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林育南——功勋卓著的工运领袖(六)

启蒙青年办《新声》

通过开展抵制日货的运动,林育南深深感到:芦柴成把硬,独木不成林。仅靠他们几个骨干在各校去发动、串连、演讲,还是很难把广大青年学生发动起来。而要动员更多的学生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开展反帝反封建运动,必须对青年进行思想启蒙,让广大青年吸收新思想,提高觉悟,明辨是非,而报刊又是思想启蒙的最好工具。

1919年初,他联络了思想进步的朋友魏以新、汤济川、胡业裕等人,商量办一份杂志。

魏以新、汤济川、胡业裕3人极力赞同。林育南的理论水平高、文笔好,又有经验,在青年中很有威信,大家一致要求林育南领头。

林育南见大家积极性颇高,而且意见完全一致,便领头干了起来。经过反复讨论,他们决定办一个半月刊,刊名为《新声》,意为时代的声音。

1919年初,《新声》半月刊在武昌正式创刊。

刊物一面世,武汉地区的青年,特别是大、中学校的学生争相购买,有的学生还将《新声》上的文章剪下来张贴在校门前和大街上的要道口,让更多的人能看到刊物。

那一段时间,林育南充分发挥了他的写作天才,几乎每期《新声》上都有他抨击时政的精彩之作。他通过刊物和文章,团结了一批追求进步的青年。

《新声》在社会上影响巨大,守旧势力和反动政客对它恨之入骨。有的攻击《新声》的言论是“邪说”,有的谩骂《新声》为“出辞荒谬”、“狂悖绝伦”,还有的公然要求当局予以取缔。

林育南听到这些言论,毫不在乎。他认为,他们做的事情没有任何错,不必介意社会上的攻击。

一天,杂志社的一编辑问他:“一些政客又在大肆攻击《新声》,怎么办呢?”

他理直气壮地说:“不要怕,也不用担心,做任何事情,总有说咸说淡的。我们是正义事业,他们是反动政客,我们的事业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当然会骂,会攻击。要把中国人民往自由民主大道上引,启发青年的思想,必然要经过反复曲折的斗争!”

林育南的一席话,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过了一段时间,社会上攻击《新声》杂志的舆论又甚嚣尘上,杂志社的人员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林育南心想,中国是个封建大国,人们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要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运动,好难好难。

一天,他想起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是创导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思想的先锋,在社会上影响比较大,决定写一封信给他们,与他们交换一下思想,以便得到他们的支持。

他的想法,得到杂志社同仁的支持。

于是,一篇由林育南执笔、署名“中华大学新声社”的信寄到了《新青年》杂志编辑部,信中说,他们素来生活在混沌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才渐渐地醒悟过来,真是像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对于《新青年》的诸位先生,他们有表不尽的感谢。他们虽然有了这个觉悟,却还有许多朋友们在黑暗沉沉的地狱里生活,而且可怜万分。所以,他们“不揣愚陋”,发了个大愿要做那“自觉觉人的事业”,办了个《新声》。这觉人的一说,他们本不敢当,但这种事总觉得是自己应尽的责任。他们既得了《新青年》的觉悟,岂可自私自利不去启发别人?而且还有一层,他们虽然得了这条正路,然而并没有走到这条路上来。他们办《新声》的意思,就是想一方面请人家来引导他们向这条路上走,一方面希望别人也都跟着向这条路上来,这是他们办《新声》的本意。但由于知识低浅,思想闭塞,虽然有这志愿,恐怕是“力与心违”。

《新声》出版之后,社会上“群起而攻之”,所受的打击也不消说了,他们也早料到有这一着。俗话说,“为人不自在,自在不为人”,这两句话很有道理。他们既然想“为人”,一定不能讲“自在”了。

现在将《新声》寄上几份,请各位先生加以公平的评断,如果认为可教青年们努力地前进,或者这样做要不得,均望《新青年》诸位予以指教,使他们用力改正。

几天之后,新声社的信和杂志寄到了《新青年》编辑部。

此时,《新青年》轮到胡适做编辑。他认真地阅读了新声社的来信和杂志后,觉得《新声》的大方向不错,应该予以肯定,当即决定给林育南等人回信,以示支持。然后,将《新声》的来信及他的回信,一并发表在1919年3月15日出版的《新青年》第6卷第3号上。

那时,胡适的思想比较激进,反封建的意识也较浓,他在回信中说,对于《新声》的出世极表欢迎,并恭恭敬敬地祝贺《新声》的成立,来信所说“既然想做人,一定不能自在了”,是他和《新青年》同仁极赞成的话。胡适在信中还举了一个例子说,北京有一个中学的学生写了一篇对孔子很不满意的文章,老师看了大怒,写了一个长批语,还有“出辞荒谬,狂悖绝伦”8个大字的断语,这个学生看了心里不平,便把文章和老师的批语一并送给他看,他看了那篇文章和先生的批语,知道那个学生与老师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便给那个学生写了一封回信,劝那个学生不必失望,并说在当前这种世界里应该以“出辞荒谬,狂悖绝伦”8个大字自豪。《新声》只见了第1期,不敢作什么批评,只好引用那位老先生的批语,勿畏“出辞荒谬,狂悖绝伦”,并希望时时以这8个大字自豪。

胡适代表《新青年》的回信,给林育南等人鼓舞甚大,他们觉得,《新声》的思想启蒙之路走对了,今后应继续走下去,使广大青年都走上反帝反封建之路。

此后,《新声》在林育南的领导下,坚持办了一个时期,并成为猛烈抨击封建礼教和黑暗政治的锐利武器,团结、启发民智,特别是青年学生的重要舆论工具。林育南也因创办了《新声》杂志,而成为武汉地区公认的学生领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一 南:领袖思想的形成,他不是一个天才与生俱来的
钱理群:当代青年不要由“龙种”变成“跳蚤”
意见领袖
风云人物 | 朱务善——中国青年工作的开拓者(上)
余修回忆革命启蒙者关向应同志
随笔获奖| 我是如何带学生进行“走近李大钊”主题阅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