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尿病自行痊愈?可能是暗藏隐忧!

糖尿病“缓解”需警惕!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一般只有少数轻症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或可以达到“临床缓解”,即患者不用注射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单纯依靠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便可将血糖维持正常。

“治愈糖尿病”是所有糖尿病患者共同的美好愿望,但以目前的科技水平及医疗现状暂时还无法达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时还真有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例子:

临床实例

张老师从学校退休后不久就查出糖尿病,从那时到现在这十多年里,她过得就像个苦行僧,严格控制饮食,风雨无阻运动,每天两次注射胰岛素。虽说这些年张老师血糖控制得不错,但其中甘苦自知。

张老师经常对街坊邻居倒苦水:“要是能根治糖尿病,每天不再打针吃药,想咋吃就咋吃,也不必担心血糖升高,那该有多好!”

想不到,张老师的愿望前不久还真就实现了!

今年春节过后,她经常感觉心慌、出汗、饥饿感,多次自测血糖都偏低,张老师索性自作主张地把胰岛素给停了,复查血糖竟然也不高。

困扰张老师多年的糖尿病终于“好了”,按理说张老师应该高兴才是,可恰恰相反,一向干脆利落、快言快语的张老师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无精打采、沉默寡言、不思饮食、乏力嗜睡,而且人格外地怕冷,阳春三月在家里还穿着厚厚的棉衣,看上去脸面也有些虚肿、蜡黄。

前两天家人带她去医院检查,尽管血糖不高,但血压、血钠均明显低于正常,三大轴系(垂体-肾上腺轴、垂体-甲状腺轴、垂体-性腺轴)激素水平普遍减低,颅脑核磁共振(MRI)发现脑垂体有梗塞灶,最终确诊是“Houssay综合征”。

治疗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2~3周后张老师畏寒、纳差、嗜睡等症状明显改善,脸面也不肿了。

但与此同时,她的血糖又逐渐开始升高,于是又重启胰岛素治疗,如今血糖控制良好,一切恢复如前。

这“奇怪”的Housay综合征到底是什么?

看到这儿,不少患者可能要问了,“Housay综合征”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这种病为何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糖自行恢复正常呢?这一切还得先从脑垂体的功能说起。

我们知道,脑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是人体一个重要的中枢性内分泌器官,当腺垂体由于某些原因发生病变时,它所分泌的各种促分泌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等)以及由促分泌激素所调控的靶腺(如肾上腺、甲状腺、性腺等)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均降低,而这些激素均属于胰岛素拮抗激素(即“升糖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所以,当这些胰岛素拮抗激素分泌减少以后,就会导致病人血糖降低及“三多一少”糖尿病症状消失。

“Houssay综合征”,又称“糖尿病自行缓解综合征”,就是指糖尿病合并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所导致的一种代谢异常综合征。文中张老师的糖尿病之所以不治自愈,就是因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垂体梗死,导致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升血糖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等)分泌不足所致,然而这种血糖正常并不是好事,而是一种疾病掩盖了另一种疾病的结果。

“Houssay综合征”不难诊断,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糖尿病自行缓解甚至发生低血糖)+查体(神情淡漠、毛发稀疏、皮肤干燥等)+实验室检查[电解质紊乱(如低钠)、垂体及靶腺(肾上腺、甲状腺、性腺)激素水平降低]+垂体MRI等,即可确诊。

因此,糖尿病“不治自愈”未必是好事,很可能是“垂体卒中”或“垂体炎”。临床上一旦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早去医院进一步排查,以免误把坏事当好事,耽误了原发病的诊治。且糖尿病患者还需记住一点,糖尿病“缓解”≠“治愈”,如果患者放松自我管理,高血糖仍会卷土重来!
 
参考文献:

[1]王建华.糖尿病自我管理大讲堂[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58-59.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丨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 主任医师 王建华
责任编辑丨曹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糖尿病“自愈”,未必是好事
内分泌三基题库
肾上腺分泌什么激素
「肥胖」没那么简单 这 6 种疾病须警惕!
第三节 针灸对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内分泌科三基考试试题集(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