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胞》:终于平反了!科学家首次证实,占比最大的“垃圾基因”竟然控制着发育的关键阶段,没有它生命只有...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曾经提到过一个名为LINE1的基因,这个基因可以说是“垃圾DNA”的代表——尽是重复序列、在基因组中占比极大、没啥专一的职能、作为转座子还会在基因序列之间跳来跳去很可能会带来突变。

 

这个基因看起来是这么的“没劲”,以至于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Miguel Ramalho-Santos教授想要研究它时,实验室里竟然没人愿意认领这个课题。

 

今天发表在《细胞》上的这项研究可以说是为LINE1翻身了!这个基因不仅不是垃圾,就是说它重要至极也不为过,毕竟没了它,受精卵就会停滞在两细胞阶段,根本不能形成胚胎、也无法在子宫内着床,更谈不上长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了![1]

Ramalho-Santos教授

此前的文章曾提到过,LINE1在基因组中占比极大,人类基因组中17%都是LINE1。它的重复率太高了,全基因组内约有50万个拷贝。这么大量与它的身份分不开。作为一个转座子,它的“本能”就是不停地复制自己,再随机“侵入”其他序列。你可以想到,万一插入位置有所不对,癌症或者遗传疾病就会马上跟来。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科学家们曾一度把这类基因叫做“垃圾DNA”或者“基因组寄生虫”了。

 

Ramalho-Santos教授倒是认为LINE1肯定有它的独特所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LINE1在胚胎中相当之高的转录水平比起来,它的逆转录、也就是“转座”行为还真是不算太频繁[2]。

 

生命从不做傻事,那么多余的那些RNA总不会白白浪费掉,它们肯定也发挥着一些作用。

 

可惜实验室的其他人并不这么认为。Ramalho-Santos教授自己也开玩笑说,研究LINE1“在实验室里就像玩笑话”。教授只好自己做实验,偶尔会有其他同事帮忙分析一些数据。

 

这种情况持续到Michelle Percharde来到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教授终于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Percharde回忆时笑道,“实验室的其他人看我应该是个怪人。”

 

好在Ramalho-Santos教授的猜测并非梦话,研究团队的努力得到了事实的回报。

 

在小鼠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胚胎干细胞会大量表达LINE1。从常规角度来看,真是不知道胚胎在想啥,表达这么多转座子,是嫌还不够天下大乱吗?但是仔细一观察,表达出的RNA都聚集在细胞核附近,显然是在我们不知道的地方发生了些什么。

LINE1表达集中在细胞核

于是研究者马上着手尝试清除LINE1。直接敲除是不可能的了,毕竟LINE1占据基因组近1/5,都敲掉DNA怕不是要碎成沫沫。于是研究者开发了一套利用寡义核苷酸敲低RNA的方法,将细胞内LINE1 RNA的水平降低到了正常的水平的80-90%

 

万万没想到啊,这一敲低可坏了大事了,胚胎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几乎就是没了,不会分裂了;更吓人的是,如果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进行敲低,那么受精卵分裂成两个细胞之后,整个发育过程就再也走不下去了,几乎没有谁能够突破这个难关长到四细胞阶段,更别提长成一个真·生命了!

敲低LINE1之后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几乎没了

原来LINE1 RNA真的没有闲着,它在细胞核内会与两种重要的蛋白握手——一种叫做核蛋白,它是核糖体的组成部分;另一种稍微陌生一些,叫做Kap1[3],这种蛋白能够与多种转录因子集合,具有关键的转录调控作用

 

LINE1 RNA与它俩形成的复合体才是LINE1作用的完全体,它们接下来完成了两项重大任务。

 

这组复合体能够抑制一个名为Dux的基因表达。Dux就是一个转录因子了,它和两细胞阶段很多必须的基因都关系匪浅[4]。这些基因是胚胎发育两细胞阶段必须的,但是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任务,想要继续发育,就必须让它们歇歇了。转录组分析也显示,Dux靶向的那些基因,正是敲低LINE1之后最活跃的那些。

 

与此同时,LINE1 RNA复合体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激活rDNA的表达。不用多解释了,rRNA是组成核糖体必须的,也是细胞翻译蛋白所必须的。这就是为啥敲低了LINE1之后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降低的原因。


有趣的是,LINE1在发育中的重要功能,和它“转座“的本性似乎并不相关。研究者尝试着阻止LINE1的逆转录,胚胎干细胞的发育也很正常。研究者猜想,胚胎细胞可能自有一套调教LINE1的方法,让它的RNA在出工出力的同时,又不会瞎跳跃给基因组造成太大的麻烦。

 

研究者下一步就准备分析是否人类也存在类似的机制。虽然小鼠和人的差距很大,但是要知道,LINE1几乎是人类基因组中唯一的还十分活跃的转座子[5],同时也含量巨大,真的很难不让人认为进化之手故意留下它是别有用心呢。

 

还有啊,更多的曾被认为是“垃圾DNA“的基因,说不定也有着独特的重大作用,这个垃圾堆里恐怕还藏着不少的宝藏等我们发现。

 

总而言之,现在Ramalho-Santos教授找伙伴一起来研究LINE1应该要容易一些了吧~


编辑神叨叨

决定改行捡垃圾!


并且边捡边看书!


同时不忘把奇点糕打上星标!





参考资料:

[1]https://doi.org/10.1016/j.cell.2018.05.043

[2]Newkirk, S.J., Lee, S., Grandi, F.C., Gaysinskaya, V., Rosser, J.M., Vanden Berg, N., Hogarth, C.A., Marchetto, M.C.N., Muotri, A.R., Griswold, M.D., et al. (2017). Intact piRNA pathway prevents L1 mobilization in male meiosis.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4, E5635–E5644.

[3]https://en.wikipedia.org/wiki/TRIM28

[4]Hendrickson, P.G., Dora´ is, J.A., Grow, E.J., Whiddon, J.L., Lim, J.W., Wike, C.L., Weaver, B.D., Pflueger, C., Emery, B.R., Wilcox, A.L., et al. (2017). Conserved roles of mouse DUX and human DUX4 in activating cleavage-stage genes and MERVL/HERVL retrotransposons. Nat. Genet. 49, 925–934.

[5]Magiorkinis, G., Blanco-Melo, D., and Belshaw, R. (2015). The decline of 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es: extinction and survival. Retrovirology 12, 8.

[6]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8/06/line1-jumping-gene/56335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9年1月国际干细胞再生医学邻域8项重大进展
Nat Cell Biol:化疗后感知垃圾DNA或能增强机体的血液再生
专家点评Nature
上海生科院揭示维持人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特性
干细胞医疗时代何时到来,最近的这些进展告诉你答案
Nature |易基因DNA甲基化测序助力人多能干细胞向胚胎全能8细胞的人工诱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