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治疗各种怪病的猛药“控涎丹”
userphoto

2023.02.26 福建

关注
中医有“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其意是指我们的很多病都是因为体内的痰而引起的,因此很多名医遇到疑难病症之时,往往从痰入手,大多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何为痰?
清·林琴《类证治裁》认为:因于火,因于湿。
浊者为痰,清者为饮。阳盛阴虚则水气凝而为阴盛阳虚则水气溢而为故治痰须清火,以火为无形之痰,痰即有形之火,痰火密切相关,此治痰之必兼清火之所在,治饮必须温阳,如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便是。
李时珍曰: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入心则成癫痫;
入肺则塞窍,为喘咳背冷;
入肝则膈痛乾呕,寒热往来;
入经络则麻痹疼痛;
入筋骨则牵引钓痛;
入皮肉则瘰疬痈肿。
陈无择《三因方》并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治人忽患胸背手足腰项筋骨牵引钓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此乃痰涎伏在心隔上下,随气攻注,隧道闭塞所致。误认瘫痪,非也,须以此药治之。
控涎丹
出自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3。又名子龙丸、妙应丸。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10丸,临卧姜汤送下。痰猛加丸数。
宋代名医陈无择(又名陈言)认为治疗由痰引起的各种病,用控涎丹的效果极好。后世医家对该药也有很多的赞誉,明代李时珍说:“控涎丹乃治痰之本……惟善用者能用奇功也。”
这个药的最大特点是服用半小时左右,就会出现肠鸣,然后水样腹泻。当然这种水泻是由药物而引起的,所有不用过于担忧。不过正因为如此,服用该药,一定要注意用量。所以,一定要把握好量。
该方现在用的医生很少,事实上是很少有中医了解此药,西医就更不用说了,就算了解,他也不知道如何去用。

网上有医生亲身试用本药,并将服用经过写在网上,现将其体验过程推荐给大家,以方便各位了解该药的功效。

本人一直对控涎丹情有独钟,把它视为治疗怪病的良药。“怪病多痰”嘛!
在刚刚了解控涎丹的时候,每次见到那些痰声噜噜的患者就想送他几丸,但因为没有实践与临床经验,总也不敢出手。
后来遇到了潍坊民间中医王鹏玮老师,在听了王师的讲解之后,觉得不找个机会用上一用,将有遗珠之恨。所幸,王师给我讲解完控涎丹,将家中所剩不多的药粉,分了一点给我,回来后就灌成了胶囊。
我第一次服用是因为大便不畅,早上起床后,空腹状态下,用开水送服了两粒(大约1克左右),约半小时后没有出现上述的肠鸣与腹泻,而是上腹部出现了持续性隐隐作痛,能够忍受,但是特别难受。持续了三个小时后才得以逐步缓解。一直到下午也没出现腹泻,直到傍晚,自己强行大便,才出现稀便,第二天又恢复如常。
应该说这次试服是完全失败了,没有达到预期(腹泻)效果。
究其原因,才想起王师的嘱咐,就是服用时一定要用大枣汤送服,由于是第一次,结果忽略了。上腹部疼痛是因为没有用大枣汤送服,没有腹泻是用量不够。
王师说,在用量上要逐渐加量,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以知为度”。
由于服用后腹部疼痛难受,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阴影,所以没用接着服用,导致第一次试药半途而废。
年前,林庆峰先生灌装了一些控涎丹,送我两百粒。并告诉我,他已经把控涎丹整明白了,用得好,一点危险都没有。
林先生灌的胶囊每粒是0.5克,他曾经给母亲用了5粒,出现三次腹泻后,浑身轻松,随后大便也正常了。他所使用的患者当中,最少的用3粒,大多都是五六粒,即可达到预期效果。只有一位患者一次用了10粒还是没有出现腹泻,感觉该患者情况有些特殊,林先生也没让患者继续加量服用。
听了林先生的亲身体验,自己的底气就又增加了不少,再加上林先生又送了这么多药。之后又做了两次试药。也是为了解决大便不畅的问题。
第一次,也是早上,但这一次记住了用大枣汤,共用10枚大枣煮水空腹服用了3粒,听到两三次肠鸣音,但也没有腹泻。不过这次,上腹部的疼痛感得明显减轻许多,看来用大枣汤能够止痛。没有出现腹泻,那应该就是用量不够了。
第二次,增加到了5粒。服用半小时左右,出现可以忍受的腹痛,一小时以后出现便意,但不强烈。于是,强迫如厕,排出稀便。两小时以后,如厕全是稀水。总共一天如厕三次。
11点才喝了一碗粥,外加一个馒头。下午体力逐渐恢复。
第二天早上起来,出现从来未有的轻松感,觉得特别有精神。
这个药,使用时一定要逐渐加量,达到一天腹泻三次即可。如果没有第一次3粒的无效,第二次是不会用5粒的。
体质壮实者可以适当多用点,体弱或者病人则应该从小量开始,逐渐加量。我看到一位中医在三则医案中均使用了控涎丹,而且每次是用5克,还没有用大枣水送服。如果罐装成0.5克的胶囊,那就是一次10粒。个人认为这个量有点大,为稳妥起见,从2克开始试服会比较合适。
之前有人担心服用后腹泻受不了,其实,这种人为的腹泻,是药物的作用,不像吃了不卫生的食品那样,腹泻还会伴有腹痛。

此钱,这个药,一定要在空腹时服用,这样才能将体内多余的痰湿刮掉。如果饭后服用,不但达不到效果还会出现腹痛。对于上班族的话,可以选择周末或休息日服用。

为什么控涎丹有这么好的治痰之功呢?
我们来看控涎丹的组成: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制作方法为:甘遂、大戟、白芥子共研细末,面糊或炼蜜或滴水为丸,如梧子大,晒干。临卧时以生姜汤或热汤送五七丸至十丸,以知为度。
三味药中大戟、甘遂两味的峻下作用都非常了得,很多人对其敬而远之,平时几乎很少有人应用。
大戟有什么作用?其实,对于不懂中药的人,可能首先会想到的是古代兵器中的方天画戟,读过三国的人也许会联想到三国名将吕布。作为十八般兵器中的一个厉害武器,药用其名,可见功效其厉害程度。
《本经》谓大戟主治“十二水,肿满急痛,积聚”。也就说人身上的所有“病水”都能给利出去,并且能止痛,让肿满消失,化消“积聚”。积聚包含有形之积,如包块、囊肿、痰核等,也包括无形之积,如四处走窜的气积。
甘遂的作用比大戟更为广泛。《本经》说:“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癥坚积聚,利水谷道”。功效也是除痰湿瘀浊水饮。症和积是有形的,而且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脏,属血分,瘕和聚是无形的,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腑,属气分。能够破症瘕积聚的药物在《本经》中并不多,笔者能够想到的另一味“破症瘕积聚”的药是麻黄。
黄宫绣谓:“甘遂……为下水湿之第一要药。”利水的药物有很多,像茯苓、泽泻、猪苓、木通、车前子等,但在甘遂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虽然,白芥子没有大戟、甘遂化解痰饮水湿那么迅猛,但在利气豁痰方面确有独到之功。朱丹溪说:“痰在胁下及皮里膜外者,非白芥子不能达。”王洪绪曰:“皮里膜外阴寒痰,非此不消。”
如果说大戟甘遂着重于“清稀”之浊水,那么,甘遂瞄准的是“稠浊”之痰。化皮里膜外之痰,是其看家本领。我们都知道的“痰核”(西医称作脂肪瘤),就要用到白芥子。著名的三子养亲汤中也用到了白芥子,取其散结豁痰。
三药合用却病,有冲墙倒壁之功。
清代医学家王洪绪更是在《外科证治全生集》里将控涎丹的治病范围扩展到外科领域,王洪绪一生应用控涎丹治愈多种外科疾病。如瘰疬、贴骨疽等疾患,并对其大为推崇。可见其治病范围之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奇方妙药(九)一味金丹除恶疾 不效不归 控涎丹
乱世用猛将—控涎丹,横扫一切顽痰伏饮,专为疑难杂症而生的特效药
怪不得(控涎丹)叫“子龙丸”而不叫“阿斗丸”
十枣类汤歌诀
控涎丹可以泻身体十二水,凡水肿、痰瘀血瘀、脂肪瘤及疑难怪病皆可用
大戟的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