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郁氏文化】古代私塾与现代学校之异同 (文/郁光涛)
郁氏文化

古代私塾与现代学校之异同

文/郁光涛

   今天,因下雨,我从书架上随便找几本书,翻阅起来。我看到了鲁迅先生写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后感悟很深。

  这篇散文是记录鲁迅先生童年的文章,文中的百草园是鲁迅先生童年时期过的最快乐的地方,里面有着紫红的桑葚,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还有着有趣的斑蝥等等——这些都是所有的小朋友所向往的,可见他在百草园里的生活是如此的快乐啊。

  而下文中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发生了转折,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他的家人把他送进了三味书屋,这里是全城中最严厉的私塾,他从此永别了他的虫子朋友们,植物朋友们开始了严厉的私塾生活,他是多么的向往着以前在百草园里的快乐生活啊!

 在这里,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习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这样的日子远不及在百草园的日子快活、自由。

这篇文章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刻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

鲁迅先生在私塾读书,心里却向往着以前在百草园里的快乐生活,那么私塾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因此,我查阅了许多资料,对私塾才得以有所了解,现在分享给大家,以便让大家也有更深层的了解。

私塾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前夕,共产党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政策,一些私塾的学童因为土地被充公而丧失了聘请塾师的能力。同时,随着对塾师的思想改造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部分塾师感到不再适合设馆谋生,便另图他业。新中国成立后,私塾逐渐消失。
第一个创建私塾的人应该是至圣先师孔子。所以算起来私塾从东周就有了。先秦时期,儒家思想没有被作为治国的工具使用,但私塾已有雏形。
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讲课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口哼,讲毕,命学生复述。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之书,学生须一律背诵。另外,私塾中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的学生,先生经常揪学生的脸皮和耳朵、打手心等。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国古代通行的蒙养教本“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学生有时也会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
    私塾的教学时数,一般因人因时而灵活掌握,可分为两类:“短学”与“长学”。教学时间短的称为“短学”,一般是一至三个月不等,家长对这种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学生日后能识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而“长学”每年农历正月半开馆,到冬月才散馆,其“长”的含义,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龄也长,二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长,学习的内容也多。
  古代的私塾是私立学堂,招生范围和经费来源各异,不成等级体系,教授内容主要为传统义理和诗文;当代的学校主要是公立学堂,中小学普遍招收附近地段学员,教授内容广泛,经费来自政府拨款,大学依据招生计划招收多专业学员,经费来自学员交费和政府拨款。

  在古代,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担负得起孩子的教育问题,一些贫苦人家的孩子是没钱上学的,只有那些富家子弟或皇室的子女才有资格和能力进入私塾学习。古代的私塾相当于现在的小学,只有在特定年龄段的孩子才能得到进入私塾学习的机会。私塾分好几种规模,有的教书先生是在自己的家里面教学生学习的,这就属于小规模的私塾,先生把学生们聚集到一个小屋里,让他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较大规模的私塾就是官员们自己出钱建造的,就是为了能够招揽一些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好好培养他们,从而达到兴旺国家的目的。大规模的私塾就是混合型的了,基本上都是富家子弟和皇宫里的公主太子一起上课的,这样能让学生们互相了解,学到更多的知识。

私塾的作用不光是为孩子们提供学习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检查学生知识的牢固程度的场所。教书先生们都会定期抽查孩子们的学习情况,表现好的有奖励,表现不好的就会受到严格的惩罚,先生们考察学生的方式往往都是背古文或默写古诗,这些内容都是决定孩子们是否能参加科举考试的依据,至关重要。考试优秀的孩子就会胜出,最终走上科举的道路。

古代小学教育,也注重劳逸结合,因此也会有假期,但那时没有寒暑假之说,假期也没有今天多。  

如明代的小学,每个月只有谒圣这天放假。而到了清代,每个学校根据自身要求会有不同的上学时间和放假规定,比如清代人唐鉴所办的义学规定,每天5-7点到校,17-19点回家,每年自正月十五开学,一直上到腊月十日才散馆,休假时间就只有每年的年末,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而有的学校则规定每天7-9点入学,15-17点回家,另外每个月仿照古人休沐之意,放假3天,此外不得擅自离校;还有学校规定,每日日出上学,日落放学,9-11点吃午饭,每年端阳初四、初五,中秋十四、十五,清明,七月半,十月朔各放假一天,平时概不放假。  

就是说古代小学有的是平时休假,有的则是集中到年末一次性休完,中间除非有紧急情况才能请假,否则都视为旷课。  

所以说,在私塾中学习考试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们不仅要记会四书五经,还要能够熟练地背下来、写出来,为科举考试的成功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为的是将来能在朝廷中谋取职位,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古代的私塾和现在的学校功能相同,都是为了教书育人,把孩子们一个个都打造成国家的栋梁之才。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就是,私塾完全是私立的,教书先生都是把学生们请到家,在家里面教学生们读书,而现在的学校不只是私立的,很多都是公共办学。私塾里的学生们也要经历一系列的考验,经过层层选拔,筛选出符合科举考试条件的人。

 现代学校的班级教学可以说从清政府开办京师同文馆开始,到二十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之后,现代学校在全国推广普及,基本是以班级为组织单位授课,而且大班上课;所学科目分科进行,而且讲究学制,有年级划分,知识系统化;学习内容广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真正和西方接轨。

学校的分类更细,明清时的学校基本是承袭隋唐的,但由于科举制的发展,使学校成为科举制的附庸和装饰品。清末,开始兴办近代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中称学校为学堂。到1907年,新式学堂遍设各地。辛亥革命后,教育部公布新学制,“学堂”一律改称“学校”,并一直沿用至今。

我国古代私人所设立的教学场所--私塾,它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对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启蒙儿童,使学童在读书识理方面,起过重要的作用。但是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问题是不予回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的学生,这种教学思想是不可取的,它挫伤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同时,打戒尺、罚跪的教育管理学生的方式,也大大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总之,无论是古代的私塾教育,还是现代的学校教育,都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利弊的产生也在所难免,我们只有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发扬优点,让学校成为育人的场所,为国家输送人才的地方。


作者简介:郁光涛,男,大专文化,1964年出生,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沭阳县人。喜爱文学,善交朋友,是一个追求自我、乐观向上的人。

The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优秀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朝花夕拾》阅读指导
百年百景 | 横眉冷对千夫指——绍兴鲁迅故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创新实用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