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致敬为思想而生的人:王元化著作集全新呈献

王元化(1920—2008),湖北江陵人。著名学者、思想家、文艺理论家。号清园,曾用笔名洛蚀文、方典、函雨等。他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写作,在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发表了多部作品。他对《文心雕龙》的解读,对五四启蒙思想的剖析,对卢梭“公意”的追问,对自己思想历程的“三次反思”等,都对当代思想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身体力行“有学术的思想和有思想的学术”,指向一种有活力、有人文关怀、有益于现代人心智的思想生活,成为后学追慕的楷模。

为了更好地传播王元化先生的思想学术,传承其精神文脉,更加完整地展现先生个人的观察、思考、认知与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隆重推出全新“王元化著作集”,以飨读者。

▲王元化

王元化在充满荆棘的理论道路上无私无惧地贡献了一生。他未满周岁即随母亲至北京与父亲团聚。童年都在清华南院度过,住在南院12号。清华国学四导师中除了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和陈寅恪都居住于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

王元化早年深受进步文学家,尤其是鲁迅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了文学生涯。起先从事创作,后转向以写作评论文章为主。解放后,于50年代初,写了一系列短评,提倡文艺真实地反映生活,表现理想,反对形式主义和假大空的浮夸作风。

▲1939年,王元化在《新中国文艺丛刊》

以笔名“洛蚀文”发表的长篇论文《鲁迅与尼采》

1955年以后,王元化在长期困厄的境遇中,潜心书海,研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西方哲学著作,做了大量笔记。在此期间,王元化始终与黑格尔处于对话状态。对黑格尔《小逻辑》和《美学》的阅读、思考,与友人的通信讨论,以及对原著的摘录、笔记、评注等,形成了先生的一个代表著作《读黑格尔》。在第二次反思中,王元化通过对黑格尔理性精神和知性方法的领会,重建个人理论自信,将黑格尔学说运用于学术研究,为新时期《文心雕龙》研究和文学观念建构提供了新思考。

60年代初,王元化被安排到上海作协文学研究所古典文学组工作。在此工作期间,他致力于《文心雕龙》的研究,《文心雕龙创作论》的初稿就在此时写成。《文心雕龙创作论》出版后,得到了郭绍虞、季羡林、王力、钱仲联诸位先生的奖饰;自1979年问世,到1984年再版,共发行了5万多册,单从发行量上也可见此书在学界的热度。1992年易名为《文心雕龙讲疏》,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又增添四篇新论。后经作者重新校订,收入《清园丛书》,再次更名为《读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讲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左)

《读文心雕龙》,上海书店出版社2023年新版(右)

王元化先生与妻子张可伉俪情深,又志趣相投,他们二人都热爱莎士比亚的作品,一起翻译了国外莎士比亚评论达50万言,80年代初将其中的五篇编为一集,以《莎士比亚研究》为书名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90年代末,又应上海教育出版社之约,将全部译文及几篇有关莎士比亚的短文汇编成集,题名为《莎剧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再行出版。

▲1992年,王元化和夫人张可游览杭州九溪十八涧

在许多人眼中,他就是“通人”。通人与专家、思辨与考据,放到王元化这里,正是他晚年一再强调的“有思想的学术,有学术的思想”。在他眼中,学术和思想是分不开的:“我不认为学术和思想必将陷入非此即彼的矛盾中。思想可以提高学术,学术也可以深化思想。”这正是王元化长年累月的治学所得。先生的思考范围很广。《思辨随笔》收录了他1940年至1993年前后五十三年间的短文二百二十九篇,内容涉及思想、人物、历史、政治、哲学、宗教、文艺、美学、鉴赏、考据、训诂、译文校订等各个方面。

“反思”是王元化一生的主题。对时代思潮的怀疑,对自我的反思,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的思想底色,是王元化给今人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遗产。上世纪90年代,王元化先生开始了“第三次反思”。《九十年代反思录》即是一本重要合集,既有逻辑严密的论文,也有清新活泼的札记、书信、对话和序跋,全面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大学者的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网
傅杰:王元化师的读书、抄书与著书
《思辨录》与王元化文艺思想
王元化:重建有学术的思想,精研有思想的学术
王元化:“敬正”之美
走近上海社科大师王元化,九卷本著作集饱含真挚的纪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