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磁里看中国

从东汉末年出现瓷器开始,新的瓷种、瓷系从来都是因地缘政治的变化而出现。直到宋、元之际,一个新的瓷系却第一次不是由此而来,而由贸易催生,这个瓷系是以泉州路瓷窑为代表的闽瓷体系。

福建现在是中国瓷业的重镇,从制瓷工业化看比之景德镇还要发达和先进。这种局面的源头和基因在宋元海外贸易,始于宋代设泉州市舶司。福建地区本不是重要瓷器产区,在南宋以前只有一个建窑,以油滴、兔毫这些黑釉窑变斑茶盏著称。但是从南宋开始,福建地区开始出现大批生产青瓷和青白瓷的瓷窑,这些瓷窑主要生产与龙泉窑和湖田窑相近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主要市场在海外。也就是说,福建地区在南宋至元代出现和发展起来的这些瓷窑,必然是依托两朝的外贸。值得指出的是,唐及五代时中国瓷器一样向外出口,但福建并没有因此诞生瓷系。闽瓷系的诞生时点,恰恰在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泉州设市舶司之后,其中的逻辑关系极为明显。

福建宋元瓷窑的分布,从闽省北部武夷山区至南部沿海口岸,形成了一个长条地带。而这个长条地带,恰好映射出一个龙泉窑、景德镇窑出口瓷入闽后的影响带。这个影响带由北向东南,主要集中在建宁路、福州路、兴化路、泉州路。这条主影响带几乎就是龙泉窑瓷器入闽并到达泉州的路径。建宁路在福建闽海道的最北端,与浙东海右道的最南端处州路相接。龙泉窑瓷器南下入闽,必然要先进入建宁路。因此建宁路内就有浦城、崇安、政和、建瓯四地区都发现了宋元瓷窑,且这些地方基本都是重要的水道节点。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龙泉窑瓷器顺水路南下,一路在播撒自己的种子。

龙泉瓷经水路出建宁路,就要转入福建地区的主水道闽江,顺闽江到达的下一个重要地区就是福州路。在福州路上,有闽清、闽县、侯官、连江数个存在宋、元瓷窑的地区,同样它们也都是水道上的节点。但是从福州路开始,这些瓷窑就不光接受来自龙泉窑的影响,也开始接受来自景德镇的影响。

在上面所说那条主带的西北角,还有两个略显孤独的点,是邵武路的光泽县和建宁县。光泽县在邵武路最北端,也是离福建闽海道与浙东建康道交界处最近的县,同时也是福建闽海道里离饶州路浮梁州最近,且有水道相通的地方。当景德镇的瓷器装船南下,经水路进入福建闽海道后,到达的第一个地理点就是光泽。南宋后在这里出现青白瓷窑,其与景德镇的关系就一目了然。而同处一路,位于光泽县西南方,与光泽县有水道相通的建宁县瓷窑则应该是景德镇瓷器在邵武路播撒下的种子。从光泽顺水而下,景德镇瓷器同样进入闽江到达福州路,之后的路径就与龙泉瓷合而为一。当然,它们的目的地都是泉州。

自福州路顺水路而下,进入福建闽海道最小的一路——兴化路,也就是现在的莆田地区。在这个最小的路里,两大名窑只播下了一个火种:仙游的宋元瓷窑。兴化路以南,就到达了目的地泉州路。既然福建瓷窑是因泉州市舶司而兴,自然泉州本路的瓷窑最为密集和高水平,比如闽瓷中的旗手德化窑就位于泉州路中。

上海博物馆藏明代德化窑白瓷观音像
浙江博物馆藏清代德化窑白瓷送子观音像

德化位于泉州路的北部,其得享大名始于明代,以白瓷著称于世数百年。1976年对德化古窑址的考古发掘,证明其创烧于宋,至元代有较大发展。其于宋元两代烧制青白瓷为主,但于宋代即已开始烧制白瓷,于元代必然也兼烧白瓷。德化白瓷与唐之邢窑、宋之定窑大为不同,不同之处二:其一,其釉色纯白,既不泛黄亦不泛青;其二,其形制以瓷塑见长,尤以人物,特别是佛像盛名海内。它的人物瓷塑在明代即蜚声遐迩,至今德化白瓷观音、达摩等都是一时隽品。《天工开物·陶埏第七》在“白瓷”下载:“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这种精妙瓷塑想必不会是用于外销,必然是供应国内上层社会的。那么,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德化白瓷的崛起应该是在元代。因为蒙元尚白,特别是追求纯净之白,这必然是德化从青白瓷转入纯白瓷生产的历史因缘。并且佛教题材瓷塑的出现也在元代,龙泉窑就是在元代出现了双色佛教瓷塑。既然闽瓷之起,源于龙泉、景德镇。就可以由此推定:德化佛教白瓷塑应该是在元代受龙泉窑影响出现,甚至有可能就是龙泉工匠所做。乾隆时的《德化县志》卷三《疆域志·风俗》条云:“百工艺事,多藉外人”。既然直到清中期德化的瓷器生产还在大量使用外来瓷工,那么元代更有可能招徕龙泉瓷工南下就业。

浙江博物馆藏清代早期德化窑白瓷观音像
浙江博物馆藏清代德化窑白瓷文昌帝君像

德化往南是泉州路永春县,此县内发现六处宋元青白瓷窑;继续往南是安溪县,明嘉靖本《安溪县志》载其县在嘉靖以前烧制粗青瓷,现此地区发现宋元青白瓷窑二十余处;安溪县南下为南安县,此处发现的宋元瓷窑多达五十余处,兼烧青瓷与青白瓷;南安西南为同安县,此处发现的宋元瓷窑以烧制青瓷为主,兼烧青白瓷;南安县的南面则为晋江县,如今被命名为“泉州窑”的宋元古窑址群一共两处,一处是兼烧青瓷、青白瓷的碗窑乡窑址群,另一处就是属于晋江的,兼烧青瓷、黑瓷的磁灶窑址群。于此,乃知元代泉州路所辖七县,除了惠安县外,其余六县无不窑火兴盛,且所制兼有青瓷与青白瓷。另外在泉州路以南的漳州路漳浦县,亦有宋元瓷窑存在,当是泉州窑系辐射的外围瓷窑。则泉州市舶司为闽瓷启航之渊薮足以为证矣。

编辑于 2021-08-08 18:13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瓷器窑口大全
史上最全知识贴:中国历史上的100个窑口汇总之三(福建窑口)
鬼斧神工雕造化 妙手琢出“中国白”
乡音|124期【原创/修订版】向世界讲好泉州故事 系列之七:10—14世纪中国外销瓷民窑的杰出代表:屈斗宫德化窑遗址
第三批国保--(5.古遗址)
中国古陶瓷窑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