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阮士怡:辨治心病临证经验撷萃

国医大师阮士怡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事业近70余年,学贯中西,医技精湛,如今已近期颐之年,仍倾心于临床。中医学于两千多年前即有“治病必求于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理论,阮教授进而阐幽发微,创造性提出“益肾健脾,涤痰散结”防治心病的治疗大法。文章列举阮教授临证 验案二则,以介绍阮教授“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大法在中医心病中的运用及其组方用药特色,以飨同道。

阮士怡是我国现代中医医院的奠基者,中西医结合领域的开拓者,也是我国第二届国医大师之一。阮教授虽已年近人瑞,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活跃在临床一线。现就阮教授“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大法治疗心病的临证经验并验案二则撷萃整理如下。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大法溯源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语出《灵枢·邪客》,此外,《黄帝内经》中亦有“心者, 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主身之血脉”等论述,可见心之生理功能为主血脉,藏神明。中医心病学是专门研究中医心系病证的临床学科,是以心为中心,联系脏腑经络及精神活动的病证和从“心”论治而 奏效的各类病证。心为君主之官,统领五脏六腑,而脾肾二脏作为先后天之本,是心病发病过程中涉 及的主要脏器。明代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张景岳亦云:“命门为元气之根,为水火之宅,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五脏之伤,穷必及肾”。动脉粥样硬化归于中医“痰浊”之属,阮教授认为心病及很多内科病的发病均可归咎于此,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不仅可以防治心病, 亦可对其他内科疾病起到防治作用。阮教授认为,心主血脉,受脾、肾二脏共同化生血液,经脉、络、孙络等各级输布周身,所谓“痰之不化无不在脾”,脾为生痰之源,若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运化不利,则痰浊内生,阻塞脉道,血脉不通进而瘀血内生,病程迁延势必导致肾的生理功能失常,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痰瘀互结则上扰清窍,神明失司。

阮教授结合前人理论提出“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治疗大法,强调“心-脾-肾一体”的整体观念,主张从先后天之本脾肾二脏论治,扶助人体之正气,通过保护内膜光滑及其完整性达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并且基于以上认识研制了补肾抗衰片、降脂 软脉灵片Ⅰ-Ⅳ号等中成药,作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制剂,在临床沿用至今,疗效显著。

验案举隅

1.脾肾精亏,心脉失养——冠心病病案

患者某,女,82岁,2012年11月25日就诊。主诉:胸闷憋气间作10余年,加重1周。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 血压最高达180/80mmHg,平素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30mg/次,1次/日。刻诊:面色晦暗无华, 形体消瘦,现自觉活动劳累后发作,伴心慌气短,偶有咳嗽,痰少色白,刻诊血压150/70mmHg,纳可,寐 安,二便可,舌瘦暗红,苔薄黄,脉沉缓。西医诊断:冠心病,高血压;中医诊断:胸痹心痛病,气虚血瘀证,治以益肾固本,涤痰散结。

处方:

海藻15g  当归15g,川芎10g,茯苓15g

丹参20g, 泽泻20g, 沉香6g,砂仁10g

旱莲草15g,补骨脂10g,桑寄生 15g,

绞股蓝10g,女贞子15g,鳖甲(先煎)30g,。

服药14d后,患者诸证减轻,原方加减后继服20d,患者血压稳定在 130/70mmHg左右,未诉胸闷憋气,纳寐可,二便调,嘱继服补肾抗衰片以巩固治疗。

按语:

从年龄角度分析,冠心病属于增龄性疾病,发病以中老年居多,与渐进性衰老有关,而中医学认为衰老与肾密切相关,肾中精气的盛衰是人体生、长、壮、老、已的根本,故肾虚应为该病的主要病机。患者已是耄耋之年,《灵枢·天年篇第五十四》 有云:“年四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 定⋯⋯五十岁肝气始衰⋯⋯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虚⋯⋯八十岁肺气虚⋯⋯九十岁肾气焦⋯⋯百岁,五脏皆虚”,可见“五脏皆虚”是冠心病的重要特 点,惟有肾精充盈方可使“五脏坚固”。另冠心病常伴随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病理过程即是基于气 血津液紊乱,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浊、瘀血等有形实邪壅塞脉道,脉道失利而成。故血脉不通,心脉失养,发为胸痹。

结合现代病理学机制研究,阮教授认为冠心病的治疗当以降脂、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限制血流速度以缓解血管微循环障碍为重,宜选用活血补气药。处方中加入鳖甲、绞股蓝、海藻以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此三药为阮教授临床善用药对,具降脂、改善微循环等功效,临床多应用于预防动脉粥 样硬化,且疗效显著;继以女贞子、旱莲草、补骨脂、 桑寄生滋补肝肾,泽泻、茯苓、砂仁以健脾化湿,当归、川芎、丹参以行气活血,沉香以暖肾纳气,诸药佐使,旨在降低全血黏度与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2. 脾肾亏虚,心神失司——高血压病案

患者 某,男,42岁,2012年11月28日就诊。主诉:眩晕伴心慌胸闷4年余。既往史:患者于4年前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服中药治疗1年余,效果不佳。近1年服用倍他乐克25mg/次,每日1次,福辛普利钠片(蒙诺) 5mg/次,每日1次,血压最高达150/90mmHg。刻诊:头晕昏沉,双目视物不清,偶有耳鸣,口干口苦,但欲饮冷。纳可,寐欠安,入睡难,每晚夜尿2-3次,大便 可,双下肢水肿(+),刻诊血压140/100mmHg,舌红绛,苔白厚腻,唇色紫暗,脉弦数。西医诊断:高血压;中医诊断:眩晕,肝肾阴虚证,治以益肾养肝,健脾化痰。

处方:

泽泻30g,细辛3g,丹参20g,天麻20g,

杜仲20g,牛膝15g,泽兰10g,瓜蒌30g,

地龙15g, 柏子仁30g,何首乌30g,

紫石英20g,炙甘草 6g  决明子15g,。

服药7d后,患者诸症大减,原方基础上加减后继服20d,患者血压稳定在135/80mmHg左右,偶有头晕,纳寐可,二便调,无余明显不适,嘱继服补肾抗衰片巩固疗效。

按语:

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发病机制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平衡失调,血管紧张素Ⅱ刺激肾上腺皮质球带分泌醛固酮促使水钠潴留,刺激交感神经节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提高特异性受体的活动从而使血压升高,病理过程涉及心、脑、肾。本例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患者现症头晕耳鸣、口干口苦、夜尿频数,兼有失眠,结合其舌脉分析本病证属肝肾阴虚,其源在脾肾二脏,病损及肝,肾阴阳两虚,水不涵木,肝肾阴亏,肝阳上犯;加之脾虚不能运化水湿,痰浊内生,肝阳挟痰蒙蔽神府,神明失司,心失所主,发为眩晕,故本病治宜益肾养肝,健脾化痰。

本例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方,以天麻、杜仲、牛膝、决明子加之何首乌以补益肝肾,潜镇肝阳;继以泽泻、泽兰、瓜蒌、丹参以活血祛瘀,健脾化痰;以细辛、地龙配伍通络开窍;紫石英、柏子仁镇静安神;最后以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全方旨在补肾、健脾、宁心神,以达到降压效果。

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是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 体系的两大特点,在诊疗过程中应注重人、病、时合 一。阮教授精研《黄帝内经》,从整体观念出发,辨证论治,并结合自己从医七十余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并重,提出“心-脾-肾一体” 观念,进一步阐发“益肾健脾,软坚散结”治疗心病的思想。本文择验案二则,以管窥之见,择其要旨而论,以期阮教授的学术思想能对同道临床治疗心病及遣药组方开拓新思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湿痰在脾,顽痰在肝,黏痰在肾,一盒中成药,健脾疏肝益肾化痰湿
方祝元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验案三则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医案一则
高血压,20年前我以为‘叫醒肝肾’为治病...
阮士怡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笑解难经 五十三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