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芗城因芗江而得名 | 漳州各区县名字的由来

龙海市:龙溪跟海澄合并,各取其中一个字命名

南北朝时代,梁武帝萧衍于大同六年(540年)始建龙溪县,属南安郡,治所设于现在的龙海古县。

唐垂拱二年(686年)割龙溪县南境置漳州,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割泉州的龙溪县改属漳州。贞元二年(786年)漳州治所从漳浦县李澳川迁至龙溪县永宁乡唐化里登高山下桂林村(漳州城),龙溪县遂为漳州附郭首邑。


明世宗朱厚熜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日(1567年1月14日)分龙溪、漳浦两县部分地置海澄县,属漳州府。

1960年2月1日,龙溪、海澄两县合署办公,各取其中一个字,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合并为龙海县。龙海县治从漳州城迁石码镇,海澄县城改称海澄镇。1985年被国家确定为沿海首批开放县;1993年6月撤县建市。

芗城区:因芗江而得名

“芗城”这个名称,来源于芗江。至迟在清朝乾隆年间,已有以“芗江”代称漳州城之说。如云洞岩上有一处“踏起青云”石刻,为“乾隆癸未(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芗江林编”所书。光绪七年,(1881年)刊行的《北溪全集》(“北溪先生”陈淳的文集)署名“芗江郑圭海安国氏重刊”(郑为南乡下半林人)。


民国初年王履亨(人称王咸师)校订王化的《甲戌蒙难遗稿》署名“芗江宗敬氏校编”。陈林松称《题百川学海堂杂记》的作者胡君湘为“芗江旧词客”。民国十三年(1924年)创办“芗江女子师范学校”。从许多例子皆可看出,自明清至近代,“芗江”已成为漳州城的代称了。

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龙溪地区行政公署,漳州市升为地级市,9月21日原漳州市建制改设芗城区(以境内九龙江西溪别称芗江而得名),隶属地级漳州市。

龙文区:政府直接命名


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38号)同意设立漳州市龙文区:将漳州市芗城区芝山镇的古塘、群勇、市尾、塔后、土白、下洲6个村委会,南坑街道办事处的东岳、岳北、漳糖、东关、南坑、洋筠6个居委会和洋筠1个村委会,巷口路以东属新华东居委会的部分,龙海市的郭坑镇,龙海市步文镇的蔡榜、西坑、小港、兰田、梧桥、湘桥、打山、恒坑、桥仔头、崎岭、书厅、石井、圳头、东屿、步文、后坂、田丰、塘北、坂上、孚美、后店、流岗、翁建、登科、科坑、漳滨、石州、浦口、朝阳31个村委会和梧浦村委会在国道324线的西北部分划归龙文区管辖。

目前,龙文区下辖蓝田镇、步文镇、朝阳镇、郭坑镇。所以说,龙文区是最年轻的小弟弟。

漳浦县:得名于漳江之滨

东晋义熙九年(413年)设立,属义安郡(今潮州)管辖的绥安县。县治设在绥安溪畔,辖境包括漳浦、云霄、东山、诏安、平和一带。


隋末唐初发生“蛮獠啸乱”,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派归德将军陈政南下平乱。陈政于凤仪二年(677年)病故其子陈元光奉诏替代其职,几经艰苦卓绝的争战,平定地方,于垂拱二年(686年)奏准在故绥安县地设立漳州,辖漳浦、怀恩二县。“漳”取自漳江、“浦”意为水滨。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怀恩县并入。

华安县:得名于境内华峰岭

福建省南部,九龙江中游,1928年设华安县。据《读史方舆纪要》,县境有华峰岭。据《今县释名》,“民国以龙溪县之华封镇置县。”也就是说,华安原来也是归龙溪(后来龙海的组成部分)管理。

南靖县:因明朝廷希望安宁得名

南靖县前身是南胜县,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

建置南胜县时,县治设于九围矾山东麓,即今平和县南胜镇人民政府所在地。至元六年(1340年),县治北迁琯山之阳(即今平和县小溪镇旧县村)。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县治再北迁至兰陵(即今比邻漳州的靖城)。因此处位于福建南陲,且寇患屡不清,故把南胜县改名为南靖县,意为“南方之静”,以兆佳祥。这是说得比较好听的,实际上就是土匪太多,政府求安宁,别闹事,所以才用“靖”这个字。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因地势平坦,城池多次被农民起义军攻克,知县林挺春募款在靖城境内的大帽山下(即今南靖四中附近)建新城。治所移民新城后不久,由于居民不愿迁往,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迁回旧城。民国14年(1925年),靖城由于居民常受水患,知县张瑶渠又在大帽山下重建新城,但搬迁1个月后,发现此地水质不好,又搬回旧城。由此可见,当官的人瞎折腾,乱搞大工程的现象由来已久。

民国27年7月(即公元1938年7月),县长高恺鉴于靖城紧连漳州平原,易受日本侵略军飞机骚扰,遂又把县治西迁山城(即现在的南靖县山城镇,也就是城关镇)至今。

平和县:因明朝廷希望平安得名

追溯历史,从上面南靖县的县名由来就能知道,平和这个地方原来是属南靖县管辖的,所以平和人不要不服南靖人,还是要多让着点南靖人,纯属戏言,平和人见谅!

明正德间(1506~1520年),詹师富、温火烧等聚众反明,朝廷派王阳明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地,镇压了詹师富等。于是生员张浩然、耆民曾敦立并山人洪钦顺等上书呈请设县,王守仁也认为“不设县治贼无由息也”,遂于明正德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具本请旨,在《添设清平县治疏》中申说理由“呈乞添县治以控贼巢,建设学校以移易风俗,庶得久安长治”,并踏勘县治所于河头大洋陂(即今九峰镇)。


上疏不久便得到明王朝恩准,于正德十三年(l518年)三月置县。取寇平而民和之意义定县名为“平和”。遂割南靖县清宁、新安等里,漳浦二三等都,以畀之。后来王守仁又因芦溪、枋头坂,地势颇雄,宜立巡检司以为防御,就将小溪巡检司移建那里。

所以,平和的县名跟南靖一样,都是政府求平安求来的。不过牛逼的是,平和的由来居然跟明代大儒王阳明扯上了直接联系,这点让小编佩服佩服。


云霄县:境内有云霄山

云霄这个地方,原是漳州最初的州治,可谓历史渊长,但是设置云霄县却很迟。


云霄县在晋为绥安县治,开元设漳浦驿,宋设漳浦县临水驿,元设云霄驿,明称云霄镇。康熙三十五年(1696)设云霄巡检司,嘉庆三年(1798)建云霄抚民厅,为漳州分府。1913年改云霄县,属西路道(汀漳道)。境内有云霄山,以高耸霄汉而名。县因山得名。


长泰县:得名长泰溪

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始置武德场,后改武胜场、武安场。南唐保大元年(944年)升场为长泰县。是以原武德、武胜、武安场名称的含义,取意歌颂“祟武常胜,德政安泰。”“常”与“长”谐音雅化,故名长泰县。另据《读史方舆纪要》:五代置长泰县,因县有长泰溪而得名。


长泰县名的由来还是比较安宁的。


诏安县:取“南诏安靖”之义而得名

诏安地域最初于东晋义熙九年设立绥安县时,属于绥安之地。唐垂拱四年(688年)漳州初设时,辖漳浦、怀恩二县。以漳江为两县界河,怀恩县置于漳江南岸,北起今之云霄城关,南迄南诏保,与潮阳交界。


明嘉靖八年(1529年),乡民许仲远等请设县,取名 “诏安县”(《漳州府志》称,“取'南诏安靖’之义”)。


东山县:因铜山而得名

东山历史上曾先后属南海郡揭阳县、义安郡绥安县、泉州(治今福州)龙溪县,漳州怀恩县、漳浦县、诏安县。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置铜山守御千户所,1755年(清雍正十三年)属诏安县。


据《铜山志》:“因在今东山岛上,东山岛原名铜山,据说因环海为区,屹立于五都之东,称曰东山。”

1916年5月1日析置东山县,属汀漳道,治所铜山城(今铜陵)。


编辑 | 葫芦小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漳州变迁
云霄红树林
云霄县介绍
闽南28个县市的名字都有大来头,武则天敕建的两个,一个在这里
林下讲古 | 万字长文带你走近400年前的官陂
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