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谈浚县老城的石牌坊

朱大尉

牌坊,是古代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牌坊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熔古人的社会生活理念、封建礼教、封建传统道德观念、古代的民风民俗于一炉,具有瑰丽的艺术魅力、很高的审美价值和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座石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艺品。中国传统的石雕技法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平浮雕、阴线刻等,在石牌坊的雕刻中都广为应用。

浚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6000年前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夏代,浚地处冀、兖、豫三州之交。商代,浚地称黎,商迁都殷后,浚为畿内陆。西周属卫国。春秋分属晋、卫。战国时属魏国。秦置郡县,分属东郡、河内郡、邯郸郡。

西汉置黎阳县,唐武德二年,置黎阳总管府,辖四州八县。北宋雍熙四年,黎阳县改属澶州。端拱元年在黎阳置通利军,辖黎阳县。天圣元年改名安利军,治所迁浮丘山西。七年地震,军城陷为湖,治所迁浮丘山颠。政和五年改军浚州,辖黎阳县、卫县。金皇统八年改浚州为通州,三年后复名浚州。元初废黎阳县、卫县,浚州下无辖县。明洪武二年降浚州为浚县。治所迁至浮丘山东北今址。

明洪武初年,营造浚县南、东、北三面城垣。万历二年,知县杨蓉重修,“包浮丘山之半于城内,踞其颠以东望伾山,西瞰卫流,形势最为壮丽”。天启三年,知县赵建极“增修前、左、后三池(护城河),俱浚及泉”。河岸建闸,引水绕城。明崇祯十一年,知县李永茂“大为修砌,砖石各半,楼、橹、雉、堞极为壮丽”。浚县城西滨卫河,南枕浮丘,东邻大伾,北襟原野,规模宏大、城坚池深,在国内古城池中享有盛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民间盛传:“南京到北京,比不上浚县城。”1994年1月,国务院公布浚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浚县文化资源丰厚。县城及附近现有名胜古迹300余处,其中卫河(永济渠)浚县段、黎阳仓遗址世界文化遗产2项,明代城墙、云溪桥、碧霞宫、文治阁、摩崖大石佛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16项,文庙、南关石桥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9项,县衙、端木翰林府等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4项。其中石牌坊是浚县一大亮点,凝聚和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中国中原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缩影。

浚县历史上曾有一百来座古牌坊矗立于全县城乡,甚为威严壮观。穿过这一道道牌坊,犹如穿越历史时空中的一道道门槛。这其中大多为文人旌表牌坊,也有贞节牌坊。可惜的是,20世纪50年代,这些古牌坊相继被拆除,如今仅有恩荣坊和大伾、浮丘两山几座保存了下来。恩荣坊,俗称花牌坊、孟家牌坊、“牌坊摞牌坊”。上书“恩荣”二字,背面有四个大字“龙章宠锡”,此坊石雕精美绝伦,鬼斧神工。因为此坊是万历皇帝为表彰卫贤集孟楠家族“一门三进士”(孟楠,孟楠的父亲孟含霓,孟楠的祖父孟继)所立。恩荣坊坐落在浚县卫贤镇卫贤集的原南北大街上,是卫贤集的正中心位置。后来,为更好保护这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部门将这座全国独一无二的牌坊,搬迁至浚县大伾山百猴路中段。浚县恩荣坊被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作为一处名胜单独列出。它还被权威古建筑专家称为“一座标准的光宗耀祖的功名牌坊”。

      明清《浚县志》载:浚县各地有许多专为当地知名人士和达官显贵修建的各种牌坊100余座,以颂扬那些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们。其中为明代王越修建的牌坊最多,有:进士坊、大司马坊、少保坊、太保坊、太傅坊。著名的牌坊有:卫贤的“龙章宠锡坊(恩荣坊)”,县城的“三世登科坊”等。在县城文治阁建有四牌坊,南有“惠文显锡坊”,为监察御史扬州鹤与其父诰赠监察御史杨好礼建。北有“茂宰承恩坊”,为知县邢登云与其父诰赠知县邢三省建。阁东有“望丞迓宠坊”为同州知府黄正色建。阁西有“华轶崇褒坊”,为郎中孟楠、敇封郎中孟含霓建。    另在县城北街有“太傅坊”王越、南街有“柱史坊”王璜,东街有“举人坊”邢时旸,西街有“锡台坊”王洧。

浚县牌坊从材质上可分为木柱坊、木瓦结构坊、木石结构坊、石坊。从表意方面大致分六类:

一是官爵坊,如王越的大傅坊,王的司谏坊,赫瀛的御史坊,王璜的柱史坊等。

二是科第坊,如朱翊、朱天俸、朱应毂的三世登科坊,李文升的进士坊等。

三是诰敕旌表坊,如孟楠的龙章宠锡坊(恩荣坊)赫兰的“重膺天宠”坊等。

四是府衙寺庙坊,府门庙寺前立坊,或张显其功德,或昭彰其神威。如衙门前立“黎阳旧知”坊,“一方锁钥”坊。北城门的“河朔名封”坊,子贡祠前立的子贡祠坊,吕祖祠前的“寥廓峥嵘”坊。浮丘山上碧霞宫山门前月台上“万物资始”坊等

五是旌表善举坊,如萧少护七世同居和睦相处的“奕世敦睦”坊。

六是孝贤贞烈坊,每有孝子贤孙,贞节烈女上报朝廷,都批准建坊以旌表。如:李维祯妻张氏十七岁夫故,日夜哭泣,呕血而死,奉旨旌门曰“贞烈”,立贞烈坊;元孙氏守寡贞节,立贞节坊等。

总之这些牌坊的作用一是彰显功德,名垂后世,一是维护封建礼教,这与原来牌楼的标志性作用大相径庭。

一、“恩荣”坊(“龙章宠锡”坊)

一曰“龙章宠锡”坊。清康熙《浚县志》载:在卫县,今浚县卫贤镇卫贤村。现位于浚县大伾山百猴路中段,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为孟楠建。


   
孟楠,孟含霓之子,字蘧林,浚县人,万历戊戌(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筮仕(初出做官)青州,称循吏(奉公守法其受百姓钦敬的官吏)。万历三十一年任乐安知县,修《乐安县志》。榷芜关(明朝成化年间在安徽芜湖设立抽分厂,亦称芜关。官员称榷使。),榷北新关(北新关在明代即为运河七关之一,最初隶属于户部,又称户关、户部分司。北新关原称北关。在今浙江杭州市武林门外江涨桥北。明景泰元年(1450)于此设钞关,以征船料货税。为户部分司。成化四年(1468)停废。七年复设,故有北新之称。),宽商爱众,毫无婪行。历任至山右方伯(明、清时用作对布政使的尊称)。其在延庆出奇计,戮贼帅并捣贼穴,厥功甚伟。因病请告,优游绿野,享年七十余卒。

恩荣坊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是明神宗赐孟家建牌坊,以此褒奖彰显孟家“一门三进士”的盛事和功业。孟家“一门三进士”,孟继,孟楠的祖父,官至按察使。孟含霓,孟楠之父,承德郎南京工部主事。该坊原为上下两层,下为四柱三间五楼式大坊,大坊之顶正脊中间又建一小坊,人称“牌坊摞牌坊”。通高9.79米,宽9.30米。惜小牌坊被毁。


  
石坊基层为须弥座式,前后及里侧雕有仰莲及覆莲。四根立柱以八个抱鼓石和八块抱柱板夹持。抱鼓及抱柱板上各雕有不同姿态的卧狮一只,其他部位雕塑人物故事,花鸟图案。四立柱上雕有持械武士,花卉人物故事等。立柱之上有主楼一个,次楼四个,均为歇山顶,并有脊饰。屋面上雕有瓦垄、瓦当。主楼檐下为六个方形坐斗及方头状斗拱。每个斗拱上有四个莲朵饰件。拱间为透雕各种动物的拱眼壁。正中立一竖匾,上刻“恩荣”两字。竖匾下共有四道枋、三道板。第一道平板枋上雕“二龙戏珠”“五魁献宝”及仰莲,枋下板上雕“龙章宠锡”四个大字和题记。迎首题记内容为:“巡按直隶等处监察御史牟志夔”,落款为:“赐进士第直隶大名府浚县知县焦源溥”,以及县丞、主簿、典史等姓名,年款为“万历四十五年季春”。第二道枋上雕“八仙庆寿”图,枋下板上雕“敕封承德郎南京工部主事孟含霓”十四个字。第三道枋上雕“竹林七贤”图反映的是竹林七贤在山林中饮酒作诗的场面。竹林间有七贤和书童,他们姿态各异,品酒赋诗,高谈阔论,临流舒啸。章法紧凑的高浮雕,形象生动地反映了竹林七贤的生活情景。之下为“赐进士第承德郎工部主事孟楠”并刻题记。第四道枋,即最下部的龙门枋,上雕一大型画面,共16人,为“衣锦还乡图”,中部为三人骑马,前有仪仗,后有随从,走向家门,门半开,一人探身张望。上方云朵上站二仙人护送。在每组雕像之间,雕塑有不同季节的景物,有山、水、桥等,树木、人物均为立体透雕,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可谓匠心独到,巧夺天工。四个次楼的结构主楼基本相同,只是较为简单,檐下枋上雕有“三顾茅庐”“文王访贤”“白猿盗宝”以及“渔、樵、耕、读”等人物故事、动物花卉图案等。

1997年,河南省文物部门拨款15万元,由省古代建筑研究所和浚县文物部门于当年十月将恩荣坊搬迁至大伾山白猴路上。搬迁后的恩荣坊得到了更好的保护,方便了人们研究、观赏。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名胜词典》将恩荣坊作为一处名胜单独列出,可见该牌坊在国家古建筑艺术方面的地位。

二、“四世科甲”坊

位于文治阁向北,御史巷东口北,青石刻花,高四层石牌坊,上书“四世科甲”,浚县寺下头村举人朱翊,进士朱天俸、朱应榖、朱舜年立。《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卷四十六载“朱翊,浚县人,明景泰癸酉科仕教授”。子朱天俸(1514—1584年),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明史》和《浚县志》载,朱应毂(?—1587年),字德载,号槐石,明浚县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出任山东东阿知县,儿子朱舜年,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 河南浚县伾山街道办事处寺下头村朱氏一族显赫于明代,至清康熙年间七代,有四代登鼎科甲,荣耀一时,是明代浚县有名的世家望族。清康熙《浚县志》载:县城文治阁北,御史巷东口北,有一青石刻花,高四层石牌坊,上书“四世科甲”,举人朱翊,进士朱天俸、朱应榖、朱舜年立。惜已不存。明万历《浚县志》载:在今县城东大街与白衣堂街十字路口处,立有名曰“三世登科坊”,为举人朱翊,进士朱天俸、朱应毂立。

朱家科名自朱翊始,明嘉靖《浚县志》载:朱翊,明景泰癸酉科举人,官教授。

朱天俸(1514-1584),字子学,别号一槐。嘉靖二十六年(1547)丁未科殿试金榜第二甲第八十二名进士出身。与李春芳(内阁首辅)、 张居正 (内阁首辅)、 徐光启  杨继盛  、殷正茂(户部尚书)、 王世贞(金瓶梅的作者)、 王一夔(太子太保 皇帝的老师)、 李三畏(历史上著名画家)、  殷士儋(内阁大学士,地位仅次与高拱)同榜。历官户部主事、郎中、山东按察司佥事、山西布政司参议、按察司副使。官至岢岚兵备。《张志》:天俸,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岢岚兵备道。筹边御敌,算略有余,以沈虹塘狱  吏议。其父朱鉴,清康熙《浚县志》载:以子天俸贵,封郎中。后赠户部主事。

曾孙朱应毂(?—1587),字德载,号槐石,明浚县人。

万历五年(1577)进士,出任山东东阿知县,《朱天俸墓表》称其“出宰阿邑,入为侍御史,声称烨然”。朱应毂在东阿县出任县令时,与邑内文人于慎行、孟一脉、朱维京、乔学诗等人交往甚密,据《平阴县志》载:朱应毂与于慎行(字可远,明代文学家、诗人。累升至礼部尚书)、孟一脉(字淑孔,平阴县东阿镇人。与明宣德进士师逵、嘉靖进士侯铖、何海晏、隆庆进士于慎行孟一脉,万历进士乔学诗孙珫张鲤,是平阴有名的"明朝八进士"官至南京陕西道监察御使)、朱维京(字可大,累官光录丞,赠太常少卿。)友好,万历八年(1580)五月,朱应毂请于慎行、孟一脉纂修东阿县志,次年三月告竣。卷首有峄县进士贾三近作于万历十年六月的志序一篇,中云:“黎阳朱君德载,以进士高第来宰阿,” “会邑人太史于君可远、柱史孟君淑孔方家居,具良史才,朱君就谋之,乃以编摩托二君……。越三月而志告成,始方域,终艺文,凡十二卷,将梓以传。”朱应毂与朱维京为同年,曾邀于慎行、朱维京到家乡浚县游玩,于慎行有《伾麓山房十咏为朱槐石令君赋》收于《谷城山馆诗集》,朱维京有《过卢次楩墓六韵》、《秋日谒一翁年伯山堂留饮》诗,刻于浚县大伾山崖壁。万历十三年(1585),朱应毂请孟一脉为其父朱天俸书写墓表。

朱应毂擢云南道御史,曾巡抚淮扬。任御史时,清正廉直,进谏不避权贵。清嘉庆《浚县志》载其“谏幸山陵,论边将冒功匿败,言皆激切。”《明史》中多次记载他直言进谏的事。如“枷刑自刘瑾创立,锦衣狱常用之。神宗时,御史朱应毂具言其惨,请除之。”(《明史》卷九十五志第七十一);“成梁镇辽二十二年,先后奏大捷者十,帝辄祭告郊庙,受廷臣贺,蟒衣金缯岁赐稠叠。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其始锐意封拜,师出必捷,威振绝域。已而位望益隆,子弟尽列崇阶,仆隶无不荣显。贵极而骄,奢侈无度。军赀、马价、盐课、市赏,岁干没不赀,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以是灌输权门,结纳朝士,中外要人,无不饱其重赇,为之左右。……御史朱应毂、给事中任应徵、佥事李琯交章抨击。”(《明史》列传一百二十六)。他甚至还敢直谏皇上,“万历十一年(1583)九月,礼部上疏,认为陵址既已选定,就应该钦定日期营建。但万历仍然不允,非要待两宫圣母看后才能确定。为此,御史朱应毂以谒陵耗费太巨,陈请两宫太后不必再去阅视……”(《风雪定陵》)。

万历皇帝修建定陵,所用花斑石皆采自浚县。“定陵既然按照永陵建制,花斑纹石自不可少,宝城垛口,明楼地面,都是花斑石。此石由多种颜色的鹅卵石经过地壳变动,受到高温高压以后,再生而成,当时仅在河南的浚县能够采到,不远千里,运来应用。这种岩石,虽然五颜六色光彩灼目,但却没有纹理,质地坚硬,雕琢十分困难。开采时,只能按最大尺寸开成毛材,然后用手工反复研磨,其费工耗时,可以想象。据《帝陵图说》载,定陵所用的花斑纹石做工极细,'滑泽如新,微尘不能染’、'光焰灼人’”(《风雪定陵》)。浚县民间有朱应毂奉旨回家乡采花石的传说故事。由此可见,浚县花斑石的开采并用于建造定陵是和朱应毂有一定关系的。

清嘉庆《浚县志》载:“惜不永年,未竞其用。”朱应毂仕途仅十年,就于万历十五年(1587)早早地走完了他的一生。他的一生著述颇丰,有《槐石集》等。大伾山有他的“杏花岩”题字和《东归早过大伾山》诗刻。

玄孙朱舜年,朱应毂之子,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丙辰科殿试金榜第三甲第九十四名同进士出身。历任滕县知县,刑部郎。

   来孙朱陛鹓,清·康熙《浚县志》载:舜年子,字涛秋,浚县人,英妙能文章。康熙四十七年(1706)举人。该志载其“春日黎阳怀古限韵”诗一首:“ 荡漾清波映卫城,喜看四野乐深耕。 浮丘鹤下山生色,淇澳人存竹有名。 神禹随刊垂旧烈,孟侯明慎播新声。 尼山倘再驱车过,富教应知慰圣情”。

晜孙朱衮、朱重华,清·康熙《浚县志》载:朱衮,舜年孙。康熙已酉科武举;重华,文藻富丽,明重一时。该志载其“浮丘结茅诗一首:崚嶒折折入云霞,霞隐低垣石径斜。疏竹迎人揺玉佩,幽禽递韵语琪花。窗连斗气三千丈,户绕人烟十万家。狂极不知身在上,平吞日月满天华。

朱氏能够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不菲的成就,与其家学传承有很大的关系。.嘉庆《浚县志》载:翊,由举人官教授,为人长者。孙天俸、曾孙应毂、元孙舜年皆成进士。为浚巨族,人皆以翊多阴德所致云。朱氏家族世代所习《书经》、《易》,一脉相承。明代科举考试,必须学习《诗》、《书》、《礼》、《易》、《春秋》,按所习分五房应考。而试子所习与其家学传承有很大关系,朱氏在取得科名后,仕途上以治职和吏职为主。教授、户部主事、郎中、山东按察司佥事、山西布政司参议、按察司副使、兵备、知县、刑部郎等,官阶从低到高,历代不乏其人。朱翊为正八品,朱应毂为正三品,朱舜年为正七品,官阶最高的是朱天俸为从二品,官至岢岚兵备。

浚县朱氏家族在明代计出进士三人,明清举人三人,科名显耀。虽然两朝科举,但在明代四代联科,在当时浚县也是较为少见的。浚县朱氏家族科甲蝉联,跨越明清两朝,历经300年不衰,出了很多名官员,但令整个家族骄傲的是,没有一名官员因为犯罪落马。这一切,均得益于家族的每一名成员恪守家训,传承家风。浚县朱氏家族作为豫北历史上的名门望族,兴盛了300年,其持续时间之长、培养人才之多均令人叹服,这也成为古代家族发展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典型范例。家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互动;得自家族内部文化积累与薪火相传的文化传承;朱氏家族丰富藏书与丰厚的家产为家学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三世登科”坊

在今古城东大街与白衣堂街十字路口处,立有名曰“三世登科坊”,为明朝举人朱翊,进士朱天俸、朱应毂立。

因朱氏家族闻名浚县,祖孙三代幸事——“一门三进士”明代仕宦不断。县内立三世登科坊以示纪念。

四、“金吾”坊

在浚县古城东城门里(原物资局址西),立有青石浮雕三层石牌坊,名曰“金吾坊”,为明朝兵马副指挥周大有立。

清.康熙《浚县志》载:周大有,明嘉靖时监生,官兵马司指挥。

金吾,古官名,掌管京城的戒备,禁止人们夜间行走。“金吾”并非明代正式官职,而是中晚明时对掌锦衣卫印的别称。于慎行《谷山笔麈》卷之十三云:“自嘉、隆以来,士风文字雅好古风,官名称谓亦多从古,如称六卿为大司徒、大司马之类,此皆周官旧名,职任相合,称之是也;惟至台长无以称之,乃曰'大中丞’,则误甚矣……至于锦衣掌印称为'大金吾’,顺天府尹称为'大京兆’,益无稽矣。”。

五、“望丞迓宠”坊

浚县城南门约80米,有一透雕五层石坊,上书“望丞迓宠”坊,同知黄正色立(熊象阶《浚县志》有载)。

河南通志巻四十六载:黄正色,浚县人,明万历辛卯科举人,官至同知。

六、“华秩崇褒”坊、“父子大夫”坊

梅花巷东口南立有一浮雕石坊,上书“华秩崇褒”坊,为郎中孟楠、敕封郎中孟含霓立。

“父子大夫”坊,清康熙《浚县志》载:在县城。敕封郎中孟含霓、郎中孟楠立。

孟含霓,明代,浚县卫贤人。为孟德郎南京工部主事。父孟继官至按察使,子孟楠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登进士第,任青州知州,后升至山西布政使。家乡人称孟楠为孟都堂。据史料记载,孟楠为官期间,朝廷命他挂帅前往延庆平叛。孟楠在平叛中出奇制胜将战乱平息,因此深得万历皇帝赏识。又因孟继、孟含霓、孟楠祖孙三人身出名门,系亚圣孟子的后裔,更受万历皇帝器重。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皇帝为表彰孟家一门三进士,恩准孟楠在家乡浚县建造功名牌坊——恩荣坊。

“华秩”,是指显贵的地位。出自宋·梅尧臣《李少傅郑圃佚老亭》诗:"庄生述天理,老固当念佚。举世用自劳,谁能以为必。我公谢鼎司,嗣子都华秩。代言辍帝右,作藩辅王室。承颜向兹地,园宇乐永日。"崇褒,意为崇高的褒奖。

七、“槐堂式彀” 

辛庄街西口北立有一道“槐堂式彀” 坊,为诰赠参政杨庆、杨好礼、参政杨州鹤立。

杨庆,杨州鹤的祖父,子杨好礼,以孙州鹤贵赠参政。杨州鹤,浚县人,明万厯辛卯科进士。杨好礼以子州鹤贵赠参政,诰赠监察御史。祖父杨庆以孙州鹤贵赠参政。

.康熙《浚县志》载:杨州鹤,万历辛丑进士,历官御史、山西参政。在台独立敢言,绰有卓识。北闱多冠以南士,公言:“取士于乡,而思皇首善,何独无元?”是科乙卯始冠北士,至今遵之。至于居乡多慈惠,完贫民之骨肉,革市井之赔累,凡不便于民者,无不立言当事,即行厘剔,人到于今称焉。

槐堂,指三槐堂。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逝将桂浦撷兰荪,不记 槐堂 收剑履。王文诰 注引 程縯 曰:定国 家有 三槐堂 。“式彀”,诗经.小宛》“教诲尔子,式彀似之。”式: 用。彀:善。

八、“圣旨”坊

南关街南头伾浮路两个石狮之间,原有一道坐西向东石牌坊,高四层。三层镶嵌青石匾“圣旨”,俗称城隍庙“圣旨牌坊”,相传,洪武二年明太祖朱元璋到此巡视,浚人而立。

九、“浚城古治”坊、“河朔名封”坊、“卫水环清”坊、“伾山耸翠”坊

“浚城古治”坊,清嘉庆《浚县志》载:《张志》:位于县城南门外石桥处,明万历年间,立有“浚城古治” 石牌坊一座,知县赵建极建。

“河朔名封”坊,清康熙《浚县志》载:位于浚县城北门外石桥处,明万历年间,立有“河朔名封” 石牌坊一座,知县赵建极建。

“卫水环清”坊,清嘉庆《浚县志》载:《张志》:位于县城西门外云溪桥处,明万历年间,立有“卫水环清” 石牌坊一座,知县赵建极建。

“伾山耸翠”坊,清嘉庆《浚县志》载:《张志》:在古城东门外石桥处。知县赵建极建。

赵建极,字住同,号松阅,河南府永宁县(今洛宁县)王范镇西阁里人。万历戊午科(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举人。万历己未科(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第三甲第六十二名进士,官至山西左布政使,有治绩,诰封通奉大夫。据清康熙二年(1663年)《通奉大夫山西左布政使赵公配夫人王氏合葬墓》碑记载:“赵公讳建极,字住同,号松阅,万历戊午举人,万历己未联捷进士,崇祯甲申(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殉难而亡。”赵建极一生共九任官职。初任直隶大名府浚县知县,清楚逋赋,增浚开壕,创筑河堤,重修圣殿,建性道书院,立集宏庄,邮馆亭舍多其经画,而廉正慈祥,尤称醇懿。升户部主事。二任户部陕西司主事;三任户部云南司主事,管京粮厅。庚午(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陕西典试;四任户部广东司署员外主事;五任户部江西司郎中;六任山东按察使副使,沂州兵备道兼管粮饷;七任山东按察司,分守莱州(今山东烟台)海防道,兼布政使参议;八任山东按察使;九任山西左布政使。”据民国六年《洛宁县志》“人物乡贤”载:“赵建极万历己未进士,历官山西左布政使。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陷太原,被执不屈,骂贼而死,祀乡贤。”清乾隆四十一年赐溢烈愍。河朔,紧靠帝都,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为帝都周围的主要防御屏障。 寓意是“战略要地”

十、子贡祠坊

位于南大街黎公祠前。黎公祠,俗谓子贡祠。明弘治十二年(1499)知县刘台创建。张肯堂重修《浚县志》载:子贡祠"在南门内街东,知县赵建极重修。"清曾振宗、马日暄纂《续浚县志》载:"端木夫子祠前地基三亩六分,价银五十两,乾隆二年(1737)知县陈国柱捐俸置买。又(建修)大门三间,照壁一座,子贡祠栏门三座,前后长四十丈,院墙八十五丈,通街牌坊一座。五十五年,吴学曾重修。"光绪元年(1875),知县张宝禧与子贡后裔端木继敏重修。

刘台,字子畏,湖广兴国州(今黄石市阳新县)人,出生于四川巴县,明代中期大臣。隆庆五年进士,弘治时任浚县知县。能识治体,剖决如流,郡狱多委决焉。官至参政,授刑部主事。万历初,改御史。巡按辽东,坐误奏捷,奉旨谯责。四年正月,台上疏劾辅臣张居正,后获罪遂戍台广西。台父震龙、弟国,俱坐罪。台至浔州未几,饮于戍主所,归而暴卒。

十一、“万户提封”坊、“一方锁钥”坊、“天都保障”坊

三坊位于县前街的北口,东西两边各立有一道青石简易牌坊,东为“万户提封坊”,西为“一方锁钥坊”。均为明天启五年知县亓之伟建立。

亓之伟,字坦之,号超凡,山东莱芜羊庄村人。公元1581年(明万历九年)出生,卒于崇祯十七年 1644年)。天启三年(1623年)进士,初为成安知县,不久调直隶大名府浚县知县,到任后凡权势书札概不启封,不受私请,以强直闻名,士民服其铁石之操,称为铁面。后历任户部司郎中,河间知府,山西阳和兵备道等。清乾隆五十四年,对明末死节臣民予以谥号,追谥其为忠愍,并崇祀为乡贤

“万户提封”出自唐李白《与韩荆州书》“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一方锁钥”指一方战略要地。 王君玉 《国老谈苑二》:“ 曰:'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 不可。’”

“锁钥”,喻军事重镇,出入要道。宋 王君玉 《国老谈苑二》:" :'主上以朝廷无事,北门锁钥,非 不可'"

“天都”帝王的都城(长安)地方名称,类似首都的称呼,古代传说上天帝王居住的地方。唐代王维 《终南山》诗:" 太乙 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指当时天子的都城长安

十二、“黎阳旧治”坊

位于县前街南口,旧有一座石木牌坊,座北向南,坊额正面书 “黎阳旧治”,背面书 “南山之寿”,上书对联为“折狱唯良宽而能断,爱人以德和而不流”。此坊是清光绪八年知县黄璟立。两侧各有一石坊,西侧为“桂树秋英”坊 ,东侧为“杏林春彦”坊。

黄璟,字小宋,号二樵樵者蜀泉,晚号铁生,斋号四百三十二峰草堂,南海(广州)人。一作番禺(广州)人。清道光辛丑年(1841)生于四川其父任所,1843年随父来豫(其父调任灵宝尉)。黄曾先后任河南省唐县、县、沈丘、祥符、禹州知县及陕州知州等官职。1900年因为民办事而得罪长官,被议免职。1901年在开封随省府各级官员迎接西太后及光绪帝銮驾后,奉特旨复官调北洋通商大臣衙门,1902年奉派考察日本农务,1909年官豫南道,1911年辞官赋闲,先后寓居开封多年,直至80余岁去世。工山水、擅刻印。足迹所历每以诗画纪事。有自绘壮游图记。钱塘吴士鉴有赠诗。《息尘合龙随笔、含嘉堂诗集、清画家诗史》。曾用印:小宋、小宋诗画、小宋之章、宋园主人、梅华村人、躬耕南阳、不使人间造孽钱有《诵芬集》传世, 广东梅县萧亮飞作序。清光绪年间纂修《续浚县志》。

十三、“泮宫”坊

清嘉庆《浚县志》载:《张志》:在文庙前。建者不详。

“泮宫”,西周诸侯所设大学。《诗.鲁颂.泮水》:既作泮宫,淮夷攸服。《汉书.郊祀志上》:周公相成王,王道大洽,制礼作乐,天子曰明堂辟雍,诸侯曰泮宫。后泛指学宫。一说,泮宫为春秋鲁僖公筑于泮水边的宫室。是僖公饮酒作乐﹑演武庆功之所。汉代始以之为诸侯的学宫,后人遂因袭汉说。见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十四、“天启文衢”坊

清嘉庆《浚县志》载:《张志》:在文庙前。建者不详。

十五、“杏林春彦”坊

清嘉庆《浚县志》载:《张志》:在县衙前。建者不详。

“杏林”,相传三国吴董奉隐居庐山,为人治病不取钱,但使重病愈者植杏五株,轻者一株,积年蔚然成林。后因以"杏林"代指良医,并以"杏林春满"﹑"誉满杏林"等称颂医术高明。“彦”,有才学的人。

十六、“桂树秋英”坊

清嘉庆《浚县志》载:《张志》:在县衙前。建者不详。

桂树,丹桂是桂树其中的一种。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中:“桂有三种:叶如柏叶,皮赤者为丹桂。”唐白居易《有木诗》之八:“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清吴骞《扶风传信录》:“井上碧梧惊叶落,苑间丹桂泻香空。”《晋书·郤诜传》:“﹝武帝﹞问詵曰:'卿自以为何如?’詵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之片玉。’”后以“丹桂”比喻秀拔的人才。《宋史·窦禹钧传》:“﹝竇仪﹞弟儼、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你只想鵰鶚起秋风。秋英,意秋花。宋杨万里《看刘寺芙蓉》诗:“秋英例臞淡,此花独腴泽。”元郝经《牡丹菊赋》:“郁霞腴之春姿,敷玉瀣之秋英。”明高启《王公子宅五月菊》诗:“秋英忽夏发,宛在阿戎家。”这里是指才能出众的人。

十七、四牌楼坊

位置不详,北为太傅坊王越、南为柱史坊王璜、东为举人坊邢时旸、西为银台坊王洧。

三牌楼、五牌楼: 是指牌楼的开间(门)即牌楼是3开间(门)、5开间(门)。如:北京前门大街五牌楼。四牌楼:是指该地(一般是十字路口)四个方向有四座牌楼。如:北京东四牌楼西四牌楼(现在简称东四、西四)。牌楼有木牌楼、石牌楼、木石牌楼、木砖牌楼及琉璃牌楼。

 
十八、“举人坊”

明嘉靖《浚县志》载:为嘉靖时举人邢时旸立。

清康熙《浚县志》载:邢时旸 ,鏸子,浚县人。明嘉靖壬午科举人,官至知县。

“举人”,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十九、“太傅”坊

明嘉靖《浚县志》有载。位于北大街南段原卫生局门口南,原县供销社门口北,高五层青石刻花“太保坊”一座。天顺四年,按察使、右副都御史王越立。

王越(1426 -1499 ),初名王悦 ,字世昌。直隶大名府浚县(今河南鹤壁市淇滨区钜桥镇岗坡村)人。明代中期名将、诗人。今县城北街村有后人居住。

景泰二年(1451),王越登进士第,授御史。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明宪宗时官至兵部尚书,总制大同及延绥甘宁军务,以功封威宁伯,为明代因功封爵的三位文官(其余两位为王骥、王守仁)之一,世称"王威宁"。亦为首任三边总制。成化十九年(1483)汪直被贬后,王越遭夺爵除名,谪居安陆

明孝宗即位后,王越获赦回乡。弘治七年(1494),复左都御史致仕。弘治十年(1497),起复原职,并加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其后兼制延、宁两镇。次年,于贺兰山击破鞑靼,以功进少保太子太傅。旋受命经略哈密。弘治十一年十二月(14991)卒于甘州,年七十三,朝廷闻讣,上为震悼,辍视朝一日。赠太傅,谥号襄敏,故后世称其为"王襄敏"。遣进士王阳明(守仁)护送王越灵柩至浚,葬浚县大伾山西麓。 

王越为明代成化、弘治时期西北著名军事统帅 ,他曾三次出塞,河套。身经十余战,出奇取胜,动有成算。王越奖拔士类,笼络豪俊,人乐为用。惟因前结汪直,后结李广,为士论所轻。其诗性情流露,不须雕饰,悲歌感慨,有河朔激壮之音。有《王襄敏集》等传世。资政大夫、南京刑部尚书吴洪作序,赞王越好学不倦,诗风“品格直逼盛唐”。越“文不经思虑,动数千百言,纵横张驰不失其正。诗尤明易通畅,不事艰刻,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然气象雄伟,文思焕发如长虹亘天,光焰万丈,可以追逐李杜诸人,其余莫能及也”。

王越一生多坎坷,遭弹劾五六次之多,曾被削官夺职,谪居他乡。但他“忠君爱国,壮老一致”,“贤良之举,蔚有时名”。《明史》第一百五十六卷列传第五十九载王越传。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 ,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明史载"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阴阳,经邦弘化,其职至重。无定员,无专授。"

 二十、“都宪”坊

位于马号口街东口南边,立有一道二层上覆小瓦“都宪坊”,王襄敏公立。

王越,字世昌。弘治十一年追赠太傅谥号襄敏,后世称其为王襄敏公。

“都宪”,明代都察院、都御史的别称。 明陆容 《菽园杂记》卷五:“ 浚县王都宪越之父,既葬被发,而丧其元,求之不得,乃刻木以代而葬之。”《平山冷燕》第十二回:平如衡 也笑道:'兄为都宪之后,门生故吏,满於 长安 ’”

二十一、“进士”坊、“大司马”坊、“少保”坊、

明嘉靖《浚县志》有载。均为王越所建,位置不详,始建年代不详。

“进士”,在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此称始见于《礼记·王制》。隋炀帝大业年间始置进士科目。唐亦设此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唐朝时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后来诗赋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袁可立)戊子举于乡,己丑成进士。"

“大司马”,古代官名。《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 西汉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东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魏晋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南北朝或置或不置,北朝魏、齐的大司马与大将军并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陈但为赠官。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少保”,官名 。明清少保皆为从一品太师太傅太保,都是东宫官职。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二十二、“文武承芳”坊

在县城,位址、始建年代不详,锦衣卫指挥王春建。

明嘉靖《浚县志》载;王春,王越长子。体貌魁梧,有父风。初从父军中征战,后协赞辅佐辽东军中事务。累以功至锦衣卫指挥同知。弟王时,以战功官至锦衣卫指挥佥事。    “承”,指接联、继承。“芳”,喻美名或美德。汉·蔡邕《刘镇南碑》:昭示来世,垂芳后昆。 

二十三、“茂宰承恩”坊

位于县北街广播电视局门口南边,南小西门里街东口北边,立有一道二层简易“茂宰承恩”坊,知县邢登云、诰赠知县邢三省立。

清康熙《浚县志》载:邢登云,字秀岩。明万历辛卯科举人,官至苑马寺卿。其父三省,积德有素,乡里称为长者。生登云,爱诲备至,键户读书,由举人历官郡县,至苑马寺卿。游宦二十余年。门庭萧然,无异素士。每升其座,如松风之肃。生平不取不与,不悔不畏,靖身守道。予告归田,乡里称为善人。《邢氏家谱》记载:邢登云为浚县城内邢氏第八代世祖。明代万历辛卯科(1591年)举人。赦授中宪大夫凤翔府正堂,累官苑马寺卿兼陕西按察司。清代嘉庆《浚县志》载:邢登云,父邢三省,乡里称长着。

“茂宰承恩”,茂宰,旧时对县官的敬称。 南朝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雄图怅若兹,茂宰深遐睠。" 杜甫 《送赵十七明府之县》诗:"连城为宝重,茂宰得才新。" 厉荃 《事物异名录·爵位·知县》:";《山堂肆考》:' 汉卓茂为密令有声,故用以比宰邑者。'"承恩,蒙受恩泽。出自唐 岑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前日承恩 白虎殿 归来见者谁不羡。"

二十四、“棘寺名卿”坊、“柱史”坊

“棘寺名卿”坊,位于北门里向南百余米,立有一道高五层,青石浮雕“棘寺名卿坊”,大理寺左寺丞赫瀛立。

“柱史”坊,位于南小西门里街东口南,立有一道“柱史坊”,左寺丞赫瀛立。

康熙《浚县志》载:赫瀛,字登甫,明浚(卫贤)人,万历甲戌(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起家苏州推官,擢御史,官至大理寺丞。瀛历官清要,巡访所至,以风采闻。弹劾不避权贵,蜀人畏之,姓名可止儿啼。豁浚虚粮一事,人多德之。即在明万历九年(1581年),县衙奉命清丈土地,当权者以增地冒功,全县虚增地9.7万亩,民众敢怒不敢言。赫瀛返乡闻听此事,便亲自与司农交涉,免除浚县虚粮,恢复田赋旧额,乡民称道。

棘寺”,大理寺的别称,古代听讼于棘木之下,大理寺为掌刑狱的官署,故称。唐 刘长卿 《西庭夜燕喜评事兄拜会》诗:棘寺初衔命, 梅仙 已误身。 陈亮 《甲辰答朱元晦书》:五月二十五日, 亮方得离棘寺而归。

“柱史”, 柱下史 ”的省称。指御史。 严维 《剡中赠张卿侍御》诗:“早列月卿位,新参柱史班。” 韩翃 《送李侍御赴徐州行营》诗:“少年兼柱史,东至旧徐州 。”

二十五、“重膺天宠”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在县城,位置不详,敕赠监察御史赫兰建。

清康熙《浚县志》载:赫兰,以子瀛(赫瀛)贵,赠御史。

膺 ,承受天宠:天子的恩宠,意即“再次承受天子的恩宠”

二十六、“腾蛟起凤”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位置不详,举人李景建。《张志》:在儒学门内。

清康熙《浚县志》载:李景,浚县人,明成化癸卯科举人,官至知县。《永宁县职官志》:李景,浚县举人。弘治中知县。宅心正直,处事刚果。莅政未久,百废具兴。《河南通志》载:西华知县李景,浚县举人,弘治十二年任。

“腾蛟起凤”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蛟:蛟龙;凤:凤凰。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形容人很有文采文辞优美或才华出众。也比喻 官职、地位高升。

二十七、“进士”坊、“锦幖”坊、“地官”坊

“进士”坊,清康熙《浚县志》载:位置不详,参政宋明建。

“锦幖”坊、“地官”坊,明嘉靖《浚县志》载:参政宋明立。

宋明(1447—1527),字惟远,号古愚,明浚县人。生有异质,幼即凝重不浮。20岁授《尚书》日记数千言,为邑诸生。御史俞公尽试其文,大为赏叹,令邑侯为其娶妻。成化十三年(1477)中进士,初授户部主事。次年,给军饷东,归授云南习主事。寻督太仓粮储,?奸剔蠹,使漕运官士咸以守法。十五年(1479),催督卢风、淮阳、河南诸郡频年亏兑,不数日告完,为尚书殷公称嘉。父卒服丧3年后,供职福建司。二十二年(1486)进阶承德郎,督储临清。临清系南北要地,储物山积,中官恣横贪污。宋明至任,严裁以法,宿弊顿革,仁人称快。继而升员外郎,复领山东、河南兑监。夙夜在公,视昔有加。弘治十七年(1504),有中贵乞庄田打扰保定者,滥及容城诸县。宋明受命按察,廉得其情,则抗疏以法处之,为人称道。次年,升郎中,本敕册封庆府。事竣还京,复命督理漕运。正德七年(1512),升两浙转运使。时三边军需,仰仗两浙盐课,而久不法治,盐弊猬兴。宋明至任,均派支,谨盘掣,禁私贩,赈贫宪,杜私谒,不畏强御,精心殚力,以事兴革,使盐法大振,权贵敛迹,浙人有铁宋之称。有铁宋卷藏于家。御史蓝公连章荐举,宋明升山东左参政,秉公恪职,一无所染,人尤称之。受封中奉大夫,擢升巡抚。时刘瑾专政索贿,宋明不与合污,刘瑾诬宋明以盐课贪赃舞弊。宋明曰:我心不愧,虽死何憾!”乃倾家之物赔偿。日事棋酒,谈今论古,人服其量。刘瑾败,户部复还宋明之物。

  宋明事亲尽孝,待人一出于诚,生活节俭素仆,官至三品,室无媵妾,为政廉洁,自律甚严。初升两浙时,外嫂谓之曰:闻转运衙门脏,奈何?”明厉声曰:衙门脏人不脏。在两浙时,有暮夜怀金赠贿者,宋明正色予以斥退;邻里婚丧有不能举者,尤亟于周济;乡曲有犯者,亦不计较,人无远近,咸为钦服。曾纳粟八十石捐助公益。嘉靖六年(1527)正月卒,享年八十一岁。葬于大伾山北麓祖茔,入祀乡贤。清康熙《浚县志》列传记其事。

“地官”,古代官名。《周礼》分设天、地、春、夏、秋、冬六官,地官使帅其属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扰邦国。地官以司徒为长官,属下各官有乡师、乡老、乡大夫、遂人、遂师、遂大夫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后世沿而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唐武则天时曾一度复六部为六官之称,可见六官即是六个行政部门。

二十七、“冠英”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位置不详,举人李伟建。

李伟,浚县人,明弘治乙卯科举人,官至知县。清康熙《浚县志》载:李伟,李仁兄。言貌古仆,仁厚孝友。为济阳(今山东省济阳县)令,清苦谨密,外若无能,中殊有条理,咸曰长者。

二十八、“冬官”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位置不详,郎中李仁建。

李仁,浚县人,兄李伟,明正徳庚午科举人,仕至郎中。清康熙《浚县志》载:李仁,字士元。正德中登贤书,性孝友。初令咸阳,境有结莲妖为乱者,公谕以祸福,立解。既以绩同知 州府。时运河塞,张相公孚敬过 访河务,公谈如指掌。寻迁工部郎中,督理漕河,疏通无滞。钦赏者三,加三品服。后治山陵大工,以直抗郭武定,因家居,闭门教子,有司事毫不干也,二子濮、文潜相继登科第,学者称为“复斋先生”。崇祀乡贤。

“冬官”,工部的通称。上古设置官职四季命名,据《周礼》周代设六官司空称为冬官掌管工程制作,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后世亦以冬官为工部的通称。

 二十九、“云程接武”坊、“郡伯”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二坊位置不详,举人李濮、知府李濮建。

李濮,浚县人。父李仁,明嘉靖丙午科举人。官至知府 

“云程”,意指青云万里的路程。接武,继承的意思,出自曾巩《议茶》:"我国家勃兴昌运,抚有方国,四圣接武,泽流生民。"

“郡伯”,金、元爵名。正从四品。 明清时亦称知府为郡伯。《金史·百官志一》:正从一品曰郡王,曰国公;正从二品曰郡公;正从三品曰郡侯;正从四品曰郡伯。方文《元日星渚》诗之二:春江欲去仍回首,郡伯相畱且授餐。

三十、“两叶联芳”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位置不详,举人李文潜建。

清康熙《浚县志》载:李文潜,浚县人,明嘉靖辛酉科举人,父李仁,兄李濮。

“两叶”,指父子两代。出自南朝 庾肩吾 《书品》:一字不遗两叶之妙。两叶联芳比喻父子二人俱获功名。

三十一、“北畿文魁”坊、“南宫再捷”坊、“柱史”坊

“北畿文魁”坊、“南宫再捷”坊,清康熙《浚县志》载:在县城,位置不详,明御史王璜建。

“柱史”坊,明嘉靖《浚县志》载:在县城,位置不详,王璜建。

王璜, 明代浚县(新镇镇)人。字廷实,号大伾山人,正德辛巳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康熙《浚县志》载:慷慨有气节,早岁能诗文。为诸生时,流寇乱(至浚),邑侯(知县)就问方略。(用以退贼)。筮仕授(官)御史,世宗议大礼,偕台省伏阙谏。上震怒,言益切。清戎河南,军政肃理;按两浙(巡按浙江),贪墨(吏)望风解印绶去。中官邓文不法,上章劾其罪。讨处州寇有功。钦禄赏之。以杵当道,归家居守。令访政事,知无不言。所著有《大伾子集》《黎阳杂咏》行于世。修嘉靖《浚县志》。明代海宁 谈迁、 孺木 著《枣林艺篑》有其作《云中歌》八首,一曰:“小王子时打围时,自称北狩产龙姿。墩上老军莫相信,英皇元不纳胡姬。”入祀乡贤。

王璜巡按浙江,拜都御使,因忤魏忠贤,罢官归里,隐居大伾山下,以族侄光鼐承嗣,隐居城中东北隅,宅第前街为御史巷,死后归葬新镇。与浚县知县蒋虹泉嘉靖年间在大伾山的唱和诗书摩崖碑刻有5幅,诗数首。王璜善草书,宗法王羲之,字与字,若断若连;行与行,疏密相间,结体神韵均得王羲之草书之妙,明代人称王右军,王璜书法仅见于大伾山,是研究明代独宗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稀有珍品。

“北畿文魁”,畿,古代京城所在地,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如京畿畿辅商代浚县称黎,迁都殷后为畿内陆。北畿亦指浚县。

“南宫再捷”,科举时代礼部考试称之南宫大典。南宫本为南方星宿名,汉时用以比拟尚书省。唐宋时又称礼部为南宫。故进士集于礼部考试。

柱史, “ 柱下史的省称。指御史。(详见赫瀛)

三十二、“进士”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在县城,位置不详,副使李文升建。

清康熙《浚县志》载:李文升,浚县人,明嘉靖戊子科举人;嘉靖乙未科进士,官至副使。康熙志有列传;李文升,忠实孝友,乡邦推重。登第后,恤刑关中,疑狱积十年者,公至立为平反。然不可干以私,有马弁杨禄者,赂求脱罪,卒正以法。守彰德,调西安,廉平无私,豪强屏迹(入祀乡贤)。其重修明万历《浚县志》。

三十三、“司城”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在县城,位置不详,兵马指挥周佑建

周佑,浚县人。清.康熙《浚县志》载;明嘉靖时监生,官至通判。 戚朝卿修,周佑纂清.光绪《邢台县志》八卷 清光绪三十一年刊本。

司城,官职名。古代春秋同司空。春秋时宋以避武公之名(宋国宋武公名叫司空),改司空为司城,春秋后期襟以司城执政。孔子曾任鲁国司空。唐龙朔二年(662),改六部所属各司名称。以兵部所属的职方为司城,职方郎中亦改称司城大夫。咸亨元年(670)冬,复原名。

三十四、“秋榜高标”坊、“春闱联捷”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均在浚县卫贤镇卫贤村,建者不详。

“秋榜”,墨兰,色花,传统名品。墨兰一般是在春节前后吐艳送芳的,因此又称报岁兰、拜岁兰。然而也有一种墨兰,是在农历九月份(公历10月)左右放花,也就是古时朝廷放榜时开花,因此又称榜墨、报喜墨或秋榜亦借指秋试。明 吴承恩 《贺阎双溪令嗣登科障词》:“秋榜高魁,行魁春榜,喜事自然连接。”高标:高名次;高榜。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四折:再不说阶梯一句,作怎么道千圣会中无影迹,万人丛里夺高标。指科举考试得中高榜,名列前茅。明 吴承恩 《寿贾百松障词》:中台选俊,喜骥子之高标;上国抡才,谅龙光之可待。
“春闱”,指明清京城会试,均在春季举行。唐代考试定在春夏之间。宋诸路州军科场并限八月引试,而礼部试士,常在次年的二月,殿试则在四月;于是有春试﹑秋贡之名。元代于八月乡试,二月会试,明清相沿。均在春季举行,故称春闱联捷谓科举考试中两科或三科接连及第。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京闱冒籍》:“其中 汪谐 者,次科即联捷矣。”《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众人叫:' 顺卿兄 ,你倘联捷,幸在彼地,见之何难?’”《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次年乡试,便高中了孝廉;转年会试,又联捷了进士。” 鲁迅 《呐喊·白光》:“隽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径联捷上去。”
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三十五、“柱史”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在县城,建者不详。

三十六、“诰敕重封”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在县城,位置不详,诰封吏部员外郎王宸建。

清康熙《浚县志》载:王宸,明浚县人。以子洧(王洧)贵,封给事中;以子溱(王溱)贵,封吏部员外郎。

“诰敕”,为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诰敕(诰敕),亦作诰勅。《宣和遗事》前集:张叔夜﹞前来招诱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勑,分注诸路巡检使去也。 明清时每逢重大庆典,为表彰功臣,皇帝就给予官员本身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以荣典,称“封典”或“封赠”。此制度始于晋代,历代各不相同。明清封典五品以上的官用“诰命”授予,称“诰封”;六品以下的官用“敕命”授予,称“敕封”。明制:一品官封三代,诰命四轴。二品、三品官封二代,诰命三轴。四品、五品官封一代,诰命两轴,六品、七品官封一代,敕命两轴,八品以下流内官,封本身,敕命一轴。

三十七、“四朝宠渥奕世科名”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在新镇镇。诰赠员外王宸,诰赠太子太保、刑部尚书王淇、王瓒、王亮器,行太仆卿王溱,左通政王洧,光禄署正王桐,太子太保、兵部尚书王在晋,锦衣卫正千户王会华立。

清康熙《浚县志》载:王淇,以曾孙在晋贵,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刑部尚书。王瓒,以孙在晋贵,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刑部尚书。王亮器,以子在晋贵,赠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刑部尚书。

  王在晋,字明初,明代浚县人,生卒年月不详,约生活在明隆庆至清顺治(1567—1661年)年间。康熙《浚县志》载:其先为王达,弟王述。迁居于吴之太仓。达生宾,宾生淇,淇生瓒,瓒生亮器。亮器子在晋。明万历二十年(1592)登进士第,授中书舍人。历部曹、监司,擢江西布政使、山东巡抚,升河南道总督。泰昌元年(1620年)迁兵部左侍郎。天启二年(1622年)署部事。是年三月,迁兵部尚书、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经略辽东、蓟镇、天津、登莱,代熊廷弼。八月改南京兵部尚书。不久,辞官告归。天启五年(1625年),起任南京吏部尚书。未几,迁兵部尚书。曾总理户、兵、工三部事务,经略大军,赐蟒玉,尚方剑。加赠光禄大夫、太子大保。后受张庆臻改敕书罪牵连,削官归里。其诗文体气高妙,奏疏晓畅时务,有文集行世。崇祯七年(1634年),为《浚县志》作序。《明史》第二百五十七卷载其传,明《诗综》收其诗。

明嘉庆《浚县志》载:在晋,史称太仓州人,进士。题名记同。其先实浚人。在晋作浚志序及大伾山诗,皆自称邑人,较之昔人多称郡望之意尤为殷殷,或谓不应入志。余谓此占籍也,志家多录之,非乐进华秋可比。盖载流寓,则不当废占籍也。故通志、府志、张志、刘志皆收入选举中。朱氏彝尊《明诗综》选在晋诗,夹注亦作浚县人。

王述,嘉庆志载:明浚县人。字希古,性严重刚毅,与人寡合。王襄敏公为童子时,独与之交游,为忘年友。后由太学生丞山阴,修筑海塘,数十年不决,有遗爱焉。孙五人,择仲孙溱、季孙洧而教之,日夜与共起居,训饬同至,二孙果登科第。溱由吏部司务、工部郎中,历官至参政,小心□□,所至皆以谨厚称。洧由开刑科给事中迁吏科都给事中,擢通政,皆有政声,人谓其得祖训云。孝庙时,朝无阙事,不为危言激论。马端肃公甚器重之,语人曰:“王掌科其智可及者也。”故浚人言家教者称王氏。

“宠渥奕世”,宠渥,皇帝的宠爱与恩泽。《周书·儒林传·沉重》:“祗承宠渥,不忘恋本,深足嘉尚。”  刘禹锡 《谢男师损等官表》:“宠渥非常,授任不次。”  姚牧良 《精忠记·辞母》:“沐天恩,承宠渥,食天禄,万载名标。奕世,即一代接一代之意。科名,科举考中而取得的功名。分为生员(俗称 秀才)、举人与进士三级,分别是通过童试、乡试、会试三级科举考试而取得的。唐.杜牧:"或以吏理进官,或以科名入仕."

三十八、“恩光奕世科第传芳”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在县城,诰封礼部员外郎王宸,诰赠兵部尚书王瓒、王亮器,行太仆卿王溱,左通政王洧,光禄署政王桐,赐蟒玉兵部尚书王在晋立。(注释见“四朝宠渥奕世科名”坊)

三十九、“诰敕重封”坊

明嘉靖《浚县志》载:为封君王宸立。

清康熙《浚县志》载:王宸,以子洧贵,封给事中。以子溱贵,封吏部员外郎。(注释见“四朝宠渥奕世科名”坊)

四十、“桥梓挺秀”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位置不详。参政王溱,左通政王洧,光禄寺署正王桐立。

王桐,举人,浚县人,明弘治辛酉科,官至光禄寺署正。(王溱、王洧注释见“司谏”坊、“联芳”坊、“进士”坊、“都谏”坊、“银台”坊)

“桥梓”,又作乔梓。用来比喻父子关系,多喻父慈子孝。乔、梓,均为木名。乔,即乔木,是一种木本植物,它成长得高大挺拔,主干直立、分枝繁盛。梓,是一种枝干相对矮小而轻软的落叶乔木。《尚书.大传.梓材》:伯禽与康叔周公,三见而三答之。康叔有骇色,谓伯禽曰:'有商子者,贤人也。与子见之。乃见商子而问焉。商子曰:'南山之阳有木焉,名乔。二三子往观之,见乔实高高然而上,反以告商子。商子曰:'乔者,父道也;南山之阴有木焉,名梓。二三子复往观焉,见梓实晋晋然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梓者,子道也。'”。后古人比父子为桥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

四十一、“科第传芳”坊

明嘉靖《浚县志》载:为举人王桐立。(注释见“桥梓挺秀”坊) 。

科第”,指科举考试因科举考试分科录取每科按成绩排列等第。如“科第世家: 世代应科举中试的人家。“传芳”,流传美名。《晋书·元帝纪论》:“岂武宣餘化犹畅于琅邪,文景留仁传芳于南顿。” 唐 李百药 《笙赋》:“覬传芳於风雅,将永代於刊勒。”《金史·时青传》:“生还父母之邦,富贵终身,传芳后世。” 

四十二、“司谏”坊、“联芳”坊、“进士”坊、“都谏”坊、“银台”坊

明嘉靖《浚县志》载:通政(康熙志给事中)王洧建。王洧,黎阳(今浚县)人,钦定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卷46》载: 王洧,浚县人,明成化癸卯科,见进士。焦作中站区府城街道启心村有一韩氏望族,村西韩氏老坟里有祖坟一座,墓前有墓碑及碑楼,碑文为:“将任佐郎(古官名)直隶大名府开州吏目韩茂景芳同孺人苏氏李氏王氏合葬之墓,弘治五年(1492年)岁次壬子春三月十有六日孝男俊立,刑科给事中(古官名)黎阳(今浚县)王洧题。”

“司谏”,官名。明东宫官有左右司谏,秩从九品分隶左右春坊,不常设。掌箴诲鉴戒,以拾遗补过。《周礼》谓地官所属有官谏,设中士二人及史二人、徒二十人。掌道德教导,发现民间堪任国事的人才,并考核乡里治绩。唐垂拱元年(685)置左、右补阙,分属门下省中书省。宋端拱元年(998)改左、右司谏。掌讽谕规谏,凡朝廷阙失,大事廷诤,小事论奏。金沿置,元不置谏官,明初一度设置。

“联芳”,喻兄弟二人俱获功名,均贵显耀。 元·施惠《幽闺记·衣锦还乡》:“且喜双桂联芳,已遂凌云之志。”

“都谏”,明官名。主要是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另负责记录编纂诏旨题奏,监督诸司执行情况;乡试充考试官,会试充同考官,殿试充受卷官;册封宗室、诸藩或告谕外国时,充正、副使;受理冤讼等。品卑而权重。初定为正五品,后数改更其品秩。

“银台”,月亮的别称,也是古代一种官职。宋时有银台司,掌管天下奏状案牍,因司署设在银台门内,故名。明清的通政司职位和银台司相当,所以也称通政司为银台。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涓埃以千金朕求,故剑于先朝命典符玺,而跄陛棘寺。竹刑露湛,银台花判云敷。

四十三、“拔萃”坊、“赞铨”坊

明嘉靖《浚县志》载:位置不详。参政王溱立。

钦定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卷46》载:王溱,洧兄。浚县人,明成化丁酉科举人,官至参政。

“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拔萃,指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出於其类,拔乎其萃。”

“铨”,旧时称量才授官,选拔官吏,考量以铨。《汉书·王莽传》。明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皇上登极,铨部列公名,废册中。根据资格条件选授官职。

四十四、中心阁四牌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在县城。兵部侍郎刘达立。

《河南通志.卷五十八》载:刘达,字未斋,浚县人。明崇祯丁丑(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本朝(清.顺治)初,任南郑令,擢监察御史,廵视京通二仓,河东盐政,所在剔弊厘奸,寻掌京畿道,转山东东昌道副使,创均徭法,东省称便,官至兵部左侍郎,予告归里。卒,康熈十六年祀乡贤。清康熙《浚县志》载其传,著有《可存录》、《见山堂诗稿》刊行于世。

四十五、“柱史崇褒”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在县城,建者不详。

四十六、“丝纶式贲”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在道口(今滑县道口镇),诰赠监察御史杨好礼,监察御史杨州鹤立。

《张志》:州鹤,神宗二十九年进士,官御史。敢言论杨镐党庇状,当时北闱多冠以南士。州鹤言首善之地,何独无元寘。南士第二,谓之南元,自神宗三十二年乙卯科起,至今遵之,实发自州鹤也。杨好礼,以子州鹤贵赠参政。

“丝纶”,指皇帝制诏及三省同奉圣旨所发省札之类的泛称。出自南朝  刘勰文心雕龙.诏策》:“《记》称丝纶,所以应接群后。”唐 杨炯《为刘少傅谢敕书慰劳表》:“虔奉丝纶,躬亲政事。”

四十七、“皇恩宠膺”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在县城,诰赠知府周祚、兵备副使周三锡立。

《张志》:祚,性至孝,事见焦竑传中。子三锡,神宗十六年举人,官汉阳知府,转云南兵备副使,有政声。岁饥,赈乡人粟数百石。

焦竑《周孝子传》:孝子,周姓,讳祚,字孔寿,少峰别其号也。妻杨氏,生三子,长三锡,登贤科,  令高第以其官。官孝子矣,乡人雅尊慕之而不以官称,曰孝子。

清康熙《浚县志》载:周三锡,明万历戊子科举人,直隶大名府浚县(今河南省浚县)人,官汉阳太守、云南副宪。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三十七年(1609年)任寿张县知县。

“皇恩宠膺”,为旧时接受录用或号令时示意感谢感动之词。膺,受。宠,恩赐。

四十八、“奕世敦睦”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在道口(滑县道口是一座具有1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镇,历来商贾云集,日进斗金,素有“小天津”之称。历史上一直归浚县管辖,1950浚县将道口镇、军庄、白庄、程文庄、河西街划归滑县),七世同居,萧少护、萧子仁、萧英、萧隆、萧九成、萧佃、萧梅立。

《张志》:浚县萧氏,自其始祖萧少护获以下俱以长子理家,内外无间言。神宗十年,以梅父佃六世同居,诏给冠带,今至梅且七世矣。知县宁时镆延为乡宾,申请建坊。

奕世”,累世,世世代代.。“敦睦”,指亲善和睦、亲厚和睦。奕世敦睦意思是世世代代亲厚和睦。语出《后汉书·独行传·缪肜》:弟及诸妇闻之,悉叩头谢罪,遂更为敦睦之行。

四十九、“天宠貤封”坊、“大司城”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在道口,诰赠兵马指挥康瑶、兵马指挥康聚奎立。

康聚奎,清康熙《浚县志》载:明嘉靖时监生。由兵马司指挥使封承德郎,升衮州府通判。

“天宠”,意指上天的恩宠,皇帝的宠幸。《易·师》:"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韦应物 《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诗:"州伯荷天宠,还当翊丹墀。”“貤封”,旧时官员以自身所受的封爵名号呈请朝廷移授给亲族尊长。 明 张居正 《寿汉涯李翁七十序》:“故有赐沐之恩,有貤封之典,以体其私。”

“司城”,官署名。唐龙朔二年(662),改六部所属各司名称。以兵部所属的职方为司城,职方郎中亦改称司城大夫。咸亨元年(670)冬,复原名。

五十、“攀龙”坊

明嘉靖《浚县志》载:为举人邢鏸立。清康熙《浚县志》载:邢鏸,明浚县人,天顺壬午科举人。字文爱,有知人鉴。初为洪洞教谕,识韩文与童子中,拔而教之,文卒为世名臣。迁丘县知县,人称廉平。致政归,适文迁河南宪长,有犯者赂以千金,祈公遗书免之,固辞弗与。闲居咏歌古昔,绝不言官府事。郭侯被征,临行语人曰:“邢先生君子也。东山在此三年,无一字相干。”其为长吏推重如此。清康熙《浚县志》:邢时旸,鏸子,嘉靖壬午科举人,官至知县。

邢鏸与子邢时旸,先后在直隶一带任知县。邢云路为邢鏸曾孙。邢云路,(《畿辅通志》有传)5岁时诵读诗书,过目不忘。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乡试中举,万历八年中进士,初任陕西临汾县令,“知繁昌、汲、临汾三县,升兵部主事,由员外出为河南僉事,历参议副使,终按察史”。邢云路精通天文、地理、历法,任职期间,上书修改沿袭近300年的旧历法,其志未竟辞官告归。回乡后继续研究历法,深推古今,旁征博采,著有《古今律历考》72卷,创有精辟独特的见解,校正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之误谬,成为一代全书。还著有《戊申立春考证》、《庚物冬至正讹》、《太一书》、《历元元》、《七政真数》有关天文著作,为后人留下宝贵资料。另有《泽宇集》。邢云路著《古今律考》,对上自古四分历,下至授时历的历法作了全面的评述。

“攀龙”,传说黄帝 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下迎,黄帝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黄帝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后用为追随皇帝的典故。,喻依附英主以建立功业。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吴主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当垂宿念,为之先后,使获攀龙附骥,永自固定。

五十一、“文英”坊

明嘉靖《浚县志》载:举人赵环立。钦定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巻四十六载:赵环,浚县人,明天顺壬午科举人。

“文英”,喻文才出众的人。丁谓 《大蒐赋》:“博搜圣书,广召文英。”

五十二、“攀蟾”坊

明嘉靖《浚县志》载:举人刘凤立。钦定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巻四十六载:,浚县人,明天顺巳卯科举人,仕教授。

“攀蟾”,攀登蟾宫,折取月桂。旧时喻科举登第。折月中桂花,攀月中蟾蜍。出自 ·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当日个废寝忘食,铸铁砚长分磨剑的水;到今日攀蟾折桂,步金价才觅着上天梯。

五十三、“奎光”坊、“进士”坊、“秋台”坊

明嘉靖《浚县志》载:俱为郎中尹雄立。钦定四库全书河南通志巻四十六载:尹雄,浚县人,明成化癸卯科举人,清康熙《浚县志》载明成化癸丑科进士,官至郎中。

清康熙《浚县志》雄,字文英。负奇气,议论每依名节。始授中书,会中官何文鼎以宫禁事谏死,台谏避讳,无敢言者。公乃上疏申理,由是知名。既为刑部郎中。复直新宁伯夺民田事,争讼数年不决。公至,一言决之。时逆谨用事,恶其直,左迁衮州通判。后谨诛,复职。卒。

“奎”,星名,为天上二十八宿之一。奎星,又名魁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称魁星或魁首,奎光,即奎宿之光。旧谓奎宿耀光为文运昌明、开科取士之吉兆。古代传说魁星是主宰文运兴衰的神,被人们尊称文曲星文昌星。传说中魁星神立于鳌头之上,一只手捧斗,另一只手执笔,一只脚向后翘起如大弯钩,如果被他的朱笔点中,就能妙笔生花,连中三元,成为状元。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在古代的书院、学府中,楼、阁、塔、亭一类建筑常以奎光取名。以此来祈祷奎星保佑,希望魁星点斗,金榜题名  高明 琵琶记·蔡宅祝寿》:奎光已透三千丈,风力行看九万程。 李东阳 春闱校文有作呈诸同考》诗:满地奎光天咫尺,隔帘人语夜分明。 谢谠 四喜记·双桂联芳》:清世足文儔,万丈奎光烛台斗。
“秋台”,刑部尚书之别称。明元顺年间建的秋台第,是刘彦铭宅第,现仅存门楼。彦铭公官任刑部主事。据传,彦铭公一生为官清廉,爱民如子,疾恶如仇,执法严明,他的为官政绩曾多次获皇帝颁旨嘉奖。明代时期,史部为天官,户部为地官,工部为春官,兵部为夏官,刑部为秋官,礼部为冬官。彦铭公官任刑部主事,故曰“秋台第”。
五十四、“擢英”坊

明嘉靖《浚县志》载:为举人(明成化丙午科)卢璿立。“擢英”:擢,提拔,提升:擢升。擢用。擢第。

五十五、“冠英”坊

明嘉靖《浚县志》载:为举人李伟立。

清康熙《浚县志》:李伟(李仁兄),弘治乙卯(八年)科举人。官至知县。言貌古朴,仁厚孝友。为济阳令,清苦谨密,外若无能,中殊有条理,咸曰长者。

五十六、“棣萼联芳”坊

明嘉靖《浚县志》载:为举人李仁立。

清康熙《浚县志》:李仁(李伟弟),子士元。明正徳庚午科举人,官至郎中 。性孝友,初令咸阳,境有结莲妖为乱者,公谕以祸福,立解。既以绩同知衮州府。时运河塞,张相公孚敬过衮防河务,公谈如指掌。寻迁工部郎中,督理漕河,疏通无滞。钦赏者三,加三品服。后治山陵大工,以直抗郭武定,因家居,闭门教子,有司事毫不干也。二子濮、文潜相继登科第,学者称为“复斋先生”。崇祀乡贤。

棣萼联芳,出自《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鄂不”指萼柎,花萼与花蒂是也;“韡韡”即光明美盛貌。孔颖达疏:华、鄂相覆而光明,犹兄弟相顺而荣显。然则凡今时之人,恩亲无如兄弟之最厚也。后以此指喻兄弟同享美名,才华而言。又作棣萼传辉棣萼联芳棣华增映跗萼连晖跗萼联芳棣萼情联,亦省作棣萼跗萼。含义不乏兄弟情深之意。“联芳”昆仲双双高中及第,用“棣萼联芳”赞誉。

五十七、“寥廓峥嵘”坊

“寥廓峥嵘”坊现存大伾山上,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浚县知县刘德新建。位于吕祖祠山门西,歇歇亭东的盘山路上。为二柱一间牌式坊,柱下有抱鼓,柱上刻有“手拍浮丘吸日月,肩随玉女跨云霞”楹联一副。坊额正面阴刻“寥廓峥嵘”四字,背面阴刻“敕封吕祖圣诰”,俱为刘德新题。坊上有一葫芦石宝瓶,雕工精湛。

刘德新,字裕公,号石痴抱元子,约生于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辽宁开原县人。生于官宦之家,其父功勋卓著,德新科举不第,以父功为荫生。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任浚县知县,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调至淇县任知县,后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底又调回浚县继续任知县,前后任浚县知县八年。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升任浙江金华府同知,后又任江西吉安府知府、浙江温州府知府及陕西直隶兴安府知府。清嘉庆《浚县志·循政记》记载,刘德新“性清静,好黄老术,政暇辄披道士服”。在浚县任知县时,造县署,修县志,广施惠政,为民所爱戴.今浚县大伾山的清代建筑群多为其所建,山上有多处刘德新的摩崖题字,“八卦楼”,亦为刘德新主持修建,现为浚县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寥廓峥嵘”,寥廓指空旷深远《楚辞·远游》:"下峥嵘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寥廓,广远也。"这里谓宇宙的元气状态,《素问·天元纪大论》:"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 颜师古 云:峥嶸,深远貌。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峥嶸下无地,列缺上陵天。

五十八、“引入入胜”坊

“引入入胜”坊现存大伾山上,位于吕祖祠南霞隐山庄内。建于清康熙年间,为二柱一间阁式石坊,宽约两米。坊额正面刻“引入入胜”四字,背面刻“到此心清”。坊柱阴刻“瘦黄穿石窍,古蔓绕松身”楹联一副。“云龙旧纳 绍诚,时戊子九秋”题。

绍诚:清代书法家,清同治、光绪年间安徽布政使。满州人,镶白旗籍,姓马佳,字葛民。别号云龙旧纳。工书善画,而且对联工稳高古。光绪十四年(1888)进京叙职时登大伾山留下墨宝。其隶书,宗法汉碑,融楷书于其中,长撇大捺,书有中清代邓石如、赵之谦隶书韵致,自成一家。

五十九、“凌云㞳峻”坊

“凌云㞳峻”坊现存大伾山上,位于大伾山东张仙洞北,三丰啸台前,建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初冬。为二柱一间牌式坊,横额上阴刻“凌云㞳峻”四字,坊柱阴刻楹联“境开山际疑三岛,鹤舞亭边胜九皋”一副。俱为燕山刘诚题。

六十、“浮丘胜迹”坊

“浮丘胜迹”坊现存浮丘山上,位于浮丘上东半山腰烈士陵园北城皇庙大门南,为二柱一间牌式坊,横额上阴刻“浮丘胜迹”四字。

六十一、“万物资始”坊

“万物资始”坊现存在浮丘山上,位于碧霞宫山门前月台上,建于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三月。为二柱一间牌式坊,宽、高各3.5米。坊额正面阴刻“万物资始”,背面阴刻“德并东岳”。横额上建议石刻宝葫芦,两柱下有抱鼓。

“万物资始”出自《易经》“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大,蓬勃盛大。乾元,是指乾元之气。资,资源。始,创始化生。统,统贯。天,即天道。意思就是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这种强劲有力,生生不息的动力资源是统贯于整个天道运行过程之中的。
六十二、“即武当”坊

“即武当”坊现存浮丘山上,位于千佛洞南。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为二柱一间牌式坊,坊横额上正面阴刻“即武当”,背面阴刻“威震五岳”。横额上装一石刻日月宝葫芦,两柱阴刻“灵镇北天,自南自东自西皆拱向;威称武帝,乃文乃圣乃神尽包罗”楹联一副。两柱下有抱鼓。

六十三、在关帝庙街老五金厂门口,旧时立有一道浮雕四层石坊,不知其名。为清咸丰癸丑翰林官周式濂立。

周式濂,浚县人,字筱溪。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拔贡,咸丰元年(1851年)中举,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馆协修散馆,授福建安溪县知县。同治三年(1864年)任福建永春知州,同治九年(1870年)任台湾北路理番驻鹿港海防同知。同治十年(1871年)五月十三日署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又称淡水同知,为清代台湾重要地方官员,官职品等为正五品,专司负责北台湾内政。为驻守於淡水厅的地方父母官。因为当时淡水厅管辖区域约今台湾基隆至新竹,因此实为北台湾的统治者。次年(1872年)调离台湾。同治十二年(1873年)春三月,为丁绍仪的《东瀛识略》作序。

六十四、清光绪十二年,在东后街中段立有一简易道德牌坊,不知所名。邑人、固始县教谕刘秋祺门人公建。

六十五、“贞节”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元 孙氏,有至正间族表石门,至今尚存”。

贞节牌坊是贞节旌表制度的物化标志,这个制度起源于汉代,明清时期达到巅峰。它是朝廷公开表彰守节女子的一种制度,以此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明清的太平盛世时期,各地方官员就常查访节妇的事迹上报朝廷,经皇帝御批予以旌表或载于志书,这在当时是极大的荣耀。

六十六、“贞烈”坊

清康熙《浚县志》载:明,儒童李维祯妻张氏,十七岁夫故,日夜哭泣,呕血而死,奉旨旌门曰“贞烈”。

 贞烈”,亦作“ 贞列 ”、“ 贞栗 ”。谓刚正有志节。常用以赞美守节不辱的刚强女子。,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程颐宣扬: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他认为寡妇改嫁是失节,男子娶改嫁女,亦为失节。明代和清代是程朱理学泛滥毒害最重的朝代。明太祖洪武元年诏: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明正德年间又对守贞烈女立贞烈碑。帝王并督令巡官每年上报贞节烈女事例,大行表彰长者赐祠祀,次亦树坊表,乌头袢楔,照耀井闾。此举煽动了女性的虚荣与家族荣耀欲望。节妇烈女竞相涌现。有夫亡陪死的,有未婚夫亡而终身守寡的,有守寡期间体肤或小脚被男人见投河的,有撞见男人生殖器或被男人调戏、侮辱自缢的。烈女碑林立,贞节牌坊四起,康熙《浚县志》载表旌者三十余人。

据明嘉靖《浚县志》载:当时已不存在坊有“鹗荐”坊,举人张复礼立;举人郑宗颜立的“攀蟾”坊;举人张敏中的“擢桂”坊;郎中卢茂立的“凌云”坊、“进士”坊;举人阴 立的“夺锦”坊;举人李中立的“步云”坊;举人高厚的“鹏博”坊;举人孙宽的“起凤”坊;举人孟铭的“登云”坊;举人靳魁的“登庸”坊;举人王和的“观光”坊;举人张磐的“  秀”坊;举人宋裕的“庆云”坊;举人邢鉴的“钟秀”坊;举人李绅的“丛桂”坊;王襄敏公的“经魁”坊、“昼锦”坊;举人李晋的“世科”坊;举人李翊的“冲霄”坊。

注明:引用请注明作者出处,作者保留追责权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华文化—处世篇 . 醒世箴言《名人格言录》(61-72)
稀见地方志提要
明代修志名家黄淳
历史中的曹氏编辑人物
明清时期山东滕县知县简录
文县进士名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