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郁氏文化】裘艳芳创建如皋越剧团(文/张垣)
郁氏文化

【郁氏文化】裘艳芳创建如皋越剧团

作者||张垣

越剧是发源于浙江省嵊县、发祥于上海的地方戏,用纯粹的嵊县方言演唱。新中国成立之前越剧从沒有越过长江,可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越剧却在非吴语地区如皋安家落户,这得感谢号称"吐血小生"的越剧名伶裘艳芳。

裘艳芳1933年土生土长于越剧发源地浙江省嵊县,13岁拜师学越剧唱小生,勤奋刻苦,挑梁顶柱,挂头牌当主演。上世纪50年代初在江南宜兴担纲《红楼梦》的贾宝玉,当演到哭灵一场时,刚喊出"林妹妹,我来迟了”的台词,鲜血迸发喷出口来,当即昏倒,血染舞台,由此,观众中盛传着"吐血小生"的故事,也被没有越剧团的如皋县文艺部门的负责人知道了,苦口婆心,硬是把裘艳芳为首的戏班引进到江北来,1954年以裘艳芳为团长的如皋县越剧团正式挂牌。

裘艳芳带团北上扎根如皋,大有关云长过五关的气概。首先要过生活适应关。听不懂如皋方言,吃不惯如皋的杂粮,裘团长现身说法做姐妹们的思想工作,她说我们在如皋再苦,总比旧社会唱戏人年年难唱年年唱,处处无家处处家的日子好过吧,过去戏子即化子无地位,现在唱戏人是文艺战士,是战士就该战斗,为第二故乡的父老乡亲战斗,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大家蛮团结,逐渐适应了如皋的生活。

其次是把好艺术质量关。初进如皋,必须拿出好戏来。由裘艳芳领衔的传统骨子戏《梁山伯与祝英台》亮相了,看惯京剧帝王将相霸占舞台的如皋人,第一次领略以吴侬软语演唱的柔美缠绵的越剧,眼前一亮,不时报以掌声,特别是裘团长扮演的梁山伯,一招一式规范,唱念做舞到位,演活了真情善良的梁山伯,唱一段就有喝彩声。旗开得胜的开台戏,马到成功的首演式,赢得了观众,鼓舞了演员。裘团长千叮万嘱姐妹们:"花香有蝶恋,戏好有人看。说千道万,大家一定要把好质量关!"

羊群走路看头羊,群雁无首难成行。裘艳芳身为团长,时时以身作则,处处身体力行。初来乍到,尽管推出的几经江南观众认可的由她担纲的《秋江》《庵堂认母》《盘妻索妻》《红楼梦》等好戏,但来到如皋演出,还是一丝不苟走台排练,把最佳的艺术献上。如皋观众热情观看,似活广告一样在茶余饭后宣传着裘艳芳和她的剧团。

剧团从1954年落户如皋至1967年被迫解散,裘艳芳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带领剧团,足迹走遍如皋的城乡社队,还下江南苏、锡、常甚至湖南、湖北、上海献艺,十三年献演数以百计的剧目。

一是传统戏。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碧玉簪》《血手印》《桃花扇》《沉香扇》《唐伯虎点秋香》《唐知县审诰命》《武松打虎》《玉堂春》《打金枝》《盘夫索夫》《盘妻索妻》《孔雀东南飞》《秦香莲》《金山战鼓》《孟丽君》《王老虎抢亲》《玉蜻蜓》《借红灯》《樊梨花与薛丁山》《卖油郎》《红鬃烈马》《狸猫换太子》《三看御妹》《方玉娘哭塔》《棒打薄情郎》《送花楼会》《罗通盘肠大战》《叶香盗印》《文武香球》《马寡妇开店》《血罗衫》。这些传统戏的男主角,大多数由裘团长主演。

二是神话戏。如《白蛇传》《神灯》《田螺姑娘》《蝶林遇仙》。

三是新编戏。如《诸葛亮招亲》《双枪陆文龙》《冒辟疆与董小宛》《红花绿叶》《碧血黄沙》。裘艳芳主演《碧血黄沙》,以一赶三的形式轰动长沙,那时剧团赴湖南省城长沙献演这出根据幕表戏新编的《碧血黄沙》,是唯如皋独有的剧目,她演男主角胡介民,以走边,三插花,抢背的形式出场,突出人物忧国忧民的阳刚性格。演胡继民,从7岁演到青春年少的16岁,为报家仇国恨,必须有武功,裘艳芳闻鸡起舞补此短板练剑功,既突出了人物性格,又增强了可看性。还反串花旦演假姑娘,以走雀步、碎步突出女性,以眼神表达人物的机智。一戏三人物,团长以硬功夫胜任了,演到哪里红到哪里,长沙剧场还专为如皋越剧团树了一块三米高的石碑,上写"场团一家,友谊长存,永作演出留念。"

四是外国戏。如根据同名朝鲜唱剧移植的《春香传》,自导自演反映越南人民反抗美帝的《椰林怒火》,团长扮演不屈不挠的英雄阮文追,借鉴杂技爬竹竿的艺术,在舞台树了一根毛竹,当演到阮文追向同志们发号令时,她像孙悟空一样灵活爬上竹竿,将背上的一面红旗插上竿顶高高飘扬,多有气魄,台下掌声雷动。可为了此爬竿,她在台下化了多少功夫,脚上蹭破了皮还在练,终于为阮文追形象添上神来妙笔。

五是现代戏。裘艳芳在排演传统戏的同时,也与时俱进演现代戏。移植同名话剧《不准出生的人》《雷雨》,移植同名甬剧《亮眼哥》;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刘介梅》《红色娘子军》;根据同名歌剧移植《江姐》;根据人民日报的长篇通讯创作的《雷锋》《焦裕禄》《鄂伦春族》。

作为共产党员的裘艳芳,担纲了不同身份的6位共产党员,以艺术形式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最早的是根据如皋先烈徐方德事迹原创的《红浪》主角,这是裘艳芳首次以女演男形式演现代男子的尝试,徐方德既是公开身份为小学校长的地下党员,又是带领农民抗租的领头人,裘艳芳的唱腔一改越剧小生以柔见长的传统,借鉴京剧、绍剧的阳刚元素,塑造了一个鲜活的烈士形象,不仅在如皋一炮打响,而且在南通专区的戏曲会演中得到专家的首肯,捧回了银质奖、剧本奖、演出奖、设计奖4张奖状。即使在越剧发祥地上海献演,也受到曾是戏中徐方德战友、时任华东局宣传部部长俞民璜的首肯,《新民晚报》还刊登了他的观感。以后进省城南京演出,反响甚佳,《新华日报》《江苏戏曲》都发表评论肯定。

《红浪》的成功,见证了裘团长艺术可塑性的功力,于是她又在《雷锋》《焦裕禄》中塑造了两位当代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雷锋是毛主席的好战士,虽然个儿不高,但品格崇高,裘艳芳把握住雷锋"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像严冬一样残酷"的精神刻画人物,倾注了一腔热血,演遍了如皋城乡,为轰轰烈烈的学雷锋运动作出贡献。焦裕禄是兰考县县委书记,她把握焦书记"心里只有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精神,塑造了对党忠心耿耿,对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县委书记形象,为如皋的学焦裕禄出了大力。

作为女小生,裘艳芳在现代戏中领衔女党员,艺术上称反串。她在舞台还女儿身首先在原创戏《叶邦金》中扮"如皋刘胡兰"叶邦金,这是土生土长如皋乡村的女党员,裘艳芳在朴实自然纯正上下功夫,以甩发的形式突出人物疾恶如仇的精神,得到如皋父老乡亲的认可。接着在移植同名歌剧《江姐》中扮演江姐,江姐是知识分子,裘艳芳接轨歌剧,在扮相上求形似,穿旗袍,着皮鞋;在表演上求神似,脚跟站稳,抓拳有力,更把自己对党的热爱倾注在角色身上,当唱到"含着热泪绣红旗”时,自己也流下热泪,贴近人物接地气,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以后在《红色娘子军》中扮苦大仇深的琼花,以甩辮子的形式突出人物对南霸天的仇恨,而表演琼花入党的仪式时,则借鉴生角的表演刻画人物的成熟,分寸得当,观众也十分欢迎,点赞团长是演啥像啥的多面手。

裘艳芳与越剧观众如鱼水一样亲。如皋的越剧观众可以说都是裘艳芳和她的越剧团培养出来的。后来她来到南通越剧团,又为南通培养了一大批越迷。即使我们海门的补天戏曲社,她曾两次风尘仆仆来校讲座送戏,担任了补天戏曲社的艺术顾问。

裘艳芳一生坎坷,但为了如皋越剧团,她一生未婚,把自己嫁给了越剧。她不仅赢得了"如皋梅兰芳"的美誉,而且出席了江苏省文教群英会,加入了江苏省戏剧家协会。

戏比天大,越韵为命。服务人民,乐此不疲。文革后由于种种原因,如皋越剧团没有恢复,当时县里要安排她改行搞其他行政工作,她却仍然要搞越剧,领导尊重她的意见,安排她担任南通越剧团副团长,最后从此岗位上退休。

2005年,她在古稀之年邀请我写她的自传,题目就定为《我嫁给了越剧》,上海越剧院副院长、启东籍的越剧剧作家薛允璜为此书作了《热血喷出红角儿》的序,我以《裘艺吐艳喷芳》为题作跋,跋中写了首藏头诗:

裘艺展风采,

艳丽报春来。

芳香溢皋城,

赞歌遍江海。

点赞了裘艳芳献身越剧的可贵精神,由书法家王蓝青题录书首。南通越剧团老团长、全国文教群英会代表筱白玉麟祝贺裘艳芳出书,题了"同生越乡苦难深,同唱越剧扮小生,同移越花到苏北,同是越坛讴歌人"的词表达了支持之情。这是南通地区名伶第一个出的自传,受到行家与戏迷们的欢迎。

2015年11月7日,裘艳芳因病永远谢幕,我们补天戏曲社送花圈,送挽联哀悼,挽联写道:

裘艺艳丽竞吐芬芳;

江海越迷齐颂师表。

我们的《补天戏苑》还出专刊悼念裘老师。裘老师永远谢幕了,裘艺却永远留在她的第二故乡,永远留在江海大地,也永远留在补天戏迷心中。

作者简介:张垣,江苏省海门天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海门市8,9,10届政协委员,1985年创办补天戏曲社,35年如一日主编社刊《补天戏苑》,该报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报刊,已出千期,同时推出《戏苑女娲乐补天》《戏海拾贝勤补天》《美善天地》等五册戏曲校本读物,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张节目单,忆起如皋越剧团半个世纪的往事
越剧人物 裘巧芳|俊目流盼间,开怀揽明月
盘点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出身的演员
越剧团团长饭桌上唱越剧,精彩
茅威涛要办一件大事,新一代五朵金花即将出炉?
南通与越剧:吹遍江海大地的越侬软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