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阳湿温病三个代表方解析
userphoto

2023.04.16 福建

关注


一、柴芩三仁汤证
1.三仁汤,出自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主治湿温病初起,湿重于热,湿困三焦者。
2.其中,湿阻上焦症见:胸闷,恶寒,发热,头昏痛,咳嗽等;湿阻中焦症见:胃脘腹胀,纳呆,恶心,呕吐等;湿阻下焦症见:大便溏黏,小便黄短,腰酸脚沉等;湿阻三焦,湿遏热伏,阳郁不达,可见身热不扬,午后潮热,面色淡黄,恶寒身重等。
3.其治疗,重在化湿,宣畅三焦为主。治上焦,用杏仁,临床可适当加入紫苏叶配杏仁,加强开宣肺气;治中焦,用半夏厚朴白蔻仁等苦温燥湿,行气畅中;治下焦,用薏苡仁、滑石、竹叶等利湿兼导热下出。合而宣上,畅中,利下,分消湿热。
4.如果湿郁中阻,累及少阳,胆郁不畅,则常有右胁胀痛、口干苦、往来寒热、左脉弦滑等,治宜于三仁汤中加入柴胡、黄芩,兼清解少阳郁热;如果退热效果不好,可加入青蒿兼清暑热。因为青蒿清退暑热暑湿的作用优于柴胡。
5.如果病发于梅雨季节,雨水多,外湿重,舌苔白厚腻者,则应加入藿香、佩兰。因为藿香、佩兰气味芳香,善化外来的湿浊。

二、蒿芩清胆汤证
1.蒿芩清胆汤,见于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主治少阳湿温,胆胃不和者、其症常见脘痞腹胀、恶心、呕吐、长期发热不退、口苦、右胁叩痛、左脉弦滑、咽干咽痛、寒热往来等,此类病证多见于暑湿季节。
2.鉴别:三仁汤证与蒿芩清胆汤证
三仁汤证的湿浊较重,以湿阻三焦的症状突出;而蒿芩清胆汤证的湿热体征常不明显,舌苔不太厚腻,症状则以胆胃不和突出,多伴有长期发热不退。
3.此方对病证以胆胃不和,伴有长期发热者,疗效神奇。

三、柴胡达原饮证
1.达原饮,出自吴又可的《温疫论》,主治湿温夹秽浊之气,郁阻膜原证,多有长期发热未退,甚至憎寒壮热等。其辨证要点有三:一是舌苔白厚腻如积粉,舌苔干燥,正面几乎不见舌色;二是舌底红;三是左关脉多见弦滑数。
2.少阳湿温,阻遏膜原,也常见少阳经证,如胁痛、耳聋、寒热、呕而口苦,左脉弦数,右胁叩痛等,故宜加柴胡,配合黄芩,以清解少阳郁热。

余秋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温病少阳湿热痰浊该如何论治?
1个周治好4个多月的发热,真不简单
少阳寒温证探析
名方赏释: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汤
温病学常用方剂集锦67蒿芩清胆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