命他为东北边防军司令 员兼政委,准备率兵出师抗美援朝。但粟裕同志身体实在不行,不能赴任,看来, 一时也难以回华东工作。

鉴此,经我提议,在上海组织成立了三野前指,在陈毅司令员直接领导下开展军事工作,地点就在现在的淮海路, 门牌号码为1398号。

前指设立后,我就得两边跑了。开始,陈司令员也到南京来,听过我的汇报后,决定于8月上旬召开一次高干会。

会上,他亲自对1950年以来六大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了总结,并 提出了今后的八项任务。这次会议还讨论研究了华东战区当面情 况,结合朝鲜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大家都感到,战略重点已逐 步北移,我们对此一定要有相应的准备。

另外,我们还研究了部 队整编问题。高干会后,在陈毅同志主持下,接着召开了华东军 区党委第一次全体会议。遵照中央的决定,撤销了二、三野前委,成 立了华东军区党委,以陈毅为第一书记,粟裕为第二书记,唐亮为第三书记。

9月上旬,陈毅同志在华东局常委扩大会议上,专门讲了国 际形势与朝鲜战局情况,说明朝方已请求我国援助,是否出兵, 待四中全会确定。

同时,他还传达了中央军委指示:要9兵团做 好参战准备,即调徐(州)、济(南)段集结,地点在兖州附近。我 立即组织前指调整部署,具体落实。并随陈司令员到9兵团传达中央军委指示,明确任务。

10月9日,我们得知中央已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 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率领中华儿女,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3天后,我在陈毅同志处看到中央军委的电报:命令9兵团经铁 路输送直达东北。后又电示行动暂停。27日, 聂荣臻代总长给我 打来电话,说情况紧急,9兵团部队即刻行动。并要我们在30日 前将棉衣等物资送往9兵团。我立即要后勤部迅速去9兵团补充 棉衣和物资。但他们赶赴兖州时,部队已经开拔,后来, 一直追到安东(今丹东),其先头第20军已入朝,棉衣都未能穿上,26、27军情况稍好一些,在安东仓促补充后便入朝作战。

10月14日,华东局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饶漱石传达了赴京 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精神。面对当时的形势,敢不敢、能不能同世界头号强国较量,这个决心真不容易下。特别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刚刚开始,战争创伤尚待医治,财政状况相当困难,新生的政权并不稳固,国民党残敌还有待消灭,可以说 是百废待兴。

但是,为了国际主义和国家安全的根本利益,为了维护业洲地区的和平,为了给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创造良好的 经济建设环境,毛主席讲,必须出兵参战,索性打烂了再建设 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决心。中央还决定,我东南沿海方向从此转入防御。

由于国际形势特别是周边安全环境的急剧变化,解放台湾的 计划被迫搁置下来,固然令人惋惜,然而在当时这也是惟一正确 的选择。抗美援朝一战,我国在与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的较量 中,打出了国威军威,从而从根本上稳固了新中国的国防,保证 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正常进行。历史充分证明了党中央、毛主席战略决策的正确性。

从1949年到今天,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裂状态已经半个多 世纪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最 佳方案。

解决50多年前内战遗留下来的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 全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 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也是我这个参与过谋划攻台作战的老战士的夙愿。

所以我坚信: 长征接力终不空,祖国必定九州同。我们说,不放弃武力解放台 湾的准备,这是针对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国外反华势力而言的。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李登辉上台以来,岛内“台独”势力恶性发展,有的国家仍然坚持把台湾当作“不沉的航空母舰”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加强和平统一和武力解决的两手准备,创造与把握有利的战略时机,适时完成统一祖国大业。回顾 这段历史,应当说,新中国建立初期攻台作战准备的历史经验,对今天仍有不少借鉴意义。

谋攻舟山、金门

新中国成立后,东南诸省大陆已全部解放。在这个主要战略 方向上,我第三野战军的基本任务是,于东南沿海地区,大量歼 灭退守沿海岛屿之敌,建立解放台湾的前进阵地。也就是说,为 了最终实现台湾的解放,就必须扫清盘踞在东南沿海岛屿上的残敌。

从上海东南的嵊泗列岛、浙江杭州湾的舟山群岛、台州湾的 台州列岛、温州当面的洞头岛, 一直到福州对面的马祖、厦门东 西的金门岛和东山岛等,形成了弧形的岛链,构成了台湾防御的外围屏障。

为追歼残敌并打破屏障,我军奉命向浙、闽沿海地区进军, 在陆续解放了宁波、温州、福州、厦门等地后,主要有两个作战 方向, 一是浙东的舟山群岛,二是福建厦门东面的金门岛。1949 年夏秋间,我军在舟山群岛方向先后攻克了大榭、金塘、桃花岛 等,只是在攻击登步岛时受挫。在福建方向,解放了平潭等岛,但进攻金门岛失利。

1949年10月底,我出院重新投入工作时,华东地区主要的作战任务就是准备攻击舟山(定海)和筹划再战金门,这也是为最后解放台湾创造条件。

舟山群岛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是由400余个大小岛屿组 成的。主岛定海,形似舟船,故名舟山。这里有我国四大佛教圣 地之一的普陀山, 远东三大渔市之一的沈家门,被称为“东海明 珠”。舟山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军队就是以定海为跳板,入侵我国浙江沿海地区的。

在我军解放上海后,蒋介石下令组建“舟山防卫司令部”,后又成立了“东南军政长官舟山指挥部”,不断增强这里的防御力量,企图固守舟 山,使之成为封锁长江入海口、袭扰我宁沪杭地区的战略反攻基 地。

金门岛位于厦门东面,由大、小金门等小岛组成,以“金汤永固,雄镇海门”而得名。这里扼大陆至澎湖、台湾之要冲,是 我军从该方向进取台湾的第一道屏障。所以,蒋介石视金门为 “重要的反攻基地”,甚至称“无金门便无台(湾)、澎(湖),有台澎便有大陆”,足可见其战略地位的重要。

当时,我华东军区部队都在认真总结渡海作战的经验教训,以求认识与把握渡海作战的特点与规律。为了更好地指导解放舟山和再战金门的作战行动,我也反复研究并思考了金门失利的教训,从中探求制胜之道。

我认为,这次作战应着重记取的教训主要是:

一 、对敌情分析不全面,把敌人孤立起来看(只看到李良荣残部),未能综合研究各方面情况(如敌有海空军支援与胡琏部的 增援),当侦察到潮州、汕头地区敌第18军可能加强金门时,却未做具体准备,仍寄托在我可先敌到达的侥幸心理上。

二、不但要利用涨潮时登陆,还要掌握退潮情况,准确计算 第一梯队船只返航所需停留的时间。要建立装载、航行、登陆、 返航的指挥组织。这次登陆后返航无人管,退潮后船只搁浅在沙滩上,结果被敌机丢汽油弹全部烧掉。

三 、作战部队的数量,应为守敌的3到4倍。因为航行中可能遭受损失,所以应有强大的预备队,才能对付敌援兵与意外情况。第一梯队要不靠第二梯队增援,就能独立歼灭敌军,最低限度也要能坚持3天以上。

四、要掌握渡海作战特点,陆地可临时机动,隔海无船寸步 难行。最理想的是参战部队全部有船,最低限度第二梯队也要一半有船,不能立足于第一梯队船只返航来接。

五、第一梯队登陆后, 一定要派部队巩固滩头阵地,肃清两侧暗堡,撕开口子。此次战斗,我夜间登陆后,未能及时肃清暗堡,天亮后,敌军火力复活,对滩头阵地的巩固威胁甚大。

六 、登陆部队要统一指挥,除按预定方案打外,还要能根据 临时情况变更部署、修正计划。这次战斗开始时,按原定方案3 个团同时突击,取得了很大胜利。敌第18军登岛后与我遭遇时, 因我们未能变更部署,巩固阵地,而遭敌各个击破。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统一指挥。

七、战斗计划应准备多种方案。这次只有一个顺利的方案, 没有应付困难复杂的一手。既无组织准备,又无思想准备,发生意外情况后,登陆部队建制搞乱了。指挥所在对岸既无兵又无船,干着急,无法增援。

正是由于我们缺乏渡海作战知识,又因连续胜利,特别在 领导干部中产生了轻敌、骄傲思想,不适当地提出“登陆就是胜利”的口号;还是用渡江作战的经验来指导渡海作战;

三野与10兵团首长都在忙于接管,以致对这样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重视不够,用两个不同建制军的部队去进攻,只委托一名副军长去指挥。

尽管金门战斗失利了,但参战部队打得十分英勇顽强,在万分困难的情况下,与绝对优势的敌军,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殊死搏 斗,许多同志壮烈牺牲。 一些被俘的同志回来后,在当时的情况 下,也受到了不应有的对待。

1993年,有关同志组织撰写了金门战斗的专著,约我为之作序。我欣然从命,就是藉以表达对参加金门战斗的英烈们的缅怀与敬意。

在总结失利教训的同时,我们再次研究确定了舟山(定海)作战方案,决以12个团的兵力为第一梯队,分别从金塘岛、大榭岛和桃花岛向定海攻击。整个作战,由7、9兵团首长指挥。

中 央军委和毛主席对此战十分重视,11月14日,专门发来电报,强调在定海作战中,要贯彻积极慎重、集中兵力、充分准备。

与凭岛固守的敌人作战,各级都十分陌生,干部对计算海上潮汐、掌握风向,了解气候,以及如何利用暗礁、沙滩、陷泥、 悬崖、峭壁和咸水、淡水等自然条件,都还不大懂。

在知敌、知 地都不够,又缺少海、空军,尤其是缺少空军配合的情况下,立 即发起渡海登陆作战,确有相当困难。我遂将这些想法报告了粟裕同志。

粟裕很同意我的想法。1949年11月22日,他向中央军委和 毛主席建议:日前,蒋军已将台湾的部分兵力移至舟山。况且, 我们也无内应条件,如果死打硬拼,势必会造成很大损失。是否 推迟攻击舟山的时间,加紧发展海、空军,以使作战时,能首先以海空力量对敌实施歼灭性打击,然后再以陆军优势兵力攻取该 岛。毛主席采纳了粟裕的建议,并决定从成立不久的海、空军中 抽调部分兵力准备参战。

据此,12月5日至6日,粟裕同志在宁 波召集7、9兵团高干会议,研究渡海作战指导思想和陆海空军 联合作战的战术技术问题。

会后,我主持司令部拟制了三军联合 作战的方案。不久,我们接到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指示,攻击定海 的时间,“大体可以推迟至明年1月或2月间举行”,并要粟裕再次去北京汇报并商议攻击舟山的有关事宜。

1950年初,就在我们积极进行攻击定海的作战准备时,蒋军也在调集兵力,增强定海的防御。

3月上旬,粟裕同志去中央开会,临走时专门交代,要抓紧准备。我即组织司令部分别了解并 检查了参战部队的准备情况。

4月1日,粟裕从北京发来电报,说 军委决定东南沿海作战先攻定海,再打金门,为取得空军的协 同,确保夺取局部制空权,攻击定海的作战推迟到5月底或6月初进行。

4月3日,我听取司令部关于7、10两兵团作战准备情况的 汇报。主要的困难还是船只数量不足,据计算,7兵团的船只共缺939只(21军已基本备齐,22、23军尚缺)。

9兵团船只与船工缺额也很大,第一梯队以6个师,每船25人计,需船1800只,再加指挥所,共需2000只,而现仅有1135只,尚缺865只。

以水手每船7人计,2000只船共需14000人,其中舵手4000人,而 现在只有船工2546人。经反复研究,我们的意见是,舟山作战可于6月初进行,再战金门仍需继续准备。

到1950年初,舟山的敌人已增至5个军16个师,连同海空军、特种部队,共计12万人。根据敌情的变化,4月25日,栗 裕在杭州主持会议,进一步研究了定海作战方案,拟分南北两个 兵团:南面由7兵团指挥21、22、23军与24军一部组成,先攻 定海周围要点,再攻本岛;

北面以9兵团指挥20、26、27军共8个师组成,由吴淞起渡,直取岱山,由北向南,会攻定海本岛。

粟裕同志在会上特别强调,第7兵团要注意上船、航行、破 障及突击上陆诸环节上的难点问题,并决定以一个战车营配属该 兵团,除正面攻击外,还要注意以一部兵力从西面侧击。

第9兵 团在夺取岱山、长涂岛后,即向定海本岛攻击,或直插圩头,会 攻沈家门,切断敌军的退路。

他要求,华东海军和空军要尽一切 可能参战。这样,军区海军组成了第4舰队,有登陆舰10余艘, 还有华东空军第4混合旅的战斗机、轰炸机50多架,栎社、嘉 兴、虹桥等机场已可使用。

在华东地区党政机关的全力支持下, 我们在浙江地区征集到木船2000余只,还有从苏北、苏南、皖北、皖南和山东省动员的船只,其中部分船只已改装成机帆船, 可一次运载10万人渡海作战。

会议还确定,在北线成立陆海空 联合指挥机构,由宋时轮、张爱萍负责,在起渡航行未登陆之前, 陆军归海军指挥,登陆后,海军归陆军指挥。

野司指挥所在杭州 开设,注意利用长途电话联络。作战时间确定为5月半准备完毕,6月半或7月发起攻击。可以说,舟山作战已是“万事俱备”。

5月中旬,舟山之敌突然全部撤退,我军乘胜解放了舟山群岛。在整个解放舟山的战斗中,我军共歼敌1.2万余人,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长江口的封锁,对华东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海防的巩固 具有重要意义。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能够将敌军的主力歼灭在舟山群岛。

分析敌军之所以突然撤守的原因:

一是由于海南岛的解放,台湾本岛失去了防御的左触角,而舟山群岛也距台湾较远,维持海上补给十分困难。

二是舟山前线我军的长期准备,以及海、空军力量的发展,使敌感到舟山将处于我三军的强大攻势之 下,乃趁我发起攻击之前撤退,以避免这部分力量被歼。

三是敌 担心其部署过于分散,我军会乘台湾本岛兵力空虚之机,越岛直取台湾。

应当说,蒋介石做了一个不失为明智的抉择。

从舟山解放到1950年7月,我军又陆续解放了东山岛、嵊 泗列岛等。这样,除台湾、金门、马祖、台州列岛外,华东大陆及东南沿海岛屿全部解放。

在福建沿海方向,我们一直关注着金门作战准备问题。 司令部对再战金门所需战费及兵力运用,也进行了大体计算和深入研 究,感到金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这里距台湾较近,敌军增援 较定海为易。

所以,我们认为,应有不少于3个军的兵力参加攻金作战。那时,我军主力集中于舟山方向,10兵团虽有3个军,但还担负着繁重的剿匪任务,攻金兵力严重不足。

1950年4月20日,我们在南京召开高干会。首先由10兵团 司令员叶飞介绍了有关情况,他说,金门守敌工事坚固,己有4 道副防御,陡壁有的一丈多高,还有钢筋水泥的子母堡。

敌人的 战术思想是首先求歼我于海上,次为水际滩头,再次为集团工事前。

大金门面积为124平方公里,岛上修有环岛公路,东西约20 公里,敌防御重点在西部,东部地形复杂,山崖陡,暗礁多,须 熟练的船工领航。

小金门面积为15平方公里。此外,还有大担、 二担等几个小岛。从天候上讲,这里春天多为东北风,夏天为南风,农历至五月上旬为多雾季节,到9时后始散,夏季里多台风,少则三四次,多则五六次,每次时间也比较长,所以, 一般来说春季或中秋后半月为最佳渡海时节。

弄清金门敌人的军事部署后,大家研究了作战方案。

当时有两种考虑:

一是大小金门同时打,用厦门的炮火可全部控制小金 门,但两处攻击时,我军兵力还需增加一个军。

二是以现有兵力 集中攻击大金门,攻占后再打小金门。

从战役战术上讲,我们主要的顾虑在于上船、航行时的防空问题,船只集中起来后安全 无保证;突击上陆时,怎样破坏敌人的副防御,特别是重武器如 何上去的问题。

福建地区的机场也急需修建,只有使我有限的空 军能转场福建地区,才能保证其夺取局部制空权,有效地掩护我 陆军和海军的登陆作战。作为突击登岛的主体——陆军来说,船 只仍是突出的问题。

那时,华东海军组建不久,尚未经过战斗 海军舰船都是从国民党军那里接收下来的,有的已退役了,又重 新装备起来;有的没有炮,没有瞄准镜、测距仪等器具;有的电 路完全损坏;有的则是由商船改装的。我们千方百计,征集了上 海招商局的商船,还到处联系购买,加紧修理、装配与改装,以满足部队参战的需要。

1950年5月,舟山群岛解放后,我们的主动权增大了,可集 中力量解决金门守敌,遂决定25、32军调往金门方向,船只也 相对集中,基本上满足了渡海作战的需要。同时,逐步解决了机 场修建,以及公路交通不便等种种困难和问题。但由于后来朝鲜 战争爆发,中央军委规定我们于1950年年底前完成一切准备,计划于1951年解放金门,推迟了攻金作战的时间。

我军入朝参战后,我们的主要战略方向由东南沿海转向了东北边疆,主要作战任务已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 间,我第9兵团奉调北上参战。这时,苟延残喘的蒋介石集团开 始调整自己的军事战略目标,由完成从大陆的撤退,并准备集中全力据守台湾本岛,改变为在美国的庇护、支持下,伺机反攻大陆,妄图“复国”。

1950年的“双十节”,蒋介石发表谈话,提出“建设台湾,反攻大陆”的所谓基本任务。此后,又不断地鼓吹 “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并陆续整编部队, 重点建设陆军,加强登陆与空降等训练。

1951年1月,他们企图 以20至30万人的兵力,攻占厦门、汕头等地,以牵制我中国人 民志愿军入朝的行动,同时在福建、广东沿海地带建立反攻的前进基地。

当时,我们在东南沿海方向上,根据敌情的变化,已经转入了战略防御,准备以积极的防御行动,粉碎蒋介石集团的进攻。

1 月13日,毛主席发来电报,要华东军区迅即拿出对策。

在 陈毅司令员主持下,我们进行了研究,认为敌军若以金门为进攻 出发地,则厦门是其进攻的重点地区,我军必须坚决扼守厦门与 平潭两岛,尤其在厦门周围地区要作纵深的防御工事,充分准 备。

若敌人进攻浙江,则很可能以温州、台州或舟山为目标,尤以舟山更为重要。

第二天,我们将确保厦门的作战方案报告了毛 主席,计划以不少于4个师的兵力,首先控制厦门、海澄(后与 龙溪县合并为龙海县)、同安、晋江地区,迅速完成各项防御准 备。在上报的同时,我们向福建军区作了传达部署,并通报了华 东军区海、空军等有关单位。毛主席于1月16日批准了我们的方案。

后来,蒋介石发觉华东我军对其大规模进犯的企图已有准 备,便改变了计划,先采取小股登陆窜犯、与大陆残匪勾结的方 法,袭扰我沿海地区。遭我严厉打击后,又改变战法,对华东沿 海我设防薄弱的岛屿,采取以绝对优势兵力,实行突然袭击、抓一把就走的战术。

根据敌军作战思想的这一变化,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研究,改变原来采取的“打掉就走,再来再打”的办法,逐步确立了“反复争夺、适时反击”的方针。

通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岛幽防御作战遇到的各种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舟山解放后,我们下一个目标除了金门,还有东南沿海其他的一些岛屿,主要是台州列岛。我们曾提出以7兵团21军攻占 台州列岛的枢纽上下大陈的作战方案,准备由北向南,逐步推 进,逐岛攻占。

后来,也考虑过由南向北,先下金、马,再解决 浙东南沿海岛屿残敌的计划。这些计划方案,均因在朝鲜战争期 间,台湾海峡斗争形势的变化而未能实行,军委和毛主席指示我 们,要待以后再说。

直到朝鲜停战谈判签约,再战金门以及解放 东南沿海其他岛屿的问题又突出起来。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也进 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那时,我已调军委作战部工作了,详细情况后面再说。

新中国诞生之初,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与发展经 济,为捍卫祖国的领上、领海和领空,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军 队建设必须适应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央军委提出了建 设正规化、现代化国防军的历史性任务。我华东军区按照中央军 委的统一部署,积极适应由革命战争到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性转 变,在组织指挥解放东南沿海岛屿的同时,把现代化、正规化建 设摆上了重要日程。因国防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我这里回忆的只是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遇到的是压缩军队规模问题。从战争时期向相对和平时 期过渡,军队规模就好像“晴雨表”,是与国家而临威胁的程度 和需要担负的防卫任务相适应的。

1949年底,我们华东军区部队 已发展到121.5万人,其中野战部队82.5万人。随着大规模的国 内革命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继续保持如此庞大的军队已无必要,否则将会加重人民的负担,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而且部队中的老弱病残和非战斗人员增多,影响部队的作战、训练和正规 化建设,确实需要作出调整安排。

部队的兵种比较单一,特种兵 部队刚建立不久,还不能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要,编制体制不统 一,武器装备落后,也制约了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压缩军队规模势在必行。

1950年春,我们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开始了第一次整编。5 月初,华东军区召开整编复员工作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军委 关于精简整编工作的方针指示,我作了全区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的动员报告,明确了整编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和要求。

会议结束后,我去北京参加全军参谋会议,中心议题是全军 的整编问题。中央军委周恩来副主席主持会议,聂荣臻代总长致 开幕词,刘少奇、朱德、陈云同志在会上讲了话。

全国各大军区 的参谋长,西北的阎揆要,西南的李达,华中的赵尔陆,华北的 唐延杰,东北的段苏权,华东是我,分别汇报了情况,重点研究 了部队编制与复员问题。在讨论中,各大单位的同志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意见均较一致。

但在有的问题上,也有不同看法,比如在作战部队的编成上,我们曾提出每个军以四四制较好,无论进攻还是防御,部署兵力都比较方便些。也有些同志认为,目前不宜作较大变动。苏军总顾问柯托大中将也讲了话。

会议结束时,毛主席、朱总司令作了重要指示,并同大家合影留念。因为是参谋会议,所以安排我们几个参谋长坐在第一排。这是我第一 次同毛主席合影。这张珍贵的照片,我常摆在自己的案头。时间过得真快,如今照片上第一排的只剩下我了,真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啊!

回到南京后,我向华东军政委员会和三野前委作了汇报,并组织司令部拟制了全区部队的整编方案和复员计划,进行了周密细致的准备。

8月5日,我们在上海召开高干会议,进行传达、学习与具体部署。

开始,中央军委确定我华东军区部队要整编为100万人。会议围绕这个中心问题展开了讨论: 是如何整编到 100万人;二是这100万人如何编成,编余人员如何复员安排; 三是野战军怎样既能达到整编目的,又不妨碍作战任务;四是地方军缩编后,如何加强治安,维持好社会秩序。

会议通过充分酝 酿讨论,确定了这次整编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根据军区部队实际,动员老弱病残等非战斗人员复员,压缩机关、直属单位,充 实战斗部队特别是兵种部队。

我们计划将野战部队编成70万人 (10个军,44个师),地方部队编成30万人。新的编制还增大了 特种兵部队的比例,增强了师以下部队的火力,合并了机关,充 实了连队,军师以上机关人员由过去的19.5%下降为14%。

为加 强这项工作的领导和业务建设,在此之前,我们在各级司令部建 立了队列工作部门,各级都成立了整编复员委员会,保证了这项重要工作的顺利进行。

1950年底,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军委又规定华东军区要扩军25万,并通知每个连队要抽20名老战士入朝参战。于是,我们决定,争取在1951年3月底前完成此项任务,准备以10万人作为军委统一调补给入朝参战的部队,10万人组建军区的地方武装,5万人补充各野战部队编制的缺额,4月份集中编组,5月 份开始进行两个月的训练。这样,就与原来整编复员的安排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因而,整编计划又作了调整。

1951年10月,鉴于抗美援朝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国际形 势逐步趋于稳定,国内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也即将开始,中央军委、毛主席又果断决定,要减少军队的数量,提高质量,继续实行精简整编,并明确提出要裁军300万。

据此,华东军区于12月颁发了《华东全军整编计划》,军区部队再度进行了整编,裁减到107.7万人,初步减少了部队数量,重点解决了国防军编制、装备、员额的统一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于1952年春开始,继续进行整编。这 是共和国建立以来一次规模较大、比较全面的整编。从建制单位上,就撤销了3个兵团部、4个军部、22个步兵师(含集体转业10 个步兵师)、5个三级军区、4个军分区和若干所学校等,将军区 部队减少至54.2万人,在转入和平时期军队长远建设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在压缩军队规模的同时,组建和扩大了军兵种部队。军队规 模的压缩不仅是数量上的变化,也体现在部队结构编成上的调整 和质量的提高。加强特种兵部队的建设,既是精简整编的一项任 务,也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从战争时期夺取敌军 的武器装备,在各部队组建了炮兵、装甲兵、工兵,在东北搞航 校,在华东搞海军,到共和国建立之初又统一筹建海军、空军、 防空军及炮、装、工等兵种的领导机关和部队,逐步形成了一支诸军兵种合成的军队,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根据这一时期军事斗争的需要,1950年2月,华东军区组成 了防空军司令部,以杜新民为司令员、高志荣为政委,辖7个高炮团。同时,还调陆军2个军部及直属队和1个陆军师、2个炮兵团,充实了华东军区海军,并成立了基地和水警区,组建了要 塞部队和水兵师。

1950年8月,我们组成了华东军区空军司令部, 以聂凤智为司令员、王集成为政委。按军委规定,还先后抽调2 个军部、8个师、22个团的部队交军委组建空军。

9月16日,以 第89师师部为基础,抽调部队中的战斗模范,组成了我军第一 支空降兵部队 空军陆战第1旅,以王建青为旅长(后由朱云 谦接任)、方铭为副旅长。

在此期间,还将部分部队改为公安师, 归属公安军序列。同时,在司令部里,也建立了炮兵、摩托装甲兵和工程兵等业务部门,使之成为诸兵种合成的军事领率机关。

再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就是创办军队院校,开展军事教 育。

为迅速改变部队的文化状况,早在1949年9月,三野前委就 作出过一项决定:通过办各种各类的军事学校,招收青年学生参 军,抽调大批干部办学,选拔优秀战士进学校培养,以提高部队 的总体文化素质。

我们以8兵团部为主,创办了华东军政大学, 陈毅司令员亲自兼任校长与政委。该校从1949年10月招生开学, 继而在山东、福建、浙江办起了分校。

新解放区的广大知识青年 纷纷前来报考军校,仅一年多的时间,华东军政大学即培训了3 万多名学员,为华东军区部队充实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骨干。

1950年7月,中央军委专门开会研究,决定要创建一批军队 院校,提高军队广大干部战士的军政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适应 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也适应国家经济建 设的需要。

会议提出,要在战争年代创办的各类学校的基础上, 改造和新建适合现代化军队建设需要的各类正规的军队院校,还 明确全军要创办一所综合性的陆军大学。根据军委的决定和部 署,同年11月,华东军政大学一部与华北军政大学合建了中国 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华东军政大学的其余部分另组建了第三高级步兵学校,后调归军委,改名为总高级步兵学校。

此外,华东军区还办起了各类军校,如海军学校、第_航空预科学校、军事 交通学校、 工兵学校、防空学校、通信学校、军械学校、军医学校、兽医学校等共10多所。

我在江西中央苏区时没住过军事学校,长征到陕北后上了杭 大,又是个“无始无终”的学员,对学校总有一种向往之情,每 当这些军校开学,我是有请必到。有时,不用请也跑到军校走走 看看,向军校学习。

看到我军有这样多的年轻骨干在这里进行正 规、系统的学习,既羡慕,又高兴。当时,不论是新参军入伍的 学生,还是部队中成长起来的干部学员,都朝气蓬勃,上进好学。 在军队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学校发挥了重要的人才基地的作 用。

有的新入伍学员学习时间并不长,就毕业分配到部队当文化 教员或担任其他工作,给部队建设输入了新血液,增添了生力 军。这些新组建的军校,为后来部队院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华东军区的5所步兵学校,以及各类技术学校,后来大多发展为 总部和军兵种所属的院校。在以后的军事生涯中,我也和军事院校结下了不解之缘,当然这是后话了。

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部队训练工作的地位日趋重要了, 统一的、有计划的、系统正规的训练逐步展开。

战争年代,部队 战斗频繁,训练只能利用战斗间隙进行,且具有一定的应急性。 我们这些人,都是通过战争实践学会打仗的,而在相对和平时 期,直接参加战争实践的机会大为减少,更多地要通过间接的实 践,以积累经验,也就是要通过平时的训练,来提高部队的战斗 力。

因此,军事训练就成为部队经常性的工作内容,成为提高战 斗力的基本途径,这是和平时期与战争时期的显著区别之一。

1950年11月中旬,我曾去北京参加全军训练会议,向周恩来副 主席、朱德总司令、聂荣臻代总长汇报了华东军区部队军事训练 的情况。这次会议,也是全军统一训练之开端,专门研究布置了1951年全军的训练工作,讨论了加强军兵种建设问题。

回到南京后,我向陈毅司令员和军区党委汇报了全军训练会 议精神,并商定召开军区高干会议传达贯彻。

1951年1月16日, 高干会正式召开。我向与会同志传达了全军训练会议的精神,并 结合军区部队的实际,部署了华东军区当年的军事工作任务。

我 强调,有计划地、系统地、按部就班地进行训练,非常重要。要 注意克服不重视学习,不严格要求,不适应新的情况等种种倾 向,在毛主席战略思想指导下,吸收新的军事科学知识。

今天, 我们不是受到“教条”的束缚,而主要是我们的理论不够,许多 宝贵经验,我们还没有把它全部整理起来,上升为理论性的指导 条令。

因此,学习军事理论,了解各兵种性能,应成为每个干部 的责任。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国防军,我们就必须学习掌握现代 化的作战技术与指挥,继承发展我军的作战经验,学习借鉴外军的经验,把我们的军事训练从现有基础上提高一步。

我们采取以会代训的方法,举办了高干集训班。此后,又连 续举办了两期。因我生病去青岛疗养,开始时未能参加上。第三期,是我从青岛回来后主持举办的。

9月下旬,我又去北京参加全军训练会议。这次会议也采取 了高级干部集训的办法,总结了1951年全军的训练工作,研究 部署1952年全军训练计划。

会议开始时,聂代总长首先致开幕 词,接着朱总司令作了重要讲话,军校管理部萧克部长就全军的 训练计划问题作了报告,军委各特种兵司令员分别介绍了本兵种 的训练计划。会议结束时,恰逢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第二个国庆节,军委还安排与会同志参加国宴和上天安门观礼。

这次会议,对全军训练工作从时间、内容到实施方法上,都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内容更多地借鉴了苏联军队和院校的训 练方法。在讨论中,许多同志和我都有同感,为了适应新形势的 要求,我军的训练应不断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但我军指战员的文化水平还比较低,苏军的情况也与我们不大一样,所以要想很快就走上正轨非常不易。

回到南京后,在传达贯彻过程中,军区各 部队的同志也觉得安排起来有一定困难。因当时党中央号召我们 要学苏联,在如何借鉴外军经验问题上刚刚开始,尚处于摸索之中,有不同的认识也是难免的。

一个月后,军委又通知我去京开会。会议确定,根据朝鲜战 局的形势发展,我军要继续进行精简整编,同时,对上次训练会 议确定的全军训练计划和内容作出调整,强调要加大文化课的比 重,把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作为首要任务,明确提出,要使军队 成为一个大学校。回来后,我们再一次召开了华东军区高干会进行传达贯彻,并重新修订了训练计划。

在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军队最初的日子里,的确没有现成的 模式可循,军事斗争的任务还很繁重,部队旧的习惯影响也很 大,但不管怎么说,这毕竟是全军统一训练方针、任务、内容、方法的开始,对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国家经济建设的进行,军事斗争也 具有了新的特点。总体上说,已从大规模的革命战争逐渐转为相 对和平时期的国防建设与国防斗争。

国民党军从1949年下半年 开始,对我华东地区连续实施空袭,重点袭击我沿海城市,尤其 是码头、仓库、铁路、港口、桥梁、电站和军事目标,企图摧毁 我工业设施,干扰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造成我社会秩序的紊 乱,破坏我渡海作战准备,以阻挠我解放舟山、金门和台湾。

特 别是1950年1 月,国民党空军就5次轰炸上海市,2月6日,敌 军的轰炸最为猖獗,共出动飞机达160架次,炸毁4家电力公司 炸死炸伤居民1300多人,使上海市约70%的工厂一度瘫痪。

就 在这时,我们还发现敌军在岱山扩建机场,以供大型的轰炸机起 降。这样,我沪宁地区就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威胁。后来,不仅是 上海,南京也开始遭到空袭。为保卫祖国的领上、领空、领海,军区部队积极地展开了空海防斗争。

现实告诉我们,没有空中的安全,不但仗没法打,建设也搞 不成。陈毅同志曾对我们说: 一定要迅速把防空部队建设起来, 把上海的天空保护起来。他还亲自给聂代总长打电话,要求支援 防空力量。

军委很快从华北军区调给我们两个高炮团。我们自己 也组建了5个高炮团,在东北高炮学校进行突击训练后,调回华东布防,初步解决了问题。

在这关键时刻,军委空军副司令员常乾坤来南京告诉我们, 苏联空军即将进入华东地区,协助我军执行防空任务。

常副司令 员说,这是毛主席和周总理访苏时,亲自向斯大林提出的。苏联 同意派出一个空军混成集团,专门协助我们保卫上海及其周围地 区。

我与常商定了机场建设的有关事宜,以及高射炮部队对空掩 护等问题。并随陈毅司令员与苏联空军专家一起到上海虹桥地 区,进行机场的勘察与修建工作,还增调部队突击抢修了南京、 徐州等地机场,建立起各级军区的防空情报站与对空监视哨,加强空勤警报勤务。短短一个月, 一切保障工作就绪了。

1950年2月下旬,苏联空军中将巴季茨基率空军混成集团 3500余人、99架飞机,分别进驻上海、徐州等地。空军政委萧 华陪同前来,我负责迎接和具体安排。

巴季茨基中将参加过莫斯 科保卫战,具有丰富的防空作战经验,听说后来他曾任苏防空军 总司令,成为苏联元帅。我在上海和他多次交谈,研究防空作战 的指挥协同问题。

由于防空作战的组织指挥、空情保障,空军与 高射炮部队的协同复杂,我们一面抓紧高射炮部队的建设,组建 起全军第一支探照灯部队,并注意组织好空军、高射炮兵和探照 灯部队之间的协同,提出了具体的协调措施。同时,还加速进行 华东各地机场的修建和组建空军场站,逐步形成了华东地区的防空体系。

10月间,苏联空军混成集团回国,又有苏联空军第144驱逐机师两个团进驻上海,与我们协助空军在南京组建的空军第4混合旅一道,共同执行上海等地的防空任务。

后来,第4混合旅北 上入朝参战,我们又抽调部队干部,协助空军组建了空军第12歼击师。在这期间,军委空军副政治委员王弼几次前来,与唐亮同 志和我谈组建空军部队需抽调的干部问题。我们军区司令部还会同军区空军司令部,研究了上海要地防空部署,重新调整了上海市防空作战的部署和指挥关系。

经过这八九个月的摸索与锻炼, 原先由苏联空军担负的空中巡逻、警戒与空战任务,终于逐步地 由我初建的人民空军部队所接替,彼此间也结下了战斗友谊。苏 军撤离时,其飞机及其他设备折价留给了我们。这是共和国建立之初一段难忘的时光。

在上海等地的防空斗争中,我们共击落蒋军飞机16架,保 障了沪宁地区的安全。特别是舟山群岛解放后,敌机来犯的次数 就大大减少了,华东地区的防空作战取得了重大胜利。我人民空 军的一些战斗骨干,像王海、张积慧、刘玉堤等,都是从这一时期的防空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

华东军区管辖的海岸线很长,从山东到福建,有近万公里 为全国海岸线总长的67%。沿海有大小岛屿3300余个。

1950年5 月以后,国民党以福建的金门、马祖和浙江的上下大陈等20余个 岛屿为主要据点,组织海军舰艇,配合土匪特务武装,对我进行 海盗式的袭击,企图以这些岛屿为跳板窜犯大陆。尤其是朝鲜战 争爆发后,美帝国主义一面将战火燃至鸭绿江边,同时还制造与 加剧了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

蒋介石也积极准备反攻,企图在我东南沿海登陆。我华东战区的海防斗争任务就更加繁重而复杂。

我那时经常在想,新中国已经建立了,为了防止外敌入侵 这么长的海岸线,必须有计划地设防。

1950年10月,我组织司 令部制定了华东全区设防部署方案,分析研究了华东地区防务存 在的主要问题,对主要设防地区的兵力部署和各项建设提出了具体意见。沿海各军区也都据此制定了海防的部署,从而开始了华东沿海地区海防作战、剿匪和警备三结合的长期斗争。

1951年初,根据朝鲜战局的发展,中央曾分析过,如果我军 作战比较顺利,继续取得胜利的话,则美军和李承晚军可能分别 退至日本和台湾,继而由我东南沿海登陆,以开辟新的战场。

而 在我华东军区当面,蒋介石正积极准备向我浙江、福建沿海地区 发动进攻,他们期待一是美军越过鸭绿江入侵中国;二是同样的 “反攻戏”能在台湾海峡也上演一回。

因此,中央军委赋予华东 军区在浙闽沿海地区设防的任务。由于我们对此项工作抓得早, 便在前一段计划安排的基础上,加以研究修改,很快将方案上报了中央军委。

1951 年1月16日,我们正在召开军区高干会议,研究当年 的军事工作方针与任务,毛主席发来电报,指示我们要独立担负 华东地区海防与国防斗争的任务。

遵示,我们又分别对福建、浙江与淞沪这3个主要方向的海防部署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具体方 案,得到陈毅司令员的批准。

会议期间,毛主席又于1月25日电 示:要我们在组织防御中,注意重点防守,不要分兵把守,有些 地方要有意识地让其登陆,然后给予歼灭。

我们便以福建的厦 门、平潭,浙江的舟山,淞沪的嵊泗列岛和长江口为重点,研究 提出了具体措施,比如在舟山群岛,我们经反复考虑,并报请中 央军委、毛主席批准,以第22军2个师和1个警备师守定海、岱 山,另1个师控制温州,坚决扼守这一地区。

我们还严令军区部 队确保厦门、平潭、舟山、嵊泗、吴淞等地,其余海岸线则不要 盲目设防,处处搞工事,并明确有些地方可以让国民党军进来, 待他们进来后,再组织兵力加以聚歼。

会后,我立即组织司令部 拟制文件下发部队,部署海防重点地区的工事构筑,调整作战指挥关系,制定并落实海防战备方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0年,粟裕被钦点去解放台湾,各项准备就绪,为何最终被搁置?
解放台湾要用多少兵力,粟裕大将反复斟酌,最终将数字定在50万
跨海之战(18)石觉率部秘密撤离舟山,保存了12万兵力
解放战争期间,华东野战军各个阶段的变迁,以及最高指挥官
兵都南口
粟裕的西兵团归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