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军最年轻参谋长王尔琢简介

王尔琢,又名蕴璞,1903年1月23日出生在湖南省石门县昌溪河畔王尔峪(今南岳乡官桥村王家湾),学生时代开始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潮,参加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当时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对王尔琢十分欣赏,经常向他灌输革命思想。1924年秋,在周恩来介绍下,王尔琢加入了中共。黄埔一期毕业后,王尔琢连续担任第二、第三期学生分队队长和党代表职务。

在校期间,王尔琢协助蒋先云、周逸群等人一起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青军会),与国民党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那个时期,王尔琢还率领学生军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并担任国民革命军营长,参加了二次东征。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扣押了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向共产党示威;王尔琢与蒋先云、陈赓一道,与蒋介石三次舌战。蒋介石骂王尔琢是个不听话的学生,王尔琢毫不示弱,据理力辩。

1926年夏,王尔琢参加北伐;9月,率部进入江西,在三次攻打南昌的战斗中,屡立战功。1927年春,在他率部向上海挺进的途中,拒绝了蒋介石亲信的高官拉拢,并在获悉蒋将下毒手的密令(四一二政变)后,带领部分共产党员一同出走,到上海找到周恩来,追随周恩来参加了南昌起义。琢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他也是朱毛红军赫赫有名的参谋长。在红四军前委排名中,王尔琢仅次于毛主席、朱德、陈毅,排在第四位,是和朱德、陈毅一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走上井冈山的3位领导人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领导人,却因上级的瞎指挥而于1928年葬送生命,牺牲时年仅25岁。对于王尔琢的牺牲,毛主席、朱德等人感到十分伤心,主席甚至5次痛批该责任人。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王尔琢是谁,他为何能令毛主席、朱德等领导人如此牵挂?因瞎指挥导致王尔琢牺牲的人又是谁?他的结局是怎样的?

被毛主席、蒋介石刮目相看的王尔琢

王尔琢的革命生涯,始于初创时期的黄埔军校,也始于他和周恩来、毛主席等人的相识相知。

1920年考入长沙省立甲等工业学校。1924年初,王尔琢听说苏联要派加伦将军到广东,共产党帮助孙中山先生开办黄埔军校的消息。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邀请三两好友,放弃了只差一期就要结业的课程,决定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那时正处于时局动荡之际,王尔琢也不知道这一别以后还能否相见。临别前,他深情地嘱咐已怀有身孕的妻子郑凤翠说:“如果生下一个儿子,那就是你的依靠;如果生下一个女儿,那她就替我陪着你。孩子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男孩叫摘祚,女孩就叫桂芳。”

王尔琢临走的那天,郑凤翠早早地在丈夫的背包中放了一双亲手做的千层底布鞋,还放了12个煮熟的鸡蛋。她依依不舍地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把王尔琢送到码头,直到看不见挥手的丈夫……

令王尔琢和郑凤翠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的分别竟然成了永诀。

除了广东的广州外,各省都在军阀的统治之下。在长沙,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处于地下的状态,因此,黄埔军校的招生工作只能秘密进行。负责在湖南选拔学员的,正是中共湖南省委,具体由何叔衡负责。

王尔琢顺利通过初试,他的《试述投考黄埔军校的志愿》深受何叔衡的喜欢。不久后,他来到上海参加复试,在这里他见到了主持复试的湖南老乡——毛主席。

在此之前,王尔琢曾在长沙的“文化书社”见过毛主席,对这位有着真知灼见的兄长十分钦佩。毛主席也记得王尔琢,当他看到这位精神饱满、对革命充满向往的青年被选中,他也是十分高兴的。

毛主席问王尔琢:“怎么样?这次要考国文、数学、物理和化学,你准备得怎么样?有信心吗?”王尔琢点点头说:“国文我很有信心,其他课目我也会努力考好的!”

不久后复试的结果出来了,王尔琢等8人顺利通过。毛主席高兴地给王尔琢等人发放了复试合格证,然后说:“恭喜你们啊,你们科室黄埔军校招收的第一批学员,也是革命寄予的最大希望。你们去广州后,还有一次正考,大家一定要继续努力,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最终,王尔琢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取黄埔军校,随后被编入学生一队,这年他只有21岁。

王尔琢自从进入黄埔军校后,便勤学苦练,思想得到进一步提高。他还经常和共产党员徐向前、周士第等人来往,并参加由共产党员发起组织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各项活动。

1924年10月,广州发生叛乱。得知这一消息后,王尔琢主动请缨带领一个学生分队打叛军。这支队伍在王尔琢的带领下所向披靡,一举将驻守在广州的商团武装全部俘虏。

王尔琢学习成绩突出,活动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因此他在黄埔军校中是非常出名的,这也引起了周恩来的高度重视。没过多久,王尔琢就在周恩来等人的关心下,从共产主义青年团转为中共党员。

1925年1月,占据在广东潮汕附近的陈炯明准备向广州发起进攻。广东革命政府在知道这件事后,当即派出由黄埔军校学员组成的学生军实施东征。王尔琢在学生军第一教导团,担任连党代表。

在攻打淡水城的战斗中,王尔琢身先士卒,完全将自己的生死放于脑后。他和士兵们一起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架云梯爬上墙头,为部队夺下该城立下了头等功。

就在这个时候,军阀杨希阂、刘震寰见革命军主力出征,便动了叛乱的心思。“学生军”收到这一消息后立即返回广州,和敌人作战,在平定叛乱后,黄埔军校的学生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王尔琢由于表现突出被升为营长。

此后,国民革命军又发动了第二次东征。在攻打惠州的战役中,王尔琢率领全营的士兵冒死夺得桥头阵地,并掩护主力部队攻城,再次立下战功。

王尔琢卓越不凡的表现,也引起了另一个重要人物的青睐,他就是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

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蒋介石开始“整理党务”。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展开“清党”之前,蒋介石曾拉拢王尔琢,亲自找他谈话:“尔琢啊,只要你同意不跟共产党走,团长、师长你随便挑。”

由于王尔琢早就发现蒋介石的真面目,因此他对蒋介石的拉拢不为所动,两人的谈话不欢而散。王尔琢不愿意和蒋介石合作,这也导致他的处境十分艰难。

就在这个时候,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的朱克靖,在广州开办第三军军官学校。学校刚刚建成,正是缺乏干部的时候,于是周恩来便让王尔琢到第三军9师26团当党代表。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出师北伐不久后,因为26团团长李明扬病倒了,王尔琢便替他指挥。9月,东路军两打南昌失利,在第二次进攻南昌失利的时候,王尔琢接到上级的命令,率领全团掩护全军撤退。

为了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王尔琢身先士卒,抱起一挺机枪在民房上向蜂拥而上的敌人猛扫。在王尔琢的带领下,全团士兵奋勇杀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此人本可当元帅,却因瞎指挥被葬送,毛主席选集五次痛批该负责人。

1945年在我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写入了党章,从此它开始指导着中国革命的方向,建国后,人民出版社开始印刷出版《毛泽东选集》系列图书,这些书里的内容,也都是毛主席在革命各个阶段的重要著作。

毛主席的著作都是鸿篇巨制,他深刻的剖析了各个时期我党发展,与其当时社会的情况,还指出了一些错误的事例,其中,一位叫杜修经的人,被毛主席在自己的文章中,五次痛批。

杜修经是大革命时期参加党组织的老人,他曾任担任过中共醴陵县县委书记,中共安源市委秘书等职,实事求是的说,在此期间的杜修经,确实为革命做了不少的贡献,不过,后来,杜修经却是对革命犯下了大错。

最主要的是,正因为杜修经的瞎指挥,使得我军一名优秀的将领被葬送牺牲。

这名优秀的将领,就是井冈山“五虎将”之首,王尔琢。

王尔琢早些年间,由于家境尚且富裕,他读过私塾,小学,高小,像是王尔琢这样的“文化人”在我军中,是十分罕见且非常难得的。

1924年,王尔琢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与徐向前,陈赓,蒋先云等人成为了同学,也是在黄埔军校,追求进步的王尔琢在老师周恩来的引领下,正式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王尔琢为人聪慧,有文化,而且对革命忠诚,周恩来对他很看重,后来,周恩来又带着他参加了南昌起义,当时王尔琢是团参谋长,职务不算高,也不算低。

南昌起义失败,部队向广州进军时,由于天气原因,再加上接连不断的战斗,部队垮了,很多人都离开了队伍,没有坚持下去,到最后,只有朱德带着1000多人坚定的走了下去。

当时朱德在这支队伍中职务是最高的,其次就是身为团级干部的陈毅与王尔琢。

王尔琢在黄埔军校起点高,是一期生,后来成为元帅的林彪,罗荣桓,徐向前在此时的职务,其实都不如王尔琢,更别说大将粟裕,罗瑞卿等人,他们的职务在此时也很低。

之所以说王尔琢能够当元帅,其实也是因为王尔琢亲身参加了很多关键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南昌起义,1928年初的湘南起义,以及同年4月的“朱毛会师”

“朱毛会师”,中国的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部队合编为了红四军,其中朱德是军长,毛主席任党代表,陈毅是政治部主任,而王尔琢,则是参谋长,

除此之外,王尔琢还兼任了红28团的团长,红28团,就是由南昌起义队伍整编而成的,可见在当时的红四军中,王尔琢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

毛主席对王尔琢也非常看好,觉得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那个时候,林彪等人还没有崛起,相对于秋收起义队伍里毛主席的爱将伍中豪,曾士峨,罗荣桓来说。

王尔琢此时在军中的地位无疑也要高于他们,他们之后也许会很牛,但是在当时,他们见到王尔琢时,还是要恭恭敬敬的称呼为领导。

如果按照这个发展走下去,王尔琢成为元帅,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可惜最终因为一个人的到来,王尔琢的人生,发生了剧变,甚至他被葬送。

来的人,就是杜修经。

1927年10月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队伍抵达井冈山后,中共湖南省委对这支部队很是关心,因此,省委派出时任安源市委秘书的杜修经作为代表前往井冈山与毛主席会晤。

杜修经先后去了两次,都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功抵达井冈山,直到1928年5月底,他终于胜利来到井冈山的茅坪,并受到了毛主席的热烈欢迎。

第一次与毛主席见面,杜修经带来了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和建议,他们认为毛主席应该带着部队休养生息,谋而后动,这与毛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所以毛主席很是高兴,并带着杜修经参观了红四军各种生活,生产和训练。

除此之外,毛主席还极力希望杜修经留下来,与自己一同建设初生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杜修经最终却是婉拒了,我们如今以“上帝视角”来看当年的井冈山,这是一条完全正确的道路,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但是当时的情况下,很多人并没有这种认知。

甚至很多人都觉得,井冈山根据地其实就是一个小的地方根据地,根本谈不上是“正确的道路”

杜修经在井冈山也没有多待,几天后他回去,立刻将情况汇报给了中共湖南省委,并告诉他们湘赣两省敌人军队压迫井冈山红军的情况。

杜修经没有长远的眼光,他的汇报,影响了中共湖南省委的判断,当时湖南省委部分领导人觉得井冈山虽然好,但是无论怎么说,也是在大山中,经济力量薄弱,不如向湘南进发,那里条件好,也好发展。

半个月后,带着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杜修经再次来到了井冈山,这次杜修经明确的告诉毛主席,中共湖南省委命令红四军主力向湘南发展,只留一点在井冈山,第二,上级也撤销了毛主席此时担任的湘赣边区特委书记一职,只当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负责军事指挥。

杜修经带来的话,让毛主席尤其费解,他知道只有井冈山才适合做根据地,红军才能发展,所以,毛主席立刻写信给中共湖南省委,请求他们收回命令。

在此期间,部队的人心开始浮躁起来,其中由湘南起义过来的同志组成的红29团战士们,尤其兴奋,因为这支队伍大多都是湘南各县人,上级让红四军去湘南,他们当然想要回家,所以,他们对省委的指示很拥护。

毛主席心里明白,去湘南发展,并不是一个好选择,但是他也挡不住众人之口,只能尽力协调,可在这个关键时刻,前方又传来消息,说敌人派兵攻打我军领导的永新。

几经思考后,毛主席决定亲自带31团前去解燃眉之急,但是临走前,毛主席也关心部队,他特别嘱咐,无论如何,也不能去湘南,毛主席的嘱咐,最终成为了“竹篮打水”

毛主席一离开井冈山,29团的战士们极力要求打回湘南,朱德与陈毅此时想要提建议,但是他们职务也不高,而且中共湖南省委是上级,他们没法反驳。

杜修经也担心湘赣两省红军“围剿”井冈山,他当即决定遵从湖南省委的命令,带着大部队去湘南。

杜修经的这个决策,最终却是造成了“八月失败”

朱德,杜修经等人带着28团,29团到达郴州时,先是与敌人打了一战,而毛主席此时也得知了红四军主力前往湘南的决定,他来了一封急信,要部队返回井冈山。

朱德为此召开了会议,而此时敌人的兵力也是卷土重来,湘南本土的战士组成的29团,却是在此时无法控制了,众人一哄而散,说要回家,尽管朱德,29团团长胡少海,党代表龚楚等人竭力呼喝,然而无济于事。

最终,29团只有萧克强行的保留了一个200余人的连,其余的人都跑了。

29团一散,28团的人也开始摇摆不定。

担任28团2营营长的袁崇全带着6个连的部队叛变,关键时刻,6连连长李见林、党代表赵尔陆等人立场坚定,拉回了4个连,最终袁崇全带走了两个连的部队。

担任28团团长的王尔琢得知此事后,内心非常震动,他当即表示要去将队伍追回来,朱德拉住他,并嘱咐说,袁崇全叛变之心已定,恐怕不好将队伍拉回来,最坏不如将其打回来。

王尔琢思考后,觉得红军不能打红军,他作为团长,战士们对他服气,所以他愿意亲自去将战士们劝回来。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王尔琢追上部队后,袁崇全已经是丧心病狂,他知道王尔琢是来劝战士的,所以他没等王尔琢说几句话,就掏出手枪,射向王尔琢。

王尔琢没有准备,当场牺牲。

王尔琢的牺牲,成为了红军相当大的损失,朱德得知后,抱着王尔琢的尸体泪如雨下,毛主席得知,也洒下热泪。

1928年10月,红四军为王尔琢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并且毛主席亲自起草,由陈毅书写了一副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这份挽联,字字都是毛主席对王尔琢牺牲的痛惜。

而王尔琢的牺牲,最大的原因,便是因为杜修经的瞎指挥,如果他没有让部队去打湘南,恐怕也不会有这件事的发生。

也是因为如此,毛主席对杜修经非常厌恶,以至于他在之后自己的鸿篇巨制著作中,曾五次点名批评杜修经,称红军“八月失败”完全是因为杜修经“导扬其焰”

王尔琢牺牲了,纵观他的资历和贡献,如果能够活下去,在1955年必定是元帅之选,建国后,周恩来也没有忘记自己这位优秀的学生。

有一次,周恩来去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时,没有发现王尔琢的照片,他十分焦急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嘱咐道:“要千方百计征集王尔琢的照片。”

而今在博物馆留存的王尔琢照片,就是在周恩来的关怀下找到的。

王尔琢,黄埔军校一期的高材生,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在革命道路上,他曾立下誓言:“革命不成功,不剃头、不刮胡子。”被众人赞誉为“美髯公”,于是直到阵前牺牲,他依旧一捧长髯。

  24岁的“美髯公”

  21岁那年,王尔琢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自此走上革命道路。在校期间,他表现优异,时任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对他也颇为赏识,年底,王尔琢在周恩来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夏,王尔琢在北伐战争中,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北伐军攻克武昌后,王尔琢写信给他满心牵挂的妻子和从未谋面的女儿,让母女俩到武汉团聚。没想到,还没等到团聚,全国革命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一家人终究没能见上一面。

  1927年,王尔琢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战斗中,他率领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一口气冲进敌人的指挥部。起义后,王尔琢同朱德、陈毅一起,带领起义部队的余部转战湘南,将革命的火种保留了下来。也就从那时起,他蓄须明志:革命不成功,不剃头、不刮胡子。毛泽东曾对人笑称:“别看他长发长胡,可他还是个二十刚出头的英俊小伙子呢!”日后,王尔琢随朱德转战闽赣边界。

  1928年1月,朱德、王尔琢带领起义部队开进宜章县城,拉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王尔琢以出色的军事才干,为朱德出谋划策,在郴州创建了革命根据地,一举取得了“湘南暴动”特大胜利,紧接着,王尔琢又与时在井冈山的毛泽东联系,及时促成宁冈县砻市“朱毛”会师,使中国革命进入大转折。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简称“红四军”,王尔琢被任命为红四军第一任参谋长。王尔琢从提任参谋长到1928年8月25日牺牲的短短4个月,是他军旅生涯中最灿烂的一页。

  魂归思顺墟

  王尔琢善治军、会打仗,协助毛泽东、朱德先后取得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等战斗的胜利,三战三捷,粉碎了国民党军发动的第二、三、四次大规模“进剿”,他率领的28团因行动迅速、作战英勇,被誉为“飞兵团”,王尔琢也被称为“飞兵团长”。

  1928年,在江西崇义县思顺圩,刚编入二十八团的二营营长袁崇全裹胁士兵叛逃,王尔琢认为跟着袁崇全叛逃的大部分人是受了蒙蔽,主张“喊回来”,自告奋勇率队去做叛逃官兵的工作,“我是他们的团长,还是我亲自去把他们接回来”。8月25日晚,王尔琢快马追上叛军,不顾危险,不断喊话:“同志们别怕,我是你们的团长王尔琢,是来接你们回去的!”反复喊了几遍后,山上的士兵逐渐下来了,就在此时,气急败坏的袁崇全突然开枪射击,王尔琢躲闪不及,中弹倒在血泊之中。最终,被袁崇全胁迫走的五个连全部归队,王尔琢却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王尔琢牺牲的消息传来,红四军中一片痛哭之声,将士们将他葬在江西省崇义县思顺圩外虎形岭上,在追悼王尔琢大会上,一副由毛泽东起草、陈毅书写的挽联格外醒目:“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战功赫赫的王尔琢在短短的25年生命里,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实在是少之又少,甚至连亲生女儿的面都没见过。

  王尔琢有一个青梅竹马,名叫郑凤翠。1923年10月8日,王尔琢与郑凤翠携手走进婚姻殿堂。然而,幸福恩爱的生活只持续了短短三个月,王尔琢便离家别妻赴黄埔军校学习。临别时,王尔琢对已有身孕的妻子说:“生儿是你的靠,生女是你的伴,生儿取名摘祚,生女取名桂芳。”但谁也没有料到,这次分别竟成了永诀。

  1927年初,王尔琢随北伐军到达武汉。虽然军旅劳顿,但他却时刻牵挂着远在家乡的妻子和从未谋面的女儿。他托人在武汉黄土坡21号租了一间房,然后给妻子去信,要她们母女到武汉团聚。不料,“四一二”风云突变,战功显赫的北伐将领成了被通缉的“中共要犯”。王尔琢来不及在武汉等待妻儿的到来,就只身潜往上海寻找党组织。

  郑凤翠带着幼女桂芳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武汉,满怀期待地来到他们相约的小屋,丈夫却音讯全无。在百般打听王尔琢消息无果后,她极度失望地带着女儿默默回到湖南老家。行前,她给丈夫留下了一封信:“我和你的女儿小桂芳,于二月初二从家动身,在长沙住了三个月,直到二十八日,才好不容易来到武汉,来到你约我和桂芳会面的地方。不知你到哪里去了,没有见到你,小桂芳心里很难过……”

  王尔琢来到相约之地,却是人去楼空。读到妻子的信,王尔琢满怀歉疚,他当即拿起笔,给父亲写下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信:

  “凤翠母女此次来汉,未谋一面,深为憾事。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上海、长沙烈士们殷红的血迹燃起了儿的满腔怒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

  这是王尔琢的最后一封家书,实际上成了一封“托孤书”,王尔琢牺牲后,郑凤翠独自抚养女儿,1945年,王尔琢牺牲的第17年,刚满21岁的女儿桂芳带着终生没有见过父亲的遗憾,因病不治。

  1988年6月,85岁的郑凤翠去世。家人清点遗物时,在一个首饰盒里发现了60粒杏仁,当年正是王尔琢牺牲的60周年。根据遗愿,她被安葬在年轻时和王尔琢经常玩耍的松岭下,墓碑正对着王尔琢当年走出家乡、参加革命的大路。

他是骁勇善战、才华横溢的一代青年战将王尔琢,他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工农红军参谋长,曾慨然明誓:“革命不成功,不刮胡子,不理发。”为此,他被众人笑称中国“马克思”。1928年,一腔热血的王尔琢不幸冤死于“战友”之手。

黄埔军校初露锋芒,被誉为周恩来最得意的学生

王尔琢,字蕴璞,1903年1月23日生于湖南省石门县官桥村一户小康人家。小时候,在王家祠堂念私塾。14岁起,进入官桥国民小学读书。1920年7月,考入湖南高等工业学校附设中学。

王尔琢在读书期间,立志实业救国,学好工业知识,打算将来办工厂为国出力。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党的领导下,全国罢工运动风起云涌,声势浩大。在这次斗争中,王尔琢目睹了劳苦工农的贫困和统治阶级的腐朽,他最终放弃了“实业救国”的理想,确立了要实现劳苦大众的解放、必须实行革命的思想。

1923年10月8日,王尔琢与青梅竹马的郑凤翠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出嫁时,郑凤翠按丈夫的意思,没有置办嫁妆,王尔琢也只给她缝了两套衣服。婚后,两人生活安稳,相敬如宾。

不久,王尔琢得知广州黄埔军校招收学生的消息,立即赶赴长沙参加初试。几天后,主考官何叔衡通知他考试通过,并让他奔赴上海参加黄埔军校的入学复试。主持考试的恰好是毛泽东,王尔琢再次通过考试,并赶赴广州参加全国总复试。就这样,王尔琢被黄埔军校第一期正式录取。

在校学习期间,王尔琢各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活动能力强,引起了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的重视,他对王尔琢极为赏识,经常找他谈话。在周恩来的培养下,1924年秋天,王尔琢加入中国共产党。接着,王尔琢从黄埔军校正式毕业,便担任学生分队队长和党代表。同年,他率部参加平定商团叛乱,首战告捷。王尔琢由于作战勇敢,很快提升为营长。

1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借故扣押了中山舰舰长李之龙(共产党员),以此为信号,向共产党示威。王尔琢与蒋先云、陈赓一道,除了与蒋介石展开三次舌战之外,还借用学校和社会上的舆论工具,披露这一事件真相,使身为一校之长的蒋介石气得直骂“娘希匹”。

但因为王尔琢才华出众,蒋介石又有意拉拢他。王尔琢冷冷地回答道:“校长不是也喊国际共产主义万岁么,我为什么不能信仰共产主义?”蒋介石一时语塞。

当年夏天,王尔琢随部参加北伐战争,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三师党代表、东路军先遣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和二十六团团长。9月,率部进入江西。在三次攻打南昌的战斗中,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在攻占浙江桐庐的战斗中,左手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表现十分顽强。1927年春,王尔琢率部向上海挺进途中,蒋介石委派两位亲信以擢升军长之高官相许,企图拉拢他加入国民党,被他坚决拒绝。获悉蒋介石将对他下毒手的密令后,他带领部分共产党员一同出走,于5月下旬辗转来到武汉。同年7月,随周恩来奔赴南昌,秘密从事起义前的准备工作。

“飞兵团长”屡建奇功,“革命不成功,我就不剃头、不刮胡子了”

1927年8月1日,王尔琢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部队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参谋长。在战斗中,他手持刀枪,率领敢死队冒着枪林弹雨,一口气冲进敌人的指挥部,成为冲锋陷阵的英雄之一,受到周恩来和贺龙的夸奖。

南昌起义后,王尔琢随部队南下广东,他所在的二十五师归第九军副军长朱德指挥,奉命留守广东大埔县的三河坝,以掩护主力分路转移,与国民党桂系黄绍竑部激战三昼夜,然后突围至饶平附近。当部队到达饶平时,又得知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失利,王尔琢与朱德、陈毅一道率余部转战闽赣粤湘边境,继续坚持游击战。

何长工在回忆录中写道,记得最为深刻的就是,王尔琢笑着说:“革命不成功,我就不剃头、不刮胡子了!”言语中表现了他坚定的革命决心。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等在中共湘南特委的配合下,发动了遍及十余县的湘南起义。王尔琢先后参与指挥,在岩泉墟和坪石一带全歼敌许克祥部两个团,并攻克郴县、资兴、永兴、耒阳等县城。同年3月,还曾在敖山庙设伏,诱敌入瓮,全歼追敌一个团,胜利完成了掩护朱德、陈毅率主力上井冈山的任务。同年4月底,随部上井冈山,开始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通过多次战斗考验,朱德慧眼识贤,发现王尔琢不失为一位将才,便破格委任他为军参谋长,为当时最年轻的指挥官之一。王尔琢以出色的军事才干,为朱德出谋划策,在都州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取得了“湘南暴动”特大胜利。

井冈山会师后,革命的武装力量更加壮大了。不久,蒋介石调集了湘、赣两个省的军队,妄图消灭革命力量。

面对反动军队连续三次反围剿斗争,王尔琢英勇善战,指挥有方,几次率部痛击敌人。同年6月上旬,王尔琢率部一举占领十都、水口、河渡等地后,即回宁冈大陇集结。赣敌以为红军远出湖南,便乘机进入根据地。王尔琢当机立断,亲自挑选作战勇敢、经验丰富的党员、骨干100余人组成先锋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阵冲锋,抢先占领制高点。此时,埋伏在白口武功潭的红三十二团突袭敌指挥部,红二十七团直抄龙源口,早已守株待兔的新七溪岭上的红军凌空而降,四面夹击敌军。很快结束战斗,歼灭敌人一个团,缴获枪支1000余,为了龙源口大捷立下大功。继而,又先后打垮赣军第九军二十七师杨如轩、二十六师杨池生以及湘军第八军吴尚的主力团张进兮团,王尔琢率领的28团因此役而名声大震,被称为“飞兵团”,王尔琢也被称为“飞兵团长”。

战斗结束后,毛泽东、朱德在作战总结会上,对红二十八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次战斗的胜利,使红军名声大振,当地老百姓欢唱道:“不费红军三分力,打垮江西'两只羊’(杨)。”

毛泽东称其“功不可没”,亲自为他起草挽联

王尔琢不仅在战场上英勇顽强,而且对党内的错误路线也从不妥协。1928年7月,中共湖南省委派杜修经等人上井冈山,命令红军下山进攻湘南郴州。王尔琢认为这是一条错误路线,一针见血地指出:“二十九团部分官兵正想撤回宜章老家,而守敌范石生等人的实力甚为雄厚,如此盲目进攻,无异于以卵击石,势必造成我军重大损失。”拒不执行命令。

7月29日,杜修经在贸然指挥二十九团进攻郴州时,被敌军团团围住,几乎全军覆灭。在这危急关头,王尔琢冒着杀头危险,抗拒命令,将部队撤至桂东县,避免了更大的损失。时为党中央委员的毛泽东闻讯后亲率三十一团的伍中豪营,经酃县赶到桂东,与朱德、陈毅会合。王尔琢重回井冈山,毛泽东抓住他的手激动地说:“你王尔琢保存了二十八团,功不可没啊!”

就在二十八团重返井冈山的途中,王尔琢的二营长袁崇全煽动炮兵连及第五连少数官兵叛变革命,率队逃走。面对这一复杂的斗争形势,朱德主张派部队把袁崇全“打”回来,王尔琢则主张“喊”回来。王尔琢说:“大部分人是受蒙蔽的好人,应争取过来。”他一再强调:“如果内部再打,损失更大,他们是受了骗,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袁崇全。还是我亲自去把他们接回来。”毛泽东和朱德都觉得此去凶多吉少,劝他不要去冒险。王尔琢说:“我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也无所谓。只要能除掉叛徒,死也值得!”

王尔琢连夜追击,终于在8月28日晚追上了袁崇全带跑的两个连,此时他们正在休息。快接近街口时,对方哨兵“叭叭”就是两枪,子弹从耳边擦过,王尔琢却若无其事地喊道:“不要打枪,我是你们的团长,来接你们回去!”王尔琢平时很爱护士兵,经常和他们拉家常。哨兵听出是他的口音,停止了射击。

王尔琢边往街口走边喊道:“同志们,快回来革命吧!”袁崇全知道大事不妙,企图夺路逃跑,恰好迎面碰上。

何长工后来回忆,“当时街心闪出几道黑影,我马上喊卧下,警卫排和我都随口令卧下了,王尔琢却没有卧下,嘴里还在呼唤着他们'回来革命’,就被叛徒下了毒手,身中三弹,就这样倒在了我的面前。”何长工永远都忘不了这天,1928年8月25日。

叛徒的罪恶枪声和烈士的鲜血催醒了两个连的士兵,认清了袁崇全的真面目,觉悟过来的官兵抬起王尔琢的遗体回到了二十八团。王尔琢牺牲后,朱德闻讯赶来,以极其悲痛的心情,在王尔琢身旁肃立默哀很久。他布置战士们把王尔琢的遗体安葬在思顺圩外的虎形岭,全国解放后,江西崇义县人民政府为王尔琢立了一块墓碑,肖克将军为墓碑题字。

王尔琢牺牲时年仅25岁。朱德挥泪长叹:“我军失去一位能将啊!”毛泽东流着泪水对他作了极高的评价:“王尔琢的牺牲,换回了两个连,稳定了红军,挽救了革命。”并亲手为他写了一副挽联:

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烈士精神永存,故乡面貌翻天覆地

2018年4月13日,下着倾盆大雨。红网时刻记者驱车四小时来到位于石门县磨市镇王官桥村一组的王尔琢故居。此时出现在眼前的不是革命先烈庄严肃穆的故居,而是一片杂草里的废墟,以及一台在雨中安静摆放着的大型挖土机。

据王官桥村村支书王修东介绍,由于王尔琢唯一的女儿王桂芳不幸早年病逝,郑凤翠过继了她的族侄王葵祚为养子。不幸的是,王葵祚抗美援朝时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郑凤翠后来改嫁,王尔琢的房屋年久失修,早已不复存在。

王修东说,经过石门县和磨市镇的多方努力,王尔琢故居正在悄无声息的建设中,总占地面积1479亩。故居纪念园强调红色文化输出,通过保留旧居选址上原有建筑,保护与整治旧居周围环境,完善旧居历史环境风貌,修建道路与广场,增设王尔琢烈士雕像,还原旧居风貌,以打造一个红色文化输出的基地。

记者经过多方走访,采访到一位王官桥村的高龄老人王修均。老人今年83岁,他告诉记者,小时候父辈就悄悄说起王尔琢,王尔琢是干革命的地下党,也是村里走出去的大将军。小小年纪的他就受到感染,现在还常对自己的后辈谈起这位大将军,希望将他的精神传递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他两次拒绝了林彪的建议,不幸牺牲于叛徒之手,若活下来应为元帅
他有元帅资历,因两次拒绝林彪建议被叛徒杀害,朱德亲自为他报仇
王尔琢:随毛泽东上井冈山的红军将领,如果没牺牲按资历可评元帅
王尔琢发妻:与夫厮守28天守寡27年,26岁丧夫,43岁丧女,50岁丧子,53岁改嫁时抱着前夫照片哭一夜
他牺牲于25岁,到死都未能见女儿一面,妻子持此物想他60年
王尔琢如果没牺牲,能达到元帅的高度吗?看毛泽东、朱德如何评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